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嫡女毒医 >

第174章

嫡女毒医-第174章

小说: 嫡女毒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了观众,李氏的哭诉自然无法继续表演下去。她心中愤恨不已,最后却只能满心绝望的往回走去。与来时的心情不同。她此时的心情是真的如死灰一般。她以为能用悲惨的遭遇博取里正的同情,从而给王家老二施压,却不料竟然落了一个被扫地出门的结果。

直到这时候,李氏都始终没觉得她自己有什么错。在她看来。她之所以会落到今日这步田地,完全是老二一家的错,她则是一个善良无辜的受害者。

萧瑟的秋风从脸庞吹过,李氏心中感到一阵悲凉。她的人生仿佛眼前的秋天,举目四望却望不见丝毫生机。她一辈子经历了不少风浪,但如眼前这般毫无希望的日子,却还是第一次遇见。除了绝望,她心中已没了别的情绪。

往回走了一段距离,李氏抬头就看见了王家的院落。她在那间院子里生活了几十年,现在却一点想要回去的心思都没有。

站在萧瑟的秋风里。李氏盯着王家院落看了一会儿。她看着那一座院落,仿佛看见了这么多年熬过来的时光。她刚搬进这间院落时,身份还是王家入门的新媳妇。那时候,她头上有刻薄的婆婆,身边有一心只知道孝敬父母的丈夫。日子过得并不顺心。

从那时候起,李氏就开始了与人斗的生活。她用尽各种手段,最后终于将婆婆踩在了脚下,夺取了王家的管家全。

到了后来,李氏生了三个儿子。她跟丈夫一起把儿子们拉扯大,还赚钱替两个儿子娶了媳妇,盖了两间新房子。

替两个儿子料理了婚事。王家就再也没多余的闲钱替小儿子娶亲了。她不得已之下,只能答应了让小儿子到华家做上门女婿的亲事。谁曾想,华家一家子极品,竟然苛待她小儿子。华云芝那女人自己生不出儿子来,还不许小儿子纳妾。

最可恶的是,华家一家子都是吝啬鬼。小儿子只不过是从他们家拿了一些银子补贴王家这边。华家人竟然就明里暗里表示不满。

在李氏看来,华家人简直不可理喻。他们王家连自己儿子都给了华家,就随便拿点银子补贴家用都不行。像这样的亲家,他们才不稀罕呢。要不是为了多捞一些银子,她小儿子早就把华家那个妒妇休掉了。

为了把华家财产都弄到手。她和她小儿子还派王琴雅去将华家小丫头推下山。谁知道素问那个小贱人命这么大,从山上滚下来竟然没有摔死。

早知道她命这么硬,当初就该直接让那个叫月儿的丫鬟下药。有毒药在,看她还能活多长时间。只可惜一切为时已晚,那个小丫头脑子忽然就开了窍,一夜之间变得精明无比。她连续好几次亲自出马,结果都未能占到丝毫便宜。

到了后来,连她小儿子都被扫地出门。从那次以后,他们家好像就开始走霉运,倒霉的事儿一件接一件。

伤心的事情还在后头,她小儿子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儿子,结果最后还是没保住。都怪那个叫小红的婊子,一点做孕妇的自觉都没有。明明身怀六甲,却还是掐尖好强,总跟她这个当婆婆的争锋相对,以至于连孩子都没能保住。

更糟糕的事情还在后面,她最疼爱的小儿子没多久就被小红那个贱人害死了。她得知这条消息时,简直肝肠寸断,心中恨不得能替儿子去死。

一想到死去的王仁义,李氏眼前就仿佛出现了他的音容笑貌。在这一瞬间,她精神感到一阵恍惚,身边的一切都开始变得不真实起来。她呢喃着王仁义的名字,下意识的伸手去触摸,想要摸摸他熟悉而又陌生的脸庞,看看是不是比以前瘦了。

李氏将手指伸过去,触摸到的却只是一阵微带一些寒意的秋风。她不由自主打了一个哆嗦,这才从刚才那种恍惚的状态中回过神来。

回过神来之后,李氏终于看清了周围的事务。一切都如之前一样,充满了萧瑟而又令人绝望的气息。她多想回到刚才那时候,起码身边还有最疼爱的小儿子作伴。她现在只有小儿子了,老大和老二都对她心存不满,早就与她没了多少母子情分。

