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岛地域甚奇[1],大半几周以海,号称半岛,而突出二千里,广数百里,故几同海国矣。且凹凸杈枒,又有无数岛屿辅之。其中剖地为二,有内海以交通,故吞吐山海,牙角崎嵚[2],不可思议。 吾自雅典乘汽车至可连士易汽船[3],穿内海二千里,至北极之可孚岛[4],群山连亘,突兀起伏,变化波峭,雄秀奇妙,亭亭媚妩,宇内少有其比,惟意大利、那威及吾江浙与日本间稍近之。其在北者稍粗豪,群山奔走,龙飞凤舞。至极南之端,以渐淘汰其粗,则秀美而稍特,独臻其胜,东坡诗所谓“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矣[5]。况又与海波相映带,遥遥二千里,如美人照镜,罗袜凌波。而雅典都邑,三面半环山,惟西南一角临海,尚有小冈障焉。以山为郭,中开数十里平原,而郭中冈阜耸起,皆山石嵯峨,绝无平迤冗沓者。北有崇山中穿至城中,突起石冈,高十余丈,曰“厄岌坡利士冈”[6],为京城之镇,气象駊騀[7]。古寺庙议院胜迹,多在其颠麓[8]...
李师师者,汴京东二厢永庆坊染局匠王寅之女也。寅妻既产女而卒,寅以菽浆代乳乳之,得不死。在襁褓未尝啼。汴俗,凡男女生,父母爱之,必为舍身佛寺。寅怜其女,乃为舍身宝光寺。 女时方知孩笑。一老僧目之曰:"此何地,尔乃来那?"女至是忽啼。僧为摩其顶,啼乃止。寅窃喜,曰:"是女真佛弟子。"为佛弟子者,俗呼为"师"故名之曰师师。 师师方四岁,寅犯罪系狱死。师师无所归,有倡籍李姥者收养之。比长,色艺绝伦,遂名冠诸坊曲。徽宗帝即位,好事奢华,而蔡京、章停、王黼之徒,遂假绍述为名,劝帝复行青苗诸法。长安中粉饰为饶乐气象。市肆酒税。日计万缗,金玉缯帛,充溢府库。于是童贯、朱勔辈复导以声色狗马宫室苑囿之乐。凡海内奇花异石,搜采殆遍。筑离宫于汴城之北,名曰艮岳。帝时乐其中,久而厌之,更思微行,为狎邪游。...
这首诗与其说表现出了那个令人窒息的年代,那个在荒谬现实中扭曲、压抑而顽强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执著的求索精神,毋宁说它传达出了整整一代人对于由那个荒谬的年代而引发的人生虚无感、孤独感、寂寞感及其所作的绝望抗争的信念。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一代人》在顾城的诗中,最能反映出诗人心境的莫过于他的这首曾经震动整个当代诗坛的《一代人》。这首诗与其说表现出了那个令人窒息的年代,那个在荒谬现实中扭曲、压抑而顽强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执著的求索精神,毋宁说它传达出了整整一代人对于由那个荒谬的年代而引发的人生虚无感、孤独感、寂寞感及其所作的绝望抗争的信念。也许正因为如此,这首诗在这个意义的层面上成为那个时代整整一代人的心灵雕塑。...
第一部分:PART 1沈昌文:一场神经病 沈昌文 1931年9月生于上海。从1945年3月~1951年3月,基本上是工读生涯。上学的同时,曾在金店、粮店习艺。1951年初在上海私立民治新闻专科学校采访系肄业后考入人民出版社(北京)工作。至1985年12月,在人民出版社任校对员,秘书,编辑,主任,副总编辑。1986年1月~1992年7月,任三联书店总经理兼《读书》杂志主编。后退居二线,1996年1月退休。 现在出版界盛说"品牌"。我辈有时也被好心的人士列入出版界能维护"品牌"的从业者行列。其实,像我这样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成长的出版学徒,长期以来,何尝有过"品牌"观念。我们只知道听上面的话,不出上面不中意的书刊。你去自创一个什么东西叫"品牌",要是不合上面的意,岂不是自找麻烦,自讨没趣?...
