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画回忆我七八岁时入私塾,先读《三字经》,后来又读《千家诗》。《千家诗》每页上端有一 幅木板画,记得第一幅画的是一只大象和一个人,在那里耕田,后来我知道这是二十四孝中 的大舜耕田图。但当时并不知道画的是甚么意思,只觉得看上端的画,比读下面的“云淡风 轻近午天”有趣。我家开着染坊店,我向染匠司务讨些颜料来,溶化在小盅子里,用笔蘸了 为书上的单色画着色,涂一只红象,一个蓝人,一片紫地,自以为得意。但那书的纸不是道 林纸,而是很薄的中国纸,颜色涂在上面的纸上,渗透了下面好几层。我的颜料笔又吸得 饱,透得更深。等得着好色,翻开书来一看,下面七八页上,都有一只红象、一个蓝人和一 片紫地,好象用三色版套印的。...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书名:双生作者:村上呆猫文案《大决斗》和《刺马》嫁接的同人。失去影子的人完成的托付。内容标签:民国旧影 三教九流搜索关键字:主角:关小楼马欣宜 ┃ 配角:杨雄储德全 ┃ 其它:大帅 ☆、第 1 章 “拉大锯,扯大锯,大帅要看文明戏。什么戏?说话的戏。没调没板儿真有趣。打广告,没人理,大帅亲自出马去。” 有人把儿歌改头换面这样唱。 大帅马欣宜着力提倡文明戏有一段日子了。不过,在这个南方城市,带有北方口音的活报剧并不受欢迎。饶是大帅自己身体力行、隔三岔五地带着人去看,满城士绅嘴上不说什么,文明戏院打一晃,客客气气鼓鼓掌,转身就去逛戏园子,给自己捧的角儿喝彩更卖力了。...
0、开篇1939 年8 月,正当湖西抗日局面蓬勃发展之际,发生了亲者痛仇者快的“肃托事 件”。这是一起在全党有重大影响的冤假错案。事件从湖边地委开始,逐渐扩大到整个苏 鲁、豫边区。苏鲁豫区党委书记白子明、苏鲁豫支队四大队政治委员王凤鸣(后叛变投敌) 与混入党内的暗害分子王须仁结合在一起,控制了区党委领导权。他们既不报告山东分局,又不接受山东分局和一一五师的制止,大肆捕人,并使用各种残酷刑罚,采用逼供、指供和骗供等诬陷手段,制造假证据,扩大事态,并假冒中央名义,擅自将区党委*部部长王文彬、宣传部部长马霄鹏、军事部长张如、社会部长赵万庆等各级党政军干部300 多人杀害,将区以上干部五六百人集中审查,造成了乱抓、乱打、乱杀的严重恐怖局面。...
导论(1)《英雄宝镜》是一本人生谋略之书,教人如何在一个表相当道,而且往往欺伪恣行的世界里,造达卓越。 作者是巴塔沙?葛拉西安(Baltasar Gracian)。他是一位体物精微,充满机趣的耶稣会士,以《智慧书:永恒的处世箴言》(The Art Of Worldoy Wisdom)一书驰誉世界。《智慧书》收录他以明慎为人处世之道为主题的警句三百则,一六一四年问世,至今畅销。 《智慧书》与《英雄宝镜》所收,都是谈明智人生的简洁心得名言。《智慧书》尤为简洁扼要之极致。“好事简短,其好加倍,坏事简短,其坏减半!”真是用语省净,直取精髓。如能读透书中三百则明慎要义,必定功不唐捐,但并非易事:读者必须如作者般运智用心,才能测其意蕴,解其是非。职是之故,作者在《英雄宝镜》中用字极为精练,许多读者必定感激有加。葛拉西安在书中施展多种文学形式,除了嫉妒,思考人生的陷阱与机会。他自认生当“百世之末”,欲造伟大,...
