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 第6期 - 科幻之窗米高·基里顿 亦涵 文丰 行歌1971年3月10日,对洛杉矶大学医院神经精神病学研究部来说,是个重要的日子。神经精神病学学者、神经精神病科医生和电脑专家们共同创造了一项神经精神医学和电脑科学结合的奇迹:首次在病人头部植入两组40个电极,以治疗患者的急性抑制机能障碍病——一种病人周期性失去对暴力行为抑制的器质性疾病。第二天通过鉴定,证实电极已在患者肩部被植入的微型电脑的控制下发挥作用,准确探测出大脑中癫痫发作的区域,并发出5秒的电击加以成功抑制。整个神经精神病科都欣喜若狂。研究部助理教授兼外科医生埃利斯和他的助手莫里斯是这历时1小时20分钟手术的主刀者,他俩倍感欣慰;那对电脑奇才——杰哈德和李察喜形于色,因为那台只有邮票大的微型电脑,就是他俩的杰作;至于研究部主任麦弗森更是得意洋洋,踌躇满志,是他坚持进行并具体领导了这次划时代的手术的,这为他一个宏...
一天的劳作终于结束了。我从麦田里走出来,小心地坐在田垄上,从陶罐里倒了满满一木杯凉水,敞开喉咙痛快地喝下肚去。结实的麦穗在轻风中摇荡出奇妙的波纹,滚滚麦浪令我感到赏心悦目又是一个丰收年。地里呈现一片生机勃勃的健康绿色,每一茎麦穗都沉甸甸的。马上就要大忙特忙啦。收割麦子是头等的大事,也是最累的,之后得赶在商队到来之前把麦子打出来。先将那份与口粮数量相等的应急储粮交到围绕着高塔塔基建造的半地下式公共粮仓里去,然后将口粮储存到自家地窖的大瓮里……每次麦收后不多久,商队成群结队而来。这时可以用富余的麦子和上年用余粮酿的酒来与商队交换所需要的物品,诸如布匹、奶酪等等,最令人惊叹的是文明发达地区所制造出的种种东西:比如计时的钟表、效力极强的医疗药品、高效肥料之类….贸易会结束,又有得忙了:家里果树上的果子要收获下来并制成果酱或果干,菜地里的蔬菜成熟了要收获储藏,沼气池也要清理...
□ 张系国一“恐怕这是我一生最后一次理发了。”斐人杰说。室内灯光耀眼,他忍耐地坐在铜凳上,男护士的剃刀霍霍挥动着,刀锋刮过头皮,斐人杰感觉阵阵麻痒。已剃光了头发的部分,一片冰冷,却仍然痒得钻心。他不禁皱皱眉。“从来没剃过光头,这也是第一遭。”“那实在很抱歉。”在一旁看他理发的史普克博士说,“为了动手术方便,只有要求你牺牲一次。不过,你倒不必担心人们在超人馆里瞻仰你的秃脑袋。化装师会替你装上假发,保证你满意,哈哈!”史普克博士发出一阵单调的综合笑声。“哦,我并不担心这个。”斐人杰很有点发窘。他还不能像史普克博士那样自在地讨论他的“遗体”。的确,再过几小时,他就要离开这副皮囊了,但是他毕竟也在它里头生活了38年,一向习惯了当它做他自己。现在,他的躯壳就要被陈列在超人馆里,供人观赏,像博物馆中那些剥制的标本一样。而他自己,他真正的自己,却仍然活着,生活在一架机器里——这无...
2000 第9期 - 科学美文刘易斯·托马斯《科学的危险》导读托马斯·刘易斯人很有趣,他1994年逝世,生前因为不同的作为而被人看做医生、病理学家、教授、行政官员、诗人和散文作家。他身材壮伟,穿着讲究,绅士派头十足。1970年在耶鲁大学当医学院院长时,曾应邀在学术讨论会上发表演说,演说的整理稿辗转传到《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结果他被该杂志的主编缠上,连续发表了多篇文章。后来所有篇目结集成书出版,一书名《细胞生命的礼赞》,另一本叫《水母与蜗牛》。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文章就选自后者。在本文中刘易斯指出:我们对科学技术的惊人进步有一种恐惧感,经验证明每一次进步都产生了大家都没有料到的结果,我们没有能力预测和控制未来,但我们的理性很难接受这个现实。托马斯用一种近乎俏皮的语调分析了这个问题,得到的结论相当与众不同。在他的思想里我们看到了豁达睿智的学者风范,但在他的文风上我们看到的就不一样了...
第一章 毕业了第二章 初次下山“道士学的东西就唬人的小把戏,真正的道士是很强地。” *************************************************************** 其实从山上下来也不用很长时间,只用了两天两夜,不长不长。你问小道士在山林里怎么度过的么?跟你说,这无赖小子才不愿意用脚走下山。那他是怎么下山去的,说出来也不怕吓着你,他才走了个把钟头时就懒得走下去了,躺在一个大青石上,学武松打老虎。哦,不,是在等老虎。也不知那个老虎前世做什么孽,早上刚醒来,无所事事的在林子里瞎转,想找点早餐什么的,忽然发现一道身影躺在青石上,它这次学精了,没有像祖先那样立刻扑上去,而是非常醒目的在小道士周围打转,发现小道士并没有伏虎棒,所以就放心的扑了过去。 结果,现在老虎的下场就是驮着小道士下山,一只虎眼都给打充血了,亮丽的虎毛都给拔得个乱糟糟,这只老虎的心里可后悔了,祖先已经是给躺在青石上的武松打...
