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风流-第3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唯有这点还能让黄云逸有些安心。
“要不是徐工和老陆撑着,啤酒厂现在成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了。”黄云逸嘟嘟着说,有些自言自语地样子,他们越是这样,黄云逸越是感觉到压力大,自己总得哪怕只是为了徐工和老陆等一帮人,自己也应该他们争取更多地东西,不然自己还真有些对不住他们。
“是啊,一样,在我眼里,啤酒厂要不是有你,只怕老早就不姓华云了,已经成了人加的私人财产了。”徐总也感叹着说。
“徐总,您说,那些人各自打小九九,除了那些见不得人地事情外,还不是为了玉龙山下那块地。”黄云逸这些天,慢慢的有了以一些想法,想通过徐总把自己的想法传达出去,或许还可以另外有一个徐总的派别来提出另外一个改制的方向。
“是啊,那可是华州最后一块宝地啊。”徐总当然也明白,“这块地,我记得一半是住宅用地把?”
“是啊,都是集体宿舍,和筒子楼,都没有进行房改的。”黄云逸最近对啤酒厂玉龙山下的这块土地进行认真的了解,其实如果啤酒厂不闹事情,不要改制,黄云逸甚至都可以将其中一半的土地进行开发,那些土地不是工业用地,不需要从工业用地转成商业用地。
黄云逸简单的算了一下,这一半地方开发。做成高档公寓或者别墅,就是给筒子楼地里每户职工都在郊区安排一套房子,这里最起码也要赚个三五亿,如果交给商业公司来开发。开发成别墅,那利润只怕还会更多。
另外一半厂里的商业用地,如果受过回来,和政府搞好关系,变更土地使用性质也是很简单的事情,现在华州正流行“腾笼换鸟”,将啤酒厂迁移出去,可是华州市政府一直的愿望。
这边开发成高档商业写字楼和公寓。依靠着前面刚延伸过来地新区,背靠玉龙山,无论是风水还是风景,在华州市内,再也找不到比这好的地方了。这半块地的利润。只怕也在五个亿以上,这还只黄云逸和一个做房地产的朋友简单的算计,按照他的说法,如果有资本进行运营,炒作一番,利润再翻上一番,只怕也是可能的。
黄云逸都动了将自己华湖边房子换到这里的念头,玉龙山地一直是华州的龙脉所在,当年啤酒厂选址在这里之后,从啤酒厂厂长的位子上。走到副省级干部就有十二人,只是现在这些人过世的过世,没影的没影。不然啤酒厂也不会落到这个地步。
“要是将这些好处便宜别人,为什么我们房地产开发公司就不能开发呢?”黄云逸提出这样地想法,这块肥肉让华云房地产开发公司吃过去,也算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了。
黄云逸另外还有个想法,那就是将城西那块地作为安置职工造房子的地。那个地方如果造紧密一点的高层和小高层的话。至少能早三千多套房子,不但啤酒厂员工都能安置好。集团公司其他厂那些房子紧缺的职工还能解决一些。
不过这个想法,黄云逸也只是想想,知道实现的可能性不大,除非他是华云集团的总经理还有一点可能。
“哦,你说的倒有点道理。”徐总终于明白黄云逸要说什么。
“是啊,与其便宜别人,不如肥水不流外人田,赚来的钱安置啤酒厂的员工多十倍都不止。”徐总简单地想了想说。
“玉龙山上的别墅,可是很有龙气的,徐总要是住在那里,说不准过个三五年,就是省管干部了。”黄云逸接着开玩笑了,徐总现在还算年轻,如果三五年在进一步还真是有可能地,当然也是他的心愿。
事情是好事,只是好事往往不一定能办成,徐总琢磨着,这事情似乎对他并没有什么好处,也就不放在了心上。
在徐总这里坐了一个多小时,黄云逸又去陈总那里坐了半个小时,谈起啤酒厂改制的事情,陈总这次倒还爽快,告诉黄云逸,下个星期就要开一次专门的讨论会,来讨论这个问题,希望在下个月能将啤酒厂改制确定一个大概的方向。
黄云逸和他聊了半个小时,一点好消息也没听到,陈总如实告诉黄云逸,他现在也是没底,不知道将啤酒厂改成什么样子才好,不过他也让黄云逸放心,集团公司党委和班子,是不会丢下他们不管地,好歹现在啤酒厂还是华云集团地下属公司。
只是啤酒厂是华云集团第一家改制单位,所以要谨慎一些,厅里对啤酒厂改制的事情也很关心,李厅长也多次批示,还专门去和分管地向副省长汇报过了。
既然要开会,估计领导们多少有了一个方向性的意见,如果没有一点方向性的意见,是不会开会的。
至少,陈总自己肯定有了一定的想法,或许是上面某些领导交代下来了,不然陈总不会提起他牵头来开会。啤酒厂改制在班子会上就已经确定了由李董负责的,李董这董事长和党委书记的职务也因此延长了六个月,现在眼看着还有三个月要到期了,他在不急着将啤酒厂改制掉,将那个盖子盖上,是不敢安心退休的。
现在看来,只怕李董这方的工作,还没有做通,不然他老早就会开会,就会将他们的方案公布出来,他可还只有三个月了,不抓紧事件可是不行,可现在倒好,让陈总先拔头筹了。
黄云逸也没话可说,自己将啤酒厂的情况,说了个底朝天,集团公司的领导还是无动于衷,各自听听笑过,对啤酒厂改制的方向,依然还是这样,还是要开会研究。
那就开会研究把,黄云逸想,皇帝不急,太监还急起来了呢?!
