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无论如何,美国都是人类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国家,虽然这个国家自身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相比,短暂得近乎可怜。美国被很多理论家看成是人类文明精华的结晶,这种观点能够成立的前提是,西方文明足以代表和囊括全人类的文明,在这个前提下,把美国看成是西方文明迄今为止的最高体现,应该是比较恰当的。虽然美国的历史并不长,但是,从美国国会的建筑是模仿古希腊神殿,我们就会看出一些美国的雄心,也可以看到这个没有历史的国家如何通过认祖归宗来确立自己的身份。 关于美国这个神奇的国家,已经有了很多神话。这些神话在世界上很多地方流传,很多人因这些神话而痴迷,他们或不遗余力地推销这些神话,或为这些神话描金画凤,或试图在自己的土地上复制这些神话。这些神话甚至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精神鸦片,离开这些神话,他们甚至就找不到人生的目标和生活的方向。离开这些神话,他们甚至找不到自己的语言和思想。虽然这些神话的出...
书评:主动变革的力量主动变革的力量 ——从《谁动了我的奶酪》到《我们相信变革》 周悦 七年前,一本小小的《谁动了我的奶酪》教会了我们“变是唯一的不变”这一生活真谛;七年后,一本最新的美国白宫施政纲领《我们相信变革》除了让我们充分领略了新当选总统奥巴马变革美国的热情和决心,同时也在全国上下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的热潮中,让我们进一步领会了主动变革的深意。 这位世界级的政治新星在胜选之后,第一时间将自己在竞选期间完成的施政方略公诸于世,奥巴马在书中详细阐述了未来四年美国下一任政府的施政计划,他反复强调变革的力量和他将要成就真正意义上的变革的决心。如果说中国是过去30年来全球变革最伟大的典范,那么在当下,奥巴马无疑是全球变革最耀眼的明星。...
楔子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制度国家——秦。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秦始皇。始皇建立霸业后,筑长城,修陵墓,焚书坑儒。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四方怨声载道。公元前209年(二世元年),陈胜、吴广领戍卒于大泽乡起义,伐无道、诛暴秦,拉开了中国历史上朝代变革的帷幕…… 泗水。 蜿蜒的官道,曲曲折折,延伸向无际的远方,大风起,尘土飞扬。 这道本是去咸阳必经之路,这几年由于修长城,造陵墓使得这路上越发显的繁忙。抓壮丁、送公文、逃荒、避难;官兵的呼喝、百姓的哀号;滚滚马蹄声、凌乱的脚步声、车轴摩擦发出的“吱吱”声;奔跑带起的尘烟、车轮碾成的车辙让人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序幕血……殷红的,带着腥味的血,模糊了南京的视线。 黄昏的大校场机场,冬雨蒙蒙。 发动机的声音隆隆作响,第四大队最后一架自杀机,逆风起飞。 三架中国战机在低空迅速完成编队,掠过天际。 带队的长机,向杜少龙一晃机翼,以示告别。那是欧阳剑的飞机。 杜少龙扬起火把挥了挥,红色的火苗在摇曳。 跑道上,一架残破的“雪莱克”攻击机被点燃,烈焰腾空而起,烟云拔地而上。 燃烧中的“雪莱克”,像一头犹斗的困兽,遍体鳞伤,千疮百孔,座舱里、仪表板上处处是鲜血,挡风玻璃上还有四个碗口大的血字:还我河山。 血字,是少尉飞行员段晴写的,她在空战中受了伤,伤得很重,但仍把战机飞了回来。落地后,蘸着伤口喷涌的鲜血,在昏迷前,艰难写下了这四个血红大字。...
书名:游牧民的世界史作者:(日)杉山正明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作者简介:杉山正明(1952—)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欧亚史学者。曾参与日本NHK“大蒙古”系列纪录片制作。2003年以历年研究成果获第六届司马辽太郎奖;2007年因《蒙古帝国与元朝》等书获日本学士院奖。著有《蒙古帝国的兴亡》、《忽必烈的挑战》等历史专著十余部。杉山正明教授通晓13种语言文字——汉语、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拉丁语、波斯语、梵文、土耳其语、阿拉伯语、蒙古语、藏语、满语;因此他能够充分掌握亚、欧、美各地区的丰富史料,贯通东西方学术,整合民族学、社会学、语言学和历史学的研究方法,突破断代与区域研究的局限性,开拓新的领域与方向。他能将世界史与亚洲史及中国史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微观研究体现宏观视野,论著质优而量多,兼具深度与广度,叠有新见,久为国际学术界所推重,不仅是国际蒙...
作者:三月夫内容提要 时势造英雄。明末清初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造就了吴三桂这个卓而不群的特殊人物。 他是英雄吗? 为了国仇家恨,这位15岁就血战救父,又经历了明清松锦大战而崛起的颇具军事天才的青年统帅,用他的机诈权变,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领兵入侵京师,大战山海关。破闯河北,为大清帝国打下了半壁江山,成为雄踞西南一隅的平西王…… 他孝忠于明朝,明朝却灭亡了;想与李自成议和,其家被抄且心爱的女人被李的部下霸占。于走投无路之际选择了“骑墙借兵”,落下“汉奸”的千古骂名,民众基础丧失殆尽。决策上的优柔寡断又使他坐失举兵反清的大好时机;既没能平息他“借兵复明”之说辞所引起的民怨;又没圆就他称帝为王的政治野心。最后在万般无奈中撒手归西……...
夜,一次次被光明砸碎,又一次次顽强地到来。 广袤的夜色闪失了星星和月亮,如浓稠的墨砚,除了一道道汽车的光束忽而掠来,撕开夜的一道道口子,才感觉汽车在行进,在行进的过程中也遭遇了行进的队伍。待汽车过尽的远处,又墨色四合,分不清是混沌,还是本来就成的一个无法延伸的天日。 此时,我希望是宋朝,我们的车子行径水泊梁山,斜腰里杀出鲁智深和李逵,大叫留下买路钱,两个公人吓得屁滚尿流……得知我是义薄云天的宋江一样的人物,马上延请上山入伙,说是一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论秤分金银,换套穿衣裳…… 但这毕竟不是宋朝,车子也没有经过水泊梁山,鲁智深和李逵也没有跳将出来,他们活在遥远的宋朝,他们的故事被传诵,我只能和他们的精神遭遇,却不能和他们的**相逢。...
“谪仙”降临(1)宋真宗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十一月十二日,在江南西路临江军在今江西省樟树市。,一声惊蛰般的啼哭震碎了人们的焦灼与担心,一个新的生命顺利诞生了,时任临江军判官的临川人王益的续房吴氏生了一个宝贝儿子,他就是后来名满天下、震古烁今的王安石。后人将王安石出生之地称为“维崧堂”。 王家在临川算不上什么世家大族,直到真宗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王安石的叔祖王贯之才于陈尧咨榜中进士,又过了十五年,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王安石之父王益又于蔡齐榜中进士。据王安石自述,他的父辈还有数人曾在南唐为官,然而由于官职不高,未能留名史册。王贯之官至尚书主客郎中,是王家最早腾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