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1章:不可思议“现在全球插播一段新闻,由于银河系外的一颗携带病毒的陨石降落地球…”“各个军事单位请注意!请迅速武装!向闹市前进…”“下面请总统至悼唁词…”“现在全球现场直播,各位观众请注意,由于一个陨石的降落,全球各地出现各类天坑,专家指出天坑无危险…”“啪。”苏鸣拿起遥控就对着电视一按,让电视里杂乱的声音与画面顿时消失,之后拿起一个香烟就叼在嘴中。“现在的新闻什么都有,不就是一块陨石吗?引得全球出现天坑,连专家都出来了,谁信啊,小义你说是不是,小义?吴义!我问你话呢,我去!居然这样都可以睡!”苏鸣见到吴义久久不回话便看向吴义,他没有想到吴义那小子居然在沙发都可以睡的这么死,便不再讲话,找了一个最舒服的姿势躺下,默默的抽着自己手上的香烟。...
引子十五年前的除夕夜,所有人都在其乐融融地团圆开心中。可是在一所大宅里,却出现了三具尸体!夫妻俩与一个孩子,警方立刻介入调查之中。不是警察吃素,只是他们从没有见过这样的案子。那夫妻俩好端端地坐在沙发上看着春节联欢晚会,至于那个孩子躺在了地上。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双目微睁,面带笑容,一点也不像被人凶杀!况且,警察在仔细勘察后已经可以确定,现场没有发现第三人出现的证据。这就可以确定,一家三口是离奇死亡,面带微笑坐姿正常的“自杀”案件....第一章 一个精神病我叫陈云,是一个侦探。有点可笑的是,我没有属于自己的侦探社。并不是因为我没钱,这几年来我赚了很多钱。只不过,我认为我没有搞工作室的必要。仅仅需要一台电脑就好,人们要是有什么搞不清楚的事,他们都会来找我,希望我能帮他们解决难题。无论有什么怪事,我都会去,不要钱也要去!...
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 作者: 肖申克117第一章 1972年的北京街头更新时间2007-9-4 16:33:00 字数:0 1972年9月。 北京,长安街。骄阳仍炙热似火,柏油马路被烤得如同火炉一般,陈东一个人走在街头,心中却是一片悲凉。 他,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双料博士,不信上帝、不信鬼神,也浑然不信所谓的时空论,但现实是残酷的,穿越时空来到这个世界的现实,任谁都会接受不了。他本应在十年后出生,在安徽农村长大,从小便被有天才之称,高二时便被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录取。读大学时,学校教育改革,鼓励学生综合发展,比如推行双学位制,陈东因为才思敏捷,加上刻苦努力,年仅24岁获电子学和工学双博士学位。不仅如此,在其它体现个人综合素质方面,陈东也表现颇佳,本来按照师长和同学们的预计,像他这样的人,毕业后一般都会选择去国外某大学访问学者,最不济的也是大公司的研究机构做高科技项目专家,自然“钱途”是令人羡慕的。...
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Xinty665 免费制作 前言(作者序言) L·罗恩·哈伯德 几年前,为庆祝从事写作50周年,我写下了《地球杀场》一书。该书将近50万字,比我50年作家生涯中写下的其他作品部头都大。因为那毕竟是我的50周年纪念作品啊,所以我要尽情地发挥一下。 讽刺并不局限在西方世界。事实上,汉语中讽刺一词可以理解为嘲讽、讥讽和鞭挞。 而且, 我们的“讽刺” 一词并不源于“尖刻”(sharp)。它源于拉丁文(satura),意思是“大杂烩”或“混合物”,而且它似乎曾是形容食品的词汇,用来描述一种“不同东西的混合物”,如一碗杂烩或各种时鲜水果的拼盘。它丰盛,有益健康,令人愉悦而且充满乐趣。...
译者:曾艳 陈喜荣ISBN:753645042出版社: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日期:2004-6-4印数:3000册页数:256定价:¥15.0元制作说明: 现将本人OCR后经详细校对的完整版(共20章)奉献给大家。内容简介:导读 杰克·威廉森和他的《反物质飞船》 姚海军 威廉森在写作上有着极强的适应性,他总是能够调整自己的创作方向与风格使之适应市场的变化(这正是他的创作力长盛不衰的秘诀),其创作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1945年以前,他的创作集中在当时流行的“太空歌剧”上,被誉为“太空歌剧”的两大台柱子作家之一;1945年以后,他的创作则更加多样化,并开始关注科技发展对人物心理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第一章 空中战舰 和那充满了狂风和暴雨的草原国度比起来,卡敖奇的夏天显然要漫长的多。 也许是因为内陆更加容易积蓄大量的热量,也许是因为没有那么多的风暴,卡敖奇王国的夏天,远比其他地方要炎热。 对于处于这烈日炎炎的日子里面的维德斯克来说,是达官贵族和生活富裕的有钱人最为悠闲的季节。 因为他们大多数会选择这个时候离开唁一闹繁华的京城,到郊外的乡间别墅或者幽静的山野庄园之中,躲避那难熬的酷热和烦闷。 正因为如此,这个时候的维德斯克,有着往日所没有的宁静。 但是此刻,宁静早已经被那议论纷纷所替代。 而那些原本应该外出消暑度假的达官贵族们,也出乎寻常地没有离开维德斯克,那些担任公职的贵族,是因为公务缠身而无法找到空暇,而他们的妻子和儿女则是为了不想错过那伟大的奇迹,而选择留在这里。...
第二天是周末,汪淼反而起得很早,带上相机骑着自行车出去了。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他最向往的题材是人迹罕至的荒野,但人到中年,已经没有精力进行这种奢侈的享受了,大多数时间只能在城市里拍风景了。他有意无意地选取城市中那些散发着蛮荒气息的角落,如公园中干涸的湖底、建筑工地上翻出的新土、钻出水泥缝隙的野草等。为了消除背景上城市的俗艳色彩,他只使用黑白胶片,没想到竟自成一派,渐渐小有名气,作品入选了两次大影展,还加入了摄影家协会。每次出去拍摄,他就这样骑着自行车在城市里随意乱转,捕捉着灵感和他需要的构图,有时一转就是一整天。今天,汪淼的感觉有些异样。他的摄影以古典风格的沉稳凝重见长,但今天,他很难再找到创造这种构图所需要的稳定感,在他的感觉中,这座正在晨曦中苏醒的城市似乎建立在流沙上,它的稳定是虚幻的。在刚过去的那一夜,那两颗台球一直占据着他长长的梦境,它在黑色的空间中无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