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裂 □ 瞎子 (一)初遇 初六日,惊蛰,春雨不绝。 这是我第一次遇见她。 其实出发前就隐约觉得这次下山会不同寻常,因此选了这条最僻静的路,我预感会在这条路上碰到她。 我想会会这个女子。 哪怕碰到的是冤孽,我也与其躲避,宁愿交锋。这是我向来的性格。 消除恐惧最好的方法是面对恐惧。等到你离它近得可以感觉它的呼吸的时候,会突然发现你并不恐惧了。 恐惧并非来自外界,而是来自内心。 魔由心生。 和师父第一次打的机锋就是这句话。 当时他在教导我们弟子静心坐禅,入空境,断妄念。 我没有坐禅。我睡觉。呼噜打得很响。...
1997 第9期 - 科幻影视史画连载王荣生50年代,人类的焦虑、疑惧与自鸣得意心理奇妙地糅和在一起。人类跨进太空的门槛时,已经发现并使用了一种可怕得足以灭绝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力量。二战结束不久,人类欢呼战胜法西斯的喜悦尚未过去,冷战的阴影又开始笼罩世界。在美国,担心来自内部的颠覆已成为普遍的恐惧。这些焦虑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出来,并且进行探索,从而催生出一个多彩多姿的现代科幻影视体系。这一时期少有不朽之作,但却群星云集,有的时至今日仍熠熠生辉。这一时期美国的科幻电影,虽然题材异彩纷呈,但除了像《登月》(1950)这类少数欢呼人类即将征服太空的影片外,大都反映了人们普遍的疑惧心理。如《来自北极的怪兽}(1953),描绘了恐龙对美国的威胁;形形色色的外星人,其中如《x星来客》(1951),带着善意而来,却受到敌意的对待;《地球岿然不动之日》(1951)、《第27天》(1957)等影片显示了焦虑的政治含义,而《星球...
“宪法号”Ⅰ 美国空军谢菲尔德·N·杰克曼中将,美国星际船“宪法号”指挥,航天日志,第40日。 万事如意。多亏航天基地发来了个人信息。我们很爱听你们传来的音乐会实况,还把大部分录了下来,以便在通迅冷清下来,大家寂寞得有些心里发毛的时候重放。 我们正向半人马座a星的行星天牛星推进,出发近一个半月了,已经超过以往离开地球载人飞行的最远点。我们现在才真正感到自己踏上了征途。刚刚完成的一次航程核查证实了基地的计划,从而估算出我船将在飞船时间1631时左右穿越冥王星轨道,也就是第40日的今天。莱茨基一直在记录时胀效应,飞船航速已接近6%的光速了,时胀效应开始明显起来。他说,折算成基地时间大概是凌晨两点差一刻。我们公议决定把它当作“近海水域”的标记。往后我们就会把太阳系抛在后面,成为第一批深入星际空间的人类。我们打算搞一个仪式,莱茨基和安·贝克隆德制作了一面美国国旗,准备在“...
2000 第2期 - 科幻影视陈殊他大声地哭着,两只小脚向前不断蹬踢。虽然刚出生,他却显示了他的有力。一个军人将印着字母“A”的纸牌挂在了他的婴儿床头——他被选中了。五年后。几十个幼稚的孩子整齐地坐着。前面的大铁笼里,几只狼犬正在围攻一头猪。嚎叫一声声传来,鲜血四处飞溅。军方的人在四周监视着一切,广播里播放着:“军人不可以心软,心软就有弱点,弱点等于死亡……”几个孩子仍然不忍心地转过了头,但更多的孩子却一动不动地看着,其中的一双蓝眼睛尤其冷漠,他的衣服上印着他的名字——托德。十二年后,十几个少年在山上跋涉。一个男孩体力不支,摇摇晃晃地掉在最后。一辆军车驶到他面前,接着,一声枪响震动山谷。跑在最前面的男孩头也不回,他的脸上刻着与他年龄不相称的坚毅与漠然。他,仍是托德。...
1997 第4期 - 科幻之窗尼利斯·尼尔森 孙维梓“连一颗行星也没找到,”梯姆的脸气得紫胀,他悻悻离开飞船上的望远镜说,“贝塔星竟然不拥有任何行星!”这个爱尔兰人显得心乱如麻,贝塔星周围本来被认为是极有希望的空间,而他们为搜寻新行星已投入了大笔资金和两年的岁月……黑发的意大利人马乔凑过来,问“果真如此?你能肯定?”梯姆勉强一笑:“我当然肯定,这里就像安里拉的姥姥家新墨西哥州那样荒芜!”混血儿安里拉在飞船成员中年龄最大,他和平时一样默然无语,那张蜡黄的脸上看不出对这个玩笑的任何反应。“再查上一遍如何?”第四位船员埃格建议,他是德国人。...
