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杂烩-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到台湾,最初只有文山茶,虽然粗枝大叶,尚堪入口,后来内
地来的人多数喜喝香片:虽然本省熟谙茶道的人士,认为花茶“助
香夺真”是一种低级茶,可是嗜者众多,在外销出口数量上比重很
高,所以花茶制造经过精心研究,比较以前已经大有进步。近年来
乌龙茶突然走时,极品冻顶乌龙要卖上万元一斤,简直是骇人听闻
了,其实说穿了也不过是福建武夷移植进来的别种而已。最近台
大教授刘荣标研究出茶叶可以抑制带癌细胞的蔓延,并以乌龙茶
功效尤著,今后乌龙茶的销路可能更趋升腾。我有一位朋友是乌
龙茶制茶专家,他说起乌龙茶的历史来,几天都说不完。让我喝乌
龙浅尝则可,喝久了就觉得不过瘾,还是痛痛快快喝几杯小叶香片
才感觉心旷神怡。至于喝功夫茶,谈谈茶道,那都是文人墨客的雅
事,我这只知牛饮解渴的俗人,是没有资格参加的。
酒
我从小就跟酒结了不解之缘,牙牙学语的时候,大人用筷子头
蘸点儿高梁酒让我嗍一下,不但不怕辛辣,而且觉得津津有味。先
祖母善制广东鸡酒,说是可以益气补中,小孩更能强筋健骨。我从
束发入学,每逢做了鸡酒,总少不了我的一份儿。先君早故,我在
十六七岁就要顶门立户,跟外界周旋酬应了?觥筹交错,自然酒量
也逐渐增大,三几斤黄酒似乎还难不倒找。
北平品酒名家有位傅梦岩先生,是前清度支部司官,一生别无
所嗜,只好收藏佳酿。他家窖藏最名贵的酒有七十五斤坛装陈绍,
据说是明朝泰昌年间,绍兴府进呈御用特制的贡酒。据说酒醴成
醪,琥珀凝浆,黄琮似玉。这种酒膏,要先捱出一汤匙,放在大酒海
里,用二十年陈绍冲调..忌用铁器,用竹片刀尽量搅和之后,把上面
浮起的沫完全打掉,再加上十斤新酒,就可以开怀畅饮了。如果浓
度太高,中酒之后,能沉醉几天不醒呢!他家一年一度的品酒会,
由一桌增为三桌,佳酿传遍远近。当时市财政局局长杨荫华也是
初出茅庐好酒之徒,怂恿我跟他一同参加梦老的酒会。酒会定有
酒例,人会之人,先干主人所备陈绍一觥,然后随众入席。这一觥
也不过能容一斤左右的酒,当时我们两人的酒量都在三斤以上,我
俩一同举杯,有如长鲸吸百川一饮而尽,然后入座。谁知头菜吃
完,我们便昏昏欲睡,等上第二道菜已经先后溜桌,所幸还没当场
还席。后来才知道,我们第一觥酒里,掺有一小酒盅四十年陈绍,
可见陈年好酒是多么容易醉人了。
经过那次大醉,酒兴更豪,碰巧我的表兄王云骧也正对酒发生
兴趣。有一天他忽发雅兴,想出了一个绝妙喝酒方法。肖年北平
西长安街饭馆林立,以春字为市招的有十多家,于是他约了两位酒
友,每人坐一辆门口的熟人力车,从西长安街把口的四如春起,逢
春必人,每人花雕半斤,只点一只下酒菜,吃完就走。接着西湖春、
大陆春、新陆春、春园、宣南春、庆林春……一直喝到府右街的美华
春西餐馆:一进门就要花雕,一号茶房领班老王看大家步履蹋躅
醉眼蒙咙,酒意已浓,给开了两瓶啤酒。喝完出门,啤酒上溢,小风
一吹,真是车如流水般,相继出酒。第二天被家姑丈王嵩儒知道,
他出r一个诗题“醉遍长安十家春”,用辘轳体,罚我跟云骧各作律
诗四首。诗虽不记得了,可是经过这次教训,从此再也不敢酗酒丢
人了。
光复之初,刚到台湾,酒厂制造出来的酒,种类倒是不少,什么
太白、红露、米酒、橘酒,不是有股子怪味,就是香气太浓,能喝的只
有清酒跟啤酒而已。既没有合口的美酒佳酿,所以凡是应酬场合,
都是浅尝辄止。后来花雕问世,埔里酒厂的厂长张润生兄想跟我
赌酒,每人要喝零点六公斤装的一瓶花雕,等我两大碗老酒下肚,
