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震》 作者:[美] 库尔特·冯内古特序言 我最近已过了七十三岁。我母亲活到五十二岁,我父亲活到七十二岁。海明威死的时候差不多快到六十二岁了。我活得太长了!我该怎么办? 答案:把鱼肉割下来。把其他部分扔掉。 在一九九六年的夏、秋两季,我就是这么做的。昨天,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十一日,是我七十四岁生日。七十四岁! 我那条臭不可闻的大鱼名叫《时震》。我们且称它为《时震之一》吧。让我们把这一部分以最好的鱼肉与过去七个月左右的想法和经历一起炖煮的东西,称做《时震之二》。 胡编乱造? 《时震之一》的前提是这样的:宇宙中的时空连续统一体突然出现了小故障,产生时震,使得每个人、每样东西都退回十年,不管愿意不愿意,完全一样地重复以前所做的一切。这种似曾经历过的错觉将延续整整十年。你不能抱怨生活中没有一点新鲜玩意儿,也没法问别人,是你一个人脑子出了问题,还是每个人的脑子...
流浪地球作者:刘慈欣 上篇 刹车时代 我没见过黑夜,我没见过星星,我没见过春天、秋天和冬天。 我出生在刹车时代结束的时候,那时地球刚刚停止转动。 地球自转刹车用了四十二年,比联合政府的计划长了三年。妈妈给我讲过我们全家看最后一个日落的情景,太阳落得很慢,仿佛在地平线上停住了,用了三天三夜才落下去。当然,以后没有“天”也没有“夜”了,东半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有十几年吧)将处于永远的黄昏中,因为太阳在地平线下并没落深,还在半边天上映出它的光芒。就在那次漫长的日落中,我出生了。 黄昏并不意味着昏暗,地球发动机把整个北半球照得通明。地球发动机安装在亚洲和美洲大陆上,因为只有这两个大陆完整坚实的板块结构才能承受发动机对地球巨大的推力。地球发动机共有一万二千台,分布在亚洲和美洲大陆的各个平原上。...
在十分悠长的一段岁月里,维拉们居住在阿门山脉以西,充满双圣树光辉的喜乐中,但是整个中土大陆却笼罩在微弱的星光下。在两盏巨灯照耀时所生长的万物,这时都停止生长了,因为大地再度陷入黑暗之中。但最古老的生物已经出现了:海洋中有巨大的海草,大地上有巨树投下阴影;在黑夜笼罩的山谷里,有古老又强壮的生物居住在其间。这片大地与森林,除了雅凡娜和欧罗米,其他的维拉很少前来。雅凡娜会在阴影中行走,悲伤叹息,因为阿尔达春天的应许与生长都停止了。她使许多已在春天生长的东西进入沉睡,因此它们不会衰老,可以继续等候将会来临的苏醒时刻。但在北方,米尔寇整军经武,昼夜不歇,他监视大地,不停地忙碌;被他扭曲的邪恶生物开...
第一部分第一节:碰上俏女郞他的名字是魔鬼,他今天有点不耐烦。 他在试穿一套Dries Van Noten的西装。 今天,是一九九九年七月一日,是审判日,该是世界末日之期,但大家仍然跑跑跳跳,而他自己,甚至去买西装。 又被跣了一镬。又说世界末日定了今日?干吗又不成事?耶稣与他的阿爸搞什么鬼?魔鬼等不了,等了好几万年,都是为了决一死战之快,居然,一次又一次失望,地球仍然在转,世界充斥着无聊人无聊事,就是不见末日。 英俊、有型、气派不凡的他,脸上有股烦闷之态。闲逛在高级商场内,时分秒实在过得太无聊,令魔鬼有那疯狂购物的意欲。不知干什么才好,钱财无尽的他,把心一横,不如像女人那样盲目Shopping好了。 ...
