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序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CDEFG HIJKLMFNIOPFQRFSNQTIL,一八二一——一八八一)的名字对我国读者绝不是陌生的。他的主要作品《穷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死屋手记》、《白痴》、《少年》、《卡拉马卓夫兄弟》等早已译成汉语。他的代表作《罪与罚》更为广大读者所熟知。 高尔基曾经说过,就艺术描写力来说,只有莎士比亚能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相媲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那些震撼人心的悲惨画面,他以非凡的艺术力量塑造的那些庄严的、悲剧性的痛苦形象,都深深印在所有读过他的作品的人的心中。“如果说时间能熄灭爱情的火焰和人类的所有其他感情……那么对于真正的文学作品,时间却会创造不朽。”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正是世界文学中这种不朽的作品之一。...
第二章 威尼斯 我读书和教书的一段经验,是在成人教育的范围中,要提出有关历史的新题材时,与其循规蹈矩的从疆域沿革世系制度说起,不如先引导出一件非常的事迹。在叙述这事迹时,自然会牵涉到相关的背景。表面看来,这种作法好像缺乏系统。实际这才是将读者或听众亟要知道的情事直接盘出,既有示范功用,追叙也有重点。所牺牲的是表面上的名目和程序,所获得的则是时间上的经济与活用的功效。 我在小学、中学以至大学读书的时候,在西洋史里只注重英国、法国、德国和帝俄的发展,很少提及意大利。只知道威尼斯是一座水中的城市,却没听过她曾攻占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管理这城市内3/8的面积,又据克里特岛(Crete)为殖民地,而且她的海军不仅在地中海,在世界上也占数一数二的地位,达几个世纪之久。过去我们对这些事迹漠不关心,今日则应广为宣扬,这是因为世界的历史业已改变,中国的历史也在改变。抚今追...
《沉思录》一本写给自己的书──《沉思录》译者前言斯多亚派着名哲学家、古罗马帝国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公元121-180),原名马可.阿尼厄斯.维勒斯,生于罗马,其父亲一族曾是西班牙人,但早已定居罗马多年,并从维斯佩申皇帝(69-79年在位)那里获得了贵族身份。马可.奥勒留幼年丧父,是由他的母亲和祖父抚养长大的,并且在希腊文学和拉丁文学、修辞、哲学、法律甚至绘画方面得到了在当时来说是最好的教育,他从他的老师那里熟悉和亲近了斯多亚派的哲学(例如埃比克太德的着作),并在其生活中身体力行。还在孩提时期,马可.奥勒留就以其性格的坦率真诚得到了赫德里安皇帝(117-138年在位)的好感。当时,罗马的帝位常常并不是按血统,而是由选定的过继者来接替的。在原先的继嗣柳希厄斯死后,赫德里安皇帝选定马可.奥勒留的叔父安东尼.派厄斯为自己的继嗣,条件是派厄斯亦要收养马可.奥勒留和原先继嗣的儿子科莫德斯(后名维...
央视国际2005年01月07日13:20在金庸早期的作品中,胡斐、郭靖身上更多的是儒家的精神,进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逐步步入中年的金庸更多了一分成熟,他笔下的人物也更趋于复杂化。这一时期,金庸完成了《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等著作,这些著作中的杨过、张无忌不再是郭靖那样舍生取义的侠之大者,多的更是普通人的特点,他们追求个性独立与人生自由。尽管最后隐居山林,但其侠义精神却能感动后世,让人称道。(全文)也许是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可能太少了,特别是作为一个个人奋斗的侠,我们知道很多共产党的英雄能够做到这样,那是因为共产党有严格的纪律约束,共产党有理想有信念还有纪律,而像一个纯粹的江湖人物,你让他做到这一点,那的确是非常难的。...
