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宏杰【】自序 曾国藩的成功与失败一曾国藩做官非常成功。他从一介书生起家,创建军队,统率群雄,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他善于进退,在剿灭太平军之后,功名事业如日中天,这时他却能极度冷静,在大盛之中察觉大衰的先机,毅然上疏辞去节制四省的大权,并采取果断手段,裁撤自己的权力之本——湘军。他一生出将入相,没有大的跌挫,在传统官场上像他这样成功者并不多见。曾国藩成功的基础,是他深通官场韬略。曾国藩的官场功夫如同太极高手,善于化解种种难题于无形之中。他的谋士赵烈文记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咸丰九年,有一个神秘人物带着数名随从出现在桐城,他自称是来自北京访察各地军务的大员,行动故作诡秘,说话神神叨叨,有大员被他的气场俘虏,对他施以君臣之礼,他也公然接受不辞。人们纷纷以为是亲王贵戚甚至是皇帝本人微服私访,惊疑不已。...
作者:何建明&厉华【,】内容推荐忠诚与背叛——每个革命者和共产党人都无法回避的选择。珍档解密,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我们会不会当叛徒?我们会不会出卖自己的灵魂?《红岩》之后,又一部记录特殊时期里“人”的作品。全书通过大量新解密的史料及历史细节、幸存下来的革命者及其后代的采访、数十幅珍贵图片,极真实、极丰富地再现“11·27”大屠杀“血染红岩”的惨景,揭秘革命志士成功“越狱”白公馆的真相。通过革命者内部叛徒们“背叛的代价”,富有的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革命者和特务内部的“另一种背叛”,“女人无叛徒”的历史解读和当下思考等,建构起“忠诚”与“背叛”交织的故事和复杂人性,直指内心:我们会不会出卖自己的灵魂?...
作者:一扔就涨各位菜鸟股友们,本人也是一大菜鸟,而且是运气极背的菜鸟。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一直这么背,反正自从买股票以来就没赚到过钱,即便是这轮十年一遇的超级大牛市。我只要买入股票后,三天内必跌至套牢。熬啊熬啊,终于熬到解套,满怀欣喜地抛出股票,享受解套的快乐不到两天,被我抛弃的股票就报复似的开始疯涨。然后我又陷入新的一轮循环。看看我的辉煌战绩吧,先是2006年年初于1.9元扔掉了青鸟天桥(600657),不料在出掉的一周后开始狂涨,一直涨到4元多然后10送11,再次填权。受此重大打击,我奄奄一息,痛苦了两个月,终于选择了万杰高科(600223)。2.5元抱了大半年,一直抱到过年前,实在受不了他的乌龟脾气。可是一出手,又立马涨了60%。眼睁睁地看着2006年所有人都赚得流油,可我却只赚点利息,越想越气,越想越气啊。...
作者:尤凤伟中国一九五七这种力量,是一种信念和道义的力量,是生命在苦难境域中被反复践踏后所爆发出来的一种尊严的力量。无论是写抗日,写土匪,还是写建国后的历次政治运动,写当下的现实生活,尤凤伟总是以一种彻底的民间化叙事,将那些卑微而又无助的生命安置在各种剧烈的是非冲突之中,让他们饱受种种内心的折磨与煎熬,然后再通过无法回避的价值抉择,展现出他们潜在的精神向度及其人格魅力。1.内心的立场更重要的是,面对各种强权势力的粗暴性介入,为了突显那些民间弱势群体所必然遭受的悲剧性结局,尤凤伟常常不自觉地赋予了他们以命运的统摄力量,使命运成为那些无望人生的宿命性注解,将命运视为一种反抗不合理的现实秩序的最终理由。在《泱泱水》中,作者叙述七姐的悲剧性结局时就明确地写到:“许多事当属该然,七弯八拐便把人赶上绝路去”。而《石门绝唱》中的玉珠,《黑河》中的父亲,《石门呓语》中的二爷,他们...
作者:江北南【由文】前言“此地从来无土著,九分商贾一分民。”汉口,古称江夏,由于汉水(汉江)改道后从接驾嘴汇入扬子江(长江),故名汉口(在近代,汉口的汉并不读hàn音,而是读hàng音,直到今天,仍然有不少人习惯说汉(hàng)口,而不是汉(hàn)口)。汉口这个名字仿佛具有无穷的魔力,使得她诞生后不久便从一片荒芜之地成为当时的四大名镇(汉口镇、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之首。第一次鸦片战争(1842年)后,汉口又一步步发展成为当时中国的四大城市(上海、天津、广州、汉口)之一,内陆第一大商埠,享誉海内外。公元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汉口进入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总贸易量达到一亿三千万两,占全国外贸总额的10%,“驾乎津门,直逼沪上”,一举成为当时中国的第二大都会。当时,汉口虽然在经济上还比不上上海发达,却有上海不可比拟的优势。汉口处在中国的地理中心和交通要港,不南不北,不东不西,不...
