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岁月安妮宝贝小时候,印象最深的事情,是到乡下外婆家过年。记得村里的祠堂,每年春节都会唱上三天的戏。全村的人都会聚在那个古老的大祠堂里看戏。祠堂门口是很大的一棵老树,树下面有人卖葵花子,黄萝卜,那种腌过的大萝卜,咬一口清脆而爽辣,小孩子都把它当零食吃。戏台很大也很旧,脚踩在上面还会咚咚的响。台上的人,穿漂亮的古装,演才子佳人的唏嘘爱情。台下的人,跟着长吁短叹。是非常热闹而温情的节日气氛。外公常常带我去看戏。那时我是从城市里来的小女孩,穿整洁漂亮的衣服,和村里活泼的孩子不同。每次深夜戏结束的时候,我都是趴在外公的背上昏昏欲睡。模糊中记得很多人一起走在田间的小路上,有田野清香的泥土气息,和手电晃动的光亮。有人来撩盖在我头上的围巾,仔细地看我的脸,然后轻声对外公说,是美的女儿吗?美是我***名字。妈妈是这个幽静的藏在大山深处的小村里,第一个嫁到城市里去的女...
李青莲居士为谪仙人[1],金粟如来后身[2],良是。“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心神如在。按其本末[3],窥峨嵋,张洞庭,卧浔阳,醉青山,孤纵晻映[4],止此长江一带耳。风流遂远[5],八百年而后,乃始有广陵李季宣焉[6]。 季宣之尊人乐翁先生[7],有道之士也。处㗊而神清[8],休然穆然,《五经》师其讲授[9],六德宗其仪表[10]。达人有后,爰发其祥。梦若有持清都广乐[11],徘徊江庭以祝将之,曰:“以为汝子。”觉而生季宣,因以名。生有奇质,就傅之龄[12],《骚》《雅》千篇[13],殆欲上口。弱冠[14],能为文章。云霞风霆,藻神逸气,遂拜贤书,名在河岳。公车数上[15],尊人惜之,曰:“古昔闻人雅好鸣琴之理[16],子无意乎。”...
县人冉氏有狗而猛,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伤,则主人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如是者数矣。冉氏以是颇患苦狗;然以其猛也,未忍杀,故置之。 刘位东谓余曰:“余尝夜归,去家门里许,群狗狺狺吠,冉氏狗亦迎而吠焉。余以柳枝横扫之,群狗皆远立,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伤者数矣。余且斗且行,过冉氏门而东,且数十武,狗乃止。当是时身惫甚,幸狗渐远,憩道旁良久始去;狗犹望而吠也。既归,念此良狗也,藉令有仇盗夜往劫之,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闻冉氏颇患苦此狗,旦若遇之于市,必嘱之使勿杀;此狗累千金不可得也。 “居数曰,冉氏之邻至。问其狗,曰:‘烹之矣!’惊而诘其故,曰:‘日者冉氏有盗,主人觉之,呼二子起操械,共逐之;盗惊而遁。主人疑狗之不吠也,呼之不应,遍索之无有也。将寝,闻卧床下若有微息者,烛之,则狗也,卷屈蹲伏,不敢少转侧,垂头闭目,若惟恐人之闻其声息者。主人曰...
《霞落燕园》我爱燕园 考究起来,我不是北大或燕京的学生,也从未在北大任教或兼个什么差事。我只是一名居民,在这里有了三十五年居住资历的居民。时光流逝,如水如烟,很少成绩;却留得一点刻骨铭心之情:我爱燕园。 我爱燕园的颜色。五十年代,春天从粉红的桃花开始。看见那单薄的小花瓣在乍暖还寒的冷风中轻轻颤动,便总为强加于它轻薄之名而不平,它其实是仅次于梅的先行者。还没有来得及为它翻案,不要说花,连树都难逃斧钺之灾,砍掉了。于是便总由金黄的连翘迎来春天。因它可以入药,在校医院周围保住了一片。紧接着是榆叶梅热闹地上场,花团锦簇,令人振奋。白丁香、紫丁香,幽远的甜香和着朦胧的月色,似乎把春天送到了每人心底。...
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其仕在官,有名绩矣。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祖讳锜,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2]。君之少也,为学自成。年二十一,自钱塘至广西,省叔父于巡抚幕中。巡抚金公鉷[3]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4],立就,甚瑰丽。会开博学鸿词科[5],即举君。时举二百馀人,惟君最少。及试,报罢[6]。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7],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8]。散馆,又改发江南为知县;最后调江宁知县。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9],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再起,发陕西;甫及陕[10],遭父丧归,终居江宁。...
