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法克麦赖夫 >

第49章

法克麦赖夫-第49章

小说: 法克麦赖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蔚木晨瞿兀

  尽管信息是错误或荒谬的,但真相终归会有水落石出的时候,谜一样的永久沉寂毕竟是少数,所以当事件昭然出世的时候,所有那些已经相信荒谬的人必然会有种受到愚弄的感觉,而这样的感觉会强烈地变形为不信任。于是,人们首先会追寻那些错误信息的准源头,传媒自然便被提到了眼前,成了代罪的羊。由于电视等传媒工具自身的特点,即其广泛性所决定的,上当受骗的人很多,于是形成一种社会性的怀疑心理。这样,尽管传媒会保持一种无辜的姿态,但它的特点注定它是难辞其咎的。可是同样的,当信息始终不被认作是错误的或其错误始终被掩盖着的时候,那么人们又对这些传媒产生的依赖感,而这种依赖感却又占据着主要心理,原因仅仅是人们必须通过传媒获得信息。

  人类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增加信息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会一直延续到死亡。那初生的婴儿和失忆的人若想象正常人一样地活下去,那么他们便不能拒决信息,可见信息对于每一个人是多么重要,尤其是生活于这个社会的人,他绝对不可能依靠其动物性的本能而生存。但信息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有谁可以保证自己所接受的信息都是正确的呢?我并不是一个怀疑论者,但我知道过多的相信或说不质疑则是丧失自由人格的表现。

  《摇尾狗》中的错误信息是有目共睹的,在这里我也不必赘述。但那些被认为正确的信息难道真的就是无误吗?其实信息的正确与否与我们的关系并不在于是否有能力进行正确的判断,因为现实生活中的人类已经在服从信息,我们的言语,我们的行动,包括情感与思想,可以说都是一种对信息的再构过程。模仿信息则是人类生活在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的基本能力,否则这个人的下场一定是被淘汰,这是勿庸置疑的。模仿当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但正是由于这种模仿,使信息变得神圣,使人类也失去了些想像的空间,即自由意志,尽管任何自由意志也是建构在信息之上的。

  我们把失去自由意志的生活叫作命运,认为命运是上天的安排。但通过刚才的分析,可以看出命运的原因就是对信息的态度,是一种消极的模仿的结果。从《摇尾狗》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信息的形成实际是人为的因素,那些规则,制度和习俗都是经过人脑而设定的,而对自然的知识也是经过人脑而发现的,所以信息的产生完全是人的因素。而命运既然是对信息的重复,那么它也就不是冥冥之中上天的意思,而是人为的安排。只不过每一个人的命运是由许多的古人与现代人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建构出来的,所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得益于信息。

  我们回到影片《摇尾狗》看,无论阿尔巴尼亚战役与“旧鞋”是否真实,人们还是要进行选举,这便是在模仿前人的信息,而这些新闻的真实性只是影响了选民的热情取向。作为人民来说,判断信息的真伪并不是他们的价值所在,他们只是在接受信息,然后在信息的影响下作出自己的价值取向。对与错都是一个接受的过程,都要对自己产生的影响而做出反应,而媒介在其广泛性之外,只不过又将这种接受的过程变得短小些罢了。

  每个人都象影片中那个制片人一样,在模仿信息的过程中也再创造着信息,并用这个信息影响到他人的命运,而每一个人也在接受着信息,演绎着自己的命运。我想人生如戏的感叹不无道理,导演与演员的双重身份装扮起这个社会,而剧本就是那无时无刻不在的信息,命运的科学术语。

  生命无常,命运也不再神圣,一切似乎都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无聊的模仿在继续,信息成为世界的主宰,它操纵一切变得庸俗与典雅,这是它的魅力所在,也是它残酷的地方,我也只好无聊地笑。

  韩兮

  2000年于小西天。 最好的txt下载网

《星河战队》:公民与平民的区别
对于保罗的作品,认识最深的莫过于《本能》与《艳舞女郎》,这位从性都跑到好莱坞的大导演将*文化很好地展现在屏幕之上,直到现在,虽然莎朗斯通已经年华老去,但其性感成熟的韵味还是无法忘怀的。

