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小的时候,有一段很特别的时期。有一天,我父亲对我姥姥说,一亩地里能打三十万斤粮食,而我的外祖母一位农村来的老太大,跳着小脚叫了起来:“杀了俺俺也不信”她还算了一本细帐,说一亩地上堆三十万斤粮,大概平地有两尺厚的一层。当时我们家里的人都攻击我姥姥觉悟太低,不明事理。我当时只有六岁,但也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我姥姥是错误的。事隔三十年,回头一想,发现我姥姥还是明白事理的。亩产三十万斤粮食会造成特殊的困难,那么多的粮食谁也吃不了,只好堆在那里,以致地面以每十年七至八米的速度上升,这样的速度在地理上实在是骇人听闻;几十年后,平地上就会出现一些山峦,这样水田就会变成旱田,旱田则会变成坡地,更不要说长此以往,华北平原要变成喜玛拉雅山了。...
长假1国庆长假前一天,局里拨了一笔钱.给大家聚餐用。消息传来,无不欢欣鼓舞。钱是按人头发到各个处的,因此各个处可以分头行动,爱去哪儿去哪儿。现在如果依次推开那些棕色三合板门,你会发现每扇门内都讨论得沸沸扬扬,总体印象就像许多口大锅在煮。不是大家没下过馆子,而是人们热爱这种过家家似的团聚方式。围坐在一起.等着服务小姐一一端上佳肴,比如桑拿虾大闸蟹煎蛇段烤羊腿,还有,可以痛快畅饮啤酒和饮料,然后天南海北神侃胡聊,不分男女老少,甚至可以稍稍乱了尊卑。席间,笑话段子满天飞,你扔一个过来,我抛一个回去.人人都骤然间大脑活跃,思维敏捷,智商和情商上升到平时的百倍,每一句话都出彩.每一句话都能引来爆棚的大笑。双关、隐喻、夸张、替代,所有的语言修辞手段信手拈来.点石成金,丝毫不输给经典相声小品,个个参与谁都不甘落后,快乐也仿佛是一个精华浓缩版,集束似的爆发,而且至少持续三个小时。一想到这些,人们能不兴奋吗?更让...
但是每个读者都有一双慧眼,这双慧眼能看到文字背后的世界。不管是谁,仅用高雅或 严肃的姿态是远远不够的。 曾曦 二○○三年九月十六日第一章第一节三月二十日这天,是沙尘暴侵淫北方的日子。但我生活的这个南方城市却显得风和 日丽。这一天,苏如被法庭宣判无罪并当庭释放。这一结果让许多人迷惑不解,显得有点义 愤填膺的,则是作为公诉机关的市检察院的检察官们,他们在审判长宣读完毕判决书后,立 即表示要向省高院提出抗诉。无论如何,他们不能接受,一桩轰动一时的谋杀案,居然没有 人伏法。受害者的家属没有想象中的激动,比如当庭闹事什么的。坐在前排的一家老小们默 然无语地看着离他们不远的那个女人:苏如。其实,此时所有...
一、喜忧参半的童年 卡耐基是全球知名人士,他的工作不仅已经影响了全世界成千上万人的生活,而且他的教学构想更改革了成人教育的方法。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卡耐基是个其实的人,一个农家子弟,即使他因事业成功而家喻户晓,仍然不忘自己的出身。他的童年与美国中西部农家的孩子并无特别之处。 像所有的日子一样,1880年11月24日是一个平凡不过的日子。 戴尔·卡耐基就在此日诞生于密苏里州玛丽维尔附近、离102号河东北10里处的一个小市镇。 即便是天才,他的第一声啼哭也绝不会是一首美妙绝伦的颂歌。不过,卡耐基的父亲经常自豪地说:"戴尔的哭声特别响亮,我远在一百码处就清楚听见了,便断定这家伙一定是个男孩。"那哭声仿佛是在宣称他对自己降临的这个世界不太满意,也似乎预示着他将经过一番不寻常的苦难和挫折。...