《最后的学徒1 麦凯琳复仇》 作者:[英] 约瑟夫·德拉尼第一章 第七个儿子 当驱魔人史布克到我家的时候,天色已经渐渐黯淡下来。那一天对我来说简直是度日如年,当时我们正准备吃晚饭。 “这就是你们家老七?”史布克一边问父亲,一边低头打量着我,然后略带怀疑地摇了摇头,似乎对我不是很满意。 父亲点了点头。 “你在家也是排行老七?” 父亲又点点头,开始不耐烦地跺起脚来,溅了不少泥巴和肥料在我裤子上。雨水不断地从父亲的帽沿上滴下来。这个季节整天都是阴雨绵绵的。虽然树上已经冒出了新叶,但感觉春天的脚步还很遥远。...
幽灵海湾作者:马铭01 英国男孩鲍伯02 信息通道中的惊人发现03 看不见的“万能神父”04 遥远的月牙湾05 迷失在可怕的丛林里06 阴森的不速之客07 巴林叔叔与笑博士08 突然出现的变化09 诡秘莫测的雨夜10 午夜,一声枪响11 非常重要的疑点12 凶残的兔子出现了13 脸上带伤疤的人14 笑博士几乎接受了那个事实15 丛林深处的秘密16 变异——所有线索的核心17 木头人像背后所听到的18 第二个越洋电话19 伦敦怪人——比尔20 21世纪的黑色幽灵21 重要使命22 窗缝里的那只手23 一个双重身份的人24 毁灭人类的阴谋25 幽灵露出了真容26 寻找秘密入口...
幽深夜里,独坐于秘密的书斋 黄铜三角架之上 幽暗的火苗微微闪烁 难以置信的预言产生了 ——米歇尔·德·诺查丹玛斯 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有朝一日,万一你不幸下岗,衣食无着的时候,可以考虑去作一位预言家。所谓预言,就是在歇斯底里和半昏迷状态下的胡言乱语。我知道,我知道,你是个神智健全的人,但你可以人为地摹仿这一状态。说预言的诀窍在于:模棱两可,云山雾罩,同时,千万不要对人解释你说的是啥意思。你可以说:“当天空升起恐怖的大三角,巨人穿着白雾的长袍,神圣的婴儿将流出鼻涕,卡斯摩利斯托利轰然摔倒……”他们问你:“是啥意思啊?”千万别说,就算揍死你也别说,因为你自己也不知道。以后,当他们看见了UFO,当锅里的糖三角蒸糊了,当幼儿园小孩集体感冒,当地震造成大楼倒塌……他们都会想起你的“预言”:“啊!柳文扬早就告诉了我们!当UFO出现,糖三角会蒸糊的!他老人家咋那伟大捏?...
1999 第9期 - 世纪回眸阿来从去年到今年,我们连续两期在增刊上推出了杰克·威廉森的长篇《CT飞船》与《CT辐射》,这两部完整地构想出了一个反物质世界存在的科幻作品在读者中引起了非常强烈的反响。除了作家名气的号召力,这两部作品刊发时发生的科学事件也对读者造成了强度的刺激,从而造成了这两年间一个科幻阅读的热点。长期以来,功利地衡量所有存在的眼光,使人们过于关注科幻在科学上的预言性。我们并不特别认同这种单一的眼光,但这两部有关反物质题材长篇在本刊推出,与1998年阿尔法磁谱仪发射升空寻找反物质与暗物质,也构成了一种奇妙的巧合。...
杨建国哈里是个天生不安份的人,从小时候起他就白天做梦,异想天开,做什么事都不得劲。他总是在朋友们面前埋怨他那早死的父母没给他留下一笔丰厚的遗产,以至于他现在整天为了填饱肚皮而与那些钢铁脑袋争食,不能随心所欲地去实现自己天才的理想。至于他的天才理想到底是什么,那只有天才知道。总之他的朋友们都知道他是个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又什么都干不好的傻瓜。尽管如此,对于他来说,好高鹫远也罢,不切实际也罢,有一点哈里却是坚信不移的,那就是他要发财,他要拥有自己的金钱、汽车、机器人和别墅。当然这个目标对于他这个普通的保险公司职员来说实在是高不可攀,终于有一天连这条小河里仅有的一朵浪花也破灭了。...
2000 第1期 - 人与自然阿来农场主匪夷所思的发现20世纪,达尔文的进化论因为一系列考古发现而受到强烈的质疑。这其中就包括了考古学家梅斯泰尔博士的新发现。一次,美国内华达州的一个农场主突然跑到梅斯泰尔博士那里报告他奇特的新发现。原来,农场主在他的土地上发现了一连串约30厘米长的足迹。这些足迹是一种叫角龙的恐龙留下的。这只角龙大约生活在1.5亿年前侏罗纪时期的北美洲。恐龙化石的发现在地球上早已不是一件令人感到新奇的事情,更不要说一串恐龙足迹的化石了。但是,在这一现场的西侧,还发现一只5米长的穿山甲行走时留下的足迹,更让梅斯泰尔博士感到惊奇的是:一串显然属于人类赤足者的脚印横贯穿山甲留下的这串足迹。这些新发现留给梅斯泰尔的第一印象是:一只穿山甲从这里跑过去,后面有一个狩猎者在追踪它。对这些脚印的详尽分析排除了伪造的可能性。因为这些踩在软泥上石化后的脚印,保留着一些显著的特征:脚...