他才知道找错对象,我是不可轻侮的了。我自从十二指肠手术后,
烟固然是坚壁清野,酒也举杯为敬,所谓烟、茶、酒闲中三种生活次
需品,烟已成了’拒绝往来户,酒变成了中小企业,只有茶,仍旧保持
前贤王肃刘缟之风,遇到极品香片茶总要牛饮一番尽兴呢。
炉肉和乳猪
如果您不是北京生长,或是没到过北京的人,跟您说炉肉,可
能您不知道是什么吃食,其实说穿了就是烧烤猪肉。在前清,妇女
除非参加亲友家嫁娶祝寿汤饼喜庆盛典,才到各大饭庄子出份子
道贺外,平日随随便便就进饭馆子吃喝一顿的,可以说少而又少。
堂客们既然不轻易下小馆,有些人为了套近乎,给人送只烤鸭或是
一方炉肉,送者所费不多,受者全家都可以吃得其味醇醇,这就是
早年烧烤大行其道的原因。
在北京,烤鸭是专门由便宜坊、全聚德一类天津所谓鸭子楼来
供应,至于炉肉就只有盒子铺(又叫酱肘子铺)所做的独门生意了。
一般盒子铺的炉肉大多十几斤到二十斤一方,烤个一两方,每天也
就够卖的了。至于讲究人家要用全猪过礼下聘,那就得向盒子铺
预定了:盒子铺的炉肉,大约都是每天下午两三点钟,纯粹用钢义
挑着肉在炭火上转着烤,所以刚出炉的炉肉皮又酥又脆,腴而不
腻。这时候买回家蘸着酱油下酒,或者是用大葱一爆拿来下饭,稻
香肉美,是一班久居北京老饕们价廉物美的佳肴。
在实行屠宰税之前,北平很盛行吃烤小猪,皮酥而脆,肉细而
嫩,最妙是滑香腴润毫不腻口。自从屠体猪只加盖蓝色印戳后,想
吃烤小猪简直是戛戛乎其难了。当时北平市财政局局长杨荫华和
我都是陶然酒会的酒友,有一次酒酣耳热,大家都想请他弄一只小
猪来解解馋,最后他幸不辱命弄了一只小猪来,让大家饱啖一番:
事后他说十斤小猪按大猪完纳皤宰税,屠宰场才肯动手,平素大家
吃不到烤小猪,其道理就在于此。
清官寿膳房有一道菜叫“炸响铃”,就是把炉肉的皮单独起下
来,回锅炸脆蘸着花椒盐吃,是一样下酒的美肴。关于炸响铃,还
有一段小故事。据说当年清朝道光皇帝勤政爱民自奉甚俭,隆冬
大雪偶或酌饮几杯,就喜欢以炸响铃下酒。有一天在后宫无意中
翻阅膳食单,看了之后大吃一惊,一味炸响铃竟然开价一百二十
两。他立刻把御膳房首领太监传来问话,回说用整猪烤后起皮下
锅,这个菜的确不能算贵了。道光虽未深究,可是从此传膳,绝不
再点炸响铃这道菜,后来这件事传出宫禁,北京一些大的山东馆
都添上炸响铃这道菜以餍顾客,至于是否真从炉肉起下来再炸的,
那只有天知道了。
北京旗籍过大礼,也有用整只烧猪下聘的,女家还要把男方所
下聘礼中的鹅、酒、糕饼、花粉、活羊、烧猪分送亲友家请其留用。
这种烧猪游遍六九城,原本酥脆的炉肉皮已经回软,受者有人把整
方炉肉改成骰子块,跟五花三属的鲜猪肉同炖,松软多脂,别具炙
香。有时约上三朋四友来小酌一番,说是可以沾一点喜气,被请者
没有不欣然而来的。
广东也是最讲究吃烧猪肉的省份,而且选料火工两皆拿手。
他们选用不超过十斤重的仔猪非常严格,宰杀收拾干净后,撑开挂
在墙上风干,用一种特制工具——前尖后钝中空的小钢扦子插成
若干小洞,然后用腐乳汁、豆豉汁、甜面酱里外连涂带搓,让味深入肌
里(用作料忌用酱油,否则肉味带酸)。有的用明炉烤,有的用暗炉
烤,比起北方用钢叉子挑起来烤,既烤得均匀又省气力。不过广东烤
乳猪,皮涂油抹作料,皮脆而滑,若是超过三十公斤较大猪只必定先
行声明不是乳猪,肉一离烤炉,必须立刻大嚼,稍一迟延皮就回软无
法下咽。后来仿照北方烤法皮上不抹作料,皮上凸起微粒,起名叫芝
麻皮,脆丽且酥就不易回软,蘸海鲜酱或蚝油吃是下酒的无上隽品。
广东人婚嫁,三朝时新娘归宁,花烛之夕若是完璧,必定有明炉烤猪
同来,如无乳猪相随,则说明新娘已非完璧,是坤方最失面子的事。
在早年婚嫁,回门有无全猪,大家都很重视呢!
