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心灵白金 >

第10章

心灵白金-第10章

小说: 心灵白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须菩提!你认为如来有肉身之眼吗?”须菩提答:“有的,佛陀,如来有肉身之眼。”佛陀又问:“如来有所见自地,及下地六道中众生诸物,若近若远若粗若细诸色莫不能照的天眼吗?”“是的,佛陀!如来也有天眼。”“须菩提!如来有可以洞察凡间一切的智慧之眼吗?”“是的,如来具有慧眼。”“如来有没有能够清楚的见到一切法妙有的道理的法眼吗?”“是的,如来具有法眼。”“须菩提!如来具有个人和整个宇宙没有分别,一就是一切,一切即是一,个人能够动用到整个宇宙的能量,最是神通广大的佛眼吗?”“是的,佛陀!如来有佛眼。”

  佛是五眼具全,心纳万法的。没有看不破的东西,没有参不透的玄机。佛之所以为佛,菩萨之所以为菩萨,就是因为眼力不同。佛曰: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沉醉一切,拿起一切;看破一切,放下一切。未曾拿起,何来放下;不曾沉醉,亦不看破。

  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好似背负着莫名的使命,却压抑着本心,放纵着身形。当现实中很多事情冲击着你心中信念,你还能坚守心中的信仰吗?当人生中很多烦恼折磨着你的身心,你还能挥手转身微笑吗?我们不知道,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找不到通向幸福的方向。也许看透了,明悟了,放下了,也就解脱了。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缘聚缘散,本当顺其自然,该放得放。只是事不关己的时候,我们能豪言壮语,轻言放下,淡然洒脱。可事到临头,心中难免犹豫不决,常在挣与不挣中徘徊,虽说于事无补,只会徒增烦恼,那也不是说放下就放下的。咫尺天涯,我们分不清哪是空,哪是缘。红尘飞逝,我们看不透哪是苦,哪是甜。

  “须菩提!依你看,在佛的眼睛看来,恒河里的沙子是不是沙子?”“是的,在佛的眼睛看来是沙子。佛看到恒河里的沙子就是沙子,看到这个世界,金子就是金子,银子就是银子,同我们一样,没有两样。

  佛与常人完全一样,是很平实的。像佛身处那么高的位置,万人崇敬,想要做到平实是十分不易的事情。可他还是看透一切做到了,这种平实,从他抛弃王位,立志平凡,用平凡去拯救世人心灵脱离苦海时就做到了。看透了就懂得,虚伪的外套套久了,便一生也脱不下来,既然不能回到天真的时候,不如顺由天意,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骂我,由它去罢,只有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可理他。“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不要去强求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要学会适时的放弃。也许在你殚精竭虑时,你会得到曾经想要得到而又没得到的东西,会在此时有意外的收获。适时放弃是一种智慧。它会让你更加清醒地审视自身内在的潜力和外界的因素,会让你疲惫的身心得到调整,成为一个快乐明智的人。盲目的坚持不如理智的放弃。苦苦地挽留夕阳的人是傻人,久久地感伤春光的人是蠢人。什么也舍不得放弃的人,往往会失去更加珍贵的东西。适当的时候,给自己一个机会,学会放弃,才有可能获得。

  佛问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印度恒河里的沙,数目多不多?假如每一颗沙子代表一个世界,你说这个数位多不多?须菩提说,当然很多!世尊。

