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帝载恬 光绪帝载恬,同治十年(1871年8月14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奕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其母是慈禧的胞妹,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使他在同治病故之后被指定为皇帝,他在位34年,光绪十三年病死,终年38岁,庙号德宗,葬于河北易县崇陵。光绪帝19岁亲政,他富有年轻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作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一度成为维新派心中的“救世主”。但变法危及封建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以慈禧为主的清室贵族的阻挠。戊戌变法的失败,使清王朝改变旧章的一线生机被扼杀。光绪帝没有勇气冲破封建伦理思想的束缚,“天颜戚戚,常若不悦”,心境悲怆,终其一生是屈辱和哀怨的悲剧命运。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慈禧只好挟光绪帝仓皇逃到西安。义和团运动后,各地反清武装起义此起彼伏,民主革命思潮在全国广泛传播,清王朝濒于覆灭的边缘。...
╱◥██◣ ╭╭ ⌒︱田︱田田| ╰--╬╬╬╬╬╬╬╬╬╬╬╬╬╬╬版 权 归 原 作 者.. 【春风拂槛露华浓】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书名:马上朝廷(乾隆三部曲第二部)作者:高王凌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12月ISBN:9787514127164所属分类:图书>历史>史学理论>历史研究图书>历史>中国史>明清史编辑推荐乾隆三部曲之《马上朝廷》,是人大清史所高王凌教授推出的第二本“纯清史”“政治史”的著述,则讲述了乾隆帝六次南巡,以及南巡途中发生的诸多“文字狱”,伴随的是“伪奏稿案”“彭家屏案”“割辫案”“王伦案”……这个故事呢,场面大,人物多,案情复杂,关系紧凑,捧读起来更像读故事。期待读者们能从中悟出自己的清史来,每人一本真清史,每人都是清史家。有史自己讲,不听他人诌。...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大家=书名:东风无力作者:苏卿和章节:共 24 章,最新章节:第十二四卷.终备注:一切都因一段一厢情愿的恋情开始。江恨雪是养她,教她的男人。也是她十多年来不离不弃的一直忠诚。东陵时雨是惜她,爱他的男人。却是她不经间错过的一个背叛。而这个故事里,最可怜,最无奈的她,卿衣则是一个无辜,却无端被牵扯进来的女子。这两个都是她深爱过的男人,却又是伤她最深的男人。到最后,她该归宿何从?☆、第一卷.初见 作者有话要说:这篇是2012年6月写完的文,之前是发表在别的网站的(未有签约等协定),以“苏清和”的笔名。但回应不高,最后还是申请删除了。现在发在这里,跟自己以前的作品归类一起。这个是已经完结的。大家多多指教。...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大家-↖(^ω^)↗-《旌旗》全集作者:骠骑类型:现代战争内容简介抗日战争是日本侵略者强加于中华民族的巨大灾难,一万七千余次有记载有组织的屠杀并没有吓倒中华民族的脊梁,数千万中华儿女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二十二次正面战场的战略会战,无数次敌后破袭,数不尽的中华儿女舍生忘死,当旌旗常耀之际,岂能忘记这碧血千秋之功!第一卷山河变色 第一章 9月16日参谋长、参谋长!快醒醒啊!在一阵急切的呼唤声中,孙定邦忍着欲裂的头疼睁开双眼,一个满脸鲜血混杂着硝烟的陌生面孔对自己大吼道:“参座!师长殉国了!88师中华门失守了,我军现在腹背受敌,部队伤亡惨重啊!”...
迈克尔·霍华德欧洲历史上的战争阿修比ronin21阿修比前言而且要探讨欧洲一千年来战争方式的演变(对此我们是有可靠记录可查的),不但追踪战争本身的变化,而且还要试图追踪这一时期内与战争有关并影响所及的技术、社会与经济诸方面。直到不久前,对战争的研究一直是说教式的,规范化的。就是说,对以往战争的研究,是为了演绎出一些不可改动的原则与发展规律,来有效地指导未来的战争。只要战争仍是被组织起来的、具有威胁作用的力量,战争就仍然是处理国家间关系的一种工具,上述那种研究分析就仍是需要的,福尔教授的著作正是其中的优秀之作。但是,把战争从它的环境中抽出来,不去研究技术的层面,必然会忽略应当掌握的重要方面,不仅指战争本身,而且也无法深刻理解发生战争的社会演变。...
江山如此多枭 作者:南海十四郎 一个现代社会的死囚,被处决之后灵魂来到了异界,继承了争霸天下的重任。异界战火不断,枭雄辈出,强手如林,背负污点的他如何能够脱颖而出?第一卷 囚禁之卷 代序:一个死刑犯的采访手稿 引子:一个死刑犯的采访手稿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但是确切的地点和人名被我隐去了。 我是《法制日报》驻贵州的记者,刚刚入职不到一年。在2006年11月的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上级一个电话把我从出门旅游的半路上叫了回来,让我赶紧去完成那项采访任务。这项任务本来是12月初进行的,可是由于主角的突然要求,被迫提前,所以,我只好满心不情愿的嘟囔着离开了旅游的大队伍,独自一个人开着1997年产的破旧的桑塔纳在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上颠簸,向东北方向缓慢的前进。...
作者:梅毅 从头收拾旧山河——朱元璋的个人“奋斗史” 纵欲的困惑:明朝灭亡的历史悖论(1) 回首当年,绮楼画阁生光彩。朝弹瑶瑟夜银筝,歌舞人潇洒。一自市朝更改。暗销魂,繁华难再。金钗十二,珍履三千,凄凉千载! 这首《烛影摇红》丽词,乃明朝南都陷落之际松江美少年夏完淳的感时伤怀之作。绮楼盛境,帝国繁华,转瞬间皆成梦忆,不能不让人扼腕慨叹。 明朝,是一个欲望自始至终都勃勃膨胀的年代。其实,欲望,绝非一个贬义词。人之所以为人,欲望乃基本的原始驱动力。中国社会,从历史的经验大体上讲,一向对“人欲”采取优容的态度。遥想圣人孔子,曾侃侃言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肯定了人生的基本欲望。即使是给后世人以刻板说教印象的理学宗师朱熹,他所谓的“存天理,灭人欲”,原本的指向是要求帝王敬理克欲,并不是板着面孔训斥一般士民来压抑基本的欲望。而且,明代以来,“童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