梁太史鼎芬好啖是出了名的,他有一味拿手菜“太史田鸡”传
授给广州惠爱街玉醪春,那家只有三五座头的小吃馆居然在几年
之间变成雕梁粉壁的大酒楼。广州黄黎巷有一家莫记小馆,他学
了梁太史家烤乳猪,所用酱色跟蒜茸都有不传之秘。据梁均默(寒
操)先生说:“莫友竹老板原本是风雅人,用家藏紫朱八宝印泥一大
盒,才把梁太史这套手艺秘方学来。莫家小贩从此就以烤乳猪驰
名羊城而生意鼎盛起来?”后来梁大胡子家又把烤乳猪秘方传给蒯
若木家的庖人大庚,蒯住北平翠花街,大庚烤乳猪的手法,跟一般
烤法并无差异,呵是人口一嚼,酥脆如同吃炸虾片,的确是一绝,蒯
老也颇以此自豪。
1976年我到泰国去旅游,舍亲知道我是好吃的馋人,特地清我
在珠江大洒楼吃饭,主菜就是烤乳猪二十斤不到的仔猪红润润、油
汪汪、香喷喷,皮酥肉嫩,香脆无比。调味料咸中带酸,带点柠檬味
的果香,别有一番风味。泰国饭食原极注意调味料,就是随便小
吃,桌f:也摆满小碟小碗各式各样咸甜酸辣作料,席面上有烤小
猪,算是上等酒筵,自然调味料就更考究了。
台湾几家广东大酒楼,除了烧猪肉之外,也有零拆明炉乳猪
卖,因为台湾无论冬夏湿度均高,烤肉}{j炉挂在烧腊架卜.,只要超
过一小时,皮一吸湿,吃到嘴里炙香全失,就不够味了.,所以在台
湾省虽然吃过几次明炉烤乳猪,价虽不菲,可是令人颇为失望。回
想在内地无论左京津或是广州上海,吃明炉乳猪绝无出炉即皮软
不脆现象:尤其北京炉肉出炉三五小时,吃起来仍然是脆嘣嘣的,
}‘之八九是碍于气候因素,是不关手艺的良窳的。
白汤面和野鸭饭
德国人最注重每天这顿晨餐,他们认为从头一天晚餐到第二
天清早,中间相隔十小时以上,出门工作之前,若是没有一顿充实
的早餐,就是勉强支持到中午再进餐,对于精神体力耗损如何,也
就可想而知了。在台湾十有八九的人,都有吃早点的习惯。比较
洋派的人士,早点离不开鸡蛋、牛奶、乳酪、面包。一般人的早点也
不外烧饼、油条、馒头、豆浆、稀饭等等。笔者一向是主张吃早点,
而且早点要滋养耐饥的,旅台日久,每到冬季吃早点,就想起内地
的白汤面来。我在旅居扬镇期间,入乡随俗,每天都到茶馆吃早
餐。尽管茶馆里点心花色很多,同去朋友有人叫包饺,有人要锅饼
烧卖,我是必定要碗白汤面。不过面的种类,浇头花色天天变更,
换换口味以免吃腻。
白汤面顾名思义,一定是玉俎浆浓以汤取胜了。煮白汤面的
原汤,是把鸡鸭的骨头架子、鲫鱼、鳝鱼、猪骨头、火腿爪放汤大煮,
所有骨髓都渐渐溶人汤里,煮到色白似乳,自然味正汤浓?据富春
茶社老板陈步云说,煮这浓汤,厨行术语叫“吊”,各有窍门秘不传
人。有的另放羊肠,有的把上等虾子缝在布袋内下锅同煮,等汤煮
好,再把虾子包拿掉。手法门道名堂甚多,每一家面馆的白汤面都
有它自己独特风味。一般家庭是没法子仿效做的,所以要吃上等
白汤面,一定要到茶馆去吃,其道理在此。
好啖的朋友都认为白汤面是扬州所独有,我在扬州时世交前
辈许云浦总是请我到青莲巷的金魁园,并约了金魁园的财东李振
青跟盐务方面岸商潘锡九吃早茶。许云老知道我爱吃白汤面,头
一天就跟李振青关照金魁园灶上,李住金魁园对门,又是金魁园房
东,所以这餐白汤面是加工精制,鳟羹鹅脍,豪润芳鲜,腴而不腻。
潘锡老是扬镇有名的美食专家,两杯早酒下肚逸兴遄飞,问我
吃过这样美味的白汤面没有。我说:“泰县大东酒楼的车螫膀汤
面,镇江繁华楼的脆鱼挂卤都自夸味压大江南北,但比起今天的白
汤面似乎要稍逊一筹。不过前年我在安庆的醉仙居吃一次斑鱼肝
煌鱼片双浇白汤面,似乎跟金魁园玉食珍味难分轩轾,可似比美。”
潘听了哈哈大笑,认为我是知味之言。潘说:“白汤面是扬镇人给
它起的小名,源出皖省,是安徽贵池吴应箕先生研究出来的,本名
徽面,自从清军南下扬州屠城后,由安徽人把白汤面的制法传到扬
州而驰名的。安庆是白汤面的发源地,正宗法乳,还能差得了吗?
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