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吟》莫应丰人民文学出版社第1章 琴声.歌声 中国南方有一座新城,已有十多年历史,却较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这座不出名的新城就叫南隅市。 南隅原是一个天然渔港,后来人民解放军海军部队看上了这个地方,决定把它建成巨大的海军基地。接着,空军也来了,除了在港湾附近修建了临海机场以外,还把一个高级指挥机关搬到这里来。司令部、政治部、工程部、后勤部、大礼堂、运动场、俱乐部、招待所、军人服务社……空军的和海军的灰色平房和楼房,星罗棋布,占据着纵横数十华里的若干处山洼、平地、海岸边。又根据军事专家们的建议,陆续修建了许多民用工厂、街道和居民住宅区,把军营和民房连成一片。现在的南隅已是一座拥有四十万人口的美丽的海滨城市了!...
主讲人简介曾志,198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获硕士学位,同年到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1995年获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学位,导师为我国著名哲学家黄楠森教授。1997年曾志在比利时卢文天主教大学做访问研究,1998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作访问学者。2001年至今为美国伊利诺大学博士后。曾志的研究领域主要是中西哲学比较,社会与政治哲学、元伦理学、形而上学以及哲学原理。其代表性著作为四十万字的《西方哲学导论》。内容简介关于《科学与社会》,曾志主要谈了五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就是怎样处理好科学和社会的关系;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今天会面临着科学带来的种种问题;第三个问题,在不同的时代,科学和社会的关系表现出怎样的面貌,人们是怎样来认识这个问题,怎样来处理这个问题的;第四个方面,关于科学乐观主义的哲学基础问题;最后一个问题,当代世界那么各国不同的政治家,不同的学者,社...
第1节:七姑(1) (一) 七 姑 在亡者的耳中塞上泥土,她就能听见人世的亲人说话。用苦艾灯盏薰一下她的脚心,她的魂就忘不掉返乡的的路。 ————沿淮风习之一 七姑出殡,碰上了一场秋雨。 堤上,扯起白条子招魂幡的送葬队伍,稀稀拉拉地有两里多长。打头的尖腮婆子朝路上撒着盐粒。照沿淮七十二乡镇的说法,盐的烟火气重,压得那些在荒郊晃荡的野鬼不敢上前,刚逝的人能落个安生。玻璃罩内的莲瓣明烛,映照她的阴间之路。《佛说莲花落》。围着棺木的两个女人,朝地上甩着船形的纸鞋。纸鞋不能是素净的,必须沾点泥土。这也很有讲究,据说阴世的河水,由人世的眼泪一点一滴凝成,一个人死了,为她而哭的人很多,她必须踩着这种船形的纸鞋,才能不被淹没。死亡被滑稽地虚拟着。每年的清明节,当后人祭祀焚香,纸鞋上的泥土会指引她的灵魂返乡。穿越漫山遍野的杜鹃。...
常常有朋友对我说,我们喜欢你的心理散文,可是它们分散在报刊和杂志上,杂乱无章。你能不能编在一起呢?我的散文,基本上都是这样写出来的。心里一动,就好像钓鱼的鱼漂沉浮了一下,我就去探究自己因为什么而感动触动激动甚至是蠢蠢欲动了呢?这后面是一定有个结儿的,追索下去,这个结儿有时就摇身一变成了一篇文章的籽儿,渐渐膨胀起来抽出了芽叶。这本集子里收录的篇章,多半和心理学有点枝枝蔓蔓的关系。有些是我在北师大读心理学硕士和博士方向课程的时候所写,有些是我开设心理诊所的时候所写,有些是我和心理学界的朋友们谈论某些问题后所写。承蒙中央编译出版社的曲建文先生将我几乎所有的散文读了一遍,然后把它们选了出来,成为一本和心理学有较大关联的集子。我对他所付出的辛劳,表示深深的感谢!...
内容简介: 生活在现代中的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受到全球化的影响,那么到底我们现在的生活“全球化”到什么样的程度?我们可以看看,在我们一天24小时的生活中,当我们看杂志的时候,我们看电视的时候,我们洗头发的时候,我们所用的东西已经慢慢接近西方,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到世界上的任何信息。 而我们有没有注意到,在我们接触西方的商品的时候,其实那里头的内容就代表着它那个文化,以及想要输出来的文化的价值。 在100年前,梁启超那个时代,中国的知识分子还在谈论所谓的西学东渐。在当时中国人的生活里头,西方对我们的影响还是刚刚碰到表面。到了100年后的今天,它已经变成了我们的一个生活状态。它已经从大门、从窗子、从地下水道、从门缝里头全面地进入。已经从纯粹的思想跟抽象的理论层次,深入渗透到你生活里头,你呼吸的,你眼睛看到的,你的最具体的生活内容之中了,这是我们的生活状况。...