作者:王晓明 按照既定的读书计划,我最近通读了十二卷本的《沈从文文集》。因为事先就带着所谓“研究”的功利目的,所以在逐页翻阅的同时,不免随时记下一些即兴的体会。其中有一些似乎是可以用来勉力编织,组成一种对沈从文的系统认识的;但更多的,却显然是那种突然而起的随想,既没有经过周密的思考,也来不及接受作品的验证,我甚至不能肯定,它们是否都值得作进一步的整理和发挥。干脆,就这样把它们一段一段地抄出来吧,即便是山间道旁草丛中的一瓶一纸,有时候不也能获得匆匆行路者的好奇的一瞥么? 在理智上,我们都知道“现在”是多么重要,有一位哲学家甚至断言,生命就是由无数个现在所构成。但是,在感情上,我们却又是那样地眷恋过去,总是克制不住地要一遍一遍地重温往事。说来奇怪,我们感觉最亲切且难忘的,常常并不是孩提时那母亲的温暖的怀抱,也不是开蒙时那师长的鼓励的目光——这些单纯的印象固然使...
前言 总算写完了。 宣钟把书稿交给发行商郑总,郑总翻了翻,问:“这些故事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这些东西都是以前闲着没事,在网上写着玩的,还真没想过要出什么书。现在倒好,你让我觉也睡了,脸也洗了,饭也吃了,牙也剔了,茶也喝了,耳朵也掏了,正襟危坐,铺开纸墨,准备写一个被称作‘书’的东西,却一笔也写不出来。” “很多东西只能用玩的心态才能做出来,”郑总又问:“那你出这部书的目的是什么?” “我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全民创新,为了帮助青年创业。”宣钟说,“当然,很多人都是打着伟大的旗号,想达到个人目的,我也不例外。我的个人目的就想多卖些书,自己多一份收入。不过,确实有很多人看了我写的东西,受到了启发,找到了灵感,从而改变了思维,改变了人生。想创业的获得成功,失业的找到了工作,打工的增加了业绩,单身的娶上了媳妇,想不活的又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啃起了猪肘……”...
第一章 生命太漫长了,必须想个法子打发。 千百年来,他爱过许多人,可爱情的下场,却总是遍体鳞伤。 每当恩消爱驰,又有人在他面前转身走开时,他一直不明白,他做错了什么。在经历了数次伤痛之后,他总算是在伤口的疼痛中获得领悟。 人类的生命太过短暂,他却不老不死,永远青春鲜艳。 一日复一日,看着她们如花朵般随时光日渐凋萎,他不在乎她们的容貌是否因岁月而改变,也做好了她们终将死去而他将被独留下的准备,但她们却在乎,无一例外。 她们介意他永无终点的生命,嫉妒他恒久的青春,她们不愿当年老来临必须面对鸡皮鹤发时,身旁的情人却年轻如旧,这太讽刺、也太折磨了,她们只是女人,这世上,没有一个女人能够忍受他那无止境的青春。...
张南垣传(〔清〕吴伟业)【原文】张南垣名涟,南垣其字,华亭人,徙秀州,又为秀州人。少学画,好写人像,兼通山水,遂以其意垒石,故他艺不甚著,其垒石最工,在他人为之莫能及也。百余年来,为此技者类学崭岩嵌特,好事之家罗取一二异石,标之曰峰,皆从他邑辇致,决城闉,坏道路,人牛喘汗,仅得而至。络以巨絙,锢以铁汁,刑牲下拜,劖颜刻字,钩填空青,穹窿岩岩,若在乔岳,其难也如此。而其旁又架危梁,梯鸟道,游之者钩巾棘履,拾级数折,伛偻入深洞,扪壁投罅,瞪盻骇栗。南垣过而笑曰:“是岂知为山者耶!今夫群峰造天,深岩蔽日,此夫造物神灵之所为,非人力所得而致也。况其地辄跨数百里,而吾以盈丈之址,五尺之沟,尤而效之,何异市人搏土以欺儿童哉!唯夫平冈小阪,陵阜陂陁,版筑之功,可计日以就,然后错之以石,棋置其间,缭以短垣,翳以密筿,若似乎奇峰绝嶂,累累乎墙外,而人或见之也。其石脉之所奔注,伏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