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一章 生命不息 相亲不止(1) 一个大龄单身女青年,在孤单无聊的周末,除了相亲,还能从事什么符合大众期望对得起国家人民父老乡亲有益社会和谐发展的活动? 我张曼曼,从来都以父母的好女儿老师的好学生单位的好同志国家的好青年自居,所以,在周六清早,自动自觉忍痛放弃在温暖被窝里赖床的舒服享受,精心装扮,只为准时去赴第一百零一次相亲约会。 在参加完我的大学毕业典礼后,我家高堂大人猛然意识到如果在她唯一的女儿的个人问题上继续采取过去名为“开明”实为“放任”的态度,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她的宝贝女儿将会变成一个孤苦终老晚景凄凉的老姑婆。为了避免这一人间惨剧的发生,她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地对我进行诸如“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女人的幸福在于找到好的归宿”、“独身女人容易变态”之类的洗脑式教育,期盼我能自发自觉地找到一个令她满意的东床快婿,却发现我实在是一块只会玩阳奉阴...
一杯沧海作者: 吴稼祥第二版序:言思想的原浆元稹有名句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我所曾经历的沧海是带不来了,让我送给你一杯沧海之水吧。初尝苦涩,但我保证,回味甘甜。2005年7月31于北京2003年第一版自序:一个梦想第二次为《笑着思想》写,写了什么,您自己看。书名上了绞架,序言活了下来,印在后面(本版删去了这篇作为附录的序言——作者注)。我觉得它有点意思,死了不会瞑目。可惜了笑宇兄为这个书名经营的封面,奇思卓想,古笨之美,言不能尽。现在书商之战,差不多成了书名之战,几乎所有的书名都是用脑汁写的。好钢用在刀刃上,好脑汁用在书名上,这是对的。你的书名不锋利,怎么能割破读者坚韧的钱袋?这就苦了作者,虽是良家妇女,有时不得不做出媚态,很不专业。...
俄北瞰,英西睒,法南瞵,日东眈[1,处四强邻之中而为中国,岌岌哉!况磨牙涎舌,思分其余者,尚十余国。辽、台茫茫[2],回变扰扰[3],人心皇皇,事势儳儳[4],不可终日。 昔印度,亚洲之名国也,而守旧不变。乾隆时英人以十二万金之公司通商而墟五印矣[5]。昔土耳其,回部之大国也,疆土跨亚、欧、非三洲,而守旧不变。为六国执其政,剖其地,废其君矣[6]。其余若安南,若缅甸,若高丽、若琉球,若暹罗,若波斯,若阿富汗,若俾路芝[7],及国于太平洋群岛、非洲者,凡千数百计,今或削或亡。举地球守旧之国,盖已无一瓦全者矣。 我中国孱卧于群雄之间[8],鼾寝于火薪之上。政务防弊而不务兴利,吏知奉法而不知审时,士主考古而不主通今,民能守近而不能行远。孟子曰:“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9]。”蒙盟、奉吉、青海、新疆、卫藏土司圉徼之守[10],咸为异墟;燕、齐、闽、浙、江、淮、楚、粤、川、黔、滇、桂膏腴之地,...
1基督山伯爵(四)〔法〕大仲马 著2目 录1目 录第九十一章 母与子…………………………………1…319第九十二章 自 杀…………………………………1…327第九十三章 瓦朗蒂娜………………………………1…338第九十四章 吐露真情………………………………1…347第九十五章 父与女…………………………………1…362第九十六章 婚 约…………………………………1…373第九十七章 去比利时………………………………1…387第九十八章 钟瓶旅馆………………………………1…396第九十九章 法 律…………………………………1…410第一百章 显 身…………………………………1…42第一百一章 赤练蛇…………………………………1…430第一百二章 瓦朗蒂娜………………………………1…437第一百三章 马西米兰………………………………1…44第一百四章 腾格拉尔的签...
演艺圈张子杨 天看过地中海沿岸拉丁语区的蓝天。诗人里尔克也曾将自己比做白色的鸥在天海的蓝中穿梭。也听到过非洲毛里求斯阳光的热烈,那鼓点的急促和草裙的婆娑。这一切都使人感动,为那份浓郁的活着的气息,那呼和吸的气息。但天不是都这样。 西藏的天是浑圆无迹的一整块,宛如亘古以来未曾搅动的池水,宛若千载下风没触过的岩冰。这就是西藏的天,是千年不见人回乌斯藏的孤寂,是万里纵横风雪声的回响。 我看到它时,并没有意识到它,汽车从机场到拉萨缓缓地开着,大脑里却是空白的。夜里,我闭上眼睛,一切都还在,那强烈的蓝,那远远的闪光,只有一个词来形容——纯洁。它是清澈的,但底在哪里呢?它是那么的炽烈,但又是绝对的无情。佛就在里面,所以佛是宽容的,又是冷酷严峻的。也许这就是藏歌高亢激越的原因,否则又有什么能够用来穿越这天的寂寞呢?拉萨是我生活的主要地方。因为阳光格外好,所以又叫日光城。...
博隆走后我仔细观察这间屋子。屋子很大,虽然摆放许多乐器也不免有些空旷,先前博隆唱歌的时候都可以听到回音,这样的效果很好,或许专业的录音室也就是这样吧?谁知道呢?不过有这么一个排练的场所还真是不错。看到房间里面的电吉他,我想起了以前悦博的那把1000多块钱的电吉他,想必博隆大哥的这些吉他也都很贵吧?坐到架子鼓前拿起鼓棒随便敲两下,一点乐感都没有,看来我还真不是个搞音乐的料。仔细观察发现架子鼓很新,不会是博隆大哥经常清理吧?我不晓得博隆曾经的音乐道路是什么样的,从谈话和他的表情中我想应该很曲折,要不然他不会一说到音乐目光就会黯淡,虽然博隆的成熟言辞把悲伤遮掩的少之又少,可又有几个人能够从真正悲伤的往事中自然的走过来呢?或许大哥已经看开了不少,只不过时间还没完全把这份记忆埋葬掉而已。...
沉默的大多数 君特·格拉斯在《铁皮鼓》里,写了一个不肯长大的人。小奥斯卡发现周围的世界太过荒诞,就暗下决心要永远做小孩子。在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成全了他的决心,所以他就成了个侏儒。这个故事太过神奇,但很有意思。人要永远做小孩子虽办不到,但想要保持沉默是能办到的。在我周围,像我这种性格的人特多──在公众场合什么都不说,到了私下里则妙语连珠,换言之,对信得过的人什么都说,对信不过的人什么都不说。起初我以为这是因为经历了严酷的时期(文革),后来才发现,这是中国人的通病。龙应台女士就大发感慨,问中国人为什么不说话。她在国外住了很多年,几乎变成了个心直口快的外国人。她把保持沉默看做怯懦,但这是不对的。沉默是一种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一种生活方式。它的价值观很简单:开口是银,沉默是金。一种文化之内,往往有一种交流信息的独特方式,甚至是特有的语言,有一些独有的信息,文化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