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第1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母身边有四个丫鬟取的什么名字?珍珠、琥珀、翡翠、玻璃。珍珠后来拨给宝玉,改名袭人。从四个丫鬟的名字可以看出,当时玻璃是和珍珠、琥珀、翡翠一样贵重的东西。
请注意,玻璃大围屏是一位管理海事的官员送的。这和后来探春远嫁应该是相关的。茜香国跟中国双方应该是打过仗的,茜香国可能失败了,女王甚至被俘了,后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茜香国女王表示服了,从此向中国称臣纳贡,中国皇帝也就对之实行怀柔政策,拿中国贵族女子去下嫁茜香国女王的儿子,也就是和番。首先向皇帝汇报战胜茜香国情况的,应该就是粤海邬将军。皇帝可能就让他把女儿拿去和番。邬将军虽有女儿,谦称自己地位太卑,女儿不够资格,恳求皇帝另觅合适人选。贾元春闻知此事,在这个当口,就会在皇帝幸她时,趁便竭力推荐自己妹妹贾探春。而贾探春呢,那之前在第七十一回已经被南安太妃看中,在贾政出事前,通过官媒婆运作,南安郡王世子已经跟贾探春订婚,贾母在世时,作为订亲聘礼的回礼,那架玻璃大围屏已经送往南安郡王家。情况汇报给皇帝,皇帝在再次召见粤海邬将军时会说,虽然有个贾探春备选,但她已订了婆家,是不是还是由你女儿去和番为好?粤海邬将军就会细细秉告,在荣国府史太君八旬大庆时,他妻子前往送寿礼,是一架玻璃大围屏,当时出面接待的,正是理家的贾探春,据他妻子回家后形容,不仅容貌好,言谈也爽利,很有才干,倘若此女去和番,定能让茜香国女王及王子满意,更有利于时时奉劝该国臣服中国。皇帝听后,就下旨让南安郡王改弦易辙,原来是要娶贾探春为世子之福晋,现在改为过继贾探春为女儿即郡主,以便下一步送去嫁与茜香国王子和番。玻璃大围屏这件道具,应该起到这样重要的作用。探春嫁往茜香国时,正值元妃省亲后的第四个年头的清明,贾家和南安郡王家都到大运河边送别,贾政能从拘押处所出来,作为家长送别女儿,贾家危机暂时获得缓解,但是探春心里非常难过,她知道自己如断线风筝一去不返,只能祈求“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那么油冻佛手怎么回事?这个油冻佛手的“”字,写成“腊”(繁体为“”)是可以的,“”和“腊”是同义异体字。但是请大家注意,现在最通行的,红学所校注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里,把“腊”印成“蜡”,形成一个错字。红学所校注时前八十回使用的是古本里的庚辰本,庚辰本并没有错,写的是“腊油冻佛手”,校注者偏把“腊”字改成“蜡”字,这一回后面的“校后记”里,注明是“径改”,就是他觉得不对,直接就把它改掉了。这种改动太武断粗暴了。在所有古本里面,没有“蜡油”的写法,都是“腊油”或者“油”,以往的通行本里,也没有写成“蜡”的。
油冻佛手这件古玩,是在第七十二回里写到的。鸳鸯有事到了贾琏王熙凤住的那个小院,贾琏忽然想起,就问鸳鸯,老太太生日过去,现在官中清点寿礼,发现古董账上有个外路和尚孝敬的油冻佛手,可是古董房里却找不到它,管事的跟他汇报过两次了,他也急着寻其下落,问是老太太还摆着呢,还是交到谁手里去了?鸳鸯就告诉他老太太摆了几天以后厌烦了,给王熙凤了,平儿听到赶紧加以证明。历来都有读者把“腊油”跟“蜡油”划等号,觉得清代庙会就有蜡制的假水果出售,平民百姓用很便宜的价格就可以买到,拿到家里当摆设;以贾府之豪富,怎么会对一个蜡制的佛手模型,那么样地看重?府里古董房管事的觉得找不到是桩大事,日理万机的贾琏更郑重其事地进行查询,是否小题大做?更不明白曹雪芹他写《红楼梦》,写出宝、黛、钗的爱情和婚姻悲剧不就行了吗,怎么还要写这么多的“废话”?看来红学所校注时也是这样,认为什么“腊油冻佛手”啊,就应该是蜡制模型,大笔一挥,径改为“蜡油冻佛手”。哎呀,油冻佛手太重要了,曹雪芹的《红楼梦》这个文本,可是没有废文赘笔的啊!
