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本来身处寒地,又是凛冽冬日,应是写关于冬的节气才应时应景,但夏至这个日子对我来说有点特殊,便选了这个节气下笔。我们这里的夏至时节,杨柳青翠,正是杨花柳絮漫天飞舞的时候,最盛时,从教室的窗户向外望,犹如冬天的鹅毛大雪飘下来,把操场上积水未干的小洼地染成一片银絮白——但是现在这种景色已经很少有了,因为妨碍了现代人便利的都市生活,原来满街的杨柳已换成了其他不会产生飞絮的树种,“六月飞雪”成了记忆里的一抹痕迹,再也寻不回。说到这次系列策划,其实早想写一位驰骋沙场的边关守将,保家卫国,舍生忘死。因为时常会感动于我们的人民子弟兵在危难时奋勇向前、前赴后继的精神,于是拿到古代来写一写,烘托一下气氛。来来,大家都来……没有共鸣?那算了。...
正文孤雁离群幽蓝的天空下,我就是那只因为没有脚而注定四处漂泊的鸟儿,飞啊飞,寻找着自由的生命。雪儿失踪那天,广州的天空正飘着大朵大朵的云。她是莫名其妙不声不响就失踪的。这些年,大学校园里有自杀的,有退学的,有怀孕的,有使人怀孕的,就是没有活生生就失踪的,而且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这填补了我国高等教育史上的空白。这事儿一时成为新闻,理所当然雪的在系里引起了震动,成为大家课上课下的谈资,不过很快就如同明星绯闻一样成为过眼云烟。有人说:哈,真是太有个性了啊!有人说:是吗?真的假的?有人说:哦,牛人。大家都接受了雪儿失踪的事实,于是便觉得毫无新奇之处,于是时光继续我行我素滚滚向前,大家都轰轰烈烈地继续着自己看似充实的生活,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不过对于他们来说也确实如此。...
正文思绪如风思绪如风思绪如风,轻飘飘,明知吹过指尖却留它不住;思绪如风,软绵绵,明知温柔地曾在脸颊停留,泪水却无法将它溶解;思绪如风,旋转着,明知它多变而捉摸不定却仍不肯相信它无情。沧海桑田,逝去的是风,可永不褪色的却是曾经立在风中的情。思绪随风而去,不是地在路上某地停了脚步,就此生根,等待。等什么,只有那走到它脚下仰手摘下它的果子的人才知道,也有可能它们随风飞错了方向,落到了摘果子的人刚刚走过的路上去等待。谁都知道它永远也等不到结果,那又怎样,它无怨无悔。摘果子的人若不回头观望,会感到惊奇而悔恨。原来他曾经错过了那么美的一棵树和那么漂亮的一颗果子。谁都知道是它们去的迟了,才让摘果子的人没有看到,可是摘果子的人却不知道,还深深地自责,为何当初走过它身旁没有在那留一会儿,嗅一下树上果子的芬芳呢?这时候应该说谁更啥呢?...
楔子地无常,犯天罡。五浊恶世,三毒炽盛,无有尽已。人与天地,参比三极,灾祥之兴,各以类至。时天垂象,见吉凶,日月薄食、神返幽玄,不遐有临。狼烟起时,人号于市;狼烟灭尽,人泣于世。适至元八年,蒙古大汗忽必烈并西夏、金、宋、大理,合蒙古本土,取《易经》“大哉干元”之意,国号“大元”。元分人种为四:蒙古、色目、南、汉,尽及轻鄙之能事。在这世局繁乱间,犹以一杀手组织最惧于人。以草叶为纲,以草叶为令——浅叶出,绝命诛。时人皆称——浅叶组。浅叶组神秘、凶残、财力雄厚。杀戮之后,无论在场众物或尸体,必定干净整齐不留一滴赤朱之血。但,它是恐怖的杀手组织,由一群嗜血无人性的凶恶之徒乌聚,也成为热血正道之士得以诛之而后快的组织。...
序呃,该怎么说?这稿子,前前后后历经……三年。故事一开始的架构庞大而繁杂,男女主角间互相猜忌、尔虞我诈,女主角与亲友间明争暗斗,地下犯罪组织的权力斗争,以及一些不相干的配角都以鲜明的个性出场撩拨一番。反正,就是拉拉杂杂,有的没的,东加一点,西减一杓,凑成一锅大杂烩。结果是,故事进行了三分之二后,便躺在我计算机硬盘里和我的脑袋一起生锈。直到前阵子赋闲家中,再度将档案打开看一遍。啧!啧!除了摇头叹息,我还真没第二句话好说。现今的版本除了一、二章某些部分外,其余全重写,甚至故事的发展与结局,都与我最初的设定不同。有趣的是,为避免自己忍不住又扯远了,还慎重的拟好每个章节的大纲,可没想到,最后仍旧脱轨演出。...
作品相关 历史上的美女及她们的命运一个有智慧的美女,如果不想下半辈子太凄凉,那么,她的最大任务就是找到那棵树,找到树以后呢,是不是真的从此一辈子有所依靠?未必……案例一:不过如此祝英台,东晋时上虞乡富家女,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路遇梁山伯,两人一见如故,携手作伴,在书院同居同宿,结下深袂橐辍?三年后,祝父催其归家,在送行路上,祝英台百般暗示,并假托九妹名义以身相许,叫梁山伯早日来提亲。但梁家贫穷,梁山伯迟迟未来。祝英台由父母作主,许配给了太守之子马文才。等梁山伯做了鄞令,再来祝家问及九妹一事,方知九妹即同窗共读三年整的祝英台。两人楼台相会,为时晚矣,悲伤之余,订下了生不能同衾,死当同穴的重誓。...
作品相关前言“虚虚实实难明,真真假假难辨;困困惑惑难懂,茫茫然然难求;来来回回难遇,飘飘渺渺难知。”一平曾在日记中这样的形容他所经历过的生活。人的一生不仅是充满惊奇充满喜怒哀乐的旅程,同样也是满布危险遍设陷阱的探险远足,更是绝无仅有的顶级挑战。但是无论是旅行,探险还是挑战,都仅仅只有一次机会。其走完全程后的结果会是怎样,那就要看你如何把握这仅有一次的宝贵生命了。是充分的加以利用,还是漫不经心的随意丢弃……关于《陷落》的种种:这是我在高中时期写下来的,而且是在个危难时期写的.当时我记得好像有个不大不小的非典,搞的我们学生通通回家睡觉.而这以后,我则选择了不再去学校.可能是玩疯了的缘故.对于家长的百般教导又是作到充而不闻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