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魂穿梦绕 我叫赵佳,今年二十岁,是个早九晚五的上班族。我出生的地方是个小山村,我在这个小村里生活到十八岁,在那里我念完高中后,走入了另一个城市,进了一家公司,并在那里一直生活到现在。 我并不是一个玩世不恭的人,也不是个嬉笑红尘的人,可是我对男女的事情不感兴趣,所以都到了二十了,还未交过一个男朋友。 其实也不是对男女的事情不感兴趣,而是我这个人是比较害羞的,见到别人对我示好只会躲。这一躲就不知道躲掉了多少姻缘,从中学一至到高中,再到参加工作这两年间,不能说是时刻被人追求吧,但一年一个还是有的。 可能是因为我不为情伤的个性吧,所以我长得很年青。许多人在看到我的时候,往往把我当成十六、七岁小姑娘。...
作者:风一样的ANDY小序 常常会想自己的前世会是怎样一个情形,做过多少或对或错的事情,亏欠或者帮助了多少人,于是才会有今生的因果轮回、恩怨报应。 我们这一辈子,屈指算来至多不过百岁,如果你不服老硬要较个真,好好,百多十岁好了吧。想来想去不过是图个物质和精神的满足,于是一生忙忙碌碌,于是一生奔波不息,可最后在你临闭眼的那一刻,在你灵魂出窍的那一瞬,你真的就没有遗憾了吗?都说“人生一苦海”,又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想来现世没有完美,回头看看张望一下终究要有那么一声喟叹。 人这一辈子会遇见很多人,也会为很多人心动过,更会和一个人厮守终生,但是在这所有的形形色色的人里,哪一个才是你许多个夜晚临睡前,许多的晨曦睁眼时第一个就会想到的呢?谁又是你的最爱呢?...
Sarah Waters1英国BBC经典LES大片《指匠情挑Fingersmith》原著中文版原创翻译(英国BBC经典LES大片《指匠情挑Fingersmith》原著中文版原创翻译(下)By Sarah Waters第九章 我觉得,即便那时——或者更应该这么说,尤其在我和理查德勾结伊始,我们的联盟尚未经受考验,彼此关联尚不紧密的时候——我想,那时我是要退出的,我要将自己从他野心勃勃的煽动中释放出来。我记得我头脑清晰地想到要退出。因为那个房间——在子夜时分的静谧里,他握着我的手,窃窃私语中,将他铤而走险的计划和盘托出,就好象一个人剥下了毒药的包装纸——这个房间,在拂晓清冷的半个小时里,又回复到原先刻板僵硬的线条中去。我躺下来审视着这个房间。我熟悉其中每条曲线、每个角落,我太熟悉这个房间了。我记得我还是个十一岁的小姑娘,为布莱尔的陌生——那寂静,那弯弯曲曲的走道和令人迷惑的墙壁,而痛哭起来。那时我就想,这些事物对于我,将永远陌生...
第一章 作为道德体系的武士道武士道,如同它的象征樱花一样,是日本土地上固有的花朵。它并不是保存在我国历史的植物标本集里面的已干枯了古代美德的标本。它现在仍然是我们中间的力量与美的活生生的对象。它虽然没有采取任何能够用于触摸着的形态,但它却使道德的氛围发出芬芳,使我们自觉到今天仍然处于它的强有力的支配之下。诞生并抚育它的社会形态业已消失很久,但正如那些往昔存在而现在已经消失的遥远的星辰仍然在我们头上放射其光芒一样,作为封建制度之子的武士道的光辉,在其生母的制度业已死亡之后却还活着,现在还在照耀着我们的道德之路。在欧洲,当与它相伯仲的骑士道死亡而无人顾及之时,有一位伯克在它的棺木旁发表了众所周知的感人的颂辞,我现在能以这位伯克[1]的国语[英语]来阐述对这个问题的考察,衷心感到愉快。...
与王朔有关的影视作品我看了一些,有的喜欢,有的不喜欢。有些作品里带点乌迪·艾伦的风格,这是我喜欢的。有些作品里也冒出些套话,这就没法喜欢。总的来说,他是有艺术成就的,而且还不小;当然,和乌迪·艾伦的成就相比,还有不小的距离。现在他受到一些压力,说他的作品没有表达真善美,不够崇高等等。对此我倒有点看法。有件事大家可能都知道:艺术的标准在世界上各个地方是不同的。以美国的标准为例,到了欧洲就会被视为浅薄。我知道美国有部格调高尚的片子,说上帝本人来到了美国,变成了一个和蔼可亲的美国老人,到处去助人为乐;听见别人顺嘴溜出一句:感谢上帝……就接上一句:不客气!相信这个故事能使读者联想到一些国产片。这种片子叫欧洲人,尤其是法国人看了,一定会觉得浅薄。法国人对美国电影的看法是:除了乌迪·艾伦的电影,其它通通是狗屎一堆。...
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1],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2]。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馀。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郝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弈之优劣有定也,一著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3]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4]观弈者之不若已。...
描写了一对共产党员假扮夫妻打入军统内部、后来历经波折结为真夫妻的故事。 两个热血革命青年,有同样的理想和目标,却有不一样的性格和作风。他们在战斗中共浴风险,在生活中磕磕碰碰。解放后,他们几经波折,啼笑成姻缘。新婚燕尔,朝鲜战争爆发,王迎香要求参战,后来,不幸牺牲,留给丈夫和儿子无尽的怀念……作者:石钟山楔子 东北的战局一时就乱了。 先是四平被一举攻克,长春被围困几个月后,十几万人的守军举着白旗,踉跄着从城里走了出来。东北就剩下沈阳和锦州两个重镇了。东北能不能守得住,就看沈阳和锦州的保卫战了。四平失守,对东北的战局太关键了,共军把四平拿下了,等于扼住了东北守军的喉咙,陆路的支援是指望不上了,现在只剩下营口、葫芦岛海上的交通要道,还被国军牢牢控制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1],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2];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3],其奚决焉[4]?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5]。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6]。 《书》不云乎:“好问则裕。”[7]孟子论求放心[8],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9],问且先于学也。古之人虚中乐善[10],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11];刍荛之微,先民询之[12]。舜以天子而荀以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13],非苟为谦[14],诚取善之宏也[15]。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16],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此后,我只靠咀嚼往日的记忆打发岁月。咀嚼你的一生,你父亲的一生,我的一生。 还有我们的一生。 那时我住在南都市城郊的一个独立院落。如果你死后有灵魂;或者说,你的思维场还能脱离肉体而存在,那么,你一定会回味这儿,你度过童年和少年的地方。院墙上爬满了爬墙虎,硕大的葡萄架撑起满院的荫凉,向阳处是一个小小的花圃,母狗灵灵领着它的狗崽在花丛中追逐蝴蝶。瓦房上长满了肥大的瓦粽,屋檐下的石板被滴水敲出了凹坑。阳光和月光在葡萄叶面上你来我往地交接,汇成时光的流淌。 与我相依为伴的只有灵灵。它可不是什么血统高贵的名犬,而是一只身世可怜的柴狗。我还是小姑娘时,一个大雪天,听见院门外有哀哀的狗叫,打开门,是一只年迈的母狗叼着一只狗崽,母狗企盼地看着我,那两道目光啊……我几乎忍不住流泪,赶忙把母子俩收留下来,让爷爷给它们铺了个窝。冰天雪地,狗妈妈在哪儿完成的分娩?到那儿找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