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老人与海》 他是个独自在湾流①中一条小船上钓鱼的老人,至今已去了八十四天,一条鱼也没逮住。头四十天里,有个男孩子跟他在一起。可是,过了四十天还没捉到一条鱼,孩子的父母对他说,老人如今准是十足地"倒了血霉",这就是说,倒霉到了极点,于是孩子听从了他们的吩咐,上了另外一条船,头一个礼拜就捕到了三条好鱼。孩子看见老人每天回来时船总是空的,感到很难受,他总是走下岸去,帮老人拿卷起的钓索,或者鱼钩和鱼叉,还有绕在桅杆上的帆。帆上用面粉袋片打了些补丁,收拢后看来象是一面标志着永远失败的旗子。 老人消瘦而憔悴,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腮帮上有些褐斑,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反射的光线所引起的良性皮肤癌变。褐斑从他脸的两侧一直蔓延下去,他的双手常用绳索拉大鱼,留下了刻得很深的伤疤。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象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
呜呼!惟我先考先妣,既改葬于台洲之十三年,小子国藩,始克表于墓道。 先考府君讳麟书,号竹亭。平生困苦于学,课徒传业者,盖二十有余年。国藩愚陋,自八岁侍府君于家塾。晨夕讲授,指画耳提[1],不达则再召之,已而三复之。或携诸途,呼诸枕,重叩其所宿惑者[2],必通彻乃已。其视他学童亦然,其后教诸少子亦然。尝曰:“吾固钝拙,训告若辈钝者,不以为烦苦也。”府君既累困于学政之试,厥后挈国藩以就试,父子徒步橐笔[3],以干有司[4]。又久不遇,至道光十二年,始得补县学生员。府君于是年四十有三,应小试者十七役矣[5]。吾曾氏由衡阳至湘乡五六百载,曾无人与于科目秀才之列[6],至是乃若创获[7],何其难也!...
第一回 邸报中连篇诳鬼话云台内京察定方针 建极殿后的云台是一处三楹小殿,与乾清宫仅隔着一道乾清门。平日里有什么要紧事,皇上便在这里接见大臣。这天辰时刚过,只见云台里坐了三个人,御座上坐的是小皇上朱翊钧,张居正与冯保打横坐在两侧。冯保尖细着嗓子,念一份邸报上的条陈: 苏州府知府报告:苏州府治西南太湖之滨,有山自移徙。初犹缓缓移动,渐次甚急,望太湖而趋。偶一村民过之,大惊疾呼曰:“此山要走下湖也!”闻者皆愕然而呼。山随呼即止,已离旧址百数丈矣冯保拖腔拖调刚念完,朱翊钧就乐了,他双脚一蹬金踏凳,拍手笑道: “山还会跑,真有趣。”冯保干笑了笑,觑了张居正一眼,但见这位首辅敛眉凝神,木头人一样毫无表情,冯保咽了一口唾沫,念开了第二段:...
目 录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第七节第八节第一节 扎着红色围嘴儿的地藏菩萨——每当千花子在女子学校的宿舍里怀念起海边的故乡时,率先浮现在脑海里的总是那尊石雕的地藏菩萨。 千花子已经彻底地变成了一个东京少女,但居然还对海岬岩石下的地藏菩萨恋恋不舍,这似乎与如今的她多少有些格格不入。 "那地藏菩萨其实不懂规矩,竟然扎着五个甚至七个围嘴儿。简直就是一个不可救药的婴儿哪。" "那不就跟千花子差不离儿吗?" 伙伴们接过话头巧妙地奚落着千花子。每当千花子开口说话时,总是像婴儿一般,涎水差一点儿就要从嘴巴里流了出来,那模样显得可爱极了。即使在已经成为女子学校学生的今天,她的嘴唇依旧是那么娇嫩水灵,仿佛刚刚吮吸过母亲的乳汁一般。与千花子的嘴唇相比,那些用口红涂抹过的嘴唇,不啻矫揉造作的人工花朵。...
