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1他沿着小道向前面林子里走去。林子尽头是一座高耸的断崖。断崖那一边,可以清晰地听到大海的咆哮。已经没有路。要么回头,要么顺着怪石嶙峋的陡壁爬上去。他顺着海滨的沙滩一路走来。不久前,沙滩被一条突起的水泥海堤挡住。海堤的一边是正在涨潮的海,另一边是一座位于城市边缘的渔村。他可以回去,并且已经想到了,但终于没有回去。他进了村子,向一个一身鱼腥味儿的中年渔民问路。“请问,前面还有路吗?”渔民四十岁上下,有一双大黄鱼那样的鼓眼。“你是去海边吧?”他仔细打量了江白一眼,格外看了看年轻人白色军装肩部的黑牌牌。“有路,往前走吧。”最后,他肯定地说。...
1浮士德(上)〔德〕歌德 著2目 录1目 录献词…………………………………………………………1…舞台序幕……………………………………………………3…天堂序曲……………………………………………………8…悲剧第一部夜…………………………………………………………1…3城门口……………………………………………………2…7书斋………………………………………………………3…8书斋(二)………………………………………………4…9来比锡奥尔巴赫地下酒店………………………………6…3女巫的丹房………………………………………………7…4街道………………………………………………………8…4黄昏………………………………………………………8…7散步小径…………………………………………………9…2邻妇之家…………………………………………………9…4街道(二)………………………………………...
儿子
|热度
49
|
文学
| 上传:
冷如冰 |更新时间:2018-04-09
有的食物你凭它的外表就可以判断它是否美味可口,这只蛋糕就是这样。小孟从营业员手里接过蛋糕的时候,嘴里忍不住地发出了赞叹的声音,营业员从他的微笑中看出这位顾客是满意的,她于是也露出一种灿烂的笑容,她说,我们店的蛋糕是全市最好的,你看上面的奶油,都是新鲜的,自己做的,你再看奶油上的棱花,那也是上等货,可以放心地食用,不含色素,是从法国进口的。小孟说,不错,看着就好,你们店看来是名不虚传,对了,我还要小蜡烛,你们店不是奉送蜡烛的吗,我要六十根小蜡烛。...
1死魂灵(下)〔俄〕果戈理 著2目 录1目 录第二卷第一章……………………………………………………2…88第二章……………………………………………………3…24第三章……………………………………………………3…37第四章……………………………………………………3…79最后几章中的一章………………………………………4…013第二卷482死魂灵(下)第 一 章为什么非要从我国的偏远角落里塑造出穷乡僻壤一些人物来表现我们生活中的陋习和令人感伤的缺陷呢?有什么办法呢,作者就是这种秉性嘛,他本人就有缺陷嘛;从偏远角落里除了从穷乡僻壤挖掘一些人物来表现我们生活中的陋习和缺陷,他别无他能嘛.瞧,现在我们又来到了穷乡僻壤,又来到了一个偏远的角落.然而这是一个多么美的穷乡僻壤,偏远角落啊!...
第一章江南无影庄“武林大会将届,咱们无影庄也该派个人前去参加……唉,自从你二叔过世之后,咱们无影庄真是人才凋零……” 厅堂上方偌大匾额上挺拔俊逸的字迹飞舞着:千手无影;匾额下方以金漆细草:少林虚空。 “爹,那是您不愿再涉足江湖恩怨,多年不收弟子而已,否则凭您这‘千手无影’的响亮名号,怎可能调教不出好徒儿?” 老人脸上露出缅怀的笑容,仿佛时光又倒流回过去年少英雄时。其实他也还不算太老,只不过长年郁闷,心中总有难解之结,于是看起来老了、憔悴了。 “想当年我跟你二叔也真是风云一时,武林中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可惜啊...
第一章 1 春节的气息尚未从这座城市褪去,赵嘉映的单位就照常上班了。第一天下午,他就接到了冯乐发打来的电话,问他晚上有没有时间。 赵嘉映说,你又承包了一户人家?冯乐发是室内装修工,他每承包一户人家,就要叫上赵嘉映和郑三狗去房东的新家参观,同时请他们在小饭店吃上一顿以示庆祝。 不是。冯乐发否认。 赵嘉映问,那你有什么事? 也没什么事。冯乐发说,春节嘛,想请你们吃餐饭。然后,跟赵嘉映约定六点钟见面。 赵嘉映脱口说,在阿庆嫂大排档吧?阿庆嫂大排档在冯乐发住处附近,一家挺简陋的小饭店,办一桌最好的饭菜,价钱也不会超过二百元。以往,冯乐发每次请客都安排在那里。...
