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算-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门卫,平时开会总是挑角落坐。每到开会,同志们互相敬烟,给局长敬烟,他不要也不想。但他总是不解,为什么总见给领导敬烟,不见领导给下属敬烟,而赵局长总是笑眯眯地接敬烟。他在无意中经常看到有人送烟来给局长,而赵局长也总是抽高档烟,他忍不住了。便借聊天给赵局长讲了个故事:开大运河,县委书记到工地看望民工,自己花钱买了十多条烟带去了,尽管只是三毛钱一包的,但民工们都被感动了……
老孙头美滋滋地抽着赵局长的云烟——尽管烟呛得他直流眼泪,散会出来,老孙头哼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这天,他路过局长办公室,被小李叫住了。小李挤着眼睛:“老孙头,我敬的烟不抽,局长的烟就抽了?还说一辈子不想抽呢。”老孙头摇摇头,这些年轻人!
背后,传来小李的冷笑声:“赵局长那天敬的是霉烟!怎么不是?我一抽就知道了,老孙头不会抽烟。”
老孙头觉得胃里直冒酸水,他感觉到,老胃病又发了,看来,不能单靠吃吃药片,要想法去根治才是……
(1987.8)
我姓什么
我兴冲冲往家赶,也想叫妻乐一乐。
妻却柳眉倒竖,劈头便骂:“倒楣鬼,丢了三十往四十赶的大男人,不晓得自个姓什么了!”
直到他把一张病历单和发票丢在我脚下,我才从雾里落下。昨带女儿去看病,结帐时叫开个自个名的发票,便于公费报销,问姓名时,我不假思索“倪大亦”。
“倒楣鬼!我看你都快成骗子了。看怎个去报销。”妻子在嘟哝。
骗子!什么话。我不过一时换换姓,改改名罢了,不过,这次糟糕了,怎个也用了假姓名?没法子,养成“职业习惯”了。
那天,自己正不开心,局里打电话来厂,要汇报进度。我信口道:“去你妈的进度,老子正忙着呢!”
“你骂人?你姓什么?叫什么”口气不小。
“姓赵。”我慌了,随便用了一个姓。
人的姓名,我以为应作为一级机密的。
拥挤的汽车上,我使出吃奶的力气,抢了一老头的座儿,老头笑咪咪的,突然问:“我们好象认识?”
“不,不,我不是本地人。”
“你姓什么?”
“唔?——姓?姓钱。”
信手拈来也使用过不下几十个姓了,出于工作需要嘛。代张厂长赴宴,用“张”;替李副厂长开会,用“李”;为王书记买“俏货”,还有董主任孩子入托,曹科长搞建筑材料……用他们的姓,必要时再搭名儿,好办事,出了问题又不关己,左右逢源。实验下来,还挺管用。难怪写文章的人总是用笔名。象我这样搞秘书工作的要具备灵活运用《百家姓》的基本功。
“西洋镜戳穿了,怎个做人!再骗下去,我看八成要忘了自个的真姓实名,忘了自个的祖宗呢!”妻在嘟哝着。
忘了真姓?笑话。这么大的男人了,忘了我姓什么了?
“我的真姓会忘了?我姓——?”
嗯?怎么了,真的忘了我的姓?
赵钱孙李、周武郑王……找包、找笔记本,不行,笔记本上从不署名呀,工作证?把六本工作证全掏出来,没有希望,没一本用的是真姓实名,我姓什么呢?
唉,忘就忘了吧!忘了自己的姓名,又有什么!
(1996.8)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小说卷七
童 言
家有小女,名唤遥遥,刚满6岁,虽幼儿园不满两年的学历,却每每出言惊人,掷地有声,常使大人慨叹深思。
一日出差归来,给女儿带回一个漂亮的布娃娃,遥遥又亲又抱。
忽然她问:“爸爸,她叫什么名字呀?”