  《星河战队》同样出自保罗之手,除了一场男女同浴的戏份与一场准*以外,我很难再找到那种刺激你感官的镜头了。但正是这部作品令笔者对保罗有了更新的认识。确切地说,这是第二遍看此片了,当初那意气风发的快意恩仇感觉已经淡去,取而代之的倒是影片所展现出来的暴力内核。

  粗粗一看,本片是一部普通的科幻片,虽然那外星虫类制作的还算逼真,场面也较为宏大,但似乎不可摆脱其二流科幻片的地位。但在笔者看来,这是一部颇具史诗风貌的影片,在许多的时候,它的成绩都被低估了。

  影片开始便是一段新闻报道,而这种报道也贯穿了影片的始终。当我们细看这些报道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无论是讲述战局,还是动员参军,甚至街头新闻,其核心却只有一个,那就是暴力。

  影片的暴力是显而易见的。

  最简单地来自于人类与外星虫类的战争。这一点很重要,当我们以为在那个时代,所有的战争都会以一个按钮那么简单的时候,导演告诉我们这是错误的,于是,我们看到了人类枪只对虫类的无奈,更看到了几乎肉搏的所有场面。虫类的强悍,其剧齿一般的腿脚无不深深地烙上了冷兵器的印痕,而人类手中的热兵器绝对没有占据任何便宜。于是,我们看到的所有死尸几乎都没有例外地缺胳膊少腿,人无完人。影片中教官的一柄飞刀解答了关于冷热兵器的问题,即剁下人类操作按钮的手指,但很不幸,这个命运立即故事发展的情节中上演了。导演此时对热兵器提出了一种极度的质疑。

  冷热兵器也许只是最有表象的东西,更深入一些的便是关于公民与平民的区别。当老师在课堂上询问男主角公民与平民之间的区别时,男主角如背书一般将这种区别说得极为清楚,但接下来的问题他却根本不清楚。于是,公民与平民之间的区别成了一种教化概念,于是,参军成了公民意识。当我们看到新闻中极力鼓吹的一种参军意识时,我们会发现,战争与暴力是我们人类的根本意愿,也许这与那些虫类无关。还是那名教师,一针见血的指出,只有暴力才是最强的统治,*已经沦丧了。于是,我们甚至可以理解一点,即掌握暴力即成为公民,没有暴力支配权就只能当平民。新闻中那些孩子肆无忌惮地踩踏着地上的虫类,无其说是一种防卫之举莫若说是打小便被灌输的一种暴力公民意识。于是,我们开始用暴力回击来自于外星的侵略。但暴力真的能解决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当具体的死亡数据摆在面前的时候,我们才知道暴力只是一种牺牲。

  暴力成为牺牲品的最大原因却还是暴力本身,对暴力的痴迷与对暴力的盲目自信。人类的自信同样是导演质疑的问题之一。起初的人类,盲目尊大地进攻着敌虫的老巢,于是也相应地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那些意气风发的战士们被上层阶级的失误而断送了性命,为此付出了自信的代价。当联盟司令官换掉之后,盲目的自信依旧存在,但好在人类开始反省自己,于是便陷入了人类社会常态必有的官僚作风,两个科研人员的辩论显得是那么地可笑。

  自信造成了失败,但新的领导并没有因此丧失暴力的权力,的确在战略上起到了作用,但同样是暴力地牺牲着这群年青人的生命。于是,那种意气风发变成了一种牺牲的必然条件,当影片结尾处,我们的主人公成为新闻中的主角的时候,我们知道,这种崇尚暴力的思想并没有结束。鼓吹中,新兵变成了老兵,学生变成了新兵,而他们都是不可一世的公民。强权感呼之欲出。

  我们的主人公在这个过程中从一个血性少年变成了真正的战士,甚至是宣传中的英雄,他们的成长是代表着暴力的延续方式。爱情在暴力中很快便失去了它应有的魅力,那场准*除了十分钟的延长可以体显出些许的人性以外,它什么都不是,而情侣中一方的死亡命运更是体显出暴力的强大,这与仇恨无关。当那场男女同浴被笔者津津乐道的时候,又有谁能够理解其中将人性残杀的一面呢?

  地球得到了大统一,但人类的战争却没有任何变化。

  是外星侵略了我们还是由于我们的穷兵黩武而引来了新的仇敌,暴力让我们成为正义的保卫家园的公民英雄,但也让我们成为一件机器,意气风发的,在仇恨与理念下生存的机器,于是我们与那虫子还有什么区别呢?

