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 第11期 - 每期一生寒武一、噩梦,高层领导中混入了奸细三个,还是四个?屋子里阴森森的,我看不清这审讯室的打手到底有几个。踝骨上又挨了一棍子,疼痛使我稍稍清醒了一些。机器人吗?不,不是,他是个叛军少校,脸藏在防护面罩里。“快说!”又是一拳。左眼立时钻心地疼,完全丧失了光感,一定是视网膜破裂了。这家伙,为什么不去参加太阳系拳击协会?我想骂几名粗话,但只是吐出一些腥咸的唾沫。真奇怪,火星叛军中居然还有如此酷爱中世纪宗教法庭的少校,我一边舔舔粘糊糊的上唇,一边想。“告诉我吧,我的孩子,把你知道的一切都告诉我。”蒙胧中,我听见一个老人在说话。这声音低沉而缓慢,带有不可名状的威严与神秘。...
□ 罗伯特·西尔弗伯格原名:The Pope of the Chimps作者:Robert Silverberg/罗伯特·希尔弗伯格译者:夸克译者声明:1.译者并未经过原作者授权,纯粹出于个人兴趣翻译,该书版权归原作者及出版社所有。2.由于本人能力所限,文中可能有误译之处,对此表示歉意,欢迎指正,酬以报告。3.请尊重译者的劳动,杜绝剽窃行为,转载请保留以上内容。上个月初的一天,我和凡代尔曼斯单独在围地(注①)里和猩猩们待在一起时,他突然冒出一句话:"我要昏了。"这是个灼热的五月天,可凡代尔曼斯从来都没有对热表示出反感的迹象,更别提对热的痛苦感觉了。当时我正忙着跟雷欧和敏茜以及她的女儿玛芬谈话,所以我只是把他的话记了下来而没有采取什么措施。当你在工程(注②)中正起劲的用手语谈话时,你可能不会对口语有很大的注意力。...
那一年的夏天闷热潮湿。水珠顺着墙往下淌,墙角里长满了苔藓。楼梯的木踏板也受了潮,不再吱吱嘎嘎地叫个不停。我躺在床上,可以听到蠹虫和白蚁在门廊里蛀蚀柱子而发出的细微的沙沙声。在这鼓点般的乐声中,有人敲了敲门。 我打开了门,一个老头站在门外,抱着一只毫不起眼的罐子。 我把他请入客厅,客人神经质地摩挲着那只罐子,沉默了很久才开口说道:“你在当地是个有名的收藏家,所以我想请你看看,这是我在靠近萨珈一个极为偏僻的小村庄里找到的东西,当地人把它叫做‘海眼’。”他把那只罐子摆在桌上。 我一直打量着这位客人,却看不清他灰蒙蒙的脸,因为它一直隐藏在一顶同样灰蒙蒙的宽沿帽下,我只看清了那双把罐子摆到桌上的手,它们青筋暴露,皮肤枯干,沾满了尘土和墨水,我还瞥见了那只迅速缩回的左手上少了两个指头,伤疤是新的。...
小林的妈是个残疾人,这在开家长会前我一点也不知道,虽然我和他同学并同桌一年多,但我们的话题从来不涉及到父母兄弟,我一直以为他的妈妈和我们所有人的妈妈一样普通。 我是班委,在家长会开始前被老师安排负责接待,小林的妈来得很早,她象一只暗夜里的猫悄没声地从课桌间的狭道靠过来,带着谦卑的神态小声问:“我是小林的妈,他的座位在哪儿?”我不敢多看她,赶紧将她带到小林的座位上,小林的妈便在那个位子上低下头来,静悄悄地坐着,一直坐到家长会的开始。 开会的时候,我从窗外向里看,看到小林的妈脸红红的,那是因为班主任在夸赞小林的成绩怎么好,平时怎么有礼貌,对她的家教大加赞扬。大概是因为兴奋,小林的妈稍稍抬起一直低着的头,于是我可以看到她的独眼中有泪光一闪一闪。我好奇地偷窥着小林妈妈的脸,出于礼貌,在接待时我不能盯着她的脸仔细看,现在总算可以看个够。...