作者:王朔上篇一切都是从我第一次遗精时开始时。那时才刚上中学,开始断续续、反反复复地做一个梦,梦见一个无脸,丰腴的女人,象跳脱衣舞一样褪去她柔软、沉甸甸的皮肤,露出满身不停翕动的嘴。每当这时,我都要死一次,尽管是在梦中,也死得惟妙惟肖,象真正的死亡一样。因而,我刚刚成年,便已饱经沧桑。小时候,我是个吓坏了的孩子。长大后,我是个在恐怖和抑郁中度日的男人。我知道自己是有来历的,当我混在街上芸芸众生中这种卓尔不群的感觉比独处一室时更为强烈,我与人们之间本质上的差别是那样的大,以至我担心我那副平庸的面孔已遮掩不住列的非人,不得不常常低下头来,用余光乜斜着浑然不觉的他人。我第一眼看到的是广场中心迎风摇曳的槟榔和油棕。...
作者:老舍序 老舍 一九三六年秋,青岛。我怎样写《大明湖》 在上海把《小坡的生日》交出,就跑回北平;住了三四个月;什么也没写。 被约到济南去教书。到校后,忙着预备功课,也没工夫写什么。可是我每走在街上,看见西门与南门的炮眼,我便自然的想起“五三”惨案;我开始打听关于这件事的详情;不是那些报纸登载过的大事,而是实际上的屠杀与恐怖的情形。有好多人能供给我材料,有的人还保存着许多像片,也借给我看。半年以后,济南既被走熟,而“五三”的情形也知道了个大概,我就想写《大明湖》了。 故事的进展还是以爱情为联系,这里所谓爱情可并不是三角恋爱那一套。痛快着一点来说,我写的是性欲问题。在女子方面,重要的人物是很穷的母女两个。母亲受着性欲与穷困的两重压迫,而扔下了女儿不再管。她交结过好几个男人,全没有所谓浪漫故事中的追求与迷恋,而是直截了当的讲肉与钱的获...
作者:许开祯**********第一部分*********----------何镇邦:序----------小说最主要的艺术成就还是成功地塑造了下河院少奶奶灯芯的艺术形象。灯芯是贯穿这部小说的中心人物,从“冲喜”中出场,到“痛失”中最后亮相。她的性格是多元化不断发展的,也是立体而丰满的。她以一个不谙世事被人当成“冲喜”工具的少女,到成为下河院主宰一切的主人,走过十多年的人生道路,她成熟了,也复杂了。应该说,她不乏柔情和善心,从她给予过世老管家和福儿子的关爱,和她在灾年里坚持舍饭赈济灾民的举措中可以看出:她有着血肉之躯,也有着丰富的情感。丈夫命旺,在她精心呵护下恢复作为一个男人的功能后,和她生下的孩子由于近亲结婚之故又是一个傻子,于是她不让命旺近身,于是在这个深宅大院守活寡的岁月里,她既有同二拐子的私情,又有后来同七驴儿的苟且。为了维护她的“尊严”和利益,她又一一设计铲除了二拐子和七驴儿。从这里又可以看...
作者:王晓磊【】《卑鄙的圣人:曹操I》第一章 突然的政变【桓帝驾崩】汉永康元年(公元167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北方大地多被皑皑白雪覆盖着。尤其是大汉的都城洛阳,一连十余日没晴过天,凛冽狂暴的西北风卷着冰凉透骨的雪花没完没了地刮着,把这天下第一的大都市吹拂得黯然萧索。在洛阳皇宫之中,三十六岁的皇帝刘志正病卧龙榻之上。病魔已经折磨了他太久,昏昏沉沉间,他听到外面呼啸的风吼,越发感觉身子轻飘飘的,仿佛自己就要被这狂风吹向天际。刘志十五岁登基,二十一年中,前十三年被外戚大将军梁冀拥为傀儡,大行暴政荼毒百姓;后八年他又被宦官蛊惑,禁锢忠良阻塞言路。因而朝政日非、小人得势、黎民疾苦、外族侵犯,天下已被祸害得不成样子了!...
作者:许开祯【由文,】第一章 娘子军1那道沉重的铁门“哐当”一声,滟秋算是被“救赎”出看守所。看守所罗所长并没送她到铁门外,只是把她叫到办公室,对她做了短暂的“教育”。罗所长说:“想不到啊,棉球这浑球,还有点能耐,要不然啊,要不然啊……”罗所长呵呵干笑着,不往下说。其实罗所长是一时找不到准确的表达语言,积攒在他脑子里的词汇量真是太少了。滟秋面无表情地盯着姓罗的。罗所长这天穿着警服,他是很少穿警服的,这个夏天,滟秋看到最多的,是他穿两件颜色和风格迥然不同的“老人头”T恤,裤子么,有时穿宽松的牛仔休闲裤,有时穿那条米色的飘逸西裤。穿米色飘逸西裤的时候,多半会跟看守所那个留短发的姓米的女警员在一起。那个姓米的女警20来岁,长得像根嫩葱,外加棱棱的鼻子,一对漂亮的小眼睛,笑起来分外甜,可她对滟秋一点不甜,训滟秋就跟训土匪流氓一样刻薄无情,滟秋恨这个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