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算-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交错,此情此景是陶渊明笔下的真实写照。故而黟县素来被人誉为“桃花源里人家”。
而笔者感到今天的黟县更堪称世外桃源。由于得益于独特的地理优势,“七山一水一方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使黟县远离山外的现代文明。黟县是一幅古历史画卷,她与外部世界拉开了很长一段距离,至今黟县的大山里依然可以见到策牛扶犁、刀耕火种、缠着小脚的女人,大量的明清民居……但这恰是到了好处,完整的古迹得以保存,灿烂的中华文化得以继承,这一派如绘如画的田园风光,如诗如歌的纯朴民风,使黟县成了当今遍布喧嚣世界里的一块净土,一个隔世仙境,“一个历史与现代,人类与自然的焊接点”。
而黟县的美又何止此呢。从山道上下来,随便走进一个依山傍水的山村,随意走进一幢粉墙青瓦的古民居,都会看到那高大恢宏的气势,精美绝伦的砖刻、石雕、木雕、以及特别浓郁的文化气息。每家都有大幅中堂,有厅对、堂对,楹联大多是“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嚼诗书其味无穷,效孝弟此乐何极”“养成大拙方知巧,学到如愚乃是贤”,既教人学习上进,积善行好,又揭示人生的哲理。
黟县的美让我忘记了去探究她的来历,但我并不遗憾。
(2000.5)
皖南明清古民居
--五月南游随记之三
皖南有五岳之首黄山,也有与武当齐名的道教胜地齐云山,更有豆腐的故乡淮南和淝水之战的古战场,而我却特别衷情于她的明清古民居。
向南一出芜湖,就能见到半露半掩于山前溪边,林木葱笼中的皖南山村,远看一律是绿树青山中的白墙青瓦,乍看虽然单调,但细看却有一种特有的诗情画意,道地一幅幅中国画,宁静祥和,独特和谐;走近看,那一座座高大残破的建筑,经过数百年的日晒、风吹、雨打斑斑驳驳的,已成灰白的墙体,尽管早已去去了白色的耀眼、明朗、纯洁,却因此产生了不屈的苍桑感和厚重的历史感。
我要说的皖南古民居,是明清时期建筑,堪称中华文化的载体和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据统计,皖南保存下来的明清古民居有上万幢,黟县一县就有四千余幢,而黟县的宏村、西递村、江村又是明清古民居分布最密集,保存最完整的之处。
宏村位于黟县县城东北,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这里川媚山秀,气候适宜,湖光山色,独领神韵。因山势较高,常常云蒸霞蔚,时而如泼墨重彩,时而如淡抹写意。似巨画长卷,溶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
宏村的设计别具匠心,既借助了天时地利的优势,又带有仿生学的意味,让人称奇。宏村整个形状如卧牛状,村子似牛身,村口一半月型月塘,称“牛胃”;塘边有两株400年的古树,一为红杨,一为银杏,是“牛角”;引山泉至每家每户“浣汲未妨溪路边,家家门口有清泉”,称“牛肠”,村西山溪上架四座木桥,作“牛脚”,便形成了“山为牛头,树为角,屋为牛身,桥为脚”的牛形村落。高处俯瞰,宛如一头悠闲斜卧的青牛。
古时皖南多商人,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徽商。他们因山中土地狭小、贫瘠走出大山,从事盐、茶、木材等经营,而赚了钱便“富贵归故里”,修桥铺路,盖房兴学,故而泽及乡梓,后代由学入仕,成为徽官,徽官功成身退,再回故里,继续盖豪宅,兴学业,由此周而复始,良性循环,终使皖南大山里,豪宅、富村越来越多,越来越好,而又由于交通不畅的缘由使这些精美绝伦的建筑免遭天灾人祸的摧残,得以大量的完整的保存至今。
这些古民居一律白墙黑瓦,高大恢宏,宽敞明亮,装饰考究,文化氛围浓厚。一般民居都是二层,有前厅、后堂,雕梁画栋。好的更是气势雄伟,美仑美奂。宏村“承先堂”,占地2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屋内有7处楼层,9间“天井”,60余间厅堂。全院分外院、内院、前厅后堂、东厢、西厢、书房厅、小客厅、回廊、厨房。还配有花园、观鱼厅、打牌的“排山阁”,吸烟的“吞云轩“,更有保镖房、佣人屋、井台、地仓、贮藏室、马厩等。走进“承志堂”,目光所及全是精美木刻、石雕,凡梁坊、雀替、护净、门窗等处,精心采用浮雕、圆雕、透雕和辅之线刻的手法,巧琢雕饰龙凤麒麟、松鹤柏鹿、水榭楼台、人物戏文、飞禽走兽、兰草花卉等图案,形成清丽高雅的文化氛围,这些艺术珍品虽历经数百年却依然栩栩如生,金碧辉煌。
笔者数次去过苏南的周庄、同里,也曾为“退思园”、“崇本堂”赞美过,但到皖南,进了“承先堂”、”履福堂”,笔者是真正激动了,感慨了。是呵,皖南先民在深山峻岭中创造了如此灿烂的文化,你能不为之叹服,不为之倾倒么?!