序 章 军历2552年9月19日0103时 联合国太空司令部巡洋舰“秋之柱号”,方位未知。 通讯器把三等技术兵萨姆·马库斯从断断续续的睡眠中吵醒。他不禁咒骂了两句,揉着惺松睡眼,看了看休息舱舱壁上的任务钟。三十六个小时以来,他总共只睡了三个小时,真见鬼。要知道飞船进人跃迁断层空间以后,这还是他头一回踏实地进人梦乡。 “谢天谢地,”他低声自语道,‘但愿这次别出什么大乱子。” “秋之柱号”离开致远星后,舰长就让技术兵分三组轮流换岗。经过一番苦战后,“秋之住号”损伤严重。技术兵们正按照任务钟的部署,努力让这艘老迈的巡洋舰不至于彻底瘫痪。近三分之一的技术人员在致远星一役中阵亡,各部门都缺兵少将,不得不加班加点。...
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Xinty665 免费制作 第一章 不速之客 要是一个人走过来,衣服穿得土里土气,而举止动作却仿佛整个地区都属于他,那他一定是个宇航员。 这种看法是完全合乎逻辑的。凡是宇航员,他的职业自会使他觉得好像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他主宰的;一踏上地球,他就难免在人们中间显出一副匡世济贫的样子。至于他服装式样上的粗俗,当然是情有可原的。我们总不能想象,一个长年累月身着宇宙服、比文明世界更能适应外层空间的人,会懂得怎样穿戴才算得体。对于服装商人来说,他是个不可多得的顾客,因为从他身上可以捞到不少油水。据说,裁缝和服装商人专门聚集在火箭发射场中心的周围,竭力兜售“地面服装”。...
第一章 夏普先生寻访巨款继承人 “这些英国报纸编得真好!”和善的大夫仰靠在一张大皮扶手椅里自言自语地说。 萨拉赞大夫一辈子就这么自言自语的,这是他的消遣方式之一种。 他年已五十,眉目清秀,眼睛有神,清澈亮晶,戴着一副金属架眼镜,相貌既严肃又和蔼可亲,让人一看就是一个正人君子。这天早晨,尽管他此刻衣着并不十分考究,但却早已刮好脸,结上了白领带了。 在他下榻的布赖顿的一家旅馆房间里,地毯上,家具上,到处都放着《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每日新闻报》。刚刚敲响十点钟,萨拉赞大夫就已经在城里转了一圈,参观了一所医院,回到了旅馆,看了伦敦的各大报登载的一篇论文的全文,那是他前天递交给国际卫生大会的有关“血球验算”的报告。...
杨陟峰部长气冲冲地闯进卡洛的办公室大吼:“查出来没有?”卡洛一声不吭,继续拨弄着面前那个计算机键盘。旁边的助手回过头来:“对不起,部长先生,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处于混乱状态,暂时还没有查明原因。”“混蛋!又是事故!又是事故!滚开!”部长操起另一个键盘敲击起来。半晌,卡洛开口说:“部长先生,没有用,计算机系统已经被人破坏了。”部长看着他,终于停止了努力。部长点起一支雪茄,慢慢冷静下来,口中不停地自言自语:“十三起空难,还有全球性的大规模停电事故,还有计算机网络……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绝不是偶然的。”卡洛接着说,“现在,计算机取代了所有的管理部门,包括现在的交通、能源,都由计算机控制。如果是这样,都是……”...
目录 第一部 暮争降临第二部 日暮第三部 黎明 简介 很明显,西尔弗格伯对阿西莫夫的原始创意的处理是审慎的;但同样显而易见的是:他的关注点与阿西莫夫不尽相同。虽然阿西莫夫在《日暮》的原始短篇中也写到了愚昧力量对科学的进攻,但他的重点显然是向读者展示一个千年一见、撼人心神的经典科幻场景;而西尔弗伯格所感兴趣的却是宗教与科学的对抗。在他的笔下,夜幕降临、群星呈现都成了这出对抗戏的背景。 从西尔弗伯格的创作意图来说,《日暮》是成功的。这场科学与宗教的对抗被他描写得尖锐激烈、触目惊心。尤其耐人寻味的是:掌握真理的科学家没有力量战胜愚昧;而宗教势力却利用大众对黑暗的恐惧心理掌控了世界,使文明倒退回黑暗世纪。这个结局让人压抑,作者正是以这种极端的后果,对现实作出警示,提醒人们:科学只有普及开去,才会形成力量,世界才有理智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