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空之承【由文,】作品相关一:U977号潜艇逃亡阿根廷始末1945年5月8日,当德国宣布所有战斗部队停火并无条件投降时,并非所有的德国海军潜艇都执行了“彩虹”计划。据战后英美情报部门不完全统计,在大战结束时,有几艘的德国潜艇并没有投降或者自沉,而是把潜艇驶向另一个国家(中立国或盟国),这种行为称之为逃亡,而U977号潜艇就是其中一例。★最后一次战斗巡航根据上级命令,U977号潜艇在艇长海因兹·斯切弗上尉(Oblt Heinz Schffer)指挥下,于1945年5月2日离开挪威克里斯蒂安桑港(Kristiansand)准备到英吉利海峡进行战斗巡航,目的是准备打击英国沿海附近、英吉利海峡盟国运输船队(2天后,即5月4日邓尼茨海军元帅命令潜艇部队停止一切战斗)。...
文艺方面的调整(1)第三次文代会召开的时候,国家已经发生了困难。在困难中,大家感到有些事搞得过“左”了。经济方面是这样,文艺方面也是这样。1961年,###着手调整、文艺处召开一系列的座谈会,听取文学、音乐、美术等各方面的意见,感到文艺工作管得太死、太乱,存在简单粗暴的现象,双百方针贯彻得不好。当时各方面都在制定条例,例如,科学界搞了十四条,大家说好,有利于克服“左”的东西。于是,我们也起草了文艺工作十条,作为克服文艺工作“左”的错误的一个重要文件。 1961年6月,###在新侨饭店召开文艺工作会议讨论文艺十条。几百人参加了会议包括部分党外人士。周总理在会上作了报告,讲到文艺工作要民主,要符合艺术规律。...
苏联祭 作者:王蒙 没有。 还是没有。 终于找不着了啊。 2004年11月15日,我坐在俄航的北京——莫斯科航班上,是波音767型客机,而不是伊柳辛或者安东诺夫的型号。我戴上耳机寻找一个哪怕只是听着熟悉一点的,没有苏联味道,但是至少有一点俄罗斯民歌味道的歌曲,我找不着。 有意大利歌剧,有百老汇音乐剧,有交响乐,有爵士乐,大概也有俄罗斯的流行歌曲,摇滚风格的,都是我不熟悉的了。 在通向莫斯科的路上,我寻找的是自己的往日,这方面的话我已经说过太多,已经不能再说。我想起了“前苏联”一词,本来我觉得莫名其妙,谁不知道苏联已经“前”了?加一前字纯粹脱裤子放屁。但是在俄航班机上找寻歌曲的经验使我想起了那种前朝“遗老”的悲哀。我自嘲像是苏联的遗老,于是从遗老想到“前清”,不也是加“前”字的么?...
《原来慈禧》引子 印象慈禧(1) 妇孺皆知的慈禧太后,在人们印象中历来是一个祸国殃民、狠毒凶残、腐化保守的一代妖后、恶女人形象。 近年来,这种形象在影视剧中开始软化和模糊。最初是被施以漫画式的喜剧、闹剧色彩,后来渐渐进展到探索“妖后”的人性与女性。 慈禧太后(1835年-1908年),叶赫那拉氏,满洲镶蓝旗人(后抬入镶黄旗),父惠征,曾任安徽宁池太广道道员。咸丰二年(1852年)被选入宫,时年十八岁,封兰贵人。四年封懿嫔。六年生同治,晋懿妃。七年封懿贵妃。十一年,同治即位,尊其为圣母皇太后,上尊号慈禧,时年二十七岁。曾于同治、光绪两朝三次垂帘听政,扶立光绪帝载湉和宣统帝溥仪两个小皇帝,是为晚清实际的最高统治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0月22日病故,卒年七十四岁。翌年葬入清东陵定陵。...
在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时代,我无意把女人抬举到九霄云外,说补天的是女人,和亲的是女人,代父从军的是女人,慷慨就义的秋瑾、向警予是女人,民族命运全系在女人身上。但我心目中素有精致女人群像,故倡精致女人说。何为精致女人?精致女人是真的女人。真实、真诚,有真面目、真性情;自然而不做作,清新却不粉饰。真是善和美赖以存在的基础,真实则是一个人最有价值的品性。真的女人,用李白的诗来形容,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精致女人是善的女人。心地宽厚善良,善解人意,永存善意,常施善行。人们常说,善良的心是太阳,善良的意愿是连结社会的链条,而善良的行为,则是打开天堂之门的金钥匙。狄更斯说得更好:“善良的女性会把生活中的黑暗变成光明。”...
《历史的镜子》作者:吴晗简介:第1节:昆仑奴考(1) 昆仑奴考 西历一八六三年,在中国的民族革命的首领洪秀全定都金陵下令放奴婢禁娼妾(一八五三)之后的十年,美国大总统阿伯拉罕林肯(AbrahamLincoln)公布释奴令。在这中间,从一八六○到一八六五的六年中,美国的南北部发生了一场极激烈的释奴战争。 这场为解放黑奴(Negroes)而起的战争,结果是解放了几千万的黑色人种,从高压的残酷的待遇下给还了他们的身体的自由,生命的保障。在历史上也表明了它的光荣的意义。 不过就反面看,正是因为有了这场连绵六七年,流血数百万的可怕的战争,才使我们知道解放黑奴运动在历史上的地位。因为这件事是付了如此一笔巨大的代价才完成的。再进一步看,是因为有了一本著名的暴露黑奴惨无人道生活的《黑奴吁天录》(UncIe...
沙红海腥—从阿拉曼到罗马 作者:程广中 引子 1945 年4 月27 日,一支德国意大利混合车队正向意大利瑞士边境上的东戈市进发。在一辆带篷的德国军车上,躺着一位老者,身披一件德国军大衣,头戴一顶德国士兵的钢盔,鼻梁上架着一副深色的墨镜。这位乔装打扮成德军士兵的人正是意大利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两天前,墨索里尼带着金银细软、机密文件以及法西斯小朝廷的遗老遗少逃出米兰,企图前往瑞士避难。当车队来到穆索镇时,恰遇准备通过瑞士撤回德国的一个德军车队。墨索里尼似乎看到一线希望,于是两个车队合二为一。 一路上,墨索里尼沉默不语,简直像个死人,可内心里却象开了锅,思绪难平:为何当年八面威风,如今却如丧家之犬?自己一向是善观风色的,在最有把握的时机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挑起北非地中海战火,为何到头来落得个一败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