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第1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根据前八十回里的描写,蒋玉菡是忠顺王和北静王之间争夺的宝贝。书里面的“日”“月”两派政治势力互相博弈,北静王貌似中立,两派都会笼络他,以利集中力量打击对立面。忠顺王在府里面搞一个堂会,让蒋玉菡献技,把北静王请来看,意思是咱们“一笑泯恩仇”,虽然蒋玉菡现在归了我,但是他高超的技艺也能奉献给您。蒋玉菡知道北静王在底下看,他的心是向着北静王的,就把他的全部技艺都发挥出来,光彩四射。可是北静王中途退席了。蒋玉菡看见北静王撤了,他就不认真演了,“偏虎头蛇尾”。忠顺王气坏了,派长史官到后台质问他你怎么回事?蒋玉菡拿出很多搪塞的理由来,比如说世子刚才赏我一块点心,吃了以后我就倒仓了,等等。忠顺王就亲自对他斥责,侮辱。花袭人被要到忠顺王府,本是忠顺王世子想占有她,但是袭人进府以后,忠顺王虽是一把老骨头了,却也垂涎三尺,父子两人同时争夺一个女子有点不伦不类,富贵家庭遇到这类情况,都会采取一个折中的办法,就是把那女子先拿去伺候府里面最老辈的老太太,搁她身边,然后呢,父子分别趁其不备去占便宜。忠顺太妃那时尚未昏聩,袭人求告,太妃发怒,忠顺王和忠顺王的儿子谁也没得到袭人,忠顺王一赌气,就把她赏给了蒋玉菡。把袭人赏给一个戏子,以当时社会的价值标准来衡量,是一种侮辱和惩罚。袭人和蒋玉菡的姻缘被一条汗巾子绾定。那时荣国府官中已经不发月银,宝玉、宝钗生活极其困窘,袭人和蒋玉菡就悄悄去接济宝玉和宝钗,就袭人和宝玉的关系而言,她是“有始有终”的。
第九十一回,叫做《霰宝玉晨往五台山雪宝钗夜成十独吟》。霰是冰雨的意思。我这么来设计回目就是为了尽可能的对仗,霰和雪都是天上下的一种东西,“霰宝玉”对“雪宝钗”;宝玉在冰霰中“晨往五台山”,宝钗在冷雪里“夜成十独吟”,一个是早晨,一个是夜里,一个有一个数字是五,一个有一个数字是十,都形成对仗。宝玉、宝钗婚后虽然相敬如宾,但是不能够心心相印,更没有性生活。宝钗仍旧不断在宝玉耳边说一些“家族已经这样了,你更得发奋读书,谋取个功名”等等“大道理”。宝玉忍无可忍,在一个下着冰雨的早晨,趁忠顺王府派来监视的人避寒躲懒疏忽,就“悬崖撒手”,离家出走,去当和尚,这是他第一次出家。他当时未能免俗,一般俗人都知道佛教圣地在五台山,他就往那里走。第三十一回,林黛玉将两个指头一伸,跟宝玉说:“做了两个和尚了,我从今以后都记着你做和尚的遭数儿。”那是一个伏笔。这回里就写到宝玉第一遭出家当和尚。那时贾家虽然已经没落,但是你想他身边有一个宝钗那样美丽温柔的妻子,有麝月那样一个色色精细的侍妾,对于那个社会一般人家的男子来说,莫大的幸福了,但是宝玉有“世人莫忍为之毒”,他还是觉得如此生活没有意思,他狠心撇下宝钗和麝月,“悬崖撒手一回”。
宝玉突然失踪,宝钗精神就接近崩溃了。但是宝钗又是很能自持的女子,她就通过写诗来调整自己的心绪,在这一回里她写成一组《十独吟》,写十个鳏寡孤独的古人,通过对他们的咏叹,来慰藉自己,祈祝事态能有好的转变。曹雪芹的文本里面,他是不断要嵌入诗文的,不会只是在前八十回里有人物写诗,后二十八回就没有诗了。有人会问,你怎么见得宝钗写了《十独吟》呢?这不是我凭空想出来的,第六十四回,记不记得黛玉写过一组《五美吟》?在那个地方,脂砚斋有条批语,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五美吟》与后《十独吟》对照。”他把全书都看完了,前面林黛玉写了《五美吟》,后面另外一个人会写《十独吟》,谁才能够跟林黛玉相匹配?非薛宝钗莫属。宝钗很不幸,但她是一个很理性的人,她不会一味地感情用事,她会想方设法找回宝玉。她想到了谁?求谁来帮助寻找宝玉呢?这就牵扯到最前面的一个伏笔。第一回贾雨村一出场,就表现出非常有抱负,口中吟出了一副对子:“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这副对子,一般读者眼睛一溜就看过去了,觉得无非是贾雨村抒发他的野心,没想到脂砚斋写下条批语,说这是“二宝合传”,就是影射到了贾宝玉和薛宝钗,他们两个在后来某个时段当中的状态。
