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会员功能区: 您尚未登录,不能使用书架和书签功能! 您可以选择 『注册』 或 『登录』 来获取此功能! 喜欢本站记得-->『收藏到浏览器』
搜索电子书:
txt电子书推荐:
日排行 周排行月排行 总排行|日推荐 周推荐月推荐 总推荐|日收藏 周收藏月收藏 总收藏|字数排行 更新排行

文学小说推荐总排行榜

孙征君传(清)方苞 |热度 39 | 文学 | 上传: 那年夏天 |更新时间:2018-04-09
  孙奇逢,字启泰,号钟元,北直容城入也[2]。少倜傥[3],好奇节,而内行笃修[4];负经世之略,常欲赫然著功烈[5],而不可强以仕。年十七,举万历二十八年顺天乡试。  先是,高攀龙、顾宪成讲学东林[6],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多附焉[7]。及天启初,逆奄魏忠贤得政,叨秽者争出其门[8],而目东林诸君子为党。由是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缪昌期次第死厂狱[9],祸及亲党。而奇逢独与定兴鹿正、张果中倾身为之[10],诸公卒赖以归骨,世所传“范阳三烈士”也[11]。  方是时,孙承宗以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经略蓟、辽[12],奇逢之友归安茅元仪及鹿正之子善继皆在幕府[13]。奇逢密上书承宗,承宗以军事疏请入见[14]。忠贤大惧,绕御床而泣,以严旨遏承宗于中途。而世以此益高奇逢之义。台垣及巡抚交荐屡征[15],不起,承宗欲疏请以职方起赞军事[16],使元仪先之,奇逢亦不应也。其后畿内盗贼数骇,容城危困,乃携家入易州五公山[17...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台湾远流版) |热度 108 | 文学 | 上传: 做男人挺好 |更新时间:2018-04-09
唐德刚 著(台湾)远流出版公司自序:告别帝制五千年这部拙作是作者在退休以后才执笔编写的。作为一个以历史为专业的教师,我个人自二十四岁开始在大学教授历史以来,至此已四十余年。在此将近半个世纪的教学生涯中,什九是在美国纽约的两所大学里度过去了。在哥大研究院专授两门课,整整地教了七年。一门可说是包罗经史子集、诗词歌赋的汉学概述,另一门则是包含中国近现代史的史料学。上课时往往是推着整书车「史料」进课室的。在纽约市立大学则前后教了近四十年。前二十年在市大各分校兼课,后二十年则在市大本部的市立学院作专任。其中十二年则兼亚洲学系的系主任,并负责设计和教授多种课目。在纽约市政府和联邦政府所主办的中学教师训练班中,也曾担纲教授多种课目。总之,四十年中在纽约市大所设计和教授的课目几近二十种之多。作为一个「课目设计」(course proposal)的负责人,你纵不亲自上课,但对教学内容也必须有其... 
最后的莫希干人 |热度 688 | 文学 | 上传: 别克陆上公 |更新时间:2018-04-09
最后的莫希干人书籍简介目录译本序第01章第02章第03章第04章第05章第06章第07章第08章第09章第10章第11章第12章第13章第14章第15章第16章第17章第18章第19章第20章第21章第22章第23章第24章第25章第26章第27章第28章第29章第30章第31章第32章第33章您所在的位置:最后的莫希干人>正文... 
0033 |热度 22 | 文学 | 上传: 不言败 |更新时间:2018-04-09
揭开进化论迷雾:达尔文的阴谋第33节:霍乱病毒那天夜里躺在吊床上,听着金的鼾声,透过天窗看着旋转的月亮和星斗,查尔斯感到自己既没有目标,也微不足道。他怀念什鲁斯伯里起伏和缓的青山。他从未有过这样的渴望。他决定:在圣克鲁斯下船,让一切都见鬼去吧。他不适应海上生活这与意志力毫无关系,是他该死的胃不争气。谁也拿它没办法。第二天早上,比格尔号在港口下了锚。他走上甲板,呼吸着夹着盐粒的芬芳空气,心中充满了希望。在他面前是一片壮丽的远景:火山形成的山峰巍然耸立在小城上空,上面点染着片片绿色。房屋都涂成灿烂的白色、黄色和红色。他能辨认出城市建筑上空飘扬的西班牙国旗和沿着码头行进的马车。... 
