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渐渐散去,羊三隔着密密麻麻的长矛兵士远眺金兵阵营。身穿灰蒙蒙战衣的金国士兵漫山遍野正在集结。远处一个土丘上树着一杆大旗,斗大的“完颜”两个字。可惜十六岁的羊三从小放羊不认识字。只是觉得偌大一张旗子在晨风中猎猎飘扬,旗下千军万马众星捧月般的几个大汉甚是威风。 忽然风中传出震天的鼓声,几声角号撕裂了薄薄雾气使战场清晰可见。铺天盖地的金军步兵开始向前移动。羊三大脑一片空白,手中死握着长矛杆,两腿急剧抖动。盔甲下瘦弱的身体早已大汗淋漓。 己方这时传来一通鼓响,一人一骑越众而出,立马阵前,面向羊三一众兵士大呼道:“弟兄们!金兵一路杀掠而来,过路烧杀抢掠寸草不生,尔等身后都是大宋子民,更有众人的父母妻儿,一家老小。尔等受大宋食禄多年,今日当血染沙场,大丈夫何惜百死报国!今日誓要击退完颜宗望!我乃秦州指挥副使先锋官李光斗,尔等听我号令,一鼓肃整,二鼓发...
序言·絮言(1)1 例如秦二世胡亥的一段台词: “我曾听韩非子说过尧舜的故事,他们富有天下,却住茅草屋,布衣粗食,跟看门小卒的待遇差不多。大禹治水的时候,胼手胝足,面目黝黑,终于累死在外,葬于会稽,即使是奴隶的劳苦也不会比这更厉害了!难道贵有天下的人就要这样作践自己吗?这是没出息的人干的,不是聪明人做的事!聪明人享有天下的时候,只求全天下都顺从他一个人,这才是贵在有天下啊!我希望能够随心所欲,永久享有天下。你帮我出出主意,看要怎么办。” 我不知道胡亥说的这段台词有没有出处——也许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吧?但依据我对胡亥的理解,却是非常适合他的性格特征的。在阅读这段台词时,就好像看到了胡亥那愚蠢而又自以为是的表情。...
楔子没人知道这座大雪山的名字,更是没人知道雪山之上会有人。 此时,在雪山之巅的一块冰台上,有两个男人在饮酒。 雪还在下,纷纷扬扬,细小的雪花被风席卷着四处游荡,如同清晨里浓稠而幽怨的白雾,带着一股凛然寒气,在茫茫雪原之中升腾、肆虐。 然而这狂风雪雾却是丝毫没有影响到那两个男人饮酒的兴致,那些雪花在接近二人寸许的地方便化作一道轻烟,被风一吹就散了。 冰台之上干净得很,两只白瓷酒杯、一只玲珑的酒壶,酒壶不大,里面的酒却好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你想把我的酒喝光?” 青袍的男人看着目光有些迷离的白袍男人,灰色的眸子里看不出情绪起伏,不痛不痒的语调亦看不出他对他的酒有多在意,他看向白袍男人的目光也只是淡淡一扫,便移开视线,望着空旷的雪原,那眼里竟比雪原更空旷几分。...
探索中西关系源头,谱写丝路文化新章 ——重读丘进先生的《中国与罗马》 中西关系的缘起,并不在汉代。在汉代之前,中西方就已经具有了不连贯的、非系统的、不明确的和甚至大多是以传说和误解为基础的相互了解。在希腊和拉丁作家中,最早提到“赛里斯国”的人,应属公元前4世纪的克泰夏斯(Ctesias)。他在一部有关世界上有人居住区域的奇闻轶事的著作中,便提到:“赛里斯人和北印度人身材高大,甚至可以发现某些身高达13肘尺(Coudée,约合0.5米)的人。他们可以寿逾200岁。”现代考古发掘,提供了有关早期中西关系的更多物证。近年来从人类学、人类文化学、人类物质文明史角度从事的研究,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特别令人耳目一新。所有这一切都证明,中西交流史源远流长,其肇端应断代为公元前数世纪时。...