“你给取一个么。”我说。
她认真地点点头,歪着小脑袋想了一会,竟脱口道:“就叫发发吧。”
“发发?为什么?她可是个女孩呀。”我惊讶了。
“长大了发大财呀。”……
教师节前夕,遥遥回家向妻要芭蕾丝肽膏。妻纳闷了,这是大人用的高级化妆品,遥遥却说:“马上要到教师节了,我要送给我们教师作节日礼物。”见妻不言,她又补充道:“不送礼物的孩子拿不到小红花。张飞燕以前因为经常迟到,从来没有小红花,自从她给老师送了羊皮包后,就有小红花了。还有调皮捣蛋的赵小虎送了……”
那天,一朋友来家叙谈,朋友讲到本市新开张的桑拿浴,洗一次要近两百元,我笑笑,刚说,那可不是我们工薪阶层可以消费得了的。遥遥在旁插话:何不潇洒走一回。片刻,她一个人轻轻嘟哝了什么,接着朗诵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朋友和我面面相觑,刚想笑,却没有笑出来……
(1994.2)
海瑞到丹阳
这还是四百多年前的事了。
那时,正值明朝的嘉靖年间。身为饮差的海瑞乘着和煦的春风微服私访来到了镇江府丹阳县境内。这天天黑前,他来到了一村,这个村位丹阳东南,村上有近百户人家,海瑞在村口一独身老人家住下。从老人口中得知,这村叫——后庄。(笔者注:这村现在仍有,还叫这名字,全村有五百余人家,属丹阳市导墅镇。)
晚上,想起一路所见之江南阳春美景,海瑞公激情万分,久不能寐。他想着,想着,禁不住诗兴大发,顺口占了几句,便又在细细玩赏。余兴未尽,海瑞便问老人,想请村上秀才来唱诗和词。
可老人却摇头说,村上没有秀才。
“嗯?江南历为人才辈出之地,奈何如此大村,无一秀才呢?”海瑞不信。
老人无可奈何了一会儿,便愤然道:“老先生有所不知,自朱皇帝(朱元璋)坐了金殿后,便不准我们符姓人应考了。”
“噢?!有这等事?如今大明朝圣明臣清,人才不拘一格,多多益善。怎有不准符姓人应考之事?”海瑞大惑不解。
“老先生——唉!”老人欲言又至。
海瑞见状,料想其中定有什么原因:“老人家,请您坐下。劳您向老夫说说此事的原因!您敢么?”他以为老人不肯说,便故意一激。
“有什么不敢,我已过花甲,还有几年的寿命?我告诉您吧,也请您老先生评个理。”老人在海瑞跟前坐了下来,续上一锅旱烟,打开了在他心中藏埋了几十年的话盒子——
元朝末年。后庄是方圆几百里内有名的大庄子,它方圆十余里,有三万良田,万余人口。庄上立里外城墙,设内外城河。全庄人都姓符是早年从山西迁徙来的。庄主符葆,武艺超群,臂力过人,常使一口六十三斤重的板门刀,人称符葆大王。
符葆大王有个怪脾气,每天都要让人把他的板门刀抬出来,挂在高高的城楼上。
那年月,朝庭昏庸,灾荒四起,民不聊生,因而群雄蜂起,天下大乱。单江浙就有陈友谅、徐寿辉、刘福通、朱元璋好几路造反人马。为保庄安民,符葆大王召集二千弟兄,日夜操练。
一天。 被朱元璋派去攻打安徽当涂、马鞍山的先锋官常遇春因遭元军的埋伏,兵败下来。
常遇春又气又急,为早报兵败之仇,便率几亲兵日夜兼程,想过长江向朱元璋搬救兵。
没想到,心急之中他们走岔了路,来到了丹阳。路过后庄时,常遇春见庄子规模宏大,不觉诧异,待他看到城楼上高悬的那把六十三斤重的,又阔、又长的板门刀在日光下射出耀眼的光时,不觉大惊。唷!此刀少说也有六十多斤啊!能使此刀的定是个难得的将才。而且如此大庄,定有精兵,若能得到将,借到兵,那不是双喜降临么!