历来的读者、研究者都觉得费解。但我觉得,如果你跟着我一步一步的,咱们好像在一起修复那个古代瓷瓶,一片一片小碎瓷地来镶嵌,从前面讲座梳理到现在,你就会觉得不是那么难懂了。
前面我讲到与狱神庙相关的情节时告诉你,宝玉当时等的是什么?等的是准许返乡的令牌,“有钱能使鬼推磨”,有人拿出大笔的钱来行贿,等于给他买下令牌,他就能够暂时松一口气,那种处境,不就是“玉在椟中求善价”吗?“求善价”并不是自己想谋取财产,而是想获得解脱,解脱的前提必须要筹足受贿者满意的“善价”。
当然,关于宝玉在“椟中”(暗指监狱)“求善价”的情节应该在这回以后出现,而“钗于奁内待时飞”作为伏笔,就应该在这回里照应。贾宝玉悬崖撒手去出家,薛宝钗一定要寻人,寻人要找谁帮助?不能乱找人,而贾雨村,大家想一想,书里面所写的一些官衔虽然是虚拟的,但是有人会很调侃地告诉你,贾雨村所当过的官,一度就相当于市长,又等于是卫戍区司令,故事发生到这儿的时候,贾雨村可能他的官衔有所变化,但是呢,利用他的权力去寻找贾宝玉是最得体的,也是最便捷的。因此,在这一回,宝钗就会通过贾琏,去跟贾雨村取得联系,希望能通过他,把宝玉找回来。这副对子的后半句,“钗”是宝钗不消说了,“于奁内”,奁的原义是梳妆盒,那么宝钗跟宝玉住那个屋子,可以比喻成一个梳妆盒,宝钗在“奁内”等待什么呢?“待时飞”。有人会说,她在等待找一个合适的时候飞走吗?不,请你再仔细看一看第一回里是怎么交代的,贾雨村他“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宝钗在自己屋子里苦苦等候“表字时飞”的贾雨村的回音,这就是这副对子伏笔的含义!曹雪芹的文本,就巧妙到这种地步。贾雨村品质恶劣,虽然薛宝钗对他抱着很大的期望,但这个时候贾雨村害怕贾家的事情牵连到他,躲都躲不及,怎么会去帮助薛宝钗寻找贾宝玉呢?“钗于奁内”,是空“待时飞”了。
第九十二回,叫做《甄宝玉送回贾宝玉甄士隐默退贾雨村》。宝玉往五台山去,半路上,大雪中看见对面走来一个人,跟照镜子似的,与他一模一样,谁啊?甄宝玉。甄宝玉虽然跟贾宝玉同龄,但甄家被查抄得早,他那时还没到十六岁,就没被拘押,流落社会了,然后去寻找一个心灵的归宿,到过五台山,结果甄宝玉就发现,真要求得内心的平静,这种世俗性的“悬崖撒手”——当和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半路碰见贾宝玉之后,他就告诉贾宝玉,你要寻求更深层次的那种顿悟,就劝贾宝玉还是暂且回家。甄宝玉就把贾宝玉送回了京城,送回了荣国府,叫做“送玉”。有红迷朋友跟我讨论,说甄宝玉,是曹雪芹设计出来的一个影子般的存在,第五十六回里,他在宝玉的梦中出现过,估计这个角色会始终隐隐约约,你怎么到这回让他正面出场了啊?曹雪芹会这么写吗?现在我很郑重地告诉你,曹雪芹要让甄宝玉正式出场,第二回,脂砚斋一条批语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甄家宝玉乃上半部不写者。”什么意思?下半部必写啊!那么甄宝玉出场,会“送玉”,这我又有什么根据呢?太有根据了。元春省亲时大开宴席,大演戏剧,演了四出戏,其中有一出叫做《仙缘》,是根据唐代沈既济的《枕中记》改编的,这个戏曲全本的名字叫做《邯郸梦》,《仙缘》是其中一折。那么所演的四部戏,伏书中四事,《仙缘》伏的是什么?脂砚斋就明明白白告诉你,“伏甄宝玉送玉”。
