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讲述 十方记辑 公元一九八三年寒假期间.十方丛林书院学生摒息诸缘,入禅堂精进用功,南师怀公亲为督导,并授“心经修证圆通法门”,众等如饮醍醐。诸方闻讯,咸盼共餐法味,遂辑录以公同好。 (编者) 从普贤行入三摩地 你们在禅堂里坐着用功,依照受日本佛教观念影响的本省话,叫坐禅,即普通所谓静坐。一堂静坐,就是修一堂法,到底修个什么法???修禅定法。不然你木然不动坐着干什么?!但是,只顾坐着贪图舒服,执着清净,逃避现实,是不对的。所以,现在告诉大家一个法门,普贤行愿品的修法。修普贤法门第一要忏悔。每堂一上座,腿子收好,身心稍稍清净一下,然后观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同时遍满时间空间,传法师尊亦遍满十方三世,每一佛菩萨三宝面前都有我在礼拜忏悔。把忏悔的观念情感统统归纳起来,一字一字自己思维清楚,不是嘴念,而是将生命整个投入心念中:“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
千百年来,人类对自己从哪里来的问题争论不休,提出了很多假说,又倾注全力加以证明。特别是“宗教”与“科学”这两大对立阵营,在人类起源问题上更是争的面红耳赤,互不相让,各执一端,据“理”力争,都欲让世人相信各自的观点。宗教与科学,一个主张“神造”说,一个主张“进化”论。它们都有“充足”的理由,“强有力”的证据,不由人不信。在几乎所有的宗教中,人都是由上帝制造的。宗教在科学的眼里是精神鸦片,是消磨人意志,腐蚀人心灵的至毒之物。然而宗教又是人类无法、也不应回避的问题,它历史悠久,一直伴随着人类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科学认为宗教是逃避矛盾的避难所,但我们知道宗教恰恰从另一方面体现了人对终极价值的关怀,对于解答人类现世与未来生活提供了可资参考的出路。...
金正昆教授,是国内知名礼仪专家。主要从事外交学、传播学、礼仪学研究。已出版专著、教材12部,发表文章近百篇,共350多万字。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关系学院外交学系教授,并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多所院校任兼职教授。 内容简介: 现在,随着人们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人都意识到礼仪的重要性,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掀起了学习礼仪的热潮,特别是随着中国向国际化迈进步伐的加快,2008北京奥运的即将临近,不论是对于企业还是个人而言,规范的礼仪都将是顺应时代进步,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前提。 《身边的礼仪》系列立足于普及礼仪知识,通过对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连繁荣工作、社交、会客、谈话、宴请、着装等六个方面的礼仪知识的讲解,从而扩大和提升礼仪的实用价值,并很好地达到了对个人的职业塑造和对单位形象、品牌塑造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时间:七十四年五月十九日晚间九时 地点:十方禅林十楼讲堂 南师怀瑾先生亲自主持 从智法师记录 随息法的真意 智怡师:自己出家十几年以来,仔细反省并没有好好做到出家人的本分,来这里以后,才体会到自己该走的路。去年寒假自从修持准提法以后,觉得最大的感应是业力的现前。最近也是依准提法而修,因为过去主修随息法,所以二者也就互相配合上了。 师示:你这个方法是普通人所修的,你出家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 智怡师:当时出家没有为什么。 师示:没有为什么?!怪不得!出家总要为发愿而来,不发正愿而出家,即是没有目的,那是莫名其妙进土地堂。你现在要好好的发愿,没有愿力学佛便没有中心。你刚才报告念咒子修随息这是普通修法,还没有入门呢!况且,修随息法怎么随,知道吗?你修随息修了多久?你不要怕骂,来日无多,以后很少有机会跟你们谈话,你随息的经验怎么样?...
【四谛】1、苦谛。苦是受逼迫苦恼之意,主要指三界生死轮回的苦恼。有三苦、八苦的不同。三苦,一为苦苦,指正在受痛苦时的苦恼;二为坏苦,是享受快乐结束时的苦恼;三为行苦,谓不苦不乐时,为无常变化的自然规律所支配的苦恼,包括生、老、病、死在内。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五阴盛苦。佛教认为,三苦、八苦有的是社会原因造成的,有的是自然原因造成的。2、集谛。亦名习谛。集是积聚感招之意。说一切众生,常时以来,由于贪瞋愚痴的行动,造成的善恶行为的业因,能感招将来的生死苦果。3、灭谛。亦名尽谛,为息灭、灭尽之意,灭尽三界内之烦恼业因以及生死果报,称为灭,也称了脱生死,从此不再受三界内的生死苦恼,达到涅盘寂灭境界,即为解脱。...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考试大网站 作者: 日期:2010-06-02 一、单项选择题 1.甲公司拟购建一条新生产线,项目总投资800万元,建设期为2年,可以使用6年。若公司要求的年报酬率为10%,该项目每年产生的最低收益为()万元。(已知年报酬率为10%时,8年的年金现值系数为5.3349,2年的年金现值系数为1.7355)。 A.86.41 B.133.33 C.149.96 D.222.26 2.甲公司采用销货百分比法预测资金需要量,预计2009年的销售收入为7200万元,预计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分别为70%、2%、15%、1%,适用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若甲公司2009年计划股利支付率为60%,则该公司2009年留存收益的增加额应为()万元。...
