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崔秀哲,韩国当代作家、学者。1958的生于韩国江原道春川。先后就读于汉城大学韩国现代文学系和法国现代文学化石》、《鲸鱼肚里》、《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爱情(一二,三,四)》、《冰炉》、《画壁画的男子》、《所有的酸葡萄下都有狐狸》等,其中《冰炉》获韩国“尹东柱文学奖”、“李箱文学奖”。第一卷 快乐的地狱生活一、路灯、路边酒篷、鸽子、钥匙、立体声、昼火、天气、种子……布满天空的大大小小破棉絮似的云块,像在做精巧的构图,一部分以东北方的一块云为中心纷涌而去,另一部分则朝西北方,像炸开的手榴弹碎片,呈现出各式不等形态,叫人看得心醉神迷。人类就头顶这片广袤无边、瞬息万变、充满紧迫感的云天——大自然的戏剧或叙事诗,过着自己的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章 一九九六年二月十三日,我辞职了,那是一个我工作了不到两年的地方。之所以到许多年后还十分清晰地记得那天,是由于那是情人节的前一天。花店里的玫瑰已开始缺货,价格也涨到十八元一朵。 我抱着从公司收拾来的一大箱杂物,在大街上闲荡。 走过街心公园,那里很吵。两辆洒水车在向天空喷水造成下雨的假象。大概又是一场分手的戏。 雨中红衣的女主角身旁跑过一个小孩。小孩手中一簇色彩艳丽的气球,没抓牢,向天空飞散去。小孩停下,与女主角一起仰望天空。 我也抬起头,冰凉的水滴落在脸上。忽然有一种熟悉的感觉,此情此景似曾相识,不知在梦境抑或前生。...
钢琴教师 作者:[奥地利] 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简介: 200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地利著名女作家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曾被改编成电影,并在第54届戛纳电影节中获奖。年届四十的女钢琴教师艾丽卡在维也纳音乐学校任教,她与专横的母亲生活在一起。在这个封闭保守、几乎与世隔绝的残缺家庭中,没有男人的位置。艾丽卡感到压抑苦闷,这种畸形的环境导致了她不得不依靠偷窥和自我虐待来发泄性欲望。她的人生因为一个学生的引诱而改变了……钢琴教师 1(1) 女钢琴教师埃里卡·科胡特像一阵旋风似的蹿进自己和母亲共住的住所。这孩子动作有时特别敏捷,母亲喜欢把埃里卡称为自己生龙活虎的小家伙。她竭力逃避母亲。埃里卡是快奔四十的人了。从年龄上来讲,母亲都可以当祖母了。在经历多年艰辛的婚姻生活之后,埃里卡才来到这个世上。父亲很快便把指挥棒传给了自己的女儿,埃里卡登场,父亲下场。今天,埃里卡...
再版前言 2006年的夏天,我重新改写《1995-2005夏至未至》。 时光又退回到2004年的夏天。 上海的白光依然泛滥滔天。 连续几日的高温让人觉得夏天永远都不会结束了。 可是还是有一些情绪缓慢地生长在心里,那是2004年夏天再也无法重回的心境。 有些情绪,只能发生在我们最透明的少年时代。那时头顶的蓝天永远是一张寂寞的脸,浮云将一切渲染上悲伤的釉质,在天空里发着光。 那些光芒将我们这些平凡的男生女生,照耀成将来的传奇。 在完成《夏至》的那一年里,我经历了很多很多的事情。像是台风过境,悲伤一片荒草伏倒般辽阔。而在过去两年之后的夏天,当一切过去之后,所谓的悲伤,也已经被重新枯荣过两季的高草覆盖得看不出一丁点痕迹。...
人生有如四季,寥寂冬日当前时,我们就得自我振作。 一月里,雨落下来就冻成冰。我坐在书桌前,家里静得连一只鸟落在房顶上都到。没有人从冷飕飕的外面进来吵着要吃晚饭了。没有人叫我出去看桦树上结的冰。没有人打断我的思路,焦急地问我:“你忙了一天也该休息了?” 寂静始于七年前,一个风光明媚的春日。我丈夫急欲开始他的高尔夫球季,匆匆搂了我一下就冲出门外,回过头来喊道:“你好好看家!我三点钟回来。”然而早在三点钟以前,他便因心脏病猝发,倒了下去,他再也没有回家。 我的经验独特?当然不是。世间寂寞的寡妇和鳏夫多得很。痛失所爱也不是进入寥寂天地的唯一途径。人们由于种种缘故不再和他人一起生活,大部分人有生之年都会有一次或多次这样的经验。...
作者: 杨成刚第一章行万里路,读万卷书(1) 中国有句古话: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大旅游家徐霞客游遍大江南北,常独行于山野,迎风踏月,杖击林木,手弄流水,吟诗唱和,受到世人的赞叹与仰慕。当代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将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投入到“在路上”的状态他们绚丽多彩的生命是由一次又一次奇妙的旅行组成的。培根说:“旅行,对年少者来说,是一种教育;对年长者来说,是一种经验。”通过旅行了解外面的世界,看看是真的很精彩,还是很无奈,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是具有很深的诱惑和无穷的吸引力吗? 像过去那种由导游挥着小旗,几十个人一起,戴着统一的帽子,乘坐统一的交通工具,在统一的地点享受统一的酒店服务,吃统一的饭食,在统一的时间拍摄风格统一的“到此一游”的照片……这种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模式,已为不少人所放弃。真正旅行的意义不在于留几张影和带回一些纪念品,而在于经历。记住,过程永远...
作者:司雨客第三部 第一章完美的开始北疆的硝烟终于散去了,但是由此产生的伤口却不是那么容易弥合的。 大战过后,百姓流离,牧场荒废,大量的难民涌入各个小城,都要急于进行解决,可不是简单一个出榜安民就会万众归心的。 民政必须立即跟上去,安抚百姓,划分草场,安置人员,治疗伤者,粮食药品,一切都需要人手,我在北疆居中打理这些事,一时还离不开,无法回到长安。不过,我并不需要负责真正的实务,李严和廖立二人都是极为出色的内政人才,而季汉举士得到的人才经过了一年多的培养,可以充实到这里来,我又让他们大量起用当地的名宿,有名望的人士,甚至沿用灵儿她们在朔方的办法,采用地方自己推荐的方法,几种方式结合,迅速的组织起了北疆的基层组织架构。而我提前在朔方郡训练的那数万新兵,此时不用打仗,但都可以作为民兵,分散到各处牧场中去。他们是未来北疆的骨干,是我们的耳目和爪牙,有什么异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