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国企风流 >

第373章

国企风流-第373章

小说: 国企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块的风险就大了,谁也不敢轻易下手。

所以,前面那些债务和资产的评估都是简单的问题,关键还是改制后啤酒厂员工安置问题,这是黄云逸关心的,员工关心的,集团公司领导关心的,厅领导乃至省里领导都会关心的,那些来收购来捡便宜也好,来找机遇也好,那些单位要考虑要关心地。

对于玉龙山下土地的评估,实际上就牵扯到了员工改制后安置的问题了,所以这就成了大家讨论地焦点了。

第一次评估结束后,集团公司迅速召开了啤酒厂改制会议,集团公司大佬们和啤酒厂的大佬们都来了,在集团公司九楼会议室,激烈的和谐的烟雾缭绕的讨论了一个上午,接着又意犹未尽地讨论了一个下午,最后连晚上都算进去了。

最后在华云大酒店吃夜宵地时候,酒桌上都在继续讨论着这个话题,可就算是最后喝倒了两个老总,也没有讨论出个结果,黄云逸依然一脸迷糊的回到家里。

不过,黄云逸却从领导们地讨论里,多少听出了一些意思来,那就是一个原则。

处理好员工安置问题,是关键,至于评估多少钱,都是好说的事情,多一点少一点不就一个数目而已,谁也拿不到口袋里去的。

什么才叫处理好员工安置呢?

那就是改制之后,这些员工不再和华云集团有关系。像欧阳副总和徐常务副总的意思,那自然是希望啤酒厂一千二百号在职员工,和八百停薪留职或下岗待业等其他情况的员工,都能有一个合适的归属,至少能有个养家糊口的工作。

当然,这两位老总的意思,黄云逸是非常赞同的,啤酒厂的员工,黄云逸是最清楚不过的了,只要能有一分养家糊口的工作,他们就不会闹事情,哪怕辛苦一些,哪怕厂里工资拖欠两个月也没关系。

有些老总们的意思,那就是和收购企业签订协议,而且还要请政府部门见证,改制之后,啤酒厂就和华云集团没有关系了,不管是员工上访还是员工打架,都不干华云集团的事情,华云集团就是要做一个甩手掌柜。

对于这个,大家都赞同。但是对于让什么样的企业来接盘啤酒厂,大家地观点就分散了,有的人觉得啤酒厂应该引入战略投资者,比如华润这样的啤酒大鳄。让他们来控股,让他们来改造啤酒厂,这样员工的安置问题就基本没问题了。也有人反对这样,这种情况地改制不是没有过,江北省就出现过,而且还是国外啤酒巨头对江北啤酒厂进行合资,最后的结果还不是不欢而散,外国公司撤资。他们带走了利润,留给江北市政府的只是一个资不抵债和员工不断闹腾,让领导头疼让老百姓戳背脊的乱摊子工程。

要改,就要改彻底一些,将啤酒厂完全卖掉。反正啤酒厂在华云集团下属,不但产生不了利润,反而每年要给他们救济粮,一年上千万也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且员工们一点都不领情,老是要闹事情,慢慢的成了领导们的一块心病,成了华云集团怀里的一个定时炸弹。

这话一出,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

是啊,这个定时炸弹。放在那里,说不定某一天爆炸了,那大家都倒霉。重地丢官,轻的扣奖金。当然,里面有些人实际上还有一些说不出来的理由,那就是炸弹爆炸之后,有些人说不定要进班房也未尝可知。这些人才是全卖光的最坚定支持者。

谈到后面。徐总提出的那个主意,让陈总有些感兴趣。

黄云逸注意到了陈总眼中地闪光点。那是他对某件事情感兴趣的最好体现,这一点黄云逸非常清楚。

今天开了整整一天会,他都是耷拉着眼睛,没有怎么看人,也没有怎么说话,当徐总在要去吃夜宵的时候,简单的提起黄云逸上次汇报的想法时,陈总本已软了的腰也直了起来,眼睛睁的大大的,看着徐总,示意他说详细一些,甚至都用笔记录了一些什么。

看他那样,黄云逸心里略微有些高兴。

至少,陈总并不是大家说的那样,并不和那些人一样,不在乎员工的死活,不在乎这么大地蛋糕便宜的送给了别人。

轻轻的松了口气,虽然这两年来,对陈总失望很多,可现在想来,在权力场上地人,哪个不是这样,如果有个副总裁的位置摆在自己面前,让自己选择,现在大家有所称道的黄云逸或许也会选择副总裁这个位置。

毕竟,权力有了,对于男人来说,女人和金钱都会接踵而至,只怕你应付不来。没有权力,有了金钱和女人,甚至都有失去的可能,权力从来都是男人的春药,没有一个男人能真正地离开权力,只是有些人淡薄一些,有些人强烈一些,如此而已!