幽默大师:林语堂 作者:朱艳丽 在台湾仰德大道二段141号,先生实践了他最诗意的生活艺术。许多年前,先生曾写文章叙说个人的理想和愿望,他说:我要一间自己的书房,可以安心工作。并不要怎样清洁齐整。不要一位《三弥克里的故事》书中的阿葛萨拿她的抹布到处乱抹乱擦。我想一人的房间,应有几分凌乱,七分庄严中带三分随便,住起来才舒服…天罗板下,最好挂一盏佛庙的长明灯,入其室,稍有油烟气味。此外又有烟味,书味便是。湖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 《八十自叙》 山之子(1) 童年是一生的品质。 当头发花白的林语堂口含烟斗,在摇椅“咯吱”的摇晃声中回首往事,他一定会想起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他和牧师父亲爬上村后高山时的情景。...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第一章 (1) 沉沉的大雾,似乎永远也不会消散地弥漫着,笼罩在石湖上空。迷迷蒙蒙,混混沌沌,任什么都看不出来,若不是咿咿呀呀的桨声,船头逆浪的水声,和远处湖村稀疏的、不甚响亮的鞭炮声,真会以为是一个死去的世界。那劈脸而来的浓雾,有时凝聚成团,有时飘洒如雨,有时稠得使人感到窒息难受,有时丝丝缕缕地游动着,似乎松散开了,眼前留出一点可以回旋的空际。但是,未容喘息工夫,顷刻间,更浓更密的雾团又将人紧紧裹住。 这石湖上冬末的晨雾,愈接近天亮时分,也愈浓烈,仿佛什么活生生的、有性格的东西,定要死乞白赖地缠住不松不放。这使得那位扶着船舱篷顶站立眺望的游击队女指导员,满脸恼怒,焦躁不安。她简直恨透了这密密麻麻不消不散的浓雾,那对明亮的眸子,无论怎样努力,也看不出三步以外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她现在恨不能插翅飞上湖心的沙洲,因为情况突然间变得这样紧急,时...
人们常说弱国无外交,可是蒋介石在抗日战争那内交外困的环境却外交成果颇多,不仅在苏日德之间纵横捭阖,而且还拉住美英来趟抗日这趟浑水,更为神奇的是在蒋介石的努力下中国自1840年以来的不平等条约竟一朝废除,还为中国获得了联合国创始国的荣誉,以及常任理事国的宝席,而且蒋介石领导下的中华民国竟然还以并非强国的身份加入大国俱乐部,成为世界四强!历史就是历史,谎言永远掩盖不了历史的光辉!如果说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对国联还心存幻想的话,那么蒋在抗战开始以后,就不再企求他国主持正义,解决中日争端!开战开始后,蒋介石依据日、苏、英、美之间的利害、畏惧、强弱、期望之关系,采取相应之策略,进行谈判,以求达成有利中国之局面。而且颇为出乎我们意外的是蒋介石还颇有国际视野,为中国战后的国际地位国际环境着想,积极培植国外势力,如培植韩国金九政府,支持印度独立….只是这些历史碍于意识形态而蒙尘,藏...
作者: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译者: 沈苏儒总序宋庆龄(孙中山夫人)是在我们这个使世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20世纪中一位杰出的妇女。她的漫长的一生几乎绵延了整个世纪。她是1893年出生的,到1981年逝世。她同这个世纪里中国和国际上的许多重大事件都有联系。她的个人品格是既完美又独特的。凡是见到过她的人都能感受到她给予的温暖。她给人的鼓舞力量是不分中外、无远勿届的,因为它是同时代的脉搏谐和一致的。关于较大范围的背景和侧面情况,取材于历史文献、当事人和目击者的回忆录或对他们的访谈纪录,还有我自己与宋庆龄在四十多年相交中的回忆。在1938至1941年和1942至1944年这两段时期里,我经常——有时是每天——看到她、同她一道工作。在其他时期——直到她1981年逝世,我们之间的接触不是那么经常。...
作者:子愈声明:作品相关 一历史背景“七.七”事变前,由于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定,国民党在邯郸地区的各县市政权已是名存实亡,“七.七”事变后,日军与10月16日首先侵入永年,至25日整个邯郸除涉县、峰峰几个偏远的县区外,基本都被日军占领!随后大部日军继续南犯!所以“七.七”事变前后,邯郸地区的广大农村实际处于无政府状态,地方治安混乱,土匪、会队、地主武装等纷纷拥兵自立,占地为王。各个县境内“司令多如牛毛,多者一二千人,少的几十人!会队的规模则更大,白枪会、黄沙会、梅花拳、大刀会、清洪帮都是有几千人众!各地主豪绅也组织“护庄团”、“保甲自卫团”等,名堂五花八门。从此你争我夺,天无宁日!整个邯郸地界,陷入极度混乱之中!...
编著:靳西第一章 卡耐基应付对手的方法一 避免伤害的艺术卡耐基认为,在与别人相处时,应该学会尊重别人,尽量减少对别人的伤害。一个和谐的人与人关系的基础是彼此之间互不伤害。积几十年研究和体验之精华,卡耐基向世人展示了在与人相处时避免伤害的艺术。卡耐基简述了他与其侄女之间的相处经历。几年以前,他的侄女约瑟芬·卡耐基,离开堪萨斯市的老家,到纽约担任卡耐基的秘书。她那时十九岁,高中毕业已经三年,但做事经验几乎等于零。而现在,她已是西半球最完美的秘书之一。不过,在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她的身上还存在许多不足。有一天,卡耐基正想开始批评她,但马上又对自己说,“等一等,戴尔·卡耐基。你的年纪比约瑟芬大了一倍,你的生活经验几乎是她的一万倍。你怎么可能希望她有与你一样的观点,你的判断力,你的冲劲——虽然这些都是很平凡的。还有,你十九岁时又在干什么呢?还记得你那些愚蠢的错误和举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