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好孩子 好习惯 >

第18章

好孩子 好习惯-第18章

小说: 好孩子 好习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娴牟辉敢猓梢阅妥判宰拥鹊瓤矗硗猓改赣虢淌τΦ毕氚旆ㄈ煤⒆酉嘈牛忝遣攀亲钅芄桓乔惺蛋镏娜恕!
 
对青春期要有理解之心和关怀之情 
 
 
 
  2006年04月12日14:07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一位母亲有一个很懂事的儿子,从小学习很刻苦,成绩很不错,老师们都说孩子将来考一个重点大学一定没问题,母亲以有这样的儿子而骄傲。可是,在儿子读高二的时候发生了一件让母亲十分担心的事情。儿子班上有一个活泼、开朗、漂亮的女孩子,是班上的文娱委员,儿子和这个女孩子经常放学一起回家,久而久之,彼此产生了好感。两个孩子虽然沉浸在甜蜜的情感之中,但并没有影响学习,反而互相帮助、互相支持,还雄心勃勃地约定:高考时报考同一所学校,共圆大学梦!

  这一切儿子都是悄悄进行的,母亲并不知道。但疼爱儿子的母亲渐渐感觉到儿子的变化:以前儿子从不把同学带到家中,现在却经常带这位女孩一同出入,而且目光中流露出的神情十分亲昵。

  敏感的母亲看出儿子恋爱了,不禁担心起来。母亲不知道如何对孩子说,心里一直在犹豫,是阻止孩子的这种行为,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好几次想和儿子说,但都没有成功,只能欲言又止地叮嘱儿子:妈妈想让你集中精力学习!

  很快暑假到来了,儿子和女孩的相处时间更多,母亲开始计划如何分开两个孩子,提议让孩子假期出外旅行,但儿子并没有同意。当儿子把女孩带回家,并且两个人进了房间还把门关上时,母亲的担心升级了。

  一次,忐忑不安的母亲终于忍不住推门而入,看到两个孩子拥抱在一起,惊呆了!之后的儿子开始回避母亲,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母亲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假期的一天,由于单位的安排,母亲要出差一趟。临行前,母亲不禁又忧虑起来:万一自己不在家的时候,两个孩子会不会做出什么事来?

  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位母亲左思右想,最终下了决心:与其事后懊悔,不如先教孩子们自我保护措施,这是对儿子负责,也是对人家女孩负责。于是,这位母亲买了一盒安全套放在儿子房间,并在桌上留下一张纸条:希望你们能注意安全,学会保护自己。殊不知,这盒安全套成为了一场战争的“导火索”。

  当儿子把女孩带回家,发现了那盒安全套和纸条,两人都受到了伤害,女孩生气地径直离开,一连几天没有再和男孩联系。男孩也伤心极了,一时无法理解母亲的做法,气愤不已。

  当母亲出差回来时,儿子质问母亲:谁让你给我留那种东西?我承认我谈恋爱了,可恋爱就一定做那种事吗?从此,一向懂事、孝顺的儿子竟然和母亲打起了“冷战”,时常发生争吵,母子间的矛盾日趋激烈,最终儿子离家出走了……

  幸运的是,母子俩得到了教育专家及热心的老师们的帮助,最终使“安全套”事件有了令人欣慰的结局。此事在社会上引起的关注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这个事件所反映出来的沉重的青春期教育问题。

  在我国,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青春期教育近乎成为了一个“盲点”。青春期如同青青的苹果,它将熟未熟,有几分甜,几分酸,几分涩。青少年时时面临着成长的烦恼,他们中的许多人由“少年的烦恼”发展成“烦恼的少年”,这样的烦恼成为青少年心中无法解开的秘密。面对“秘密”,我们的青春期教育往往显得苍白无力。老师忽略了应有的教育,父母害怕孩子的“秘密”,于是本来在孩子的成长阶段中很正常的现象,往往被认为是“罪不可恕”的。

  还记得20年前,有一位女中学生写过一篇作文《名声》,这篇作文讲述了类似的一个故事:一位女中学生因为借一支钢笔给同桌男生使用,周围同学就议论说,那位女生与那位男生“好上了”。学习成绩优秀的女生因“名声不好”失去评“三好学生”的资格,因此离开校园。

