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结婚这天,潘桃远远地站在自家门外看光景。潘桃穿着乳白色羽绒大衣,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潘桃也是歇马山庄新媳妇,昨天才从城里旅行结婚回来。潘桃最不喜欢结婚大操大办,穿着大红大紫的衣服,身前身后被人围着,好像展览自己。关键是,潘桃不喜欢火爆,什么事情搞到最火爆,就意味已经到了顶峰,而结婚,只不过是女孩子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转折,哪里是什么顶峰?再说,有顶峰就有低谷,多少乡下女孩子,结婚那天又吹又打披红挂绿,俨然是个公主、皇后、贵妇人,可是没几天,不等身上的衣服和脸上的胭脂褪了色, 就水落石出地过起穷日子。潘桃绝不想在一时的火爆过去之后,用她的一生,来走她心情的下坡路。于是,她为自己主张了一个简单的婚礼,跟新夫玉柱到城里旅行了一趟。城就是玉柱当民工盖楼的那个城,不小也不算大,他们在一个小巷里的招待所住了两晚,玉柱请她吃了一顿肯德基,一顿米饭炒菜,剩下的,就是随便什么...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出兵占领了比利时,于是英、法等协约国相继出兵对付德国,比利时的佛兰德成了西线大战场。伊珀尔是战役最频繁的地方,大战期间,英国军士在这里丧生的最多。从此以后,伊珀尔一直是英国人民纪念阵亡男儿的地方。 战争是德国发动的,在统治者、好战分子和极端民族主义者的蛊惑、煽动和欺骗下,无数德国青年作为志愿兵而激情满怀地踏上战场,“争取为祖国、为德意志而光荣地战死沙场”。然而残酷的现实终于使他们醒悟过来,他们认识到英国士兵不是他们的敌人。他们只有一个想法:倒霉的战争快点结束,早点回家去。 1914年圣诞节来临,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发生了——交战国士兵自发协议停战,共同欢度圣诞节。12月24日(平安夜)黄昏,德国士兵向英国士兵大声喊道:“圣诞快乐,英国人!”接着举起牌子“我们不开枪,你们不开枪”。英国士兵也举起牌子“我们不打仗,你们不打仗”。消息在佛兰德战...
作者简介:内容简介: 一段凄美而热烈的爱情故事。 一段异族男女真挚永恒的似水年华;一曲未见过面却爱到极致的奇异的浪漫爱情经典。 他们几次擦肩而过,却无缘相拥;他们海誓山盟,却只能期待在另一个世界相见;一个是初涉爱河的缉毒女警;一个是机智成熟的秘密卧底;他们鲜为人知的爱情将与山河同在,与人类共存。书评羌管悠悠爱别离文/刘广雄 《爱别离》为我们营造了这样一种意境:孤烟大漠,长河落日,黑衣的骑士与黑色的骏马;漠北朔风,悠悠回荡羌管的倾诉;马蹄声碎,羌管声咽,刀光、剑影和枪声中,黑衣的骑士和他的骏马像一颗黑色的子弹射向浑圆的落日;当艾山江的生命永远地融入雪山大漠,我们看到了安琪的小窗,那是一扇可以眺望到乌兰山顶千年积雪的小窗。窗台上,永远有一只透明的玻璃杯,杯子里,永远有一杯同样透明的白开水;当黄色的野菊花开遍原野,苍凉的《腊月里的转场队伍》古歌声让我们掩卷长泣。...
"四柱八字" 是以主人翁之出生年月日時, 化出 "四條柱" 及 "八個天干地支" , 天干有十個: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地支有十二個: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例如 : 西曆1965年8月11日晚上10時, 翻查萬年曆, 便得:乙巳年, 甲申月, 丁酉日, 辛亥時)以日干(日元)之五行屬性, 與其他七個字之配合及五行 "生剋變化", 顧及天干地支之間的 "會合刑沖" 便可知道日元之旺衰; 以正五行之理(正格), 推算運程之吉凶: 日元強旺要行剋洩運為吉; 日元衰弱要行生助運為吉, 反之則凶.而 "正格" 以外, 又有 "特別格局"之存在, 如 "棄命從財格" "專旺格" 等, 由於命局有異於正常而又符合特別要求, 故其行運之喜忌則有別於正常五行之理...
卷二 臣术 人臣之术,顺从而复命,无所敢专,义不苟合,位不苟尊;必有益于国,必有补于君;故其身尊而子孙保之.故人臣之行有六正六邪,行六正则荣,犯六邪则辱,夫荣辱者,祸福之门也.何谓六正六邪?六正者:一曰萌芽未动,形兆未见,昭然独见存亡之几,得失之要,预禁乎不然之前,使主超然立乎显荣之处,天下称孝焉,如此者圣臣也.二曰虚心白意,进善信道,勉主以体谊,谕主以长策,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功成事立,归善于君,不敢独伐其劳,如此者良臣也.三曰卑身贱体,夙兴夜寐,进贤不解,数称于往古之德行事以厉主意,庶几有益,以安国家社稷宗庙,如此者忠臣也.四曰明察幽,见成败早,防而救之,引而复之,塞其间,绝其源,转祸以为福,使君终以无忧,如此者智臣也.五曰守文奉法,任官职事,辞禄让赐,不受赠遗,衣服端齐,饮食节俭,如此者贞臣也.六曰国家昏乱,所为不道,然而敢犯主之颜面,言君之过失,不辞其诛,身死国安,不悔所行,如此者直臣也,是为六正也.六邪者:一曰...
《尚书》是一部古代的重要文献。它非常难懂。现在把它翻译出来,旨在帮助初学比较容易地理解它,从而了解一些我国古代的文化。这对批判继承我国古代文化,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是很有益处的。 为什么叫《尚书》呢?《荀子·劝学篇》说:“书者,政事之纪也。”许慎《说文解字·序》说:“著于竹帛谓之书。”这说明书是写在竹帛上的政事记载。这种政事记载原来只叫《书》,汉代又叫它做《尚书》,见于《史记》的《五帝本纪》、《三代世表》和《儒林传》。王充《论衡·正说篇》解释说:“《尚书》者,以为上古帝王之书。”马融说:“上古有虞氏之书,故曰《尚书》。”伪《孔传》说:“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他们都把尚解释为上,把《尚书》解释为上古的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