()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散文卷二
丑 龟
那天,我上幼儿园的女儿捧回来一个黑乎乎的小东西,女儿的眼睛里湿湿的,似很伤心。我惊疑。仔细一看,依稀可辨是一只小乌龟。乌龟很小,只有女儿手掌那么大,浑身黑乎乎、脏兮兮;龟壳上方有一个三角缺口,比楝树叶大,象被人用刀故意所伤;龟壳下端也有破损,被钻了一个洞,一圈锈迹斑斑的铁丝缠在上面。
女儿告诉我,是一个小男孩遗弃的,她拣了回来。但我怀疑,乌龟身上的创伤,是小男孩所为。
我便给乌龟洗涮,女儿在旁流着眼泪央求:“爸爸,轻点,它痛……”确实,尽管我洗得很轻,它的四脚却在不停地挣扎。洗干净了,也露出了它背壳上杂乱的刀刻敲击的痕迹,加上残缺不全的背壳和那一圈已无法去掉的锈铁丝,着实让人不能卒睹。也不知是谁如此狠心和残忍,把一只美丽的小乌龟变成了一只丑龟……
尽管我没有养小宠物的嗜好和闲情,但被女儿那我认为可贵的小爱心所感动,还是请人去定做一只玻璃缸,把丑龟养了起来。
说实话,养乌龟是烦人的。它不吃素只吃荤,除了冬眠期,每年3月末开始就得天天喂它鲜肉、动物内脏之类的食物,还得经常给它洗涮、换水,到了炎热的夏天得天天换水。这些工作当然都是小女儿承担。由于我工作忙,加之经常出差、下乡,大多数时间是小女儿一人来做,她总是认认真真还厌其烦。她还给丑龟起了个名字叫“美美”。
两年过去了。女儿从幼儿园升入了小学读书,美美也长得比大人的手掌大了。现在的美美用女儿的话来说是灰姑娘变成了白雪公主,一些旧伤愈合了,背上有清晰美丽的花纹。但那个三角缺口也更大更深了,那段铁丝还在,深深地缠绕着它……
这一天,女儿带同学来家看美美。一个男孩嚷着:“这么大的乌龟还养着?把它宰了煨汤吃吧,我爸爸说乌龟比甲鱼还补还鲜呐。”我瞪了他一眼,说不出话来。后来,女儿告诉我,他就是两年前那个残害美美的凶手。这是女儿的原话,我倒并没有感到吃惊,我惊诧的是,“丑龟”的始作俑者竟然真的是个孩童!
