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杂烩-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而接受了不少订单。想不到令人厌恶的蝎子,还居然洪运当头,
有人拿它当招牌做幌子呢!
摇煤球烧热炕
宣统大婚,坤宁宫洞房,仍旧睡的是那张木区,一直到他移居
储秀官,经皇后婉容的建议,买了一架钢丝弹簧的铜床,宫中才由
睡医而改为睡床的。
匿头之言
去年十一月二十八九号“盖仙”夏元瑜教授发表了一篇《红学盖
论》仙心禅理,妙过通玄,令人拜服。据称他的行当是爬行,此行向所
未闻,乍听之下亦惊亦喜,惊的是在下对于红学一窍不通,乃蒙雪芹前
辈的青睐,喜的是仙缘深厚老友提携,愣拉小卒子过河挨上一角,仙缘
稍纵即逝,赶紧来一段北方的摇煤球热炕,来凑凑热闹捧捧场,免得
“盖仙”笑我笔头子太懒吧!
白炉子和“小胖小子”
内地有句俗语说:“霜降见冰碴儿。”一进十月,古城北京寒意已
浓,清早盥洗,用凉水漱口就觉着有点冰牙根,在院里练套八段锦,呼
吸之间已经有薄薄的“哈气”。依照清朝定制,十月初一升火炉,要到
第二年二月初一撤火,霜降之后小雪以前,家家忙着撕下窗户上的冷
布或珍珠罗,糊上高丽纸,风门加上蹦弓,房门换上棉门帘,煤屋子(北
京中上人家有堆煤的屋子叫煤屋子)早就堆满了红煤、块煤,大小煤
球。内地北方大都市的住家,都是以煤为主要燃料,红煤来自山西,摇
煤球的煤末子,则来自离北京不远的门头沟,至于劈柴木炭用途极少,
不过是引火之物罢了。
煤铺:北京大街小巷都有煤铺,屋子虽小,院子可得宽绰,煤末子
堆积如山,还得有空地堆黄土、摇煤球、堆煤球、晒煤球(好在早年北京
土地木十分值钱,要在台湾谁也开不起煤铺)。铺子院墙总是垩得粉
白,写上“乌金墨玉”四个正楷大字,一个个赛包公似李逵的煤黑子忙
出忙进,您到煤铺子叫煤球就如同到了非洲一样。
北京一些殷实住家,嫌煤铺的现成煤球土多煤少火头不旺,如果
家里有偏院跨院,都喜欢到煤栈或是叫专门跑门头沟拉骆驼的运煤贩
子,卸几车或几把骆驼(骆驼七只叫一把)的煤末子,倒在院子里,自然
就有摇煤球的工人上门来兜生意了。虽然摇煤球不需要什么特别手
艺,只要一把铁耙,一只钢铲,一个柳条编的方眼大簸箩就够了,可是
摇煤球的不是定兴就是涞水老乡,很少有别的县份人干这个行当的。
他们摇好煤球管晒干,管往煤屋子里堆,遇上天阴如墨,眼看要下雨,
他们会让主人预备芦席油布,负责给煤球盖上。摇一次煤球,这一冬
取暖的大小煤球炉子以及厨房的大灶都不怕没有煤烧了。
这种取暖的煤球炉子,北京人叫它白炉子,是专门手艺,材料是以
斋堂(地名)产的白灰加细麻刀打磨而成。最有名一家铺子叫庞公道,
二三十个大小工,有整年做不完的生意。北京不但住家用的白炉子都
向他家买,就是饽饽铺的大烘炉,粥铺吊炉烧饼的吊炉也是庞公道独
家生意。
取暖的白炉子分特、大、中、小四号,气派宅邸,钱庄票号屋宇深
邃,用的都是特号大白炉子,外罩紫铜或白铜擦的锃光瓦亮的炉架子,
不但钳、拨、通条齐全,就是砖磨的支炉碗儿,铁打的盖火也都一样不
缺。放在炉盘子里,头二、三号的炉子,就要看屋子高矮大小调配啦。
还有一种炉边窄、炉身矮,肥而且胖的小煤球炉子,北京人叫它
“小胖小子”,炉架底下装四个轮子,足专为推在炕洞里烧炕用的。
驱霉却湿之外,使得水仙腊梅都早着花
炕字有两个写法:“炕”跟“医”。生火的是炕,不生火的是匿,南方
都睡床,对北方人睡的炕或匮是不十分清楚的。
北方的大宅子都有一定的格局,不管是五开间、七开间,或是九开
间,正中那间必定有一座四扇油绿屏门通往后进,平日门虽设而常关,
遇有婚丧喜庆大典,才正式开启。平日在屏门之前,安放一张医床,医
上有匮桌,桌后放一小条桌,多半是安放一柄带玻璃罩的三镶玉如意,
或是一对瓷帽筒。左右各设长靠枕厚坐褥一对,冬天加皮褥子,夏天
换草席子。匿前左右还各放一只脚踏床,脚踏床中间,还要放上一对
高腰云白铜的痰盂,是给来客痰嗽磕烟灰准备的。上宾生客都要请坐
医床奉烟敬茶,至于熟不拘礼的朋友才任便散坐呢!