在这一刻,李氏的心彻底被绝望吞噬。她最后满含恨意的看了一眼王家的院落,便抬脚朝秋风萧瑟的村外走去。

当天夜里,李氏没有再回来过。老二一家起初还十分不以为然,觉得她定是跟他们赌气,跑到别人家诉苦去了。像她这样的行为,要是放在以前,他们一家或许还真会在乎。只可惜有了老大媳妇的示范,他们早就跟着一起看破了李氏虚张声势的那一套手段。

一直到准备熄灯睡觉的时候,李氏却还是没见回来。到了这时候,老二一家终于赶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为了寻回李氏,老二一家开始在村里挨家挨户敲门询问。只可惜他们问了一家又一家,却始终没发现李氏的下落。这一下,老二一家心理更慌了。若是李氏这回真的闹出个好歹来,他们一家可就算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找了一圈,他们终于从里正那里问到了一些线索。听说在下午的时候,李氏曾来求里正主持过公道。

面对李氏失踪的情况,里正心中同样感到了一阵不妙。他隐瞒下了劝说李氏的那番言论,只说当时是认真的安慰了一番。回想当时对李氏所说的那番话,他心中不由感到一阵发毛,生怕她被说的想不开。

在全村人齐心参与的搜寻中,一夜时间悄然而过。为尽快寻到李氏,他们已经将搜索的范围扩大了好几倍。

直到天亮之后,他们才发现了李氏的下落。只可惜这时候为时已晚,李氏的尸体已经彻底没了生息。被发现的时候,李氏的尸体正浸泡在村外小河的浅水区。尸体身上缠绕着许多水草,显见是致使其溺水的重要原因。

将李氏的尸体打捞上来后,老二一家立刻就抚尸痛哭。看他们一个个哭的肝肠寸断的样子,村民还都以为这是真情流露呢。

说实话,老二一家这哪里是真情流露。他们这是在位自家的前程伤心落泪。他们一直与李氏生活在一起,如今却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若是有人提出质疑,他们必然难逃一个不孝的名声,到时候可是要掉脑袋的。

这个朝代虽然是架空的,但与中国古代的其他王朝却有类似的规定。不孝乃是这个时代十恶不赦的重罪,等同于谋逆。

面对抚尸痛哭的老二一家人,在场只有里正心中有些想法。问题是李氏已经死了,而老二一家却还好好活着。为了一个死人,他犯得着得罪一家子活人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为李氏这么一个死老太婆,她完全没必要得罪老二一家人。

打定这个主意后,里正就明智的选择了沉默。他只是在旁边冷眼旁观,却并没有继续提李氏昨天去寻他时哭诉的内容。

与里正的冷眼旁观不同,其他村民则是颇为热情的帮着老二一家料理李氏的后世。他们帮忙把尸体抬了回去,还一起协力搭建起了灵堂。

☆、第280章 借机

不到半天的时间,素问和莫易就收到了李氏之死的消息。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他们两人都打心眼里觉得惊讶。

在他们看来,李氏是个擅长隐忍的性子。不管面对什么样的情况,她都不应该走上这样一条自缢的道路。至于李氏失足落水的可能性?他们俩压根就不相信。在这种深秋时节,李氏一个老太太,闲着没事去小河边干什么?

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李氏这一次的意外八成是自杀。结合她临死前去拜访过里正的事情,她自杀的原因就显得尤其耐人寻味了。

想到这里,素问就转头一脸若有所思的对莫易说道:“师兄,你还记得之前的几条消息吗?我记得之前收到过几条消息,其中好像有一两条是说李氏被老二一家虐待的事情。依我之见,李氏这回溺水而亡八成与此有关。”

莫易听了,一脸赞同的说道:“没错,我也是这么想的。毫无疑问,李氏这回定然是自杀,唯一可疑的导火索就是老二一家的虐待了。”

素问听了,一脸浅笑的说道:“不管导火索是不是这个原因,老二一家虐待李氏却是不争的事实。我朝向来以孝治天下,怎么能容得下这种目无孝道之徒?为了保持民风的淳朴,我们有必要揭露一下老二一家的恶行。”

见她一副故作卫道士的模样,莫易忍不住笑着应道:“好好好,就按你说的来。老二一家既然敢做,我们又有什么不敢说的。”