作者:霜烁1.-帝褪—01 初始帝褪—01初始作为最初的一个开端,也许平淡的叙述并不太引人注意,但是有些时候,平淡显得如此难得,当然人最后都会归于平淡这是个不变的真理。“相对于巴尔顿会怎么做,我更想知道你想怎么赢。”在狭长的指挥桌的前面挂着一幅全息地图,而此时在它的旁边正站着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只是与少年的稚气不相称的就是这一脸的阴险了。恩,没错,是阴险。“你能说的再明白一点么?”在指挥桌的边上,一位黑色短发的帅哥看着这少年,虽然他是知道这个少年在学院里也是少有的战术指挥官,不过把巴尔顿看的太低也不好吧,毕竟巴尔顿家是那位大人的家臣,总归不会很弱。但是面前的少年似乎并没有一点要认错的觉悟,只是自顾自的说着:“这次演习要一个月啊……”...
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Xinty665 免费制作 第一章 空气中是有魔法的,只是很少人看得见。 在凡人眼中,这只是一场自波涛汹涌的海上吹来、有如恶魔的呼吸般猛烈的暴风雨。闪电划裂午夜的天空,雷声隆隆,大雨倾盆地下着,大浪一波波拍击着花冈岩海岸,在都尔堡矗立的危崖下形成一朵朵白色的泡沫浪花。 在其六百年历史的五百年间,该堡是麦氏一族与其表亲梅氏一族的要塞,然而卡洛登之役却改变了那一切。六十七年前在那片阒黑、潮湿的荒野之上,苏格兰人的顽固使许多民族失去了他们的领地,麦氏族人也在那些完全不懂这片广袤大地的粗犷之美的英格兰佬手中失去了他们的堡垒。如今城堡彷佛弃妇般空荡荡地矗立在黑暗之中。...
2000 第7期 - 科学故事唐风A 那是什么?通常人们说脑袋出问题往往是指一个人得了神经病或精神病。平时我们经常把这两者混为一谈,大概因为在名称上有些相似吧。神经病是器质性疾病,精神病则与一个人的经历、记忆和思考有关系,属于心因性疾病。我们现在研究这个东西是因为未来学上有“人工智能”这么一大块领域。如果人犯起病来有意思,那比人还聪明的什么东西犯起病来岂不更有意思?说人“犯了个有意思的毛病”是个很缺乏慈悲心的说法,不过要就事论事的话不能算错。下面举点儿例子。因衰老产生的人格改变。人老了有点返老还童那是非常自然的,他的各种大脑机能都在衰退,渐渐地跟一个正在成长的儿童差不多,不过很少有人体验过一个老人出现人格改变的情况。他老到一定程度,高尚而有风度的品格突然下滑,又偷又摸,色欲焚心,其卑鄙下流的举止可以让任何熟识他的人都大吃一惊。...
1998 第10期 - 封面故事米一我已经很老很老了。已经不再有许多疯狂想法了。年轻的时候,一个接一个想法就像是一些彩色的泡泡不断涌进脑海,涨得我硕大的脑袋像只蜂巢整天嗡嗡作响。地球联邦有一种机构,专门负责向科学家,向社会学家,向艺术家分配可供思想的项目。我是一个思维活跃的科学家,却不能随便思想,必须等待思想分配机构派发任务后才能让脑子转动。平时分派的活不多,大多数时候脑子就得闲着。有官员说,只有在今天这样的福利社会里,人才能得到这样充分的休憩。可世上偏偏有那么一种人的脑子不愿意闲置着,我就摊上了一个。就像许多被称为技术危险分子的人一样,我的脑袋过于勤快,不等分派任务就不断产生新的想法。...
——怀疑论者的颂歌 柳文扬 “唉,真伤脑筋!”——蜡笔小新。 我有一个好朋友,秉赋奇特。在上初中时,有一次考试要计算大气的密度。由于点错了小数点,他算出空气的密度竟然比水还大。这厮不去反省自己的错误,反而大喜,认为他作出了足以炳耀千秋的发现。于是,题也不做了,旁若无人抬眼望天,考虑“我们为什么不能在空气中游泳”的问题。结论是:这是个技术问题,设计一套可以充分利用空气浮力的动作,就能实现无器械空中飘浮! 我可不是在笑话他。天知道,他前不久才请我吃了饭。我是非常欣赏他那个“为什么不能”,这里隐藏着某种天真、自信和豪勇。想当年,那位南方古猿天真地发问:“我为什么不能用后腿站起来,而手搭凉棚看看远处呢?”于是猿人开始直立行走了。“为什么不能”永远是与“怎么可能”势不两立的。第一个直立行走者,一定曾遭到权威老猿人们的唾骂,骂他是败家子儿,禽兽,哗众取宠;但他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