说鼠鼠在十二生肖中居于首位,为何?因为它太过黠慧。 相传远古时候,轩辕黄帝要挑选12种动物轮流值班,掌管时间。黄帝决定通过赛跑排定顺序。比赛开始,牛跑在最前面,可是老鼠却蹦到了它的背上。快到终点时,老鼠又是一跃,抢先夺得第一,值了头班。 几千年过去后,老鼠又故技重演。2007年六七月间,猪年尚在徜徉,鼠年正在酝酿,栖息在我国洞庭湖区400多万亩湖洲中的20亿只东方田鼠便迫不及待地跑将出来,大肆闹腾,使得世界为之震惊。地球那边的《华盛顿邮报》赫然写道:“清晨,湖南省洞庭湖畔某村农民陶祥先被一个奇怪的声音吵醒。他从门口向外望去,看见他一整片稻田里的水稻一夜之间已被啃光。罪魁祸首是一种季节性的有害动物:东方田鼠,在这里也叫老鼠。”...
第一章 应聘宁安城,醉仙楼 醉仙楼本是宁安第一大酒楼,最近,醉仙楼却遭到了严重的打击。在这醉仙楼的对面原本是一家小茶楼,虽然不似醉仙楼般客似云来,但毕竟占得也是数一数二的好位置,往来人流颇众,且与醉仙楼又非同行,无须相争,所以生意一直也是不错。唯一的缺憾便是掌柜的膝下无子,后继无人。想来也是这个原因,年前被京城来的一个大户说动将店顶了,自己回家养老悠哉游哉去了。本来,这茶楼易主也不是什么大事,可谁知对方不但盘下了茶楼,连相邻的两间小店铺也一并买了,大肆重建。过了年,一开春,重新开张却是一家更大的酒楼,名叫“第一楼”。且不论这名字是否有些嚣张,东家资金雄厚却是毋庸置疑的。不但高薪请了京城的名厨,更要命的是数日前挖走了醉仙楼的大厨。这实在是个致命的打击。原本醉仙楼虽然也被抢了大量客源,但毕竟还是有不少老主顾的,醉仙楼实力尚存,大家尝个鲜之后,有些客人还是愿回醉仙楼...
第一章 课余偷看日军战俘,挨教鞭逃学参加抗战朝阳肉红一片晕圈,像女人的两个*。 静静的县城街头传来铿锵的鸣锣声,紧接着便是一声声清晰响亮的号子:“打日本强盗罗!大家都来看呀!” “咚!咚!咚!”…… 原来,国军在前线抓了一批日军俘虏,押来一个在湘西古丈县城*。警察局的人绑着鬼子沿街敲锣喊口号,以宣传和鼓舞民众的抗日热情。警察们押着鬼子沿着县城游了一圈后,将鬼子关押在街头一间吊脚楼里,让所有的过路人观看。这年正是1943年的初夏,父亲还在县城读中学。 这天上课时,数学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根坐标轴和曲线,然后一手拿书,一手拿棍子指着黑板上的轴线和曲线讲解,并眯着眼睛对学生做着测量坐标的示范动作。父亲也学着老师的动作测量教室外面的一棵白杨树,而同桌的龙水生却是一副躁动不安的样子,时而东张西望,时而瞥眼看父亲。...
《吴建民传》序言我读了《吴建民传》书稿的目录就有预感,这是一本可能大获成功的书,读了正文之后,我对自己的预感就确信无疑了。 我在1991 年任上海市副市长分管外事、外贸工作,后又兼任浦东新区管委会主任。外国领导人和政要对中国访问的代表团约有百分之七十在访问北京之后要访问上海,由此我和外交部的许多同志有较密切的接触,其中就有吴建民同志。他除1994 年6 月去荷兰当大使前来沪时,我们俩有机会交流外,还往往由万里之外的驻在国给我“功课”。 如他基于对中国人权状况不断改善的信心,建议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任意拘留工作组”来中国看一看(见此书第十五章)。这个小组的先遣组就是我接待的,并在上海安排了很敞开的考察项目。中国接待这个小组是第一次,而建民同志居然未给我什么“嘱咐”,我们配合默契,一切成功,产生了让来访者眼见为实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