见莫易这边答应了,素问马上就笑眯眯的建议道:“这样吧,师兄先让埋伏的眼线散布李氏被虐待的谣言。等过个一两天,我就假装收到李氏去世的消息,专门派个得力人去送一些安葬费,然后借机把这件事挑明。”

莫易听了,眨了眨眼睛。然后才一脸赞同的说道:“好主意,就这么办。对了,等你派的人到了,再让我手下来一出当场揭露老二一家罪行的好戏。”

听了他的建议。素问嘴角微微勾起一抹好看的弧度,然后才又接着故作惋惜道:“这样一来,老二一家确实是遭到了应有的报应,问题是李氏的葬礼就该我出钱料理了。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能用钱送王家老小上路,我还真没什么不愿意的。”

听见她这番得了便宜卖乖的话,莫易露出一脸无奈的表情。他这个师妹就是这样,说出来的话实在是让人无言以对。

从第二天起,村子里开始流传对老二一家极其不利的流言。有目击的村民信誓旦旦的保证,他们曾亲眼见过李氏被老二一家打骂的场景。在村民的叙述里。李氏被老二一家打骂的每一个细节都描绘的十分细致,令人不得不相信流言的真实性。

面对这样的流言,老二一家给予了坚决的否认。问题是他们否认了没多久,便有更多的村民站出来为他们虐待李氏这件事作证。

就在这时候,素问派来了送安葬费的人。随着这个人的到来。村子里一下子就沸腾了起来,目击的村民开始争先恐后的向素问派来的人告状。这是他们早就收到的命令,目的则是将素问的势力引入这件事中,从而达到重创老二一家的目的。

面对如此严重的事态,素问派来的人故意装出一副担心害怕的模样,当天就回城报告这件事去了。

等到下午的时候,素问就带人亲自来这里走了一趟。为表示对死者的尊敬。她还特意到李氏灵堂前上了一炷香。她这样的表现有情有义,一下子就获得了村民们的交口称赞,都夸她真不愧是云州孝道的典范。

自从上次王仁义的事情后,素问就获得了孝道典范的荣誉称号。在云州百姓看来,能将生父的葬礼操办的风光无限,这样的女儿绝对是纯孝典范。

对于这样的荣誉称号。素问只是一笑而过,并没有往心里去。她对王仁义情分如何,没人比她心里更清楚了。若不是为了博取一个孝女的名声,她才懒得搭理王仁义的死活呢。她对王仁义,那真是半点父女情谊都谈不上。

上香完毕。素问就直奔里正家而去。她如今与初见里正时身份已然不同,因此受到的待遇自然与之前有了天壤之别。

面对前来兴师问罪的素问,里正态度十分客气有礼。素问如今可是洪迁的入室学生,不是他一个小小里正能得罪起的。莫说是他了,听说就连刘支线都不得不对素问以礼相待,生怕一个不小心将其得罪了。

与里正见礼完毕,素问就开门见山的问道:“陈老爷,我听说李氏临死前来过贵处,所以就想问问当时的具体情况,还望您能据实相告。”

面对素问提出的问题,里正自然不敢拒绝回答,于是只好将李氏当天哭诉的内容简单叙述了一遍。当然,为了免除可能的麻烦,他故意隐瞒下了他对李氏所说的那番话,而是宣称当时对李氏进行了长时间的开导和劝解。

对于里正的话,素问心中毫不客气的给予了鄙视,但表面却没有显露出丝毫异色来,仿佛已经完全相信了他所说的这一切。

假装出了一会儿神,素问这才一脸为难的说道:“陈老爷,依你之言,李氏确实是受了老二一家的虐待。我虽然有心相助,但身份却实在是尴尬。想来想去,我还是觉得把这件事交给你来办比较合适。你毕竟是本村的里正,算得上是出师有名。”

听了素问的口风,里正马上就明白了她的用意。搞了半天,她这是打算替李氏主持公道,但又不好直接出面,就打算把事情交给他这个里正来处理。

面对素问的提议,除了无条件接受外,里正根本就别无选择。像这种替治下受害者伸张正义的事情,他这个当里正的本来就责无旁贷。即使素问没有亲自找上门来,按道理他也应该想办法替李氏讨回公道,只是这件事之前被有意无意的忽略掉了。

轻轻咳嗽了一声,里正不得不硬着头皮开口答应道:“华小姐放心,我定然会将这件事圆满的解决掉,最后定然能还李氏一个公道。”

见里正答应下来,素问嘴角立刻勾起一抹嘲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