导读 斯威夫特和他的《格列佛游记》 胡允桓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著名翻译家) 斯威夫特没有官衔,给报社审稿不取报酬;哈利首相给他写文章的奖金,被他愤而退回,声明自己不是被雇佣的文人墨客。女王及其要巨终因畏惧他的声望和讽刺文章的影响,将他逐出伦敦。他到都柏林后积极投入爱尔兰人民争取自由独立的斗争,接连发表了战斗性极强的文论,使英国的殖民政策不得不有所收敛。斯威大特深受爱尔兰人民热爱,在他因匿名作品被当局悬赏缉捕时,人们保护他;在他最后一次访英归来时,人们鸣钟举火,用仪仗队簇拥他返回寓所。斯威夫特晚景凄凉,亲人去世,头晕耳聋,每逢清醒,仍执笔写作,直至七十八岁逝世。...
内容简介:目录: 《火》作者:伊丽莎白·韦恩 《火海般的金星》作者:杰克·威廉逊 《火箭飞行员》作者:雷·布雷德伯里 《火气球》作者:雷·布雷德伯里 《火星方式》作者:艾·阿西莫夫 《火星人》作者:雷·布雷德伯里 《火星人来的那一天》作者:弗·波尔 《火星人临近》作者:弗雷德里克·波尔 《火星人之重生》作者:[美] 沃尔特·特里兹那 《火星上的思想剽窃者》作者:丹尼尔·凯斯 《火星之盾》作者:[美] 吉恩·沃尔夫 《机器》作者:理查德·格曼 《机器骑士堂·吉诃德》作者:罗伯特·谢克里...
《星新一作品选》作者:星新一星新一(1926-1997)星新一生于东京的一个科学世家。第2次世界大战结束那年,他进入东京大学攻读农业化学,毕业后在该大学的研究生院研究微生物学。1956年为逃避生意上的失意加入飞碟研究会。F博士的枕头 作者:星新一 F博士在小小的研究室里大声地说道:“啊,我终于完成了这项重大的发明。” 隔壁邻居的主人听到这话后便走过来问道: “你发明了什么呀?看上去就象枕头似的。” 附近的桌子上仿佛很珍贵地放着一件东西,无论是大小,还是形状,都很象枕头。 “确实,这是一只睡觉时用来垫头的枕头。但并不是普通的枕头。”...
阿瑟·克拉克 郭建中 译特大风暴几乎摧毁了整个海豚岛,船只不是沉入海,就是被飓风掀上海滩,摔得粉碎;发电厂瘫痪了,通讯中心被毁……最糟的是,教授患了肺炎而又无药医治。小约翰尼心情沉重地站在海边,他受到的打击比任何人都大。从飞船失事跌落大海到海豚把他救起并送来海豚岛,小岛为已成他的家,教授就象他的父亲。他曾那么渴求这种爱,可现在,他有可能失去这种爱,仅仅由于无人能越过100英里的海面把教授患病之事告诉陆地上的人——在这个时代,卫星和行星间都能直接通话,而他们却面对茫茫大海无能为力!仅仅100英里啊!一想到自己漂来海豚岛的经历,约翰尼立即毫不犹豫地作出决定。海豚们能从遥远之地把他护送上岛,也就一定能把他护送到大陆。况且,把生命托付给苏西和斯普特尼克——他亲手训练的海豚,他毫不担心。...
追赶太阳
|热度
23
|
科幻
| 上传:
匆匆 |更新时间:2018-04-09
□ 杰弗瑞·兰迪斯1995 第6期 - 科幻之窗杰弗里·兰德斯石坚 译驾驶员们有句老话:“着陆后还能活着就是好着陆。”或许三纪夫活着他会做得好一些,但翠茜已尽了她的全力了。不论从哪方面来说,这是一次比她期望的要好得多的迫降。只有铅笔粗细的钛质支架从来就不是为承受着陆时的压力而设计的,纸那么薄的耐压壳先是扭曲,接着就裂开了,碎片飞入真空,散布在一平方英里的月面上。在坠毁前的那一瞬间,她记着甩掉了油箱,没有发生爆炸,但迫降终没有能让“月影号”保持完整的程度。在一片恐怖的沉寂里,脆弱的飞船像一只没用的铝罐被撕碎压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