2000 第1期 - 现在进行时怡雯亚瑟·克拉克爵士访谈录我们熟悉而敬重的科幻界元老亚瑟·克拉克近况如何,想必大家都十分关注。美国著名非专业科幻杂志《轨迹》近期刊出了它的常年摄影撰稿人约翰·科克尔所作的一篇对克拉克的访谈。透过这篇文章我们看到90岁的克拉克依然自信、乐观、风趣、充满活力。约翰是借今年上半年去亚洲旅行的机会专程到斯里兰卡拜访克拉克爵士的。访谈录从约翰给克拉克先生看他从美国带去的照片开始,其中穿插克拉克先生于1998年年末所作的回忆录式新年献词(《心灵回音壁》)的部分内容。克拉克:啊,真了不起,能看到这么多老朋友。布雷德伯里、阿克曼,还有哈利·哈利豪斯,我可没想到他依然健在。达蒙爵士!他越来越像一只剥了皮的兔子。杰克·威廉森!他一定是贿赂过死神,要不怎能90岁了还不辍笔耕,而且越写越棒。...
目录 一、 任重道远二、 故友重逢三、 百年惨案四、 绝代佳人五、 疑案初探六、 力排众议七、 碌碌庸医八、 反客为主九、 农庄奇观十、 险遭毒手十一、击中要害十二、揭示动机十三、池边遇险十四、迎刃而解十五、舌剑唇枪十六、真相大白 一、任重道远 侦探艾利亚·白利竭力想驱散心头的不安。 自从他接到去华盛顿另行分配任务的命令后,一种莫名其妙的不安感就不知不觉地潜入他的心头,并且有增无减。更糟糕的是,随同命令还附来一张飞机票,这更叫人疑虑重重,忧心如焚。 自从宇宙人控制地球以来,地球人被赶到地下居住。那些底下城就是“钢铁洞穴”,和地面和外界空间完全隔绝,因此,地球人一走上地面,在赤裸的太阳下,就会受不了。要白利坐飞机,当然更使他感到心惊肉跳了。...
1997 第3期 - 科幻百科吴定柏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生(Robert Louis Stevenson),1850年11月13日生于苏格兰的爱丁堡,自幼体弱多病。由于天资聪慧,他16岁就进了爱丁堡大学,遵从父母愿望攻读工程学,居来又自己作主改学法律。毕业后,当了律师,却将全副身心投向文学创作。在这之前,他就在许多报刊上发表文章了。1873年,斯蒂文生因肺部染疾去法国疗养。1876年在法国北部枫丹白露疗养时遇上与丈夫离异的美国妇女范妮·奥斯本,双双堕入爱河。几年后,奥斯本只身返回美国加利福尼亚,斯蒂文生恋恋不舍,追去美国,两人终于结成伉俪。19世纪的英国文学强调再现生活,探索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和道德问题的根源。而斯蒂文生则认为文学的功能主要是娱乐大众特别是青年,把人们领进快乐浪漫的世界里,激发丰富瑰丽的想象。他本人也生性勇敢乐观,喜欢旅行冒险,爱好搜奇猎异,所以他的作品大多是新奇浪漫的冒险内容。题材新颖,充满幻...
关于弗雷德里克·波尔和他的《回家》第 一 章 第 二 章 第 三 章 第 四 章 第 五 章第 六 章 第 七 章 第 八 章 第 九 章 第 十 章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回家》作者:[美] 弗雷德里克·波尔 关于弗雷德里克·波尔和他的《回家》 《回家》实际讲述了一个两种文明接触和冲突的故事。50多年前,地球上发生了一场核大战。海克利人在一艘废弃的地球人飞船上发现了两名奄奄一息的宇航员。其中的一位女宇航员怀着行将分娩的胎儿。海克利人救活了胎儿,并将他抚养成人。他就是桑迪,取了地球人的名字“约翰·威廉·华盛顿”。为了把他培养成一个地球人,海克利人甚至不惜改变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