第三卷 初涉管理 第三百四十二章 资产评估
会没开,集团公司和厅里的江南啤酒厂资产评估小组却来了。
也是,要改制,必须先对江南啤酒厂进行资产评估,那样才好改制,才能确定改制的方向。
不知道别的公司资产评估是怎么搞的,但是江南啤酒厂的资产评估,却是由于厅审计处、集团公司审计室、江南啤酒厂财务部,这算是内部的审计部门,另外还有一个会计师事务所,当然还邀请了财政和审计局这两个政府部门也派人来了。
后面三家单位,倒出乎黄云逸的意料。当时的华州,会计师事务所还不多,请第三方,特别是会计事务所进行资产评估还是非常少的。而且还请了财政和审计的人,或许江南啤酒厂是华云第一家改制企业的原故。
开了一个层次很高,但是相对保密的会之后,这个由十三个人组成的小组就进驻江南啤酒厂。
开好会之后,黄云逸就和老谢潘伟传达了集团公司领导以及会议的精神,让他们全力以赴配合小组工作,老谢和潘伟还有主办会计邢大姐也是小组的工作人员。
黄云逸让杨刚专门给评估小组准备了宽大的办公室和相对较好的办公条件,当然那自然不可能像集团公司以及政府部门那样好的办公条件,空调也是临时加上去的,饮水机也没有,后来还是集团公司审计室自己带来的。
评估每天进行,潘伟也每天将自己了解地信息向黄云逸汇报。一切还都正常,关键是黄云逸前期将啤酒厂和信德企业的一系列债务撇清了关系,不然这些债务只怕要弄成一团乱麻。
一晃,评估组进驻已经一个月了。根据潘伟的汇报,已经差不多了,啤酒厂的债务基本上已经理清,银行贷款1。3亿,其实这些钱很多都是以前借地,累积起来才有这么多,连当年购买设备的那五千万贷款都没还完,这也真是一个奇迹。
供应商货款三千万。其实这不算多的,只是今年供应商知道啤酒厂要改制,不肯拖欠太多,黄云逸和老谢没有办法,好说歹磨才欠了这么些钱。
欠集团公司各种款项六千万。这都是啤酒厂每年要上交给集团公司的,或者是从集团公司借了钱来救急的,这也不算多,这么多年只有黄云逸在那两年没从集团公司拿过救济钱。
当然,欠集团公司的钱,还不包括集团公司给江南啤酒厂担保贷款的那些钱,万一啤酒厂还不起,那就成了啤酒厂欠集团公司的了,在黄云逸看来,这样下去。只怕那1。3亿贷款啤酒厂都没能力还上。
还有一大块,却是啤酒厂欠员工,或者说欠政府地钱。欠员工的钱里面。实际上窟窿就大了,几个款项基本上是:集资房款,当年啤酒厂也像所有的国有企业一样,集资建过房,后来由于各种原因。房子最终没有建成。但是合同和协议却是签过的。
如果按合同和协议上进行赔偿的话,那就是大数目了。因为现在华州地房价涨了不少,原来八万块可以买套两居室的房子,现在二十万也不一定能买到了。按照原来集资的价格,这也有五千多万,不过啤酒厂员工在集资房款上一直没有闹事,一来是啤酒厂通过年中分红的形式返还给那些集资员工一些利息,另外一方面员工们一直想让集团公司帮助啤酒厂建一些集资房,而他们现在大部分员工还是住在集体宿舍后面的筒子楼里面,而这些房子都没有进行房改,所以相对来说还算安稳,要是放在别的地方,只怕老早就闹起来了。
欠员工的钱,第二项就是公积金了。这块也不少,到现在房改十多年了,啤酒厂员工的公积金虽然不多,但每月两边加上也有六百来块,这是按集团公司要求统一交的。如果算上啤酒厂所有的人,包括那些现在不上班地人,数目还是不少的,统计出来有八千多万,比集资房款还多,而且有些自己离开或者跳槽的人地公积金都没算上,算他们自动放弃,不然都要超过一亿。