北京最款式的王公宅邸,在四围走廊底下都是中空,有如现在的
地下室,上房走廊左右各砌个炉炕,实际地下是一条四通八达的地道。
由正房通到套间东西厢房,炉炕上覆木板,掀开木板,可以循阶而下。
正房两边各砌有一座或数座烧煤球的火池子,烧起煤球后,正房、套
房、东西厢房都感觉到温暖如春,烧一次煤球,除了驱霉却湿,还能暖
和上十天半个月之久。凛冽的严鍪烧个三两次,就可以熬过最冷的三
九天啦。放在屋里的香橼、佛手、水仙、腊梅,均能提早着花,比放在花
厂子里的暖洞里,还开得茁盛。不过烧一次地炉,耗用煤球数量太大,
虽然早年煤便宜,可也所费不赀,所以除非家有喜庆大事,谁家也舍不
得轻易点燃火池子来暖冬的。
八步床、宁波床瓜代了铺着厚褥的木匿
江南人都认为一到冬天,北方人家家都会烧热炕来取暖,其实北
方城居的富贵人家,烧热炕的还极为罕见呢!有之那就是巡更守夜、
看家护院、杂工小使住的更房下房了。热炕必须用砖或三合土砌起来
的,砌炉灶砌热炕,一般水泥匠都不能承应,这项手艺又是一种专行,
砌热炕他们行话叫“坌”。炕的下方有一坑洞,直通到底,烧热炕的炉
子是特制品,肥墩墩又矮又胖,把火生旺后,放在有四个轱辘的铁架
上,推进坑洞里。坑洞还要留两个通外面的气眼,虽然炉火熊熊,当时
不会染受煤气,可是经过漫漫长夜,炉火熄灭,如果煤气内蕴,跟瓦斯
中毒一样,可以致人于死。所以早年巡更守夜的更夫被煤气熏死的时
有所闻,不算是什么特别新闻呢!
早年北京豪富之家因为在辇毂之下,所睡的匿,有些就仿效内廷,
沿墙打造船形的木板匿,上有镂空描金的横楣子,雕缋彩错的落地罩,
流苏锦帐,缇绣鸳稠,卧室有多长,匿就有多长。匿的两头,各放一张
矮脚带屉小条桌,除了桌上安放座钟、挂表、烛台、明镜以及各式精巧
小摆式外,抽屉里可以安放卸妆及穿戴所用的珠翠明趟。条桌下面各
垫一条坚而且厚的普鲁毡子,可以稳住条桌不会晃荡,匿正中叠放各
种厚薄棉夹模被,并把高矮长矩耳枕靠枕,堆成一大堆。这种匿的匿
板,都是坚硬不蛀的木材,唯恐老年人睡在上面嫌板怕硬,所以铺垫的
褥子,用料都以厚软轻暖为主。匾下虽然中空,可也没人安放宫熏火
炉取暖的,三九天在被筒里放一只汤婆子焐被,也就够暖和的了。
在同光以前,北方还没有带弹簧的沙发椅榻,一般起坐椅凳,尽管
是酸枝花梨紫檀,再加厚厚椅垫,坐在上面依然是挺腰立背太不舒服,
所以后来才有藤心摇椅、香妃榻一类轻巧家具流行。自从南方藤屉棕
绷的八步床、宁波床、填漆床流行到北方后,富贵人家先是匿床兼用,
后来渐渐把木匠淘汰改睡软床的。至于家规严谨的人家,说是藤屉棕
绷绵软,年轻人睡久了容易弯腰驼背,仍然不准睡床。现代医师极力
主张大家睡木板床而摒弃弹簧床,可见当年老一辈人的看法是有一番
大道理的。
内廷向不生火,慈禧也睡木匿
早年哪些人睡热炕呢?据笔者所知,北京老式小四合房子,大半都
有一两铺砖炕,因为大家都改睡床铺,砖炕太占地方,全都拆掉,纵或留
有砖炕,可是依旧用来烧热炕的,为数也寥寥无几了。到了抗战军兴,
除了西北几省产煤的县份,大家到了冬天,仍旧烧炕外,到了民国三十
四年笔者离开北平时节,城里城外烧热炕的人家,可以说完全绝迹了。
砌熟炕不是一般泥水匠所能承应,是另有一套技巧的。砌热炕、
澡堂子砌大池,是有专门手艺人的,砌砖炕如果火道砌得不得法,不是
炕上冷暖不均,就是热度忽大忽小。有一年曹锟兵变,在北平城里抢
当铺,笔者全家逃到京南梁格庄世交钱三爷庄子上,暂避兵乱。他家
腾出正房安顿我们,长工们为了讨好远来嘉宾,把热炕烧得特别暖和。
炕面是用三合土细麦梗碾得光而且亮,刚一睡上去,既温暖又解乏,可
是没过半小时,渐觉烦躁口干,睡到半夜,实在挨不住了,只好披衣而
起,坐等鸡鸣。就这样第二天舌敝唇焦不说,连双目也羞光畏日布满
红丝,由此可知,不是从小习惯睡热炕,这种温暖如春的滋味,还无福
消受呢!
