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隆隆的枪炮声,使中国终于挣脱了封建帝制的沉重枷锁,进入了一个各种新锐思潮与遗风陋习激烈冲撞的大时代。民国初年的社会局势尤其混乱,不仅各路军阀之间的战事频繁,而且出现了百年不遇的“北旱南涝”灾情,使得许多省份颗粒无收,成千上万的人成了灾民,为了能有口饭吃,更有许多人铤而走险当起了土匪响马,或去做倒卖人口、走私烟土、贩运军火一类缺德到底的勾当。这正是“十年干戈天地老,四海苍生痛哭深”。 常言道:“盛世古董,乱世黄金。”在兵荒马乱的年月里,只有黄澄澄的大黄鱼(金条)才是硬通货。但在盗墓者的眼中,如此时局之下,国家的法律已形同虚设,正是盗掘古冢、窃取秘器的大好时机。有经验的盗墓老手,当然不会放过这种机会。等到有朝一日政局稳定下来之后,古董价格必会看涨,届时再把所盗之物出手,便可轻轻松松地发上一笔横财。...
第一章:误入鬼校闷热的九月天气,提着两大包行礼,坐上半天的公交车才来到了汕头市金澄区职工技术学校。 学校一看就是翻盖过的,而且墙上的油漆味还可以闻得到。走进这所学校让我打了一个哆嗦,人是真的少得可怜,具说这所学校去年才翻盖过,以前是老学校,很久没教过书了。今年才有报名学生,我望了望四周,现在人数少得可以数的,我看了看表7:40分,时间过于早,部分人这几天才会到吧,给自己心里一个安慰。 学校环境还是很不错的两幢教学楼矗立在校园的最中心。教学楼右侧是玻璃彩瓦的行政大楼。 行政大楼的前面有几棵梧桐树。老树遮天蔽日的,叫它们老并不惊奇,这些树应该是以前老学校种的,树枝看似都老弱病残,没有生机,只有但有一颗特别的显眼,茂盛的树叶完全盖住了树枝,与那些相比这棵树显得依旧青春活力,这颗树的树叶完全多于其它的几倍。...
偷窥之谜 by冯华1 九月底的傍晚,周洁下班回家的时候,丈夫方启明还没回来。她先把肩上的皮包扔到客厅长椅上,然后拎着满手的塑料袋走进厨房。 晚饭做到一半时,丈夫方启明下班回家了。方启明问:“英子还没回?”周洁说:“还没回。现在上高中了,学校放学都挺晚的。” 方启明说:“重点中学嘛,肯定比普通中学抓得紧。” 女儿方英今年十五岁,刚刚考上市一中的高中部,入不但成绩优秀,而且容貌清秀,性格文静,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让人无可挑剔。 周洁说:“英子最近脸色不太好,没一点血色。饭也不肯吃,不知怎么回事儿。”方启明也有点忧虑,皱眉说:“我也发现了。高中课程更紧了,身体跟不上,到时候怎么吃得消。对了,昨天你不是带她去医院检查吗?结果出来没有?”周洁说:“出来了,都好好的,就是血色素稍稍低了点儿,其它没什么毛病。”...
1.二百一十四名矿工被困井下“看什么呢?” 老婆的一声断喝,苏镜回过神来,指指四周,嗫嚅道:“你看,还说是顺宁最大的商场呢,连个老公寄存处都没有。” 何旋双目一瞪,伸手掐了老公一把:“你老老实实跟着我,你多久没陪我逛街了?” “我就是随便一说,能陪你逛街是我的荣幸。”苏镜顺势拉起老婆的手,亦步亦趋往前走,眼睛却没闲着,四处觑视,希望“老公寄存处”能像观音显灵般突然出现在面前。 “我爸叫李刚,大名鼎鼎的李刚,李是李世民的李呀,刚是金刚的刚,我爸叫李刚,撞死人我不用慌……”《我爸是李刚》的旋律突然响起,声音由低到高,从何旋的包里传出来。这个电话将苏镜救出了苦海,他从老婆的脸色变化、说话声调就已判断出他终于可以逃出生天了。...
撒旦之血 楔子(1)他取下套在她头上的黑头罩,趁着她还没来得及睁开眼之际,嘴角不自觉地掠过一丝诡异的微笑。 她用又黑又脏的手背揉了揉眼睑,四周光线暗淡,想象中的光彩夺目的情景并没有出现,还好,这给她被蒙住近半个小时的眼睛有了一个适应光线的过程。食物在哪里?鲜橙,面包,还有牛奶呢……她费力地眨了眨眼。是的,她必须尽快地看到食物,嗷嗷待哺的儿子还躺在天桥底下无人看管。他告诉过她的,只要给儿子喝几杯牛奶,儿子脖子上那个拳头般大的肉团便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哦,光亮。她拖着破布鞋里的浮肿的双脚,下意识地沿着窄窄的通道朝前面一束光亮走过去。他一言不发,紧紧地跟在她的身后,仿佛早已预知了她的去向。这里没有别的通道,除了朝前走,朝向这条她的生命与灵魂得以重生的光亮之路。...
第一章飞花号游轮 一个初秋的下午,天空万里无云。连云港的港口中,停泊着大大小小的船只,其中,一艘大型的豪华游轮异常显眼。 港口附近的火车站上,矗立着一座四面镶嵌大钟的钟楼,随着一阵悠扬的钟声响起,这艘显眼的豪华游轮启程了。 此时,吴云斌正在这艘豪华游轮上,并且是在特等舱中,不过,他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却并不光彩——他站在一间宫殿套房的门口,将一个指套套在自己的拇指上,然后,用这拇指按向了门上的指纹锁。 “嘀!”随着一声电子音轻响,那套房的门已经自动开了。 随即,他快速闪入了这间房中,按照一张字条的提示,直接走到房中的书桌前,颦着眉,将案头上一册名为《超越十一维》的书打开,拿出了一张夹在里面的图。...
关于苗疆苗岭冬雪 文 / 静醉居士 如冬雪一般,干净澄澈的文字,随了清雪的素雅安静,带你神游苗家土岭,木屋瓦房,密密竹林…… 在文章后部分,作者以冷静的笔触描写了苗家人围着煹火倾心畅谈,人与人相依相偎的温暖场面,恬静安祥的生活状态,抒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淡然诠释着雪之纯白的深层涵义。 如果说前部分是白色的世界,那后部分便是红色的希望。短短数句,轻轻淡淡,施施然然,给清冷的画面,增添了一笔浓烈的鲜亮。 值得一读,或可细品。 傍晚几阵的北风刮过冬季的苗岭,带着几份刺骨的劲头,只刮得残枝败叶,战栗着从梢头落下,在夜色里你会听见风停了,“沙沙”声响起久久不息,你会认为是雨,可细听那清脆不安的落地声,听惯绵绵雨声的你会聪明地判断出是冬雪的来临。你会激动,你会安奈不住地带上手电筒走到户外。你感到许多的沙粒状的晶体物纷纷从高空向你袭来,会发现手电的光照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