我绝对不是高手,更谈不上大师,那些“东西”与我无缘,天底下武功高过我的人又何止千千万万!我只致力于武术应用课题的研究,我把自己当成一个学者——一滴永远流动的水,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近十年的搜索、收集、分析。我渐渐发现了隐藏在云雾深处的鲜为人知的“庐山真面目”,一些被人忽视了的却十分可怕的真正的奥秘!我想把这些成果写成小册子,供广大武术爱好者鉴赏、品评! 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点即透一学就会的“真诀”,全在教人如何打人、如何制人、如何杀人,这“武德”二字还要不要?有很多朋友愤愤然来信问我:难道习武是恃强凌弱吗?是好勇斗狠吗?习武不讲修养吗?对付歹徒非用杀招不可吗?难道不可以先用擒拿将其制服然后再送交司法机关吗?难道国家就没有法律了吗?……...
主讲人简介余秋雨,1946年出生与中国浙江省。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上海写作学会会长。现任上海市政府咨询策划顾问,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交通大学、上海大学兼职教授。因文化史和艺术学方面的大量著作,曾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1985年)、“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1986年)、上海市文学艺术大奖(1991年)、“上海十大高教精英”荣誉称号(1992年)、国家文化部部颁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1992年)等。由于亲身越野历险考察世界各大文明遗址,被日本《朝日新闻》评为“世界上走得最远的文化思想家”。不仅完整地考察了中国境内的几乎所有文化遗址和世界各国华文地区,而且还考察了作为西方文明基座的欧、美一百余座城市,更冒着生命危险考察了从埃及、中东、海湾、中亚、南亚的希伯来文明、阿拉伯文明、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印度河文明遗址,所写《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
童年的爱好 1919年农历二月廿二日,我出生在福建漳州华安县的一个农村。附近有条美丽的九龙江。传说500多年前,有9条龙在江里洗过澡。乡亲们敬称九龙潭,渴望九龙长在,保四季平安。 我的父亲在我出生前两个月,就和家乡的水客们结伴去南洋谋发家之道。母亲是个能干的女裁缝,日夜穿针引线,维持全家生计,积攒去南洋的路费。 我小时候喜欢在屋前屋后空地上用沙子、石块、树枝搭图案玩。有一次,新搭了一座小庙,中间还坐了用泥捏成的小菩萨。我一直盯着看,心里乐滋滋的。 第二天清晨,我发现它已被大风吹散,伤心得哭了。我边流泪,边重搭。因为有前一天的经验,我搭的庙更大,小菩萨更加逼真。破涕为笑以后,我第一次悟到事情总会越做越好。...
央视国际 2004年10月28日 15:25主讲人简介:止 庵:学者,自由撰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经出版有《樗下随笔》、《张爱玲画话》和《罔两编》等著作。实际上张爱玲是把鲁迅所用的曲笔,没有写的东西,她给写出来了。她的这个态度,鲁迅说的是消极,我们说是一种很彻底的态度,就是说在写这个地方的时候,是不留余地的,直接把这个人真实的命运给揭示出来。那么怎么会是这样的一个写法呢?我觉得这里边有两个视点。一个视点是人间的视点,也就是说站在普通人的立场。这个人可以有喜怒哀乐,可以有悲欢离合,她看待这个自己或者别人,是一个人的看法。这个视点,我觉得可以称为人间视点。还有一个视点就是在这个视点之上,有一种俯看整个人间的那么一个视点。这个视点就是把整个人类的悲哀,或人类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整个看在眼里。...
二、搬迁 由于父亲生性不安于现状,男孩五岁的时候,他们就举家迁到了美国东北部。 那里植物繁茂,土地肥沃,他们的新房子就建在一条小河旁。一到夏天,他们的生活就显得特别美好。夜晚,他们不再会冻得发抖,而且因为附近的森林里有很多猎物,所以他们现在已经很少挨饿了。离木屋不远有一条马路,连接着路易斯维尔和纳什维尔两座城市。这条马路上孩子们能看到很多风景。时光流逝,男孩渐渐懂得了许多事情。这条马路很热闹,有许多车子驶向日落的西方,有的车上还坐着拖家带口的人们;有时会有一些人骑马,驮着一袋袋自产的玉米而来,另一些人则带着神神秘秘的东西进城而去;偶尔也会有士兵路过,爸爸说他们大概刚刚打完仗要回家去。听妈妈说,一位穿着考究的先生曾经和父亲谈论起西边那片森林,还询问了它的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