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一个世纪前,著名的学术史家梁启超先生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为什么要研究儒家哲学》,他在文中提出一个观点:“我们可说,研究儒家哲学,就是研究中国文化,诚然儒家之外,还有其他各家,儒家哲学,不算中国文化全体;但是若把儒家抽去,中国文化恐怕没有多少东西了。”无独有偶,稍晚一些,新儒学的领军人物牟宗三先生在《从儒家的当代使命说中国文化的现代意义》一文中,也提出了类似的看法:“儒家是中国文化的主流,中国文化是以儒家做主的一个生命方向与形态。”当然,可能有朋友会提出不同的意见,并且找出许多有力的例证,这一点也不奇怪。时至今日,再说到儒家,或许用时下年轻人很喜欢用的一个词——“纠结”,比较能概括人们的感受。的确,很难再找到一种文化现象能像儒家那样令现代中国人“纠结”!在儒家的身上,承载着太多的情感与理智,纠缠着太多的是与非、功与过。当一些中国人虔诚地将儒家奉为价值...
世纪的耻辱一位来自国内的影视名人在加州南部的新港海滩买下一座日本风格的豪宅。因为房子年久失修,新主人决定重新翻盖。施工进入第三天,几个工人无意中发现了一个暗室。里面已经没有什么财宝,保险箱也一定被检查过很多遍。然而,当工人们把保险箱移开的时候发现,后面竟然还有一个铁盒子。盒子不算重、而且密封很好。盒子里装着三件东西:一个精巧的日记本,一份说明日记内容未曾复制过的保证书,和一张二十万美金的收条。日记本的日期是日文印刷、内容却用中文书写、只在最后一页出现一句英文注释:“南京幸存者的遗书”。据这位明星说,写日记的是一位日本少妇,名叫夏由美。她的丈夫姓夏,是曾经留学日本的国军军官。日记的大部分内容都集中在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到十六日之间。...
小 老 鼠 上 灯 台xiǎo lǎo shǔ shàng dēng tái 小 老 鼠 , 上 灯 台 ,tōu yóu chī xià bu lái 偷 油 吃 ,下 不 来 。mī mī mī māo mī lái 咪 咪 咪 ,猫 咪 来 ,gū lū lū lū gǔn xià lái 咕 碌 碌 碌 滚 下 来 。bié pà别 怕bié pà bié pà 别 怕 ,别 怕 ,gēn zhe mā mā chuān kù chuān guà 跟 着 妈 妈 穿 裤 穿 褂 。bié hào bié hào 别 号 ,别 号 ,gēn zhe mā mā chuān kù chuān ǎo 跟 着 妈 妈 穿 裤 穿 袄 。...
目录一、一夜十八张(1851) 二、长毛军(1851——1869) 三、阴阳鼓(1870——1873) 四、贞洁坊(1874——1911) 五、抢婚(1912——1930) 六、战争(1931——1949) 七、共和国(1950——1952) 八、人民公社(1953——1958) 九、大饥荒(1959——1970) 十、成长(1971——1976) 十一、苦恋(1977——1980) 十二、分田单干(1981——1983) 十三、嫁娶(1984——1992) 十四、宗族千古事(1993——2000)序:仁善河谷欢迎降生到仁善河谷,山不转水转,砖做的房屋流水的军队。这里赶集叫逢圩,上课开会也叫逢圩,没有安静的时候。这里插秧叫做莳田,保存了最古老的农耕传统。这里不拜菩萨,只敬神,天神地神祖宗神,祭祀穆而不淫,哀而不伤,继承了最古老的儒家文化。...
《女人永远25岁的美容心经》 前言在中世纪的欧洲,有一位名叫玛丽的女伯爵,她为了获得永恒的美丽而听信巫师的谣言,不惜杀害无数貌美的处女,然后用她们的血来浸泡自己。在她被处死的许多年之后,她那邪恶的行径虽为人不齿,但她的名字,她那希望永葆青春的梦想,却被永远留在了世间。 永远留住自己的青春和美丽,这大概是每个女人都梦寐以求的。我们对青春的执著,甚至超过我们在世间的一切愿望。 然而,想要永远青春貌美,这几乎就是一个不可能的梦想。任何一个生命,都必将臣服于时间的摧噬,无奈地老去。对于青春、对于美丽,但凡任何一个女人,都无法理性地面对它的逝去。所谓“优雅地老去”,那也只是想要抓住美丽最后的尾巴,聊以*罢了。...
一个活在现实中平凡的女孩子尹思萱,学校的奖学金女王,一直悠哉游哉的过着没心没肺的生活,可因为书呆子爸爸的一次担保失误,致使自己和一个家庭签订了一份奇怪的协议,将自己的婚姻‘暂时’固定了!从来鄙视学校‘鹌鹑党’,号称是帅哥绝缘体的她却连续被帅哥‘相中’,只为了她‘够安全’!面对这些帅到爆棚的帅哥ET,故事究竟会怎样结局呢?没有过分华丽的文字,也没有什么高深的中心思想,更不想揭露什么世道黑白,本文只是一篇轻松的故事,就好像发生在每个人周围的平凡人生而已!===============================================●【引子 被诅咒的猩猩 】▅▅▅▅▅▅▅▅▅▅▅▅▅▅▅▅▅▅▅▅...
一 路线图与时间表(1)胡适一生好作日记,令人奇怪的是,他第一次出洋读书,在那近一个月的太平洋之旅中,居然无一字记载,真辜负了那漫长旅途的大好时光(当然也有可能是丢了,胡适曾自云:“1910年8月以后,有日记,遗失了”)。我们并不知道胡适出国伊始的经历和心历,尽管我们很想知道。好在从他追忆友人和给朋友的信中,还可以窥其点滴。 刚到美国,胡适便给国内朋友写信,由此我们知道了他此行东去的“路线图”。8月16日从上海启程,驶向茫茫的太平洋,经过东邻日本时,胡适不止一次地上岸盘桓。在太平洋东岸,最初抵达的是旧金山,时间9月10日。休息两天后,换乘火车向东,大约四天路途,来到芝加哥。又一日,方到美东纽约州的绮色佳(Ithaca),这个小城就是胡适此行的目的地,亦即胡适将要就读的康乃尔大学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