看到陈总严重地兴奋,黄云逸认为,陈总原来心中的那点良知并没有丢失,他在那个位置上,自然有他地苦衷,自然有他掣肘的地方。不然,谁都想做一个好人,谁都想做一个员工称颂的人,这是中国自古为官者最崇高的目标,只是要实现这个目标,就是另外一会事情了。

第二天中午,徐总给黄云逸打了电话,说是让他多准备一点这种形式下的材料。刚陈老板和他就这个事情聊了一会,有可能会让华云房地产集团周总来和他聊聊。

这些东西,黄云逸老早就准备好了,在黄云逸心里,在他家里的电脑里,已经有很多个不同的方案和资料了,做好准备,未雨绸缪一直是黄云逸做事的原则。

果然,第四天,房地产公司的周总专门来拜访了黄云逸,也没有正式的会谈,就在黄云逸办公会聊了两个小时。

不过,听周总的意思,特别是了解啤酒厂这些具体情况后,原本并不是很感兴趣的兴趣,似乎就更淡了。按黄云逸估计,要不是陈总的要求,这个外号叫财神爷的周总,只怕也懒得到黄云逸这破旧的办公室里来。

黄云逸将情况如实的向徐总汇报了,徐总没说什么,只是笑着说:“尽人事吧,有些事情,你也不要强求,尽力了就行,每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你还是多想想你自己的路吧,顾省长虽然声望高,可毕竟鞭长莫及,也不可能什么事情都替你解决。”

这是徐总第一次和黄云逸这样说,黄云逸还真不知道怎么回答,默默的看着他,不知道他什么意思。

“我也是和你说实话,要不是那层关系,我也不会和你这么直接的说。”徐总呵呵笑着说,“你别看陈总,他年轻的时候,比你更感性,比你更嫉恶如仇,比你更为员工着想,可这么多年下来,还不是变成了这样,要不是他老丈人在身后,他只怕早就被踢下去多次了。”

黄云逸没想到徐总会将自己和陈总比较着说,细细想起来,自己有些地方,和陈总还真的很像,至少两人都有个高官的老丈人。

第三卷 初涉管理 第三百四十三章 信德出手

时间不久,就在华云集团开了几个会之后,信德老板就出手了。

他带领他的大批手下,通过正规的渠道,来华云集团谈收购啤酒厂的事情了。

黄云逸自然也参加了会谈,信德老板朝黄云逸友善的笑了笑,当然也就只是笑了笑,因为这次会议室和集团公司一起来的,算是高层次的战略接触。

等高层次战略接触之后,到具体的谈判,估计就要由集团公司和啤酒厂组成的改制工作组进行了。

集团公司这帮领导,都是成精了的人物,自然也不会傻到把所有事情都揽到自己那边,那样有什么事情,出了什么乱子就没有了退路。

经过多次会议,各方势力争夺,根据集团公司改制要求,以及陈总的意思,啤酒厂改制迅速在上次会议之后提上了议事日程。

首先是成立了改制领导小组和工作组,领导小组自然是大大小小的领导们。关键的却是啤酒厂改制工作组,工作组人员主体在啤酒厂,但集团公司纪委、审计室、投资开发部、综合管理部等强势部门抽调部分人员充实了进来。

改制的大体方向,也基本确定,也已经上报厅里和省有关领导审批过了,领导们也都基本同意了集团公司的这个方向。

要说方向,其实并没有什么方向,就是上次大家讨论的一个没有结果的结果,江南啤酒厂改制的目地,就是为了盘活资产,解决一千多名员工的吃饭问题。

这个方向。让黄云逸郁闷了很久,这也是方向,这也是目的,江南啤酒厂这一千多员工吃饭问题要解决,不是很简单的事情,自己第一次来啤酒厂的时候,那两年一千多人不但有饭吃,而且偶尔还会加个餐什么的。吃两顿肉和鱼。