  保罗熬费苦心地用这么一部科幻影片包装了他对人类强烈的自我意识以及暴力思维等方面的思考,但血脉贲张的影视效果恐怕令导演本人也失去了真正的方向,于是,我们看不到任何答案,也许这也是事实。质疑而不解答,谁能够,谁又有权力做出解答呢?

  韩兮

  2007…1…23于通州。 最好的txt下载网

《血&;#8226;迷宫》:讲故事了
据说《血迷宫》是柯恩兄弟的成名之作,也是处子之作,所以找来看了看。

  柯恩兄弟最善长的就是讲故事,他们的故事看似很平常,但往往在观众理所当然的情结点上突然转向,造成一种黑色幽默的效果,而且这种黑色幽默所带出来的那种无奈是令人感同身受的,即而,无奈在剧情的结尾处被淡化,与影片开头时的平常一模一样。这是一个滑稽的世界,充满了无奈的黑色幽默的世界,但这更是一个极平常没有任何传奇的世界。这是我看完柯恩兄弟影片的感受之一。

  闲话不说,单讲这部《血迷宫》,如果按年代来说,这部摄于1984年的处女作可以说极好地奠定了柯恩兄弟影片的一贯风格,当然在后来的《冰雪暴》中将这种风格发挥到了极致。顺便说一句,《冰雪暴》(又名《雪花高离奇命案》)是我第一次看柯恩兄弟的作品。

  《血迷宫》一片中主要有四个人,分别是丈夫,妻子,伙计和私人侦探。

  伙计与妻子偷情,丈夫当然是怒火中烧,而且又受到了妻子的侮辱,(不是言语的,是对*的攻击)于是,丈夫请私家侦探解决一对狗男女。影片一直到这里,都是很常规的,很符合一部烂剧情的要素,但在这个时候,情节变了。

  私家侦探可以说是本片中的最大动机人物,他的存在使整部影片有了真正的不同一般的故事,但你却在影片开头部分会将此人忽略的。

  在影片开头,私家侦探*偷情的照片,唯一可以体显出来的就是他那种嗜钱的个性。一般来说,好莱坞这类角色是过场人物,当然,他们的过场人物也是极具性格的,嗜钱便是私家侦探的性格,此时,他还未达到影片的主要角色地位。

  在丈夫看到照片以后,剧情成为一个三角关系,当然就是俗套的情人,丈夫与妻子,中间穿插一些男人的性格角斗,无能与强悍,还有女人义无反顾的选择等等。直到丈夫觉得过于受辱了,于是,请私家侦探再度出场。

  关于一万元的酬劳,私家侦探有两种选择,一是杀掉所谓的奸夫*,从丈夫手中得到钱,但这样自己有把柄落在丈夫手中,二是制造假象,得到钱后杀掉丈夫然后再嫁祸那对偷情的人。至于有没有第三或第四种选择,柯恩兄弟没有给出。但很明显,前者是顺势的剧情,后者则多少有些出人意料。想来私家侦探也是这样认为的,于是他选择了后者。

  在看到私家侦探选择后者的时候,必须要回过头来看影片前一段的描述。影片前一段给出了两个内容,一是私家侦探的性格,不但嗜钱,而且自信,狡猾,二是奸夫*与丈夫之间的冲突,尤其还有丈夫欠了伙计两周的工钱,数目不大,但这是矛盾。

  由于前面这两个内容,所以私家侦探选择后一种得到一万元的方法更具有合理性。钱到手了,又嫁祸了他人,而且似乎没有任何人知道这件事,他的如意算盘十分地不错。

  但再精明的人也会犯错的,说实话,如果不犯错的话,剧情也便成了一桩申冤剧了,但导演显然不愿意这样。首先,那个火机的出现。

  大凡是特写的某个物件,事后必然会成为线索或动机,出场是肯定的。在私家侦探开片中的第一次出场时,火机这个特写就出来了,对于观影经验丰富的人来说,这就预示着私家侦探的戏肯定没有完。另外,这种手法很希区柯克的。在干掉丈夫的时候,火机落下了,于是后来私家侦探为寻找火机而寻找伙计与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