祖国的陌生人 自序是书籍引发书籍。我记得第一次阅读《骑着铁公鸡——坐火车穿越中国》时的快乐,保罗·克鲁在中国的火车上度过了一年之久,从广州到哈尔滨,从上海到新疆……他观察、呼吸、品尝、发呆、焦躁,偶尔尝试交谈。 他写作的那个中国,我是如此熟悉,以至于闭上眼睛,就能闻到夜晚马路旁排档上烤肉的香气,看到那些无所适从、有时又安然自得的眼神,那些既不传统又不现代的愚蠢的建筑和那特别的人际关系——一旦提到了共同的朋友,陌生人之间的冰冷突然转向极度的热忱。但我从未尝试过去写这活生生的现实。 耐心与观察能力的双重不足,让我经常选择用历史背景来填充现实描述的不足。其中一些旅行,像是一次次长途阅读体验,我头靠在长途大巴的玻璃窗上,翻阅一个世纪前的人们对此地的描述与想象。很多时刻,我也忍不住再度评论起来,丢掉了记录时该恪守的耐心。...
●飞快的火车 陈处被人簇拥着上了火车。他十分优雅地跟送他的人挥手告别,然后进了软卧包厢,等火车开动了,他才发现包厢里就两个人。那人在对面的下铺,是个女人,模样周正,体态雍容,30多岁的样子。陈处放好自己的行李,将水杯,掌上电脑和一本英文书搁到小桌上,禁不住朝女人看一眼。女人正优雅地削一只苹果,手指翘成兰花形状,陈处看她的时候,女人正好也抬起头。陈处礼貌地笑笑。女人也笑笑,是那种极有修养的笑。这就算打过了招呼。陈处将自己的上好龙井取出来,放进自己的杯子,抬头看看女人,女人的水杯搁在桌上。他迟疑了一下,问您喝茶吗?女人说谢谢。陈处不清楚她谢谢的意思是喝,还是不喝,自作主张拧开女人的水杯,将自己的龙井给女人放进去,然后拿起两只杯子去续水。女人居然没有阻止。看来男人和女人在一起,照顾女人是应份之事,不过这样让男人心里挺舒服。至少是对自己信任的一种表示。陈处在去茶炉的路上...
老东北的怪(一)窗户纸糊在外老东北的怪(一)窗户纸糊在外 中国历朝各代的窗户都一水水儿的木制格子窗,窗格本身就极具中国特色,那叫一个漂亮,各式窗格蜂巢一样,中规中矩又爽心悦目,每家每户的男人做起窗户来那是充分地发挥了聪明才智,把个窗户格子弄得是奇形怪状,透着那么古朴端庄,老讲究了。那暂没有玻璃,甭管是多好的房子,平民百姓的寒窑陋室还是王公大臣的官邸豪宅,窗户棂上一色儿搞纸糊。到后来虽说有了玻璃,一来贫苦人家买不起,二来小孩丫子淘气,一砖头敲碎还得再拾掇,加上玻璃窗敞亮归敞亮,可在屋外十几二十丈就把屋里头看个一清二楚明明白白了,老辈人觉着不方便,于是糊窗户纸就一直沿袭下来。关里人也糊窗户纸,但人家是糊在里边,把“盘长”、“同心”、“灯笼锦”等各种花式的窗格图案明明白白地露在外边儿,那意思“俺家窗户都这般光鲜,小日子那还用问?”可咱东北冷啊,屋里边全靠火炕取暖,一...
译者序(1)很多人都知道微软公司,它依靠软件变得非常富有。关于微软是如何从一个只有十来个人的小公司成长起来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过。听了后,不少人都觉得它很幸运。那么除了幸运之外,微软还有什么过人之处么?很基本的问题,它是如何开发软件的呢?这个问题容易回答,很多人都能讲上几句。但如果只是讲讲有哪些“工种”,立哪些规矩,也很乏味。要是能从头到尾的讲讲一个很大的产品是怎么从无到有开发出来的,该多有趣。 NT的最初开发计划是18个月,但实际用了快5年,是计划的好几倍。软件项目延迟是常有的事,但延迟了这么久还没有被枪毙掉也是有些不寻常的。在行业外的人看来,编写软件的人,特别是所谓的高手,大多有些古怪之处。NT团队最初只有几个人,结束时发展到两百多人,其中一定不乏特立独行或者离经叛道之士。这些人聚到一起,吃顿饭都可能争吵起来,何况要像绣花一样合作写软件呢,而且是写操作系统这样的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