剩下的就是医疗费和统筹养老保险了。这些钱也都是多年积累下来的钱,虽然每个月不多,但是每年积累下来,可就是大数目了,特别是医疗费这一块,啤酒厂已经好多年没给报销医药费了,这些积累起来也有六千多万。
实际上,还有一部分,评估小组都不知道是要算上去呢,还是不算,那就是历年来,由于效益不好所欠员工的工资,因为是国有企业,加上要让账面上做得漂亮一些,所以一直以来,哪怕是在啤酒厂曾经再艰苦的时候,员工账面上地工资都是有地,可最终发到员工手里的工资,自然会大打折扣。这个情况,或许要看员工是否闹事,如果闹事将有关证据上告,在改制地时候只怕也得算进来,如果员工们老实一些,不闹事,不算了或许也就这样过去了。从潘伟提供的数据来看,这一块也有六千万。
这些账目,要不是经过评估小组的整理,黄云逸都还真不清楚,有些情况虽然知道一些,可他并不知道详细的情况,拿着这两亿五千万的账单,黄云逸差点昏过去了。
这么一大笔债务,而且都是欠员工的,只怕后面的改制中,会碰到很大的阻力,如果员工要工龄买断什么的,只怕还要更多的钱,现在还只拉开一个序幕,旦涉及到员工的利益,就会天翻地覆。
当然,黄云逸更担心改制后,员工这些应得的钱。都得不到,或者会被变相地抹掉了,这是一个大问题,得和酒诸葛等人商量商量。这些事情必须提前准备。
债务的问题,都是历史遗留问题,如果没有黄云逸那两年带领啤酒厂员工弄一下,现在欠银行和集团公司的钱,只怕还不止这些,至少要翻倍了。
债务问题搞清楚了,那就是啤酒厂现有资产评估的事情了。
啤酒厂地资产非常清晰,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三产什么的。就是华湖广场一幢小楼,城西一个仓库,城北一个分厂。其实现在除了华湖广场的江南酒楼租给人家用,仓库和分厂都没用了,每年还要花钱发工资派几个人在那里看守。那边也就是地皮能算一些钱,可那郊区的地皮又没有形成房地产开发氛围,所以一点也不值钱。
至于江南酒楼,这个地方虽然值钱,可这个地方已经是规划控制区了,就算有人买了去,也不能进行改造,因为这楼上有领导人的题词,而且当时就是直接写在了墙上的,所以这里迟早要作为文物来保护的。不然这个小楼只怕老早被集团公司给收回去了。
重要地资产,自然就是啤酒厂玉龙山下的这块土地,按照黄云逸等人找房地产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朋友评估。
这块地如果不用解决啤酒厂那些问题。只怕十亿也有人要,基本上应该最高价就是十一亿了,但是如果要将整个啤酒厂吃过来,要负责还啤酒厂欠的那些债务奇書網…奇书,那就要直接将债务数目去掉。按照现在啤酒厂约莫5亿的各种债务。超过4亿只怕就没人要了,这还有个要求。那就是不安置员工地后路。
当然,大家都知道,关键的还是员工后路的安置,这可是一个定时炸弹,只要没弄好,任何公司吃下这块土地之后,都有可能鸡飞蛋打,尤其是啤酒厂员工闹事之后,这一块的风险就大了,谁也不敢轻易下手。
所以,前面那些债务和资产的评估都是简单的问题,关键还是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