  佛陀又说:“须菩提!如你刚才所说,诸位所能提到的任何相对观念,在佛眼下都不再存在。甚至‘空’也不存在,因为‘空’就是佛,而佛就是‘空’。在佛眼中,无主体与客体,是没有绝对与相对的概念。无限的无限,是没有空间的概念。瞬息性和一发即到性,是没有时间的概念。总体性和无不涵摄性,是没有空无的概念。佛眼可摄一切眼,一沙可摄一切沙,在诸佛世界中的一切众生,所有种种不同的心,佛也是完全知晓的。为什么呢?佛法不是虚玄的,而是一个修证的事实。众生的心源与佛如一,譬如水流歧脉,源头是一,心性同源,众生心即是佛心,所以,如来能悉知众生心性。但是,众生往还六道,随业逐流,遗失了本心,在我的眼睛中啊!众生的心,包括人的心,猴的心,老虎的心,蜜蜂的心,这一切生命的心,都不是心。不是心,只是一时假名叫做心。由眼见到心,这过去之心、现在之心、未来之心,都不是心,众生一切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像原子在不停运动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所以‘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这个现象是不可得的,一切感觉、知觉,都是如此。是不可得的。”

  
  看到就是占有。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眼光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生活现实,这是勿庸置疑的。就像做生意,你的眼光越高,将来获得的利润也就越多。生活中,好眼光可以使你乐观豁达;好眼光,可以使你战胜面临的苦难;好眼光,可以使看透名利,过上真正快乐的生活。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告诉我们,眼光独道路能帮助我们获取健康、幸福和财富。每个人的一生,难免都会遭受挫折和失败。所不同的是没有眼光的人鼠目寸光,总是把挫折当失败,从而使每次都能够深深打击他取胜的勇气;有眼光的人能够高瞻远瞩,从不言败,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面前,总是对自己说:“我不是失败了,而是还没有成功。”因为,一个暂时失利的人,如果继续努力,打算赢回来,那么他今天的失利,就不是真正的失败。相反的,如果他失去了再战斗的勇气,那就是真输了。

人生有谁不存心富有,有谁不存心未来
第十九品、法界通化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第十九品讲的是“存心”的问题。存心不同,意义不同。例如你去帮助一个,如果是心存善念,真心实意的去帮助,就是行善。可是如果你另有企图,是为了达到某种邪恶目的而帮助一个人,那就是算计人。不但不是行善,反而是十恶不赦了。

  佛问须菩提:“你是怎样想的?假使有人用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金刚钻,金银,玛瑙等这些世界上最宝贵的七宝去布施,因为这个缘分和存心,他得到的福报多不多呢?”

  须菩提回答说:“佛啊,假使有人这样来布施的话,那还得了啊!以是因缘,这个人得福很多。”

  存心的意思是蓄意、有意、故意。 或是怀着某种念头、打算、用心、专心。 存心并无绝对的好与坏,世间也并非所有的错误都是存心所为。一个人要有清浊并容的雅量,存心宽容,理解别人、原谅别人,才可能不为身外之物所累,才会长久。

  佛说:须菩提!如果福德可以用实体或实物来表现获得,那么,我也就不会说得福德多了。世间的福德再多,也不过弹指之间就过去了。因为世间的福报是不实在的。可是,话又说回来,如果有人用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布施作缘,存心以扩大佛教影响,宣扬佛都宗旨,以如是因,如是缘,所以我才说得福德多。

  俗话说:积德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心存天知,其实讲起来也不是什么很高的境界。毕竟在行善积德时,还期望有个“天”的认可。等到只一心做事,即使天不知地不知,也无所顾虑,才是更进一步。而“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就是说要有敬畏之心,即使在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做事也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更何况你所做的一切,老天爷长着眼睛呢!这就叫做积阴德。

  细细想来,人生有许多困难和失败,存心善良,通过勤奋和拼搏,仍然能奏出生命乐章的动听之音,同样会赢得热烈的喝彩!贫困、疾病,以至生命中更多劫难的的降临,都是命运逼近你去创造和珍惜重新开始的机会,让你有朝一日苦尽甘来。虽然曾经因为劫难,遭受到打击与嘲讽,但如果你存心良善,坚忍不移,在一个美丽的春天你最终还是会奏响生命的乐章,唱出自己最美妙的歌!青春仅有一次,生命仅此一回,让我们用心、用真情歌唱这美丽而又珍贵的生命之音吧!