钟鼓楼后面有好几家公寓。其中的一家,字号是天台。天台公寓门外的两扇三尺见长,九寸五见宽,贼亮贼亮的黄铜招牌,刻着:“专租学员,包办伙食。” 从事实上看,天台公寓的生意并不被这两面招牌限制住:专租学员吗?遇有空房子的时候,不论那界人士也和学生们同样被欢迎。包办伙食?客人们除非嫌自己身体太胖而想减食去肉的,谁也不甘心吃公寓的包饭;虽然饭费与房租是同时交柜的。 天台公寓的生意也并不因为履行招牌上所说的而减少:唯其不纯粹招待学生,学生才来得更踊跃,唯其饭食不良,住客们才能享受在别个公寓所享不到的利益。例如,拿两件小事说:客人要叉麻雀,公寓的老板就能请出一两位似玉如花的大姑娘作陪。客人们要喝酒,老板就能供给从京北用猪尿脬运来的,真正原封、漏税的“烧刀子”。...
白话尚书
|热度
57
|
文学
| 上传:
白寒 |更新时间:2018-04-09
《尚书》是一部古代的重要文献。它非常难懂。现在把它翻译出来,旨在帮助初学比较容易地理解它,从而了解一些我国古代的文化。这对批判继承我国古代文化,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是很有益处的。 为什么叫《尚书》呢?《荀子·劝学篇》说:“书者,政事之纪也。”许慎《说文解字·序》说:“著于竹帛谓之书。”这说明书是写在竹帛上的政事记载。这种政事记载原来只叫《书》,汉代又叫它做《尚书》,见于《史记》的《五帝本纪》、《三代世表》和《儒林传》。王充《论衡·正说篇》解释说:“《尚书》者,以为上古帝王之书。”马融说:“上古有虞氏之书,故曰《尚书》。”伪《孔传》说:“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他们都把尚解释为上,把《尚书》解释为上古的史书。...
第一期 读书游历时期 (公元七一二——七四五)为了使我们能够比较容易、比较清楚地看出杜甫创作的发展过程,以及他的创作和他的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把杜甫的诗,大体上分成了四个时期。这第一期,是读书游历时期,包括他三十四岁以前的作品。据《壮游》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又据《进鵰赋表》:“臣幸赖先臣绪业,自七岁所缀诗笔,向四十载矣,约千有余篇。”可见,杜甫打七岁时起便已经有诗,到他四十三岁写《进鵰赋表》时,连同文章(即所谓“笔”)已有了一千多篇。那么照理推算,其中属于三十四岁以前作的诗,少说也该有个...
1 握着听筒的手臂已酸麻僵硬,可我基本没说话,不是不想说,是那个叫黎静的女人没给我机会。 午夜十一点的电话铃声象女高音喊救命,刺激得我肛门紧缩,我用偷儿掏包般的轻巧和迅捷抄起了话机,心中惴惴的,仿佛看到了苏娟的眼珠把闭合的眼帘滚动的波浪起伏。 我的书房和卧室间的隔音效果尚好,我的声音不会传到苏娟那里去的,苏娟也不会偷听我的电话,这点我深信不疑,于是我说了声喂。 数秒钟里,那边是死一般的沉寂,我刚想破口大骂,那边说话了,一个很美妙的女声说,瞪什么眼?你这个混蛋。 我无声地笑了下,说你这个混蛋半夜三更的来电话就是告诉我我是个混蛋?...
“昨天晚上我看见你了,在西单‘百花市场’,和一个男的。”李东宝对戈玲说。 “昨天晚上我就没出门。”戈玲回答。 “绝对是你,我仔细张望了一下。” “是不是我我还不知道?你肯定认错人了。” “你们从‘百花市场’转完出来,又进了‘豆花庄’一人吃了碗龙超手,又合吃了碗‘叶儿耙’。” 坐在另一张桌后吸烟出神的于德利,看了一眼李东宝,弹弹烟灰说:“你跟踪了?” “邂逅。”李东宝说。“当时我正好骑车逆行被警察喝住在路边接受批评,一边东张西望。” “那就是有这事了。”于德利说。 戈玲一笑。 “其实你就是承认了也没什么。”于德利劝戈玲。“东宝的意思也不是要跟你算账。...
