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知侠正文 第一章 王强夜谈敌情到过枣庄的人,都会感到这里的煤烟气味很重,煤矿上那几柱大烟囱,不分昼夜的“咕吐、咕吐”喷吐着黑烟,棉絮似的烟雾,在山样的煤堆上空团团乱转。附近人家的烧焦池也到处冒着烟。还有矿上的运煤车和临枣铁路的火车,不住的向天空喷着一团团的白云。这四下升起的浓烟密雾,把枣庄笼罩起来,人们很难看到晴朗的蓝天,吸到清新的空气,走到哪儿都是雾气腾腾。风从山样的煤堆上吹来,带着煤沙到处飞舞,煤沙细得打到人的脸上都不觉得。人们从街上走一遭回来,用手巾往脸上一抹,会看到白毛巾上一片黑灰。白衣服两天不洗,就成灰的了。下窑的和装卸煤车的工人,在露天劳动的脚夫,就更不用说了,他们整天在煤里滚来滚去,不仅手脸染黑了,连吐出的痰都是黑的。他们也不习惯时常去擦身和洗衣,因为很难洗得清爽。就这样,他们一年到头手脸黑,穿的黑,有钱人就叫他们“煤黑”。...
《伯爵夫人毒杀案》更新日期:20110816 13:03:38作者:火之楼阁简介:大陆历741年11月26日,一个阴冷潮湿的早晨。蒙特拉帝国提斐萨地区警察局接到一个报案。报案人是当地的显贵之一,亚文·得尔·丹·霍里特格尔伯爵。伯爵声称他当天清晨回到家后发现妻子薇芮蒂·库若·丹·霍里特格尔伯爵夫人死在卧室的床上。警方初步调查后发现伯爵夫人是死于中毒,现场的一切迹象都表明她是自杀,只除了一样——那就是无论怎样也找不到用来装毒物的器具。进一步的调查使为巩固地位而打算与当地首富大银行家尼古拉·维芝尼·奥普林联姻的霍里特格尔伯爵成为最大的嫌疑犯。12月7日,提斐萨地方检察官下令缉捕亚文·得尔·丹·霍里特格尔伯爵,并向贵族法庭提出起诉。12月10日,也就是法庭审讯的当天,伯爵被发现死于牢中。有人说是伯爵良心发现,内疚而死;也有人认为是伯爵夫人冤死的阴魂前来索命。但无论如何,每个人都认为伯爵的死是罪有应得。上...
《黑色天使的号角》第一章 宝月楼里的枪声“妈妈!您就替我辞了吧!我今个儿身子真的不舒服!”陈曼瑶点燃一支烟,徐徐的吐了一口,人斜在床上,眼眉上挑,翻了个眼珠子,睨了一眼,“这才陪司先生回来,这身子骨都累的麻!妈妈!您就行行好,可怜可怜我!”“曼瑶,不是妈妈不肯体谅你,妈妈也舍不得你哟!”老鸨子吴艳萍扭动着腰肢,满脸堆笑,眼睛里看到满天的金光闪闪,到处是钞票飞舞——她搂了陈曼瑶一把,亲亲热热的说,“今晚上是孙团长的场子,你能不去?”“哪个孙团长?”陈曼瑶不在乎的说,舒了个懒腰,把左腿翘了起来,白嫩嫩的肤色展露出来,极是诱人遐思,“又不是孙主席!要是孙主席请我——不,也不用他请我,只要他肯,我自己就送上门去了!妈妈!您就别听那个孙武瞎说八道的!什么孙主席的堂弟!鬼才知道几杆子打得到这门亲戚呢!”...