  人生有谁不存心富有,有谁不存心未来,有谁存心让理想之舟中途搁浅,又有谁存心让爱情之花在荒丘凋谢……是的,在人生的旅途中,时而会有一些枯叶凋零,乘风远航的生活也会有桅杆折断的一瞬。生活的脚步不管是沉重,还是轻盈,我们从中不仅能品尝失败的痛苦与迷惘,同时,也享受着收获与快乐。只要我们总结跌倒的原因,把孕育的勇气树起,告别迷惘的昨天,拥抱美好的今天,微笑面对明天,不管是从辉煌成功中走出,还是在失败中奋起,漫漫远方路,才是我们存心的追求。

  不要存心清高,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当别人把你当领导时,自己不要把自己当领导,当别人不把你当领导时,自己一定要把自己当领导,权力是一时的,金钱是身外的,身体是自己的,做人是长久的。不要存心欺负人。同情弱者是一种品德、一种境界、一种和谐,心理健康,才能身体健康,人有一分器量,便多一分气质,人有一分气质,便多一分人缘,人有一分人缘,便多一分事业,积善成德、修身养性。

  存心是人的定海神针,生活中烦心的事很多,就如掉在水中的灰尘,但是我们可以让他沉淀到水底,让水保持清澈透明,使自己心情好受些。如果你不断的振荡,不多的灰尘就会使整杯水都浑浊一片,更令人烦心,影响人们的判断和情绪。之所以有的人感觉生活是痛苦的,而有的人更幸福,主要是人们存心的不同。其实,等到瓶子里的水平静下来,一切又恢复清澈与透亮。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让痛苦沉淀在我们的心底,不管痛苦能不能消失,都只让它占有我们心里的一小片空间,那大部分的空间就会被幸福充实。过去,我们在匆忙和浮躁中,拼命地摇晃我们的生活,没有片刻的沉静,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一片浑浊,使所有的幸福都掺杂了痛苦的成分。尤其是人在烦躁的时候,更容易疯狂地震荡自己,摇起满瓶的浑浊,于是我们时时感到痛苦、烦恼、焦虑,这不是因为痛苦多于幸福,而是我们用不恰当的方式,让痛苦像脱缰的野马,随意奔跑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为此,我们不妨心存宁静———沉淀生命,沉淀经验,沉淀心情,沉淀自己!让生命在运动中得以沉静,让心灵在浮躁中得以片刻宁静。把那些烦心的事当作每天必落的灰尘,慢慢地、静静地让它们沉淀下来,用宽广的胸怀容纳它们,我们的灵魂兴许会变得更加纯净,我们的心胸会变得更加豁达,我们的人生会更加快乐。 。 想看书来

色相是种永恒的诱惑,怎样抵制色相的诱惑?
第二十品、离色离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第二十品讲的是“色相”的问题。从最简单的方面理解,我们整天玩的电脑就是一种色相,有多少人沉迷于电脑不能自拔,其实说白了就是沉迷于色相不能自拔。还有一种我们最常见的美色,就是色相的代表。美色是个相当厉害的东西,有多少人为了得到美色,享用美色而犯罪。《西游记》里唐僧父亲陈光蕊赴任被人打死,就是因为老婆满堂娇“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历史上,为美色丢掉天下的皇帝也不在少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最好能改成“南朝几代多少帝,总是春花秋月中”,这样更贴切,更能描绘出南朝皇帝抱着美色寻欢作乐的意境。

  记得有这么一件趣事:儿子交了一位在名牌大学读书且才貌双全的女朋友,假期带回家给母亲看。母亲反对的唯一理由就是“她嫌未来儿媳长得太漂亮了”。为何不让儿子娶个美女做老婆呢?这位有知识的母亲坦言:“我见到的事情太多了,对于婚姻比儿子懂得多。长得漂亮,拥有美色是无法让人放心的,现实中的教训太多了。”人们常以为娶不到美女的男人说“不娶美女做老婆”才会有“酸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