三略
|热度
9
|
文学
| 上传:
莫再讲 |更新时间:2018-04-09
作者:黄石公[汉]· 简介· 卷一 上略· 卷二 中略· 卷三 下略简介 《三略》也叫《黄石公三略》,传说是汉初黄石公(又称圯上老人)所著,传授给张良的。《史记·留侯世家》有“张良尝闲步游下邳,有一老父……出一编书曰:‘读此书则为王者师……’旦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的记载。但据《汉书·艺文志》说:“汉兴,张良、韩信序次(整理)兵法,几百八十二家,删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至于孝成(汉成帝)命任宏论次兵书为四种(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班固、班昭根据这些写成《汉书’艺文志·兵家》,其中并无《三略》一书著录。查《汉书》成书于东汉和帝(公元89—105)年间。可见在东汉中叶以前并没有《三略》这个书名。东汉末年建安年间,陈琳(?一217年)在《武军赋》中始提到“……三略六韬之术”。魏明帝时,李康《运命论》始有“张良受黄石公 之符,诵《三略》”之说。东晋末年(公元400—417年),李暠为西...
第一章 溅落芳尘次第歌 七月十四,黄昏。 河南,开封,清远县。 郭敖满身疲惫,站在县郊的旷野中。他凝视着面前那座小小的庙宇。 曾经兴盛的香火终于抵不住时间的侵袭,将昏黄的影子涂在朱红的门墙上,让那点残存的朱红也随之败亡。红色已不再醒目,在灰沉的暮色中,隐隐带着苍凉的感慨,如同青春失尽的老妇,无力地看着眼前的一切。 小小的门楣上,挂着一块匾,上面是锈迹斑斑的三个大字:“财神庙” 郭敖情不自禁地吐了口气,伸手将庙门推了开来。那破旧的木门发出一阵嘶哑的声音,缓缓打开了。 庙中并没有香火,残败的神案孤零零地摆在已凋尽泥彩的财神面前,宛如老人最后摇落的齿。...
哦,香雪ceiea, 2003-1-21 中国教育装备网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的接受着大山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然而,两根纤细、闪亮地铁轨延伸过来了。它勇敢地盘旋在山腰,又悄悄的试探着前进,弯弯曲曲,曲曲弯弯,终于绕到台儿沟脚下,然后钻进幽暗的隧道,冲向又一道山粱,朝着神秘的远方奔去。不久,这条线正式营运,人们挤在村口,看见那绿色的长龙一路呼啸,挟带着来自山外...
作者:马三立、张庆森甲 我呀,最喜欢戏吗的。乙 噢,戏吗的?甲 嗯。乙 戏不就是戏吗?甲 啊。乙 还带“吗”字干什么呀?甲 戏呀吗的呀。乙 噢。这不像话!比方说:我会唱戏,我喜欢唱戏。这才行。甲 戏剧。乙 哎,不要那“吗”,一带“吗”字儿好像别的您也喜欢似的。您喜欢戏剧?甲 我打小时候就爱听戏。乙 不但您爱听啊,人人都爱听。您爱听戏?甲 我还喜欢研究戏剧。乙 喜欢研究?甲 爱,爱听。乙 是爱听啊,是爱研究哇!甲 我爱听啊!由打爱听发展到爱研究这儿啦。...
娴静、端庄、貌美的师医院护士李静爱上了师部警通连的警卫排长梁亮,似乎这一切顺理成章。梁亮是住进师医院之后,才和李静发生爱情的。在这之前,梁亮并不认识李静,但李静却认识梁亮。梁亮差不多是师机关的名人,不仅因为梁亮长了一副挺拔的身板,更重要的是,梁亮当战士的时候,就有一副极好的身材,他是全师学雷锋标兵,还是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每年师里都会组织两次演讲比赛,梁亮就是那会儿脱颖而出的。很多人都认识他,不论是干部还是战士。梁亮成为师里的名人是有基础的。他刚当新兵不久,中央的8341部队来师里选人,梁亮差点就被选中。8341部队是很著名的,那是中央的警卫部队,专门给国家和军委的领导站岗放哨。不仅要求士兵政治合格,而且还要相貌英俊,个头儿也得一米七六以上。那时候谁要是能进入8341部队,是一种至高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