丑龟,我可以救,小女儿也能救;而残忍、自私的孩子,该谁救,如何救……
(1996.11)
我的路
近日忽然接到自己在校时的一个同学的来信,这个同学很幸运,高中毕业的当年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今年他要分配了,可不知怎么居然想起了我,还特来信询问我“分别之后的情况”。分别之后的情况么——八O年高中毕业,到现在将近五年了,五年来……
第一年高考名落孙山,很多同学挟起书包重返学校,以图来年金榜题名,我可对此不存幻想了——虽然离录取分数线只差二十八分。落榜就认了吧,上大学?我还不希罕呢!农村青年么,不就是想闹个国家户口吗?反正自己可以顶职。
河边,柳荫下。支起根鱼杆,放张小凳,翘起双腿。蓝的天,清的水,新鲜的空气,充满诗意;
马路上,二、三知己,高谈阔论,指点江山,不无乐趣;
电影院,国产的,外国的;爱情的,武打的,令人神怡……
我乐乐陶陶,优哉游哉,浑身轻松。只等父亲病退下来,自己一跃而上,弄个“硬卡”。
万没料,中央开了个什么会,取消了病退顶替政策。——呜呼!工作、出息、前途似激流中的一点泡沫,出得快,失得快……
怎么办?我在马路上乱荡。
“好乖乖,马路上石子多,我抱你走。”
“不!妈妈。我不怕石子,我自己走。”
……
“自己走?”母子的对话拨动了我的心弦。对,路要自己走!我才十七岁,我年轻。
该怎么走?在家?不,好男儿志在四方,到外面去闯,只要能闯出农村。
于是。我背上行李,只身来到镇江四摆渡蚕种场,干临工,挑土,听人说临时工有转正的机会呢。
那时,正值寒风凛冽的十二月,挑着一百斤重的担子,从近二百米高的山上下来,再送到三百米之外。衣服穿多了,一会儿便热汗直冒;衣服穿少了,又根本抵御不了刺骨的北风,地上冻得铁似的,一钉钯下去,虎口震裂也只四个白色的向我嘲笑的印记。下山还得留心脚下,要不然,脚下一滑……每次天刚蒙蒙亮,挑起畚箕要上山,自己总要犹豫一番。只是一想到“出路”,就咬咬牙,朝前走了。
干了一个月,身上布满了大大小上的伤,终于一次从山上滚了下来……看来,这条路走不下去了,自己选这样的路也太天真幼稚了,再说,又何必非要闹国家户口呢!
我开始重避自己的路了。
当个书法家。这是我第一个伟大志向。但废寝忘食地写了几个月后,便灰心了。虽然练到了一定的程度,而自己的字和书法家的字却大相径庭!
当画家吧,听说国内外有四、五岁的画家呢,埋头练了两个月后,经济又跟不上了,当画家要花很大本钱的呀!
接连两次碰壁,才使我清醒,不能好高骛远。还是正视现实,按部就班吧。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于是,我在队劳动了一段时间,又到乡中学任代课教师、民办教师。便又报名参加了自学考试。在此同时,我还以笔代犁,辛勤笔耕,写通讯报道,搞文学创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已取得了七门功课的自学考试单科合格证,在省市报刊、电台上发表了十多篇小说、散文。去年乡政府又调我到乡机关搞文字工作,后又让我通过考试进入丹阳县秘书班学习。
的确,我也感到自己很幸运了。我之所以没有消沉下去,除了我有坚定的信心,不懈地努力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我生在了这么一个伟大的国度里,只有天高才能任鸟飞,阔海方能凭鱼跃啊!
五年来,我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怀、帮助,学校、广播局、县文协、报刊编辑、乡政府领导……
五年来,我是走了些弯路,但这终究锻炼了我,明白了我。塑料跑道上能跑出世界冠军,山间小路上就跑不出世界第一?
我就这样给北大的同学回信了,不久又收到了他的来信,他指责我,五年来,我不过是走了一条自我奋斗的路。“自我奋斗”?以前是,现在我又不承认了。我写了封信给他,告诉他,我这个自学的大学生敢与他这个名牌大学生来个比赛,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为国贡献……
(镇江市“理想之歌”征文一等奖)
(1985.6)
我的书
——童年记趣之一
“书中求知,笔下成才”,我曾大书了这八字贴在自己的陋室里。那时朋友到我那里去,总要这么问我:书中求知、笔下成材。你笔筒里笔倒是挺多的,可为什么我见不到你有书呢?没有书,求何知?我却只是敷衍一笑了事,心里却道,我的书太多啦,我都把它们藏在我的大柜里了。要不你来借一本,他来要一本,弄破了,丢失了,那可要我的命了。
我的大柜里确实装满了书。书中有我小时候买的连环画(小人书),有我上学时各种教科书,有我一度借以消磨时光的大大小小的诸类杂志,还有……
孩提时,我酷爱小人书,常常想方设法搞小人书看。后来,我又开始自己添置小人书。
要买书得有钱。起初只是开口向父母要,后来,我又开始自己挣钱了。
拾荒货是我挣钱的办法。就是每天背个篮子,约上几个邻居孩子,夹把火钳,临村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