单飞佛陀 作品相关 前序 凭良心说,我是一个诚实的人,我很喜欢鲁迅,闻一多这样喜欢自我解剖自我批判的人。我喜欢他们,是因为他们敢针锋面对现实,做一个敢说实话的诚实人,所以我在网上填个人资料时总是很认真的在文化程度的栏框里写下"初中文化"。 大凡在网上看过我文章的人都不太相信我是初中文化?因为像我这样文化水平极低的社会低层人士大多都在从事体力劳动,跑到网络来撒欢儿的为数不多,而且会咬文嚼字的极少。所以在现实中大家都视我为异类,生存状态极其像早些年北京流行的那句顺口溜"走自己的路让别人瞧去!" "我讨厌黑色,黑色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在网上我常常引用这句话做为我的签名档,我喜欢这句话,我知道说这话的人一定跟我一样自相矛盾,在现实与虚幻之间挣扎。...
第一章 我姓夏,却在冬天出生,所以叫作夏冬。 我喜欢山。我喜欢爬上高的地方。 不仅仅因为登高可以远眺,其实坐飞机看得更远。我喜欢的,是那种眼前一片开阔,轻轻一抬脚,就可以毫无阻拦地坠下去的感觉。只有这种时候,我才拥有彻底的自由,走或者飞,生或者死,任我选择。 很小的时候,我爬上我家阳台的护栏,试着张开双臂,仰起头努力呼吸。虽然那阳台只有三层楼高,可那时,楼前没有烦闹的二环路,也没有邻此及彼的高楼大厦;那时护城河边还爬满野草和荆棘,夏夜还能听见满耳的蛙鸣。 那时北京的天还很蓝很蓝。 身后父母的争吵嘎然而止,转而变作惊呼。我任由他们把我从护栏上拽下来,最后看一眼远处薄雾笼罩着的古观象台和那下面缓缓驶过的列车,平静地等待着父亲的巴掌落到屁股上,声音虽响,却不很疼。...
一个31军老侦察员的战地日记 首先我要说,我发出的这部日记是绝对真实的,因为我没有权力去改动。这部日记是作为手写本而存在的,现在就日夜放在我的床头,这是一个战士从17岁参军那天开始用血和硝烟记录下的,他亲身经历的真实的战争。我所以公开这部日记,是征得我爸的同意。我爸他老人家是在今年去逝的,在去逝前,他老人家终于同意由我将他的日记发到了网上,当时他还交待了另一件事情,就是在火化时要找到他脊椎边的炮弹片,要将这弹片保存好了。我答应了爸。可是,我们几个子女在爸的骨灰里寻遍了,最终也没有找到那弹片。要知道,每次拍片,那弹片的阴影都是清晰可见啊,并且都会将仪器弄得作响。怎么说不见就不见了呢?我知道了,我爸的辞世一定与这该死的弹片有关了。我恨死了这美国造的弹片了,我恨死了那些分裂祖国的人!那块弹片一定是在爸的身体里生了锈,影响了他老人家的键康。爸啊,你为什么就不去...
我的生命属于你 作者:商采薇 第一卷 秋 第一章一含霜靠在躺椅上,熟练地织着手中的毛衣。初秋的天气并不闷热,阳光从窗帘的隙缝里射了进来,在室内缓缓地移动。一只白色的波斯猫伏在她的脚边静静地打着盹。茶几上的鱼缸里,几尾金鱼悠闲地在水草中穿梭。一切,都是那样静谧安详。可是一到初秋,大片的熏衣草就如同舞蹈了一个夏季的演员那样,呼啦啦一下子集体退场了,那片紫来得迅速,走得也突然,只剩下那椭圆形的,坚硬的果实,挂在柔弱的,长满星状绒毛的细枝上,似乎要顽强地守住些什么。这种瞬间的凋谢枯萎往往让含霜难以接受,而酷爱熏衣草的江岸对此却平静而淡然。“熏衣草不属于秋天,”他安慰含霜说,“它只属于那个浪漫而短暂的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