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混世魔王樊瑞 >

第49章

混世魔王樊瑞-第49章

小说: 混世魔王樊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陌桑 

  但殷承仁越是显得愤恨,仇方却似偏要逗弄他。故尔仇方明知殷承仁已经强抑怒火了,依然是不紧不慢地说道:“我说殷大老爷,嫁不嫁女儿是你的事,但娶不娶她却好象与殷家无关的呢。”

  殷承仁说道:“仇大人,我总可以说不嫁的吧?”

  仇方哈哈一笑说道:“好好好,那便叫古家走着瞧吧,领回一个断腿缺胳膊的废人,就已是最好运的了,如果我去刑部替他说几句好话,那么说不定古家可以早早就约好道士、和尚们订下一台*事,提前送那大少爷上路超生去呢!”

  殷承仁知道仇方的说话不假,心中不免替古家担心,他只得婉转地说道:“仇大人,您老现在正值春风得意、前程无量的,何必跟我们小民百姓过不去呢,就放了我们一条生路罢。”

  仇方还是那样,板着脸面仰望天空,似在欣赏着蓝天白云般地说道:“小民百姓?殷大老爷别以为仇某什么都不知道,你的亲兄弟殷三老爷当年与吴通判是同科进士,如今正是在青州府里当通判,他也是前程无量的呀!”

  “这……”殷承仁登时气为之窒,一句话也说不上来。

  仇方扳起手指头数了下,说道:“殷大老爷,每人都有十个手指头,我就给十日时间您考虑,如果想要古家大少爷他安然无恙的话,请殷大老爷您不要再跟仇某讲什么条件,即使明天放了他,后日还可以传唤回来,到时候就不是那么好商量的了。”说着转过头来看了殷承仁一眼,下巴一扬,接着说道:“我等在此商议也有些时候了,为免菜凉,还是回席上去吧。”说完,仇方不再理会殷承仁,自顾自大步走回殷家正堂去了。

  将近未时,两抬官轿将仇方及铁老爷从殷家送回南桥镇去,殷承仁、承义兄弟及沂州府吴子卿通判三人,在殷家大门外一直目送他们二人到看不见才回转府里。

  这三人回到中堂,片刻间,管家已经带下人将筵席撤下,又重新摆放好几子和交椅,并见已有一人坐定在那里大模斯样地在细品香茶,见了三人送客回来,方才起来施礼。但见这个人:

  广额团头,弯眉细眼;挺胸凸肚,阔膀圆腰。广额团头,狮鼻哼哈头点地;弯眉细眼,鼠须掀合眼朝天。挺胸凸肚,一团肉丸屁颠簸;阔膀圆腰,五短身材球滚荡。双手如槌柄,拨弄时作奸使坏;一身比甲鱼,折腾处欺弱嫌贫。满身铜臭,眼中吝啬独金银;竟日财迷,心底贪婪不厌倦。人以善名,心无善念;儿多恶行,路有恶声。

  列位看官,不用问大家也猜得出,这个人便是南桥一霸的古大善人了。原来刚才他就躲在大堂的屏风后面,直到仇方和铁县令告辞才走出来的。

  这殷家两兄弟以及吴通判等人坐定、摒退手下人之后,殷承仁便将刚才避席时与仇方在绣阁的对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乃弟承义以及吴通判、古善三人,随后又气忿忿说道:“马面这厮不知是不是在地狱来的,专一跟我们殷府作对,这不!主意都打到我女儿头上了,真是岂有此理。”

  古大善人冷笑说道:“殷大老爷您请别心急,那姓仇的说要遣散一半教师,这个无妨,就让那被他裁减的一半人跟去蓟州贩运一趟,回到沂州时,那厮总也滚回东京去啦。但牵涉到小姐的,理所当然不允,也别把我惹恼了,看他什么时候出沂州,买通外州县的绿林豪杰,嘿嘿嘿,一下把他做翻了,我看他怎么回东京。”

  吴通判忙劝道:“古大爷不劳走此下着,况且那厮虽可恶,但罪不该死,我们还是从长计议。”

  殷承义劝道:“没错,大哥也先别急别怒,就算你着急发狠也没用,我们先看看他是什么来路,后台是谁再说吧。”

  吴通判想了想说道:“他说是殿帅府的骁骑营都指挥使,那肯定是高太尉的亲随,但不知他因甚事来沂州,这一定要打听清楚,免得到时又再被动。”

  殷承义说道:“说来尴尬,吴大人昨晚被那厮戏弄一回,这下有够小心的了,不过小心谨慎总没坏处。”