自序 写作的地方换了一处又一处,都是在写我的新长篇,这个季节按理说应该结束了。这几乎是我去年最大的愿望:在05年春季结束我的新长篇。但我却又来到了一个新地方:彭州天彭镇胜利村,又从头开始已经写了12万字的新长篇。结束的时间成了开始,这种感觉叫人崩溃。这也是写作中我常有的感觉。二十年前,我刚开始写作时,以为这不过是开始的感觉,以后随着经验的积累会消失的,起码会减少。现在发现,那不过是以前的愿望,至今没有实现、以后大概也实现不了的愿望。写作不是生孩子,可以一回生二回熟——也有这样的写作,生孩子式的,但我做不到,也不乐意做。我的写作是破译密码,经验的意义微乎其微。经验对破译家来说,犹如尾巴一样令人恐惧。一个断不了尾巴的破译家,必定会断送掉前程,因为世上不会有两部相似、相通的密码。密码都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如果是人生的,那一定是从汗毛孔里钻出来的:不同的密码从不同的汗毛...
目 录李清照———最有才华的女人上官婉儿——巾帼首相第一貂蝉————最早的女间谍秋谨————最豪气的女人长孙皇后——最贤惠的女人文成公主——最成功的女外交官万贵妃———最有魅力的女人柳如是———最好命的红尘女子夏姬————最妖娆的女人吕稚————最狠毒的女人李清照——最有才华的女人 一对描金彩绘龙凤喜烛,插在修长的美人型烛奴上,它的光焰欢快地跳跃着。两盏垂着金色流苏的八角薄纱大红宫灯,悬在屋中央,把洞房四壁映成了一片绯红。新人静静地坐在妆台前,绣红的大红盖头把她和周围的一切隔开了,眼前只是一片红色的神秘的朦胧。新娘名叫李清照,是宋徽宗时礼部员外郎李格非的女儿。就要为人之妇了,她不由想到,十八年恬静的闺阁生活,一晃眼就过去了。还是攀坐在父亲膝头的年龄,上百首古诗就已能琅琅上口,到了少女时期,执笔属文,展卷吟诗,更是锦心绣口,吐属风流。她一天天长大,在婷婷玉立的风...
《成长》 作者:王海鸰 成长(袁朗的同人)(一) 袁朗注视着远方的山峦,脚下是正在进行格斗及射击练习的一个中队的老A们。袁朗锐利的目关划过一个个迷彩包裹的身影后,投视到远方——他在等人,等一个叫做许三多的士兵。 375峰顶,他很喜欢这个地方,开阔。一进A大队,他就喜欢上这么一个地方,跟别的地方不一样,离天很近,可以一个人,静静的想事——当然月亮湖除外,那在袁朗心中是另一个不一样的地方——每逢大战前夕,袁朗都喜欢自己一个人到375来,整理思绪。是的,现在又是面临一个“大战”,战斗的成败,关系到一个兵的一生。 如果没有那一次的偶然,袁朗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会来当兵,并且,当上了军队里最艰苦,同时也代表着最强,最高顶峰的A大队的特种兵中校。是的,他恨那种齐刷刷的绿色,他恨当兵的,恨所有跟当兵能扯上联系的一切!——不,他曾经是向往当兵的,很久很久以前……向往成为一名工程兵...
希特勒在地堡的最后日子:少年纳粹亲历第三帝国末日 作者:[美]阿尔敏·迪·莱曼 蒂姆·卡罗尔 是莱曼亲眼见证纳粹垮台的实录,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见证了希特勒末日的全过程和他必然灭亡的下场。书中也记载了莱曼是如何一步步认识到了纳粹的罪恶并开始记录下事实真相。九州出版社 第一章 恶兆 译者前言 阿尔敏·迪·莱曼,在德国西里西亚长大,父亲在纳粹党卫军任职。后参加希特勒青年团,二战结束前夕被选送进了德国元首府的地堡,担任了希特勒的信差,接触到了希特勒纳粹集团中一些最为臭名昭著的人物。1945年二战结束后,成了少数幸存者之一,因年龄太小,被免于起诉。1948年, 成了一位记者和旅行作家。1967年,加入美国国籍,1969年获得美国社会活动家奖。莱曼曾出版过回忆录《希特勒最后的信差》,剖析了自己在一个纳粹主义的狂热信徒家庭中的成长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