反恐轻骑兵 |热度 80 | 文学 | 上传: 津股巡览 |更新时间:2018-04-09
谨以此书献给曾在这块土地上战斗过的战友和热爰和平的人民愿世界走向进步,走向繁荣!出 版 前 言第一章 飞赴坎大哈1.1“你是第一个来美国不到4个月就当上轻骑兵的中国年轻人。”教官长毫不掩饰对我的赞赏夏威夷是个好地方,除了四季不变的摄氏18至27度的日气温外,还有那迷人的日出日落,未受污染的沙滩海水。然而,公元2004年的暮春,当伊拉克战争一年多之后,我们却要离开这座海上天堂,开赴另一个世人瞩目的战场——阿富汗,执行反恐战斗任务,保证阿富汗大选及战后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所在的美国陆军第25步兵师航空旅奉命于3~4月份出发。悍马战车等辎重早已装运启程。车载船运,飘洋过海,那些笨重家伙据说得一个半月左右才能到达目的地。而我们则带上随身物品,携轻武器,乘飞机绕道欧洲,去阿富汗南部城市坎大哈集结。4月初的《柏林宣言》,包括东道主德国及中国等大国在内的国际社会一致要求世界应对阿富汗的重建予以安... 
真实感人绝对隐私:你的故事打动 |热度 100 | 文学 | 上传: 打倒一切 |更新时间:2018-04-09
  作者:赵川  成长的烦恼  回家(1)  编导/常丽琨  (上篇)  演 播 室  %%%2004年10月23日晚上8点左右,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断了我的思路。拿起热线电话,近乎绝望的哭声一下子绷紧了我的神经:“你们帮帮我吧!我的儿子已经3个多月不回家了,你们帮我劝劝他吧!”这位焦急而无奈的母亲就是王妈妈,她告诉我们,儿子小辉在认识了一个叫竹竹的坏女孩之后就不肯回家了。  经过了解,两个孩子的资料如下:  苏成辉 男,16岁,初三毕业。  沈竹竹 女,15岁,9岁时因流浪而被京城媒体关注,现仍处于流浪状态。  %%%面对两个孩子和焦急无奈的母亲,我们意识到,帮助孩子回家,不仅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责任。栏目组的专家团对此也是焦急万分。... 
孤儿寡母 --第2部 |热度 1023 | 文学 | 上传: 博搏 |更新时间:2018-04-09
和媽媽在一起的日子  伴着拥挤的人流,钻过长长的隧道,我终于走出地面重见天日。  站在出站口,我揉着惺忪的眼睛,恹恹欲睡。在不经意间抬起头,竟然被眼前繁华的景象惊呆了:偌大的广场上堆满了出租车,进进出出,川流不息。长春号称中国的汽车城,守着第一汽车制造厂,率先在全国将出租车统一换代成捷达,整齐划一,气派非凡。九月的春城秋高气爽,一轮朝阳冉冉升起,金色的阳光均匀地洒在对面林立的高楼身上,在它们后面拖出一条长长的影子。虽然还是清晨,但这里已经异常热闹。街头小贩的叫卖声不断,就连走在路边的人们也都衣着鲜亮、神采飞扬。我傻傻地注视着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单是楼体上的巨幅广告都让我的眼睛应接不暇。家乡那巍峨的山峰,涓涓的流水似乎在瞬间消失了,我简直怀疑自己是不是穿越了时光隧道,从石器时代径直进入了后工业化社会!... 