  吴通判凝神说道:“是的,殷二爷你有所不知,说起来好气又好笑,昨晚一进老铁的衙门,下官便处处受人制约,他们扯出那九不搭八的醉凤楼菜式烹制方法来刁难、挤兑下官,堵塞下官开口要他们放人的机会,还逼迫下官一味灌酒。好在有管家老李,他刚好正是醉凤楼家的女婿,那老板是他的小舅子,在最后紧要关头反将了他们一军,替下官解了重围,才免被羞辱、堂而皇之的折返沂州。”

  古大善人站起身,对吴通判和殷承仁各施一礼说道:“为了古某犬子小事,使通判大人及殷大老爷费心,又累及小姐,古某实在惭愧。”

  殷承仁摇手说道:“古家大舅爷不必过于自责,这都是那姓仇的贪得无厌,以此要挟,乘机敲诈勒索罢了。”

  古大善人忽然想起什么似的,一拍桌子说道:“对,这姓仇的就住在我家的客栈里的,就叫客栈账房吩咐伙计留意他的动静。”

  殷承义点头说道:“那也好,但要小心,这厮机警得很呢。”

  吴通判说道:“不错。另外,下官昨晚已经发了加急文书交驿邮送到东京开封府枢密院里,给我的儿女亲家路大人,让他帮忙打听这个仇方是何方神圣了。殷大爷只要想办法拖住他十天半月,我们便有应对的办法。”

  殷承仁无奈地说道:“现在看来只有这一条路,想不到我为了帮古家做个鲁仲连,不幸却将自己拖下水,还连累了年幼的女儿,看来都是命中注定了的,这是冥冥之中的冤孽啊!唉——”

  殷承义说道:“大哥,殷府几百年,什么风雨没经历过?还会怕这么个马面牛头一样的人吗!”

  吴通判想了想也说道:“到了眼下,我们沂州府也不便出面的。不过,殷府可以联合古家直接找仇方商量,我觉得还是去醉凤楼吧,我让我的管家老李找他小舅子糊涂虫,看看能否帮上忙,至少也可提供方便,只要说得仇方点头应允,把事情拖延多些时日,等东京那边的信到了我们再想办法,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何况姓仇的不是我们这里的地方官,他无论如何不能蛮来的。古少爷的事只能放一放,让他在牢里多呆几天多吃点苦头更好,谁叫他自己少不更事的,什么人不好惹却去撩拨姓仇这厮,惹出这天大的麻烦来。”

  殷承仁说道:“嗯,眼下也只能见一步走一步,走到哪里算哪里了。”

  古大善人起身说道:“是这样的话,事不宜迟,古某先告辞了,马上去客栈吩咐一下。”说完便与三人施礼而去。

  送走古大善人之后,吴通判接回话题问道:“是了,刚才殷大爷说什么前世的冤孽,那到底什么一回事?”

  殷承义沉吟说道:“这是源于祖上流传的一个传说,大致是这样的。”

  殷承仁喝了口茶,述说了这样一个故事:原来当年殷家高祖郧国公殷开山随秦王李世民平了薛仁杲,得高祖恩赐恢复爵位,秦王手下那一班文臣武将,如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刘弘基、屈突通、马三保、徐世勣、李靖、柴绍、罗士信、段志玄、袁天罡、秦叔宝、程咬金、张公瑾、史大奈等生死与共的老兄弟当然都来殷家庆贺了。

  席间耍笑取乐,提到袁天罡及李淳风两人日前合作绘写的一册图谶,虽只有区区十多幅图画,配上若干诗体谶语,但据说里面预言了百十年后将会发生的天下大事。众人虽然知道他们两个道法高深、术数精微、演算准确、又各擅胜场,但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人人都想寻根究底甚至预知事态发展结果。况且当时李世民还只是秦王,外忧内患交煎,与各地割据势力的战事仍然每日都在发生着,真命天子到底是谁?在高祖驾前,秦王与太子建成、三弟齐王元吉兄弟之间只有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秦王被他俩诬陷已经非止一次。因此,大家都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围着袁天罡了解他们画的那十几幅画图中所隐寓的玄机。