五、故乡的人们 青年时代已经离他那么遥远了!自安娜。著特雷治人士安葬以来,一晃二十年过去了。那个失踪的新郎早已返回故乡,为的是寻找过去新娘的踪迹;然而除了情敌的绯闻以外他什么都没有找到。当年那个能干的土地测量员,一个可靠的小伙子,如今已经成为了斯普林菲尔德很受拥戴的律师,人们常常有事求他,他的那位情敌也曾给他写过一封求助信。曾经被那个人抢走了几年内心安宁的林肯,很平和地给那个骄纵的幸运儿回信:“尊敬的麦克。纳莫先生,关于购买土地的税收问题……” 他和父亲、兄弟们也变得疏远了。父亲,六十好几的人了,却依旧和第一次婚姻时一样生活在债务和破产的危机之中,生活在希望和一再出现的新打击之间。的确过不下去时,他也会向这个干得不错的儿子求助。“我亲爱的父亲……我很高兴地寄上来信所说的二十美元,以保住您的那块土地。奇怪,您竟然把判你败诉的判决忘记了,更奇怪的是,...
1998年开始出版上海系列《上海的风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叶》、《上海的红颜遗事》、《上海沙拉》。 内容简介: 陈丹燕是这代人中的一个。只是她似乎比常人更多一些喜欢欧洲。 正是因为去了欧洲,才激发她探询上海历史文化的热情。虽然半殖民地时代的上海经历过很多的血腥,经历过掠夺和践踏,但欧洲人深刻影响了上海人的生活方式,泥沙俱下之中也留下了金子。抛开历史的过错,喜欢欧洲人带来的某种文明,喜欢他们留下的老房子,喜欢那种优雅的生活趣味,陈丹燕将欧洲喻为自己的精神故乡。 近年来,上海兴起一股怀旧之风,出现了一批怀旧之作。陈丹燕的“上海系列”另辟蹊径,提供了关于上海的另一番景象。她笔下的上海大多具有真凭实据,力求表现历史最真实的印记。她开始关注当年上海带有标志性的建筑中的带有标志性的人物。她们是上海人中的少数,但却标志着上海开始进入现代化社会的进程。陈丹燕以其独特的...
九、不得人心的“人民主权论” 命运往往需要两个利益不同的人,才能使问题表现出来,并最终使之在一次大的斗争中获得解决。当时,有一名参议员想成为总统,一个奴隶想获得自由。这位参议员就是道格拉斯。他时刻盘算着自己的机会,坚定地支持一部将会使他到处受到欢迎的法案,而后却陷人了混乱:党派分裂;另一个新党派的成立以及它最后的胜利。那个奴隶名叫德雷德。斯科特,由于他的主人流亡到一个自由州,所以这个奴隶认为自己应该自由了。可最高法院却做出决定,驳回了他的上诉,引起了全国上下的不满。这两个人都失败了,参议员没当成总统,奴隶也没有获得自由。然而,合众国却在经过长达几十年的内部斗争之后,包括四年南北战争,终于走出了危机。...
六、震撼 光明似乎又在向他招手了。一天,在乡间泥泞的大路上,一辆车子散了架,人们帮着把它连拖带拽地送到林肯家的作坊前,让林肯的父亲修理。一位女士带着她的女儿们从车上下来,走进了木屋,随后就打开行李开始做饭。看上去,她们是要在这里住些日子了。母女几人还带着书,后来林肯和她们比较熟悉了,高声为大家朗读书上的内容。林肯曾说过这样一番话:“我很喜欢那些女孩中的一个,那以后的一些日子里我总会不时地想起她。有一天当我躺在太阳地里的时候,我吟诵了一首献给她的即兴诗。在这首诗里,我骑上了父亲的马,追上她,她非常惊讶。我跟她攀谈,并最终说服她与我双双私奔。夜里,我紧紧地拥着她骑上我的马,在草原上策马飞驰而去。几小时以后,我们来到了一个村庄,却发现,它原来就是我们刚刚离开的那个村子。于是我们就在那里过了夜。第二天夜里,马又驮着我们回到了出发之地。这种情形重复出现了好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