士兵突击 作者:兰晓龙 |热度 230 | 文学 | 上传: 月寒 |更新时间:2018-04-09
作者:兰晓龙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2ISBN:7806739600字数:416000定价:32.00元【作品简介】  金戈铁马,斗志男儿,士兵的精神世界丰富和冷峻;一个有着性格缺点的普通农村孩子,他单纯而执着,在军人的世界里跌打滚爬。因为他的笨,让全人受累;因为他的认真,让全连队为之感动;因为他的执着,让全营战士为之骄傲。  虽然他的家乡祖屋在爆炸声中变成一堆瓦砾,却无法阻止他坚毅的军人步伐;善良的怜悯,并未使他忘记军人的职责,枪杀毒犯……他在种种困厄和磨难中百炼成钢。  他的名字叫——许三多。【作者简介】  兰晓龙,1997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后进入北京军区战友话剧团成为一名职业编剧。曾创作话剧《红星照耀中国》,电视剧《石磊大夫》、《步兵团长》。话剧《爱尔纳·突击》于2002年获得全军新剧目展演编剧一等奖,2005年2月获得老舍文学奖、曹禺戏剧奖。... 
中国骑兵 |热度 75 | 文学 | 上传: 谁知道呢 |更新时间:2018-04-09
第1节:引子  引子  抗日战争期间,冀鲁豫战场上曾经驰骋着一支被老百姓称为“黑马团”、“红马团”的队伍,他们的番号是八路军一二九师骑兵团,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骑兵第三团。  这是一支战功卓绝的部队,也是唯一一支以乘骑作战方式坚持到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红军骑兵团。在华北平原敌后抗战的艰苦环境中,骑兵们付出巨大牺牲并迎来了最终的胜利。他们剽悍的骏马和闪亮的军刀曾经是八路军主力部队的象征。在他们飘扬的战旗上,大写着“胜利冠军”和“哥萨克骑兵”的光荣称号。1952年,他们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第一师的成员,参加了国庆阅兵大典。... 
中国纪事 许知远著 |热度 279 | 文学 | 上传: 谁与争疯 |更新时间:2018-04-09
  许知远著  序言 不算成功的尝试  大约两年前,我开始问自己,你能谈论自己的国家吗?你能否安静地把一件事讲清楚?  那时,我厌倦持续了四年的虚张声势的国际评论写作:煞有介事地谈论华盛顿、伦敦与新德里的局势,将马基雅维利、亨利。基辛格和沃伦。巴菲特的名字纠缠在一起,从民族国家纵横到后现代世界。  这种写作充满了快感,却也常常不知所云,它让我不时陷入虚空,对于更真实、生动的生活反而失去了感受。一种焦虑油然而生——我不过是那些死去的西方思想家和英文新闻媒体的传声筒,不断讲述的是二手、三手甚至四手的经验,它们遮蔽了自己的声音。... 
骑驴找马:职业发展路图 |热度 35 | 文学 | 上传: 曾氏六合网 |更新时间:2024-07-23
骑驴找马职业发展路线图徐小平 著光明日报出版社序言在人生旅程的中途,徐小平出现了作者:俞敏洪二十多年前的中国,我们感到深渊一般的痛苦和绝望。生活是那么平淡,平淡得如一潭发绿发臭的死水,甚至生命再也发不出一声痛苦的呐喊。我们没有权利去选择或放弃,没有资格去追随心灵的呼唤,更不能奢望去走自己的路。绝望已经到了心灵的最深处,麻木,心如死灰。在一切以组织和集体为中心的社会里,在消灭了个性和人格尊严的社会里,选择,显得奢侈而陌生。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开始拥有工作、财富和地位,更重要的是,我们开始拥... 
张洁文集 |热度 35 | 文学 | 上传: 卖吻 |更新时间:2023-12-20
爱,是不能忘记的   我和我们这个共和国同年。三十岁,对于一个共和国来说,那是太年轻了。而对一个姑娘来说,却有嫁不出去的危险。  不过,眼下我倒有一个正儿八经的求婚者。看见过希腊伟大的雕塑家米伦所创造的“掷铁饼者”那座雕塑么?乔林的身躯几乎就是那尊雕塑的翻版。即使在冬天,臃肿的棉衣也不能掩盖住他身上那些线条的优美的轮廓。他的面孔黝黑,鼻子、嘴巴的线条都很粗犷。宽阔的前额下,是一双长长的眼睛。光看这张脸和这个身躯,大多数的姑娘都会喜欢他。  可是,倒是我自己拿不准主意要不要嫁给他。因为我闹不清楚我究竟爱他的什... 