故事发展到这个阶段,贾雨村危机四伏了。贾家的事儿会不会牵连到他?他很慌。你别忘了,他还曾经在甄宝玉家当过家庭教师呢!不过年头比较久,皇帝可能不是很清楚。但是,贾赦贪占石呆子古扇的事情,石呆子本人并没有死,他见贾赦因私交外官枷号,能不去向官府诉冤揭发吗?那就必然牵出贾雨村来了!贾雨村就四处活动,一方面他会拉关系撇清自己,另外一方面他拼命寻求内心的安宁。他到一个道观去求仙拜神,发现里面有一个衣衫褴褛的道士,他去向道士问吉凶,人家闭目不理,他觉得面目似曾相识,仔细端详,不是别人,就是甄士隐。高鹗在他的续书里面,也有类似的内部。那部分内容,我觉得大体上还是符合曹雪芹的整体构思的,会有这样的情节出现。
第九十三回,回目可能是《卫若兰射圃惜麒麟柳湘莲拭剑赏梅瓶》。
书到这个地方,不会单纯去写一个贵族府第内部的故事了,曹雪芹会把他的笔触从贵族府第延伸到社会,延伸到皇权下面各种力量之间的相激相荡。卫若兰射圃,我在前面的讲座里,一再地引用脂砚斋的批语告诉你,八十回后有这样的情节,那么估计在这回里就该呈现了。什么叫射圃?这是种军事行为,就是在一个地方练习射箭,练习射箭的目的不是锻炼身体和娱乐,而是为了准备战斗。卫若兰参加了什么样的武装力量,要跟谁战斗?他参加就是书里面说的“双悬日月照乾坤”的“月派”,那派政治势力的武装力量,他们想通过发动政变,把书中在位的那个皇帝干掉,把他们喜欢的人扶上宝座当皇帝。会有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的内容进入书里面来,但是,估计曹雪芹在文本上会进行控制,他不一定直接写两派武装力量的鏖战,他会重点写到备战的情景——射圃,可能是在菜地或者是在花圃当中来进行演练。按说卫若兰射圃的时候,他身上不应该佩戴任何东西,因为碍事,对不对?但是有一样东西他舍不得把它取下来,就是金麒麟。他戴着这个金麒麟射圃,这说明他很珍爱这个东西。这个东西是宝玉送给他的,他的妻子史湘云也有一个,不过比他这个小。估计卫若兰他离开京城集结到一个山寨,和另外一些“月派”的人物聚在一起,他不一定跟史湘云说实话,他可能说是去云游,你先在家里面待一段,我过些时候回来,实际上他是参加“月派”的政治军事活动去了。
柳湘莲和卫若兰他们是一伙。柳湘莲是“红楼四侠”之一。“射圃”的场面里一定有他。关于柳湘莲后来和薛宝琴巧遇成婚的情节,前面讲过,这里从略。需要补充的是,“射圃”之后会有实战,卫若兰牺牲了,咽气之前,他把身上的金麒麟取下来,交付给他的战友柳湘莲,嘱咐他设法再把它交还给贾宝玉,意味着他把史湘云托付给了贾宝玉,希望宝玉替代他照顾湘云到底。
第九十四回,估计回目是《蘅芜君化蝶遗冷香枕霞友望川留余憾》。大家知道宝钗和蝴蝶有一种配伍关系。宝钗扑蝶是书里最美的段落之一。虽然甄宝玉把贾宝玉送回了荣国府,但是宝玉依然跟她格格不入,她精神上无比孤独。到这时四大家族的王家又出了问题,王夫人和薛姨妈的亲兄弟,原来炙手可热的王子腾,被皇帝罢官,宝钗在家族败落和婚姻失败的双重焦虑中,抑郁而死。宝钗逝去时已是隆冬,却有蝴蝶飞出窗牖,室内氤氲出缕缕冷香。宝玉毕竟多年来跟宝钗耳鬓厮磨,思想上有分歧,情感上还是剪不断理还乱。宝玉填一首《蝶恋花》,感叹宝钗红颜薄命。
柳湘莲潜回京城,告知史湘云其夫卫若兰云游殒命真相,并找到宝玉,把卫若兰托付的金麒麟交给宝玉。史湘云到大运河边——数月前送别卫若兰的地方,痛哭哀悼。
第九十五回,回目可能叫做《玻璃大围屏酿和番油冻佛手埋奇祸》。玻璃大围屏是第七十一回里面,贾母八旬大庆时出现的一件寿礼。书里面有特殊的一笔,就是贾母专门问了王熙凤:“前儿这些人家送礼来的,共有几家有围屏?”王熙凤汇报说,有两架围屏特别好,一架是江南甄家送的,还有一架是粤海将军邬家送的玻璃大围屏。有人一听,可能很不以为然,玻璃大围屏——玻璃值什么钱?算什么好东西?怎么书里面就写贾母那么看重,说这两架围屏不能动,留着要送人。现在我们是什么时代?曹雪芹所写的又是什么时代?贾母身边有四个丫鬟取的什么名字?珍珠、琥珀、翡翠、玻璃。珍珠后来拨给宝玉,改名袭人。从四个丫鬟的名字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