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爱一代》---作者:一人生活是什么? 是精致的花还是堆烂泥巴?生存的焦虑,欲望的凶猛,灵魂的挣扎……它们渴望宣泄,它们也都很悲伤。性是什么?爱又是什么?身常让心糊涂,总是不清楚自己真正想的是些什么。但有时夜里醒来,泪水总是莫名其妙地沾湿枕巾。什么时候才能听得见那象根羽毛般轻盈之心灵的呼喊?想飞,飞到苍天的背后去。天空这个绝对的存在,亦将远去。飘然浮起,在没有微风与空气极大的虚无中,自在地飘浮,飘浮着的不再是血与肉,不再会是那具可憎,可恶的臭皮囊了啊。冥冥脑海中一个形本无质的自己,从这苍桑大地上飘起,不着一力,勘破生命的本义,勘破生与死的谜。飞起来,飞至九天之上。在那九天之外的混沌中领悟着宇宙。生生不息,不悲不喜。天不是天,人不是人,不奢求什么天人合一,不求什么本我的真如。佛本也是人,不过居于九天间。在九天上观佛,佛巳臻下乘,禁什么欲,说什么岸...
当图重报,暗留下一对金环。(下)(正末云)僧住,关上门去。(俫云)我关上门去。(做见环科,云)地下一对环子,我拾将起来,与俺爹爹看去。(做见正末科,云)爹爹,我才关门去,拾得一对金环。爹爹试看咱。(正末云)将来我看。(做看科,正末云)哎,谁想他见我不受这匾金环,故意丢下去了,僧住,你将着这环子,不论前街后巷,寻着交与他去。(俫云)他去了好多时,那里寻去?(搽旦云)僧住、你手儿的拿来我看。(做接环见末科,云)孔目,你好没正经,小孩子家拿着金环子那里赶那人去?(正末云)这等,二嫂你且收着这金环,待他来时,交付与他。(搽旦收环科,下,正末见旦,云)大嫂,我在衙门中断了一桩事:李得打死平人,我救他的性命,杖了八十,他无甚么谢我,将着一双匾金环子与我,他见我不受,丢下了。我教僧住赶他不上,拿回来了。(搽旦上,云)我在这窗外听他两口儿再说甚么。(旦云)那匾金环在那里?(正末云)递与二嫂收了。(旦云)他到俺...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张旻简介 余宏早就注意到,从开始以来,他和杨一红每次见面几乎都离不开性,且不说不分时间场合,每周一次,这样的状态在他和老婆万志萍之间早就没有了。结婚之初他和万志萍差不多有过相似的情形,但在老婆生孩子后,婚姻的内容就变了。据万志萍称,她的两个女友也是这样的。女人在一起似乎常会有这种悄悄话,男人则不太爱说家里的事,对外面的历险更津津乐道。客观地说,万志萍从来没有表现出对性生活的主动性,她几乎从未主动要求过一次性生活。当然,这并非是说万志萍对性生活没有感觉,相反她的反应会很大。万志萍的态度好像是,如果你要,那你就要做好。余宏个人对此的体会是,一个女人,如果对做爱每次都要求达到高潮,那么对男人来说困难极大。女人的高潮往往好像另有其道,可遇而不可求。...
目 录作者序第一部 地下的省委第一章 炸弹落在切尔尼多夫第二章 在艰苦的日子里第三章 省委在活动第二部 庞大的队伍第一章 战斗以前第二章 初次的胜利第三章 省委在森林中第四章 庞大的队伍第五章 游击联队第三部 伟大的胜利第一章 向西前进!第二章 游击大学第三章 游击边区第四章 爆破手们第五章 地下省委大会作者序 跟法西斯德国作战的四年,是我一生中最艰难、最有意义的岁月。不单是我一个人,我国大多数的公民都可以这样讲。 我不得不忍受很多磨难,不得不看到很多事物,也不得不作很多思考。我没有写日记。这的确是件憾事。可是我的记忆力不错,我所以往的事情十之八九不是不很重要,便是我不大清楚的。我决定只把自己亲眼见到的、或者至少是来自绝对可靠方面的一切讲出来。...
作者:徐訏王先生是一个做事非常认真,谈话非常有风趣,处事接物很有气度的人,他要到嘉义去处理工厂,他的公子王达文要到台中去询问大学,知道我时常说起要到阿里山去游,阿里山就离嘉义不远,所以他邀我们一同去玩。我们都知道他在那面有朋友,路熟话通,找宿找车都便当,所以一说起大家都高兴,参加的有聂太太、厉太太,先萌同他太太存美加上我与王先生父子,一共七个人。但是临时先萌说他有一个堂妹妹,因为银行放假也可以参加,所叫一共买了八张票。这一群朋友,彼此都很熟,只有先萌的堂妹先晟,大家对她都没有见过,除先萌夫妇外,还是我见过她几次,都是在先萌的家里;她是一个很不平常的女孩子,长得不平常,态度不平常,个性也不平常,她的个儿不高,可是看起来似乎很高,身材很匀称,脸部并不十分好看,发脚长得很低;额角很丰满,下颚尖削,幸亏颧骨不高,从颧骨到下颚两根线条很柔和,下颚圆圆的一块像一个果子,鼻子...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於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入于墨;不入于老,则入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噫!後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不惟举之於其口,而又笔之於其书。...
孟子曰:“春秋无义战[2]。”嗟乎!春秋之战多矣!鲜有出于义者;其或出于义,而又不纯焉,卒同于不义而已矣。然圣人不忍遽绝焉[3],且幸之,且惜之[4]。凡以著臣之分[5],明父子之亲,而严内外之防[6],则亦不必计其功之成与否[7],而义之得失所在,圣人不忍遽绝焉耳。 昔者,王莽乘西汉之衰,不用尺兵寸铁而移汉祚[8],翟义起兵讨之[9],未成而身死;唐武氏之祸[10],唐几亡矣,李敬业起兵讨之[11],未成而身死。此二人者,自以国家旧臣,义不忍靦颜俯首而立于怨家之朝[12],身虽已残,家虽已破,甘心屠刳而不悔[13],而其风烈犹有以耸动英雄豪杰之心[14],故汉唐既败而复兴。呜呼,此二人者,可谓知大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