新e书时空(bookiesky)提供译者前言 首先,就书名的译法交代几句。 问题在于原文的“吾辈”这个词怎么译才好。它是以“我”为核心,但又不同于日文的“私”(ゎたくし)。原来“吾辈”这个词,源于日本古代老臣在新帝面前的谦称。不亢不卑,却谦中有做,类似我国古代宦官口里的“咱家”。明治前后,“吾辈”这个词流于市井,类似我国评书中的“在下”,孙悟空口里的“俺老孙”,还有自鸣得意的“咱”,以及“老敝”等等。“敝”,本是谦称,如个“老”字,就不是等闲之辈了。 我曾写信请教过一些日本朋友与国内作家、翻译家、编辑,有的同意用“在下”,有的同意用“咱家”,还有的劝我不要费脑筋耍什么花样,就译成“我是猫”蛮好。于是,我的译文改来改去,忽而“在下”,忽而“咱家”,忽而“小可”,总是举棋未定。直到刘德友先生和冷铁铮先生发表了学术性很强的论文,才胆子壮了,确定用“咱家”。当然,这是根据猫公...
美女正是这种在都市街头流动着的色彩,她们的美遍布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以一种最原始而又新生的力量冲击着这个世界。现代化的都市仿佛是一个天然的美女生产园地,涌出成群的美女。她们的美并非仅仅散布在个体的身上,而是以一个群体的方式刺激着人们的视线。今天,她们已经成为都市的一种象征,装饰着她们自己的栖息地,同时也隐喻出一种都市文化。作为一种流行口味的需要,从杂志的封面到各式各样的选美大赛,美女正不断地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变成一种社会运动。而对于个体女性而言,美女也成为一种成功的标志。俗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环境对于人的体貌甚至性格的影响已是不辩的事实。每个地区的美女各有各的特色,并且综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非个体的独特美。有时候这种群体美是如此鲜明突出,以至于我们无法忽视其所在区域的地理、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同样,通过对群体美女的描述,一个城市的过去、现在,乃至未...
“不过,我并不打算否认,”他继续说道,“——也许我不自觉地想承认——是我不知不觉让那女人陷入这不幸的婚姻中的。我是个很不会观察的人;我只能相信一些年龄和地位都不同的人们观察的结果(他们的观察非常自然又非常相同),他们的观察胜过我的观察。” 正如我在其它地方写到的,我常常对他对待他年轻太太的那种仁慈态度十分称许。可是,这一次他每提到她时所表现的尊敬和亲爱,还有他对她的纯洁没有半点怀疑的虔敬,使他在我眼里成为无比高尚的人。 “当那位夫人很年轻时,”博士说道,“我就和她结婚了。那时,她的品格还没定型,我就娶了她。从发展她的品格这点来说,我曾以塑造她的品格为乐。我熟悉她的父亲。我熟悉她。出于对她所有美丽高尚品质的爱,我曾尽我一切教导她。如果我利用她的感激和爱慕而委屈了她(恐怕我是的,可我从未存心这样过),我在我的内心请求那位夫人饶恕!”...
温亚军 一 不用回头,黄菲儿都知道是小姑来了。小姑身上有股味道,这种味道很复杂,动物内脏的腥臭味夹杂着卤肉的香味儿。小姑家在镇街上开着一家卤杂碎店,从四处收来动物内脏,清洗干净后加工成各式各样的卤味。卤制品是很香的,离很远就会嗅到。但内脏的腥臭味就像一堆素净颜色里的大红,总是先一步逼过来。就像爷爷身上永远有种地衣的咸涩味儿一样,人没到,身上的味儿会抢先一步暴露他的行踪。 黄菲儿把头埋在作业本里,手中的铅笔头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嘴里嘟囔道:“小姑你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这个时候来,打断我写作业啦。” “哎——我说,”黄婷婷拖了一声长腔,装作气恼地走到侄女后面,揪住她的小耳朵说,“你这个鬼灵精没回头看,咋知道是我来了?”...
一个不通过,就永远无法前进的考试——高考。 它有如公理,有如信仰,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 谁都认为,若不高考,若不考上大学,那人生则再无出路。人人都必须参加高考,人人都会为学业、考试付出全部心力。家长们会给读书的孩子施压;学校为了升学率,会给学生们增负。长此,在高考制度、应试教育的逼迫下,家庭、学校问题显著,自杀、杀人、集体犯罪的事件常有发生。在高考制设立的百余年里,不少人因考试而丧失了一切。渐渐地,为适应严酷的教育和考试制度,在大陆的学生中,产生了两个分支—— 第一类,是抱有传统观念的大部分人,会选择十年寒窗,悬梁刺股,发奋读书。为获得优异的高考分数,他们自小学起,便全心全力上课补习,把所有的时间、青春和精力,完完全全消耗在学习考试上面。第二类,是随着场场考试,慢慢萌生、发展起来的少部分人才。他们为获得优异的高考分数,选择了修习反监控技能,挑战最严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