《穿越之匪帅》作者:泣风尘内容简介:一个黑社会小头头,立志天生当老大,一不小心穿越到古代,没办法,别的不会,接茬再干老本行...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10首诗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有许多诗都有很大的影响,这里要评的是影响“最大”的十首诗,而并不是最好的十首诗。因为要影响大,除了要写得好之外,还必须通俗易懂、易记。第一首,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提到思乡,诗仙的这首诗是所有只要是稍识文墨的中国人第一时间想起的。这首诗明白如话,读起来琅琅上口,表达的是人们普遍共鸣的思乡之情,所以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炎黄子孙最熟悉的古典诗歌。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书名:自由之魂20世纪后半叶的在台知识人作者:刘台平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30901ISBN:9787549536719编辑推荐本书讲述了20世纪后半叶几位台湾重要的知识分子、民主人士,如胡适、傅斯年、蒋梦麟、雷震、于右任等在台湾的重要活动。他们的信念主张或实践行动,对台湾的民主宪政、高校建设等产生了积极的深远影响,对台湾的民主进程、制度建设、文化事业、人口政策等多方面功不可没。作者时而以亲历者的身份揭示或还原历史真相,具有资料性、可读性、现场感。内容提要本书以胡适、傅斯年、蒋梦麟、梅贻琦、雷震、于右任、殷海光七位大家在1949年移居台湾的前因及此后在台湾的境遇为主线,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历史与文化解读。本书在历史的基础上真实地勾勒出七位知识人的命运剪影,透视出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一代知识人的命运悲歌与文化乡愁。...
作品相关小 引华中重镇武汉,风光旖旎的黄鹤楼景区,一座古墓矗立在蛇山南麓。此墓坐北朝南,墓前大约两米高的麻石墓碑上刻有墓主人的名号——“大汉陈友谅”。墓碑之前建有牌坊,牌坊的前额书“江汉先英”、后额书“三楚雄风”。自明末以后,此墓几经整修,最近的一次重修为一九八一年,现为湖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友谅(1320——1363),元朝末年大汉政权的建立者,湖北沔阳(今湖北仙桃)人。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参加徐寿辉、邹普胜、倪文俊等人领导的天完红巾军,因作战勇敢、战功卓著升元帅。至正十九年,挟持徐寿辉,自称汉王。次年闰五月,杀徐寿辉,自立为帝,建国号大汉,改元大义。此后,一面继续进行反元斗争,一面把军事重心放在对邻境朱元璋部的战争上,至正二十三年八月,陈友谅在鄱阳湖和朱元璋军的大战中负伤身亡。...
11、魂兮归来 ...初夏的北京,早晚还有点儿凉。凌晨四五点钟的时候,月亮还挂在天边上,萧家大院儿里陆续有人和车辆进出。这天是萧家老爷子的头七,总政老干部局的负责领导一早就带着随行人员来家里慰问,同时告知逝者亲属,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宾告别厅的追悼会和遗体告别仪式全都安排妥当。老爷子是五五年的上将,最高职位曾是国防部副部长,离休多年,早已不问世事,可组织上没有因此忘记他。这些天,从中央到地方的大小领导不知道来了多少,说辞也都大同小异。无非是让家属节哀,党和国家没有忘记萧老将军为国家做的贡献,若没有这些先辈们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哪里有后辈人的江山社稷,组织上一定会尽一切可能处理好老将军的身后事。...
简介:公元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不久战火燃烧到了鸭绿江边,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下,上百万志愿军分批次雄赳赳气昂昂奔赴朝鲜战场。孙磊这个生活在21世纪的退伍军人,阴差阳错地成为一名志愿军战士,开启了他的抗美援朝之旅。104374第一章 紧急集合()“集合,紧急集合!”整个偌大的营区之内,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军哨声和紧急集合的声音,伴随着阵阵冷冽的寒风,响彻在这个夜空之中。今天是1950年10月19日,虽然对于国内大部分地区来说,正处于初秋时节,可是,对于东北地区来说,已经提前进入到了寒冷的冬季。由于前几日刚下过一场大雪,并清扫,自然地面上冻了没有开化,营房外边可谓是冰天雪地,还刮着呼呼的冷风,连正常的操练都取消了,驻扎在此的整个连队原地待命。...
德国国防军大本营 作者:瓦利蒙特 前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大本营,完全操纵在一个人手中。曾作为天才的战局计划和杰出的军事指挥官的发源地,对很多人来说、大本营甚至在战争形势恶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德国军队心怀坚定信念的可靠支柱。但它最终也没有使大家——国防军和人民——免遭战败的厄运。甚至到今天,在当代人面前提起“元首大本营”,都似乎要冒一点风险。 德国公众的这种义愤,当时和现在主要是针对身为“国防军最高司令”的希特勒个人的。然而,在大本营总参谋部身居高位的那位军官,也应承担部分责任,但仅仅是一部分。这不仅是因为,这个职位是别人强加给他的,而且还因为他的经历与一种特殊的责任感维系在一起。如果当时的条令对职责作了另一种规定,明确指出不包括高级总参谋部军官的所谓“共同责任”;如果那些年里,公正和邪恶对德国大本营的最高指挥只是偶尔发生影响;如果战后同盟国法...
作为中国惟一一家常驻伊拉克新闻机构—新华社的首席记者,我在伊拉克待了整整8个月。在我32岁生日即将到来的时候,我终于告别了仍然到处是硝烟的伊拉克。在北京树叶金黄、天高云淡的秋天,我像刚从窒息中苏醒的人那样,贪婪地呼吸着和平和宁静。我身上仍然还带着硝烟的味道。回到北京最初的几天里,我出门依然是那种随时被人瞄准的感觉。坐进出租车里,我的第一反应是能不能用什么东西把车窗挡上,以免让外面的人看到里面坐了一个“外国人”而遭到跟踪和绑架。我经常会突然陷入一种沉思,陷入一种对巴格达往事的回忆。当我渐渐重新习惯了和平的时候,我开始变得特别敏感。季节变换、起风落雨、街头散步、朋友聚餐……这些最普通不过的人生琐事,在我眼里有了特别的意义。我开始理解爆炸和枪声摧毁的不仅仅是一个物质世界,还有人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