油冻是一种非常名贵的石料。现在大家吃鲜肉很方便,但是以前没有冰箱,鲜肉很难长期保存,所以多有把鲜肉加工腌制以利保存的,尤其南方各省,腌制的肉多称腊肉,现在也仍然有腌制腊肉,有人嗜好吃腊肉。油冻,就是石料的质感和色泽就和腊肉上面的肥肉部分一样。石头长成那个样子,是非常罕见非常贵重的,再把那个东西雕成一个佛手,叫油冻佛手,年代再久远些,当然就属上乘的古董了。它是书里面一个极其重要的道具。
大家知道,在元春省亲的时候演了四出戏,其中有一出叫做《豪宴》,《豪宴》是一个折子戏,是《一捧雪》里面的一折。“一捧雪”什么意思?就是有一种玉器特别好,捧在手里就跟捧的全是雪一样。这个戏曲讲了这样一件古玩给一个家族带来的一个惨剧。脂砚斋在批语里就很郑重地告诉我们,“《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可见贾府的败落虽然有种种的远因近因,但是其中会牵涉到一件古玩,那这件古玩是什么?从前八十回里检索,它不能是别的,只能是这个油冻佛手,要不怎么七十二回里会那么用力地写到它?
油冻佛手怎么会埋奇祸呢?估计就是在贾母还活着,王夫人也还有充分的活动自由的时候,她们还有机会进宫去给元妃请安,王熙凤就建议她们把这个油冻佛手带去,献给元春。佛手是很吉利的东西,一个人随时手里拿着一个佛手,就等于得到了神佛的长久保佑。当然,这样做是违反宫中规定的。允许你来探视妃嫔——只能是女眷来探视,贾政就不行——来请安,但是不能够私相传递东西。可是一个油冻佛手,体积也不大,当时贾母王夫人觉得算不了什么,带进去元春握到手中也感到确有安神的功能,没想到就埋下了奇祸。
于是到第九十六回,奇祸就呈现了,回目可能就叫做《潢海铁网山虎兕搏樯林智通寺香魂断》。潢海铁网山是在前八十回里面出现的,就是秦可卿死了,要做棺材,最后薛蟠就推荐了一种,叫做潢海铁网山所出的樯木。在小说最前面写贾雨村他赋闲的时候,游览山林,就发现有一座庙叫智通寺,那么第九十六回很可能把前面这些因素都加以使用,构成了这段故事。我在最早的讲座里,详细讲述过贾元春之死,这里不多重复。只再强调两处细节,一个是皇帝以秋(就是秋天打猎)为名,出征剿除叛逆,贾元春随行,在驻跸地,元春有乞巧的行为,乞巧,一般是阴历七夕,就是七月七晚上进行,方式是把一根针放到水盆里,月光下,通过针在水盆底下的影子,从中来测祸福。元妃省亲时演的四出戏,其中就有《乞巧》,是《长生殿》里面的一折,脂砚斋批语非常明确地说:“《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元妃乞巧时哪里预测得到,没过几时,她就在虎兕相逢时,被皇帝抛出惨死。再一处细节,就是贾元春一路上总握着油冻佛手。在皇帝犹豫要不要献出元春以为缓兵之计时,太监夏守忠向皇帝下谗言,说元妃她手里老抓着一个很有分量的油冻佛手,她因为圣上追究她家,心怀不满,是想趁您在睡着了不备的时候去砸您太阳穴!这就促使皇帝下决心把贾元春牺牲掉。她原来所怀的那个孩子早就流产了,皇帝对她当然无所吝惜。
第九十七回,就会写到《宁国府旧账成首罪荣国府新咎遭抄检》。宁国府有旧账,什么旧账?就是藏匿秦可卿。荣国府有什么新咎呢?就是闹了半天你不仅藏匿甄家的罪产,你也不仅是唆使你的子孙写反清的将军诗,现在又发现你私自把油冻佛手传递进宫,几乎把皇帝给谋害,这样的话,对荣国府就不是第一波打击那么客气了,就彻底查抄,忽喇喇大厦倾了。当然,皇帝到头来一算,“造衅开端首罪宁”,因为贾家最大一宗罪,还是藏匿义忠亲王老千岁的骨血秦可卿这件事,所以宁国府也就连锅端了。贾赦本来就有罪,当然一并加重处置了。
