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一亭 从这个意义上说,汤姆作为一名科学家经历了一次人文主义的洗礼,一次人性的教育,而玛丽亚只能在临死前绝望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拒绝宽容是当今人类生存的致命缺陷,从种族歧视到宗教排外,从文化上的后殖民主义到政治上的霸权主义,都体现了拒绝理解、排斥平等交流的专断思想。自负必然自大,自傲必然不民主,任何与异己间的平等商讨成为泡影,走进死胡同的后果只能害人害已。所以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领袖哈贝马斯在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时指出“消除人的异化,改善社会状况的惟一途径在于‘重建交往理性’”,“在生活领域必然采取各种形式和手段对‘生活世界的殖民化’,人际交往结构的破坏、日常生活的贫乏化提出强烈抗议”,“生活世界应当……在人与人相互理解、相互同情、相互支援的基础上按照自助和互助的形式重新组织起来。”(章国锋《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研究》第228页)。这意味着放弃权力与暴力,提倡平等...
楔子 每一个现在活着的人,身后都站着三十个鬼,因为自有人类以来,死去的人恰好是在世的人的三十倍。自从洪荒初开,大约已有一千亿人出没在地球这颗行星上。 这个数字之所以值得玩味,只是因为出于奇怪的偶合,在我们这个宇宙——即银河系——也恰好有大约一千亿颗恒星。所以在这个宇宙里,每一个生存过的人,都相应有一颗星星在天空闪耀。 可是,所有这些恒星都是太阳,而且一般都比我们称作太阳的这颗不大的、邻近的恒星更为辉煌灿烂。而且,这些异域的恒星中,许多——也许大多数——都各有环绕它旋转的行星。因此几乎可以肯定,天空中自有充分的土地,足够给人类——包括最原始的猿人在内——每人一块天地,向每人提供一个私人的天堂或者地狱。...
I现在是明媚怡人的五月清晨。即使在东京这样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清爽的微风拂过,尚不茂密的嫩叶也让人眼前一亮。一到盛夏,大都市就会变得跟赤道上的酷热地狱一样,但是在此之前总还有个缓冲期。在无限广阔的黯淡的无机人工建筑物的海洋里,也有几个绿色岛屿浮现出来,证明东京还算是个人住的地方。这几个绿岛之中,新宿御苑可谓最大的一个,面积约五十八万平方米。这座郊外的商品住宅区总共约有四千五百户,当然不止一个入口。我正立在千太谷门前,背后是公寓林立的涉谷区住宅街,然而这道门前横拉着警察的围线。我的视线越过围线投向门里。视线所及之处是并排的几十棵大小树木——这些树上连一片叶子都没有,树皮泛白而毫无生气,呈现着像冬天的原野一般肃杀的景象。...
《符文之子-6 封印呼唤》作者:[韩] 全民熙第一部 凋零之地 第一章 霍拉坎 雪还是继续不断地纷飞着。通往大礼堂的路上,留有许多人走过的足迹,整条路就像刚被捕获的貂的皮般闪闪发亮。 达夫南以前居住在大陆时,只看过一次貂。当然啦,那是已经死掉的貂。如果要再说得清楚些,那其实只是某个拜访贞奈曼宅邸的高官夫人,她围着的银灰色貂皮披肩(stee)上有一个小小的貂头。 他在想,这样就算见过死掉的貂吧。那位高官及夫人离开后,他才由奶妈的口中得知那东西的名字叫作貂,以及它惊人的天价。奶妈还说“现实中”可以捕捉到的貂当中,最高等级的就属那个夫人所拥有的那种银灰貂。什么是现实中呢?他一那样问,奶妈就喃喃地回答:...
我就是在这个家庭里出生的。我叫岳中华。怎么样?很威风的名字吧。我出生于一九九零年,男性,出生时体重四公斤,圆胖脸,很讨人喜欢的那一种。从这一年开始我就成了这个家中的宝贝,爸爸妈妈的心中的小皇帝,得到了他们百倍般的疼爱。我的生活是甜蜜而充实的,直到一件事件的发生。一九九六年我六岁,这一年我开始渐渐的懂事起来,也进入了幼儿园的大班,再过半年我就可以进入小学了。我所在的幼儿园是在市区内的,每天都由爸爸接送。爸爸说市区内的学校教育环境好。这一天也是爸爸来接我回家。幼儿园离家有两公里的路程,正好在爸爸上班的路上。当我们来到回家时必过的一个三叉路口时,一起车祸发生了。不要误会发生这起车祸的不是我们,但我却亲眼目睹了这场车祸发生的始终:一辆骑着自行车的年轻妇女被一辆出租车撞倒在地,年轻妇女被惯性带的向前飞出老远,却不料一辆大型的拉货的卡车此时从另一条路上冲出,可怜的年轻妇女正...
译者:张建光ISBN:7536455534出版社: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07-31页数:306字数:220,000定价:¥19.00内容简介: 人类所处空间中出现了一批被称为“捷径”的通道。通过这种类似虫洞的通道,人类实现了超空间跃迁。但这些通道明显不是天然形成的,它们的建造者是谁?目的何在?捷径中突然涌出许多恒星,从遥远的宇宙来到我们的空间。是福是祸?宇宙中的暗物质开始在捷径出入口聚集,为什么? 星丛,这艘由人类和其他三个智慧种族共同建造、共同管理的太空考察飞船,踏上了它的航程。伴随着种族之间的交流与战争、男女之间的爱恨情仇,星丛将揭开扑朔迷离的谜团,最终阐释人类在宇宙中存在的意义。...
正文 第一章 重生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撒向大地时,某个单身男正在那张单人小床上熟睡着,乱着着的短发,长长的胡渣,总之就两个字来形容他-邋遢。在这间不足5平方的小房子里,到处是随手丢弃的方便面袋子和一些许久没有洗散发着臭味的衣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太阳爬到正空中时,该男子终于伸了个懒腰起来了。“靠,已经大学毕业一个月了,怎么工作就这么难找啊。想想别的大学生哪个出来后再怎么也能找到一份工作吧,俺咋就这么倒霉啊?一个字,烦。”我揉了揉朦胧的双眼,站在厕所的镜子面前看着镜中人,自嘲起来。镜子里那个一脸颓废,满脸胡渣,个子不高,身体瘦弱的人就是现在我的真实写照。“哎`~~还好自己还有点自知之名,就爷们这三流大学专科毕业的人我还真没想过找什么高薪,白领工作。”我无赖摇了摇头,再过一个月,俺都二十一了,靠,连个固定工作都没有,更别说什么女朋友了,做人真TM失败。...
第一章 两步之间 比如说,当他较年轻的时候,曾经读过两遍罗勃·伯朗宁的长诗《宾·以斯拉博士》,所以当然印象深刻。虽然大部分内容已模糊不清,但是过去这几年来,开头的三句却一直徘徊不去,仿佛心脏的律动一般。 约瑟夫·史瓦兹从他熟悉的地球上永远消失之前两分钟,正在芝加哥市郊赏心悦目的街道上闲逛,心中默念着伯朗宁的诗句。 就某个角度而言,这是件颇为奇怪的事,因为在任何一位路过的行人看来,史瓦兹都不像那种会吟诵伯朗宁诗的人。他的外表与真实身份完全一致:一个退休的裁缝,从未受过当今文明人所谓的“正规教育”。然而,受到求知欲的驱策,他随兴读过许多东西。由于对知识饥不择食,他可说各种学问都稍有涉猎,且拜极佳的记忆力之赐,读过的东西都能记得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