清代帝后妃嫔卧具尽管平绌厚缯,丝吩珠幢,可是仍旧睡的是木
匠。慈禧晚年是最会享受的了,她以太皇太后之尊,除了在三贝子花
园畅观楼她的行宫寝室里,有一架铺锦列绣的钢丝床外,她日常居住
的皇宫以及在颐和园的夏宫,还不是照旧睡木匾,只不过湖丝蜀锦华
缛柔适而已。宣统大婚,坤宁宫洞房,仍旧睡的是那张木匠,一直到他
移居储秀宫,经皇后婉容的建议,买了一架钢丝弹簧的铜床,宫中才由
睡匿而改为睡床的。
清朝宫殿都是沿袭元明旧制,两夏重棼,深邃弘敞的,朝参廷议,
为了慎防火烛,向不生火,隆冬议事,多在正殿的东西暖阁。所谓暖
阁,不过是风窗棂牖,幛以裘帘锦幕稍避冬寒而已。至于掖廷后官,或
皮或棉帷幕深垂,隔洞缩小,加上宫熏袅袅,手炉脚炉不离左右,自然
满室煦和。除非三九酷寒,宫中尚有一种特制的白垩泥炉,肥矮膛大,
由宫监们把火生旺,不见丝毫蓝焰,火苗全红,才敢抬进殿内取暖,大
绚一个时辰火势衰乏,立刻又要抬出宫去。宫内对于生火取暖,已经
是百般谨慎小心,当然更不敢烧热炕取暖了,稽考明清官私文书以及
私家记载,均无这样记述,由此可以推想到当年富贵宅邸之不烧热炕,
也无非仿效内廷罢了。
匮后语
夏元瑜
按医之设备,南方人固然没见过,就是北方的中年人也没赶上有
它的时代。唐先生和我也仅在年轻时候见过,以后家家全改用了床,
棕屉和藤屉究竟比砖面的医舒服得多了。我是盖世仙翁的徒弟,说话
不足取信于人,但是唐先生却没受我的熏染,句句实言。他所说宫中
的情形也是真的。他小时候有一次进宫中向瑾太妃拜年,赏吃春饼
(台湾的轮饼),命妇和宫女们一瞧太妃有赏,于是都来帮着他卷,结果
把他填病了。到太妃的医上,请了张太医来看病。瑾太妃坐在医旁,
太医只好跪着把脉。因此他所说宫中的医和医上所铺垫的全是实情。
前文中说到医几上放着帽筒。这东西入民国后就淘汰了。它是
一尺多高,直径四寸的圆柱形之物,类似花瓶,瓷烧的,筒壁刻洞,彩
绘,专为放官帽之用。前清做官的人戴的官帽,不论秋冬天戴的秋帽,
和夏天戴的凉帽,后面往往有向下斜的翎子,无法平放在桌上,一定要
放在帽筒上方能托起来。
近代曹子建袁寒云
袁克文博解宏拔、瑰玮傲傥,可说近代不世之才,他的遭逢际遇,
跟汉代曹子建几乎完全相同,实在令人可敬可佩可叹。
洪宪皇帝袁世凯姬妾如云,一共给他生了f4六个男孩,长子瘸太
子克定,克文行二,是世凯使韩时,韩王所赠姬人金氏所生。克文在汉
城出生前,世凯梦见韩王送来一只花斑豹,用锁链系着,豹距跃跳踉,
忽然扭断锁链,直奔内室,生克文,所以世凯赐名克文,一字豹岑,至于
抱存、寒云都是后来他的别署。
他读书博闻强识,十五岁作赋填词,已经斐然可观。他择偶非常
仔细而且挑剔,听说安徽贵池刘尚文的女公子梅真美而贤,与父住在
天津候补,他在长芦盐商查府寿筵上隔帘偷窥,果然修嫣娴雅,于是托
人求亲。对方正想跟袁家结纳,遂成秦晋之好。袁夫人生家嘏、家彰,
至于驰名国际的三子家骝,则是外室花元春所生。
克文对乃父窃居帝位,改元洪宪,极端反对,他的长兄克定,则想
备位皇储,准备父死子继,过一过做皇帝的迷梦。兄弟二人极不相能,
兄在彰德,弟留津沽,兄来津沽,弟返洹上,参商避面,互不往还。后来
世凯称帝,已成定局,克定谋臣知项城对克文宠爱,深恐他承欢谋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