第九十八回,回目可能是《月落乌啼寒霜满天食尽鸟泣奔腾流散》。估计书里不仅会写到宁荣二府乃至四大家族,还有相关“月派”的大溃灭,甚至还可能写到整个“月派”政治力量的总后台,也就是第七十六回黛玉、湘云联诗里“乘槎待帝孙”的那个“帝孙”,就是义忠老千岁他的儿子,从前面最早那个皇帝往下算的话是孙子辈,跟现在的这个皇帝应该是同辈的一个人,这个“帝孙”的原型就应该是乾隆朝的弘皙。“弘皙逆案”,我在前面讲座里面有详尽展开的分析,大家可以回忆翻查,这里不多说了。那么以弘皙为原型,进入到书里面,成为一个影影绰绰的艺术形象,会被圈禁在清虚观里面。在月落乌啼的时候,他就会为自己这派势力的彻底的覆灭,感到既愤懑又无奈。而受他的牵连,四大家族的男男女女就败落得连一个绿珠那样的人物都出现不了,“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但是故事并没有结束,还要往下发展。
第九十九回,叫做《良儿误窃真相大白凤姐扫雪痛心疾首》。故事发展到这个阶段,已经进入从元妃省亲往后算的第四个年头的冬季了。这回的故事在前面关于凤姐那一讲里已经讲得很详细。回目里为什么写成“良儿误窃”?“误窃”不是偷错了东西的意思,应该是“被误解为偷窃了东西”的意思。第八回里有一个细节,写袭人对宝玉照顾得无微不至,宝玉睡下了,她把宝玉脖子上的通灵宝玉取下来,用自己手帕包好,塞到褥子下面,这样第二天拿出来给宝玉带,就不会冰脖子了。脂砚斋在此处有条批语说:“交代清楚。‘塞玉’一段,又为‘误窃’一回伏线。”有位红迷朋友跟我讨论,他说从这条批语看,良儿当年被怀疑偷走的玉,也许就是通灵宝玉。我又细读了第五十二回里平儿提及“那一年有一个良儿偷玉”的文字,觉得如果当年良儿被怀疑偷了通灵宝玉,那就不是一般的偷窃行为,跟坠儿偷金也不必并列了,平儿提及,应该是另外的口气,因为就荣国府而言,偷通灵宝玉就等于偷贾宝玉的命根子,性质超越谋财,完全是害命。脂砚斋在第八回里所说的“‘误窃’一回”,应该就是本回,我在前面就其基本内容进行了探佚,但是究竟曹雪芹是怎么交代当年“误窃”的具体情况,良儿如何被冤屈的具体细节,则难以细化复原了。
然后就到第一百回了,应该出现狱神庙的故事了,回目可能叫做《狱神庙茜雪慰情痴拢翠庵贾芸感诗仙》。前面刚讲过相关真故事,不重复了。第一百零一回,回目可能是《巧姐儿遭骗临绝地刘姥姥报恩如涌泉》。这段真故事也不重复了。
第一百零二回,一些前面的人物,看起来不起眼,在这一回会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回目可能是《傅秋芳妙计赚令牌红衣女巧言阻金荣》。前面讲到傅秋芳后来嫁到了忠顺王府,她通过行贿相关衙门的关键人物,设法弄到了令牌,宝玉得以从监狱出来,急速南下。从时间上说,这已经是元妃省亲后第五个年头的开春了,运河开冻了。金荣听说宝玉竟然拿到令牌走脱,就一直追到运河码头。金荣仍想逮住宝玉报官,让宝玉多吃些苦头。金荣追到码头,什么人用巧计阻拦了他?就是红衣女。红衣女是谁?第十九回,宝玉在过节的时候到袭人家里面去,回到荣国府以后问袭人,说炕上那个穿红衣的是谁?我见她实在好得很;袭人说那是我两姨姐妹,快出嫁了。那么这个人物不会随写随丢的,你想第十四回,只出现一个卫若兰的名字,他都是有用意的,何况红衣女有这样一些文字,而且,就在写到宝玉进入袭人家里,提到袭人之母还接了与袭人同辈的一些外甥女侄女儿时,脂砚斋就立刻批道:“一树千枝,一源万派,无意随手,伏脉千里。”从第十九回到这一回,可谓故事已经从那个场景发展了千里之外,袭人两姨姐妹红衣女再次出现,身份可能是码头饭馆的老板娘,她为掩护宝玉,巧言阻退金荣,是顺理成章的。
第一百零三回,回目可能是《靛儿弃前嫌护灵柩儿释新怨守绝密》。靛儿,有的古本子上写作靓儿。前八十回里她只出场一次,第三十回,靛儿无辜被薛宝钗厉声呵斥。故事发展到这一回,薛宝钗早抑郁而死,薛蟠判了死刑被杀头,薛姨妈也在绝望中死去,三个人变成了三口棺材,这些灵柩,由薛蝌送往金陵原籍去埋葬。那时候薛蝌和邢岫烟两口子生活十分窘迫,靛儿出现了,她居然不念前嫌,和她的丈夫一起,帮助薛家把灵柩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