米罗山营地 |热度 50 | 文学 | 上传: 使劲儿 |更新时间:2023-12-02
第一章林谋盛逃离新加坡 序幕上2010年圣诞前夕,我买好新加坡航空公司的机票,准备启程前往马来西亚去拜访抗战时期的国民党老兵梁元明先生。即将起飞时我发邮件问他,我得去马来西亚哪个城市找他,他回答说他根本不住在马来西亚,而是住在台湾台北市。我这人做事粗心大意,老是会摆乌龙,可这回的差错还是有原因的。我和梁元明老先生在网上认识已有两年,几乎每次的话题都是有关抗战时期特工人员在马来亚(今马来西亚独立之前西部的旧称)的渗透、潜伏和丛林游击战,以致我的脑子里会根深蒂固地认为他是住在怡保或者吉隆坡。梁元明1920年出生在上海,他的父亲是法国租界电车公司的工程师,因此他一直受到良好的教育。日本人占领上海之后,梁元明由于住在法租界还能正常上学,而这个时候他已决定要参加抗日报效祖国。国民政府退到陪都重庆后,曾号召沦陷区青年到后方参加抗战工作,并表明需要很多无线电通讯技术人员。梁元明因此进入... 
不成熟不要紧 |热度 59 | 文学 | 上传: 冷夏 |更新时间:2022-06-21
著者:张传本责任编辑:任郁文出版发行:上海远东出版社序1998 年,刚从同济大学毕业,世事懵懂,却满怀凌云壮志的我,离开了上海,来到了著名的海滨城市—青岛,在一家知名家电企业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在去上海西站的路上,仔细咀嚼着四年的酸甜苦辣,望着窗外欲雨不雨灰蒙蒙的天空,我暗暗发誓,要在这家企业好好奋斗,成就自己的人生,决不再回上海这个伤心地。但现实很快就给了我重重一击,仅仅两个月的时间,我就离开了那家名声在外的家电企业,转而就职于当时青岛家居行业的航母,并于一年后被扫地出门,不得不重新求职,就职于世界最大的集装箱制造商在青岛设立的一家公司。... 
杨昌济:西洋伦理学史 |热度 55 | 文学 | 上传: 千顷寒 |更新时间:2022-06-21
    杨昌济:西洋伦理学史  杨昌济 著;杨佩昌 编  编辑推荐  国学泰斗季羡林多次向学生推荐的书目,民国时期影响国人的大师著作。  内容简介  毛泽东对杨昌济评价极高,称他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对自己的伦理学有强烈信仰,努力鼓励学生立志做有益于社会的正大光明的人。他一生以发展教育为己任,“强避桃源作太古,欲栽大木拄长天”。他最钟爱的两个学生是蔡和森、毛泽东。  在1915年4月的日记中,他对毛泽东的出身、经历,专门作过一段详尽的记载:毛生泽东,言其所居之地为湘潭与湘乡连界之地,仅隔一山,而两地之语言各异。其地在高山之中,聚族而居,人多务农,易于致富,富则往湘乡买田。风俗纯朴,烟赌甚稀。渠之父先亦务农,现业转贩,其弟亦务农。其外家为湘乡人,亦农家也。而资质俊秀若此,殊为难得。余因以农家多出异才,引曾涤生、梁任公之例以勉之。毛生曾务农:二年,民国反正时又曾当兵半年,亦有... 
乡土中国 |热度 59 | 文学 | 上传: 垃圾王 |更新时间:2022-06-21
《乡土中国》之(1):乡土本色作者:费孝通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我说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那是因为我考虑到从这基层上曾长出一层比较上和乡土基层不完全相同的社会,而且在近百年来更在东西方接触边缘上发生了一种很特殊的社会。这些社会的特性我们暂时不提,将来再说。我们不妨先集中注意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在我们这片远东大陆上,可能在很古的时候住过些还不知道种地的原始人,那些人的生活怎样,对于我们至多只有一些好奇的兴趣罢了。以现在的情形来说,这片大陆上最大多数的人是拖泥带水下田讨生活的了。我们不妨缩小一些范围来看,三条大河的流域已经全是农业区。而且,据说凡是从这个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 
共16593本 当前第2/1038页 << < 1 23 4 5 6 7 8 9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