  首先,他们最关心的是大唐能否夺得江山?因为在当时形势下,大唐虽然势力最强,又兵多将勇,但亦有自身的弱点,最后胜负之数仍未明朗。其次是即使大唐能夺得了江山,但高祖百年之后会传位给谁?若按长幼先后的排序,秦王之上还有太子建成,只要建成无大错,废立之事谁也不会提及。还有就是即使秦王最后能继位续大统,但还有大片江山要打,兵凶战危,自己又能否看得到那一天?这三个疑问老是在夜深人静时便出来折磨着他们,人同此心、心同此想,谁都希望自己能笑到最后,但谁又知道天公的心思到底是怎么想的呢,这批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此刻却显示出人性懦弱的一面来,都围在一起缠着袁天罡这个半仙,非要磨出个“天理”的结果不可。

  袁天罡精于风鉴,他看着这帮出生入死的兄弟,说得太多,怕泄露天机于己不利;敷衍几句打发他们或糊弄他们,又于心不忍,不禁摇头又点头。众人眼也不眨地盯着袁天罡,袁天罡也在逐个细看一众兄弟们,见他们大体都能得到封妻荫子,后来安享荣华富贵,福泽绵绵的,即便有不虞,也是身后子孙之事。只是在看到长孙无忌时,轻叹了口气,暗忖他虽然一时位极人臣,但却老来不得善终。看到罗士信,又是轻摇了下头,心道:可惜这么个少年英雄,却命里遭奸人陷害,连番恶战力尽而亡。再看着马三保,更难于启齿说什么安慰的话。当袁天罡逐一看完,最后看到殷开山时,脸上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伤感,但很快他又堆起灿烂的笑容,那是他看到殷开山这次庆典犹如回光返照:殷开山多年沙场鏖战,早就伤痕累累,现在也到了灯尽油枯的时刻,相信命不久矣,但他却因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得到高祖的加官复爵,可保日后几十代子孙无忧,却是不幸中的万幸了。据殷家族谱所载及祖辈流传,袁天罡当晚给各位老兄弟都有留言,而留给殷家的是这么几句谶语:

  衣食丰吉,子孙绵瓞。

  来年四七,罡煞凌日。

  果然,不多久殷开山便因病辞世。后来秦王发动玄武门之变,逼高祖退位,是为太宗皇帝,又经数年征战,夺得万里河山,奠定大唐三百余年基业。初唐这些开国功臣的后人,许多家族都有走动往来甚至联姻的,各家延续的命运大体都应了袁天罡的谶语,而殷家很长一个时期内也是世袭爵位,后代也有不少人出仕为官,在经过安史之乱及唐末两次大*后,殷家亦几经迁徙,直至大周柴世宗显德三年卜居沂州至今也有一百五、六十多年了。

  殷承仁讲到这里停了下来,只是端起茶盅细细品饮,似乎不愿再说下去。

  吴通判不解地问道:“殷大老爷,当年袁天罡谶语里前两句说的‘衣食丰吉,儿孙绵瓞’已经应验了,难道后两句的谶语会应在那姓仇的身上吗?‘罡煞凌日’这四个字,估计是要提醒你们有人想对殷家不利的,但前一句‘来年四七’暗示的是什么?袁天罡一定没解释给开山公听的了,但殷家可有找人解谶?”

  殷承义说道:“我们的历代祖先专门请人来解也有无数次了,他们也一直在揣测,但是都不得其要领。所以祖上每逢四七之数,均严加约束弟子,不令在外面惹是生非,免致招来大祸,但又一直都没有什么大事发生过。如族谱所载,在高宗皇帝登基的第二十七个年头,好像是仪凤二年吧……”

  殷承仁插口说道:“没错,我记得是仪凤。”

  殷承义接口说道:“那一年,祖先们都提心吊胆地守着,一直过了仪凤四年,即改元的调露元年才松了口气,原来谶语也不是说那一年的。”

  吴通判讶道:“那不很累人的吗!”

  殷承仁说道:“没错,那谶语本来就模棱两可,我想纵是半仙也只能是一知半解的,所以听到的记录下来的净是在猜,在后来的玄宗皇帝一朝也是搞得人心惶惶的,所以以后凡有跟四七之数相合,殷家就没不闹的厉害。”

  殷承义接口说道:“从郧国公开山公算起,到我们兄弟这一代,刚好是二十七世孙,那下一代……”

  吴通判说道:“哦,现在小姐她们就是第二十八代了。”

  殷承仁说道:“没错,这厮是要冲着第二十八代子孙而来的,那我们就不能不忧虑重重呢。”

  三人都无话可说,一轮沉默,大家都在低头沉思或者喝闷茶,显得时间过得很慢。忽然,偏门被人推开,只见一个小鬼头戴着个面具,披着一件姑娘们穿的绣花衣服,扮鬼扮怪地走过来。殷承仁一见,连忙叫道:“天锡孩儿,大人们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