上部 暑假里,吴桐跟学校组织的旅游团去小珠山游览,这是时下较普遍而尤在学校盛行的福利性出游活动。吴桐所在的商业中专资金短缺,虽不甘落后别家“游”自家也要“游”,却是“游”不出多远。国外新、马、泰连想都不敢想,国内如海南、九寨沟、张家界之类著名风景点也是望而却步,最终民主加集中选在离市区二百余公里的小珠山。坐大巴两三个小时便到山下。许是期望值不高’的缘故,到达实地一看觉得尚可,有得一览。小珠山是一个新开辟的旅游景点,与大珠山遥遥相望,当地素有“大珠山不大小珠山不小”的说法。其实小珠山不高也不嶙峋,也没什么值得说道的名胜古迹。但山上裸露的巨石与挺拔的松树各显峥嵘又辉映成趣,构成一幅独具一格的景象。除此还有环境的幽静与气温的凉爽,都使人觉得这次旅游不虚此行。...
第一章 K到村子的时候,已经是后半夜了。村子深深地陷在雪地里。城堡所在的那个山冈笼罩在雾霭和夜色里看不见了,连一星儿显示出有一座城堡屹立在那儿的亮光也看不见。K站在一座从大路通向村子的木桥上,对着他头上那一片空洞虚无的幻景,凝视了好一会儿。 接着他向前走去,寻找今晚投宿的地方。客栈倒还开着,客栈老板尽管已经没法给他腾出一间房间来,而且时间这么晚,意想不到还有客人来,也使他感到恼火,可他还是愿意让K睡在大厅里的草包上。K接受了他的建议。几个庄稼汉还坐在那儿喝啤酒,但是他不想攀谈,他到阁楼上去给自己拿来了一个草包,便在火炉旁边躺了下来。这里是一个很暖和的地方,那几个庄稼汉都静悄悄的不吱一声,于是他抬起疲乏的眼睛在他们身上随便转了一圈以后,很快就睡熟了。...
第一章1大概是去年五月,那时侯我还住在福州,五月的一天,对了,是五四青年节那一天,还是节假日呢,我到一个刚认识不久的朋友家里玩。他叫刘德华,54岁了,写诗的,我在一个文人圈里认识他。那一阵子我没什么朋友,碰到一个谈得来的,也不管他多大年纪,我们就成了忘年交。他的诗学观念很陈旧,诗写的腐朽死了,但我不去纠正他,因为他是个好人。再说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观念定型了,没法说服他什么,我也懒得去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我们在一起,我就听他念念有词地说些文学主张,我快要睡着了,他就差不多讲完了,讲完后通体舒畅,然后就请我吃饭。我在福州混得很惨,蹭饭局是最幸福的事。在幸福的饭局中,我任由他用诗学理论来教育我。他说,年轻人,诗一定要老老实实地写。这是我惟一记住的一句,也是他语言垃圾中惟一的一块金子。他语气中有要我继承他的诗风的意思,我看在他买单的份上,嚼着荔枝肉点着头,心里喊着shit...
(第五伦云)贤士,今日加官赐赏,便好道峥嵘有日,奋发有时。(正末唱)【斗鹌鹑】人都道我暮景桑榆,合有些峥嵘气象,可正是乐极悲生,今日个泰来否往。(第五伦云)为你在此筑垒坟墙,栽松种柏,百日有余,小官奏知圣人,特来宣命。(正末唱)垒筑了这五六板坟墙,奏与帝王,又不曾学傅说作辑为霖,误陛下眠思梦想。(第五伦云)贤士不可迟延怠慢,便索临朝,同见圣人去来。(正末唱)【上小楼】过举他门下侍郎。落保了也朝中宰相。(第五伦云)因贤士高才大德,举荐为官。(正未唱)有甚么孝廉方正,德行才能,政事文章?(第五伦云)若得贤士为官,黎民有望也。(正末唱)怎消的一方之地,百万生灵,将咱倚仗?(第五伦云)贤士,您有尹铎之才,当以重用。(正末唱)我又无尹铎才怎生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