于是,他们喊开了城门,进入庄子。
符葆大王生性好客,尤喜和耍刀弄枪的好汉高谈、喝酒、比武。他热情地接待了常遇春一行人。
常遇春开始隐匿了自己的身份,谎称自己是朝庭武将,因打猎迷路来到此地。他见庄主长得虎背熊腰,剽悍尤异,心中不觉暗暗赞叹。酒至半酣,符葆大王兴奋异常,他用三指托着以石臼作酒杯,磨盘当托盘盛了酒敬给常遇春。常遇春又惊又喜。他惊的是,果真庄里有能人,而且如此豪爽,耿直,力大无穷,喜的是自己有缘相会。他乘机说出了自己的身份,提出请他出山,共图大业。
谁知符葆大王先是虎目圆睁,继而不住摇着他那颗硕大的头。说自己不愿杀人放火,本庄的二千精兵也只是保庄安民的。符葆大王是个弄堂里扛木头——直来直去的人,任凭常遇春怎样请、怎样劝,就是不应。最后,常遇春当晚就走了。
后来,常遇春搬来救兵,在安徽得胜后,心中想起在后庄受气之事。他害怕符葆大王今后投靠其他义军,会对自己这派不利,又恨自己从没有在任何人面前受过冷落,他越想越气,便怒从心头起,恶往胆边生。没有请示,朱元璋就率部绕到后庄。
他在庄外驻下人马,让人递书给符葆大王,要他带兵投靠他,不然莫怪自己无情。
符葆大王气愤不过,本想率众迎战,但一想常遇春有二万余人马,而且屡经战事,训练有素,自己的二千人不是去送死吗。他不愿投义军,也不愿给村民带来祸害,便当即解散二千人,自己单刀匹马出来迎战。
可此时,常遇春却又怕自己战不过符葆大王被众人嗤笑,竟令部下乱箭射死了符葆大王。
而后,他又带兵冲进庄子,烧掉了村上大半房屋,毁掉了城墙,杀掉赶跑了大批庄民。(也有人说,当时庄民见常遇春无辜杀死自己庄主,义愤填膺,自发出来和常的人马混战的了,但是不管怎么的,常遇春确实在后庄烧杀的。)
朱元璋得了天下后,常遇春又向皇上提过在后庄未借到兵之事,而根本没奏自己在后庄的烧杀。于是朱皇帝下旨不准天下姓符人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而且还给后庄人加重了赋役……
“于是,后庄村便成了眼下这样——姓符人本来是很聪明的,庄上从唐末到元时就先后中过五个状元。可眼下……唉!”老人越说越愤。
“原来如此,符葆不肯借兵,不愿为将,乃各人的秉性,岂可强求?常将军不该加害于他,更不该兴师戮掠!也叹高祖不问青红皂白便下旨不准符姓人应试,且加重赋役,冤哉!憾哉!老夫回京,一定奏明皇上,请皇上降恩……”海瑞激动地站了起来。
老人一听这话,惊惧万分!他压根儿没有想到自己面前坐着的面慈、心善的老夫生竟是朝中大官,惧的是自己当着他发了这么多牢骚,背后议君是受剐之罪啊!但又想自己村上百姓无辜蒙受不白之冤,多少年来遭到的不公正的待遇,又想到符葆大王惨死在乱箭之中……“大人,该说的我都说了,并无半点虚假,要杀要剐……”“老人家,老夫不但不怪罪于你,还要为你们申冤!”海瑞索兴交待了自己的身份,第二天便回京了。
果然,没过多久,朝庭颁下圣旨,恩准天下姓符人可以上京应试,并减轻了后庄的赋役。
(1984.6) txt小说上传分享
散文卷一
散 文
无想寺随想
曾游历瞻仰过不少禅院佛寺,无想寺最奇特了。
从江苏溧水县城南去,不远处有一几千亩小湖和方圆数十公里的丘陵山地,无想寺便藏在其中。
这里的湖不大,却波光粼粼,清澈玲珑;这里的山不高,却郁郁葱葱,秀丽可爱,别有一番情趣。
去无想寺无现成路。坐船横渡过湖,才有一条蜿蜒的羊肠小径。这条山间古道,没经任何人工修葺,那么古朴,那么自然。青竹、松柏、奇花异草以及路边潺潺小溪装点着它,构成旖旎氛围和独特景致。走在其间,自然心旷神怡。
小路弯弯地、顽强地延伸着,也不知绕过了几道山梁,眼看似要消失山间,走近前或绕过去,却又豁然开朗,仿佛置身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可以想象,古人建在此种佳境中的无想寺又该是何等辉煌灿烂了。无论谁游到此,都会忘却劳顿,加快脚步的。
然而,在古道尽头,出现在你面前的情景,却令人猛吃一惊!几棵伤痕累累孤寂的参天大树,一块空旷而荒芜的破砖乱石地,压根儿没有什么寺庙,甚至连断垣残壁也无处寻觅。仔细走近一看,只有四块大圆柱石础半掩半埋着,似乎是寺庙的大门柱石,也许……
无想寺呢?茫然四顾,四周山连山,传来阵阵松涛,无想寺在哪?
而此时当地向导才歉疚一笑,接着向你叙述一个古老而伤感的故事。无想寺原初建于唐,曾因规模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