  其实,女生把钢笔借给男生使用,即使他们之间有好感也是正常现象,这是每个人进入青春期后必然会出现的情况。我只能真心呼吁:了解并相信孩子吧!如果没有理解和尊重,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事实上,在城市中学校园,许多中学生对谈恋爱“情有独钟”。男女生从互不来往到“亲密接触”,这必然令许多老师和父母手足无措。有些孩子毫不隐瞒地说,在班上,同学之间互相传送情书、相互约会已经不是秘密。相反的,只有老师和父母认为这是“秘密”,并为这样的“秘密”担忧不已。

  当然,中学生谈恋爱可能会带来不好的影响,如学习成绩下降,人际关系紧张,还有的中学生因为“偷尝禁果”后处置不当,给自己的身心造成极大伤害。

  可以说,青春期教育特别是性教育,存在着很大的薄弱环节。问题的出现,真实地暴露出老师和父母们教育的缺失。补课应当从父母和老师开始。遗憾的是,一些老师和父母的做法往往不是帮忙,而是添乱。因为许多老师和父母都认为,回避性教育和严禁谈恋爱,孩子们就不会去尝试。结果很可能就是,错误或不完整的信息,导致了生理上的伤害,进而影响心理成长。

  国外有关的研究表明:在青春期,科学的性知识教育并没有导致青少年性行为的增加,相反孩子们因为了解了更多的性知识而放下包袱,轻装前进。瑞典从小学就开始给男孩、女孩讲解避孕知识,从而杜绝了少女怀孕的问题。

  青春期是孩子生命曲线的又一个高峰期,在生理、心理上会发生很大变化,从而带来一些困惑和烦恼。对于教育者而言,特别需要改变过去的陈旧观念,要了解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情感萌动是正常现象,要用一种理解之心和关怀之情来对待。

  作为父母,应该怎样帮助他们健康地度过青春期呢?我的教育建议是:

  和孩子积极沟通。青春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如小学高年级男女生之间出现疏远情绪,这是他们性特征逐渐明显带来的正常心理现象,是性朦胧期对异性向往的曲折表现;中学生则会出现男生女生之间的彼此好感,这是人生成长过程中一份美好的情感。老师和父母发现孩子有谈恋爱倾向或行为时应耐心做工作,最好以提醒、交流、建议的方式和孩子沟通。先要真正了解孩子在想些什么,要讲究方法,不要以命令、惩罚等手段来解决问题。如果适时地进行青春期教育,引导他们度过这一急剧变化的阶段,他们将会留下终身难忘的美好印象。

  不要在孩子面前过于夸大生活的艰难和压力。有些父母为了能让孩子好好学习,经常对孩子说:这个社会竞争激烈,如果考不上重点大学,就成了废人。或者经常对孩子说,钱是多么难赚,父母为了孩子多么辛苦等等。如果经常对孩子抱怨,可能会造成孩子的心理负担,当孩子有什么问题或困惑时,就倾向于不告诉父母,导致的结果一是把心事埋藏于心中,走向孤独,二是求助于周围的朋友,内心渴望得到朋友的安慰与帮助。这样的情况可能也是孩子过早与异性同学“亲密接触”的诱因之一。 
 
为孩子创造一片“野地” 
 
 
 
  2006年04月12日14:06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冰心先生曾对我说过: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也记得一位网友在聊天时对我说,野花应当长在野地里,所以为孩子创造一片“野地”是最为重要的!

  说得多么精辟!说得多么精彩呀!

  我的理解是,所谓野地就是自由的成长空间、民主的空间、信任的空间,允许他有自己的秘密。教育要自然和谐,也就是遵循规律,带着秘密成长就是孩子的一个规律。

  有的父母懂得这个规律,但并不知道该怎么做才是对的,能让孩子接受的,他们也很迷惑:如果让孩子心里有许多秘密,我们怎么了解他们呢?不了解孩子,如何去教育好他们呢?

  这个问题是我曾经思考过的,我想告诉父母们,了解孩子并不等于要掌握孩子的秘密!如果借着了解孩子的“幌子”而让孩子把所有秘密都告诉你,那是不能成功的,可能还会造成不幸的后果!