可既然上面都这样定了,而且改制理由就是将江南啤酒厂欠了这么多钱,拖了职工那么多账,又由于现在大体制情况下的影响,以及啤酒厂自身经营不善。啤酒厂的员工多次闹事上访。

改制申请报告中还专门,应该说是着重提出上次啤酒厂员工到省府门口静坐以及后来又要闹事,还要找全国地新闻媒体进行报道的事情。黄云逸看了那报告,气的那个火啊,都不知道从哪里发出来,整个报告,写啤酒厂员工闹事占了一半,这哪里是改制,完全是为了摆脱一个包袱嘛。

可相关的领导都批了示。那些批示也都一并下发了下来,黄云逸都看过,其实也没什么,都是一些套话,什么要注意对职工的安置,什么要公开,什么要杜绝腐败等等。有用地话一句也没有。

当然,陈总和李董却把这些批示当作是宝贝,让人专门进行分析,将它们写在了所有文件的前头。作为最高指示来对待。

陈总结合这些批示和他意思,经过和集团公司一帮大小领导商量之后,这次啤酒厂的改制确立了几个要坚持的原则:低调、规范、高效、开放、安全。

低调:指的是啤酒厂改制,对外要低调,不准对外公布。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当然该要报的信息,要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征得上级有关部门同意之后,才能进一步行动。

规范:自然是改制要规范,不能违反国家以及省里有关法律法规,不能违反国有企业改制有关规定,改制的程序一定要公平、公正、公开,改制的结果一定经受得党纪法规地考验。

高效:那就是改制的过程要高效,必须是在今年内完成,为此集团公司还指定了专门的江南啤酒厂改制方案,自然是规定了时间和步骤,要求在什么什么时间内完成资产评估,要求在什么时间前和至少多少家有意想的单位进行谈判,在9月底前要对所有有意想的单位进行初选,选出三五家有实力的单位进行最终的谈判,十一月底要完成最终地谈判,确定最后合作企业,十二月进行最后的谈判签订协议,至少得签订框架协议。

按照这个安排,那还真的要很高的效率才行,按照其他企业改制地惯例,没有个两年只怕是谈不下来的,现在看来江南啤酒厂改制只要六个月就能差不多完成,在一向工作效率不高的华云集团,那还真算是高效率了。高效的目的,自然不是为了省钱,而是为了早日摆脱啤酒厂这个包袱,大家放心。

开放:这个就更容易理解了,那就是改制地对象,只要有实力地,只要是合法的企事业单位,不管是外资、民营、国企、合资,还是那种出口转内销,在什么英属开曼群岛或者啥瓜爪岛注册地企业,都可以来谈,甚至有实力的个人,也可以尝试先谈着再说。

安全:安全当然主要是支持啤酒厂职工的安全,绝对要处理好改制期间啤酒厂员工的情绪,不能出现上访事件,不能出现野蛮流血冲突事件。第二个安全,自然是指华云集团和江南啤酒厂这些干部在廉政上的安全,不能出现啤酒厂改制改好了,干部也倒下了的局面。

为了这个安全,啤酒厂的班子每个人和集团公司签订了一个责任状,目的就是要让啤酒厂的班子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不出现上访事件,不出现流血冲突事件。自然,黄云逸他们也和下面的中层干部一个个签订了安全责任状,而且这个责任是和啤酒厂这些干部们改制后的补贴挂钩的,只要出现了上述事件,按大小进行扣钱。

对于廉政安全,啤酒厂改制领导小组和工作组的所有成员,都和集团公司党委签订了廉政责任状和自写了诺廉书,也就是承诺保证不发生腐败行为。

这两个责任书和诺廉书。都举行了非常隆重的仪式,还要求了厅里和省纪委检察厅的领导参加,并给这些人以及集团公司地中层以上干部,现场要求省纪委领导上了一堂生动的反腐倡廉教育课。

黄云逸拿着那两本责任状和诺廉书,笑得嘴都合不拢了,要发生事故,弄个责任状有个屁股用,要贪污受贿。就算承诺一万遍也没有任何用。再说了,明眼人都知道,江南啤酒厂改制的目的,还和遮掩腐败有一定的关系,现在搞个这样的形式。真有点欲盖弥彰的意思。

这些东西刚出来,改制工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