  有一位妈妈偷看了上初中的女儿的日记,看了以后大发雷霆,因为她发现女儿在日记里写了她的性幻想。她对女儿狠狠地说:“你真不要脸,这么小的年纪就想到这些问题,丢死人了!”最后,这位母亲还说要把女儿的日记告诉老师、同学。女儿感到十分愤怒,和她妈妈争辩,可是这位母亲怎么也不道歉,而且执意要告诉学校。结果女儿被逼无奈,离家出走,母女关系闹僵了。这位母亲的做法是愚昧的,是错误的。错在哪里?第一,她侵犯了孩子的隐私,孩子的隐私权是不能侵犯的,隐私就是她不愿意告诉别人的事情;第二,她不但偷看了女儿的日记,而且还扬言把日记的内容告诉老师,那么她这就犯了第二个错误,把女儿的隐私通告给别人,更是错上加错了。

  还有一位中学生给我写过一封信,她写道:

  有一个星期天,我准备痛快地玩一天,因为一个星期的紧张学习使我头晕目眩,两眼发花。可是在我玩累了归来时,发现我的书包被翻过了。于是我立刻想起了书包里的日记本。

  果然,日记被妈妈翻看了,并且写了留言。虽然她向我道了歉,但这道歉又有什么用呢?日记写的是我心中的秘密,是我从来不肯泄露的私事,我从没对父母说过,可妈妈竟查了我的书包!

  我又羞又愤,决了堤的泪水发狂地流!我真想大声对妈妈喊: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母爱,这是母爱吗?伟大的母爱,是了解、关心和爱护呀!我真想冲出家门,去远方,甚至想到了死……

  克制住所有的念头,我慢慢流着泪去读妈妈写的话。我当时的心情,简直难过到了极点。妈妈呀,你不会知道你给女儿带来的是什么?

  晚上我是偷偷哭着睡着的。第二天,刚下了楼梯我又开始哭泣,一直哭到教室门口。进了教室,同学们都向我行“注目礼”,我知道我的眼睛肯定哭得又红又肿。同学们不知道我为什么哭,纷纷过来安慰我。望着他们,我哭得更厉害了。

  这事一直留在心中,虽然过去好久了,但至今记忆犹新。说实话,我一直觉得自己和父母有代沟。从此以后,我极少讲话。几乎一回家就是紧关房门写作业,吃饭只盯着自己的碗和菜。日记也不写了,我把它放在同学家的抽屉里,请同学替我保管。我宁可信任同学也不信任父母!是的,他们是我的亲生父母,可他们为什么不去想一想事情的后果如何呢?我需要的是真正的理解,这一点他们会给我吗?

  这是一位中学生的控诉!作为父母,从中应该受到教训,其实孩子要求父母给予的信任哪怕只有一点就足够了,而许多父母就是因为对这一点信任都很吝啬,因此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对孩子的伤害是难以弥补的。成年人总是认为,父母做的事情是对的,那为什么“对”的事情却换来孩子的恨呢?又为什么“应该”的事情却令孩子反感呢?

  关键的一点,父母的家教观念错误导致了失败的家教后果。了解孩子,并不是把孩子当成一个没有尊严、没有隐私的个体,恰恰相反,我们首先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才能够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才能真正地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优势,教育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作用。当孩子和你之间充满敌意,和你疏远,你就根本无法走近孩子,也就无法了解孩子的内心。教育只停留在表面,那不是真正的教育。

  作为父母放下心来,相信孩子能带着秘密健康成长,我的教育建议是:

  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如果家庭有条件的话,可以给孩子一间独立的房间,或者给孩子一个只有他自己才能开启的抽屉,允许孩子有一个较自由、安全的空间,并让孩子知道,父母相信他,不会破坏属于他自己的空间,这样能让孩子在家里找到一个有安全感的地方,不至于向外寻求安全,从而远离家庭,远离父母。

  父母以身作则。父母之间可以有一些小秘密,相互尊重对方的隐私,不要相互指责、猜疑。必要的时候,把自己的秘密拿出来和孩子分享,听听孩子的意见。

  不打击孩子。即使知道了孩子的秘密,也不要像抓住小辫子一样对孩子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