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排行榜:/top.aspx老子《道德经》相关作品全集:/zt/daodejingzhushuji/ 老子道德经校释 朱谦之 简介 朱谦之(1899年-1972年)字牵情,福建福州市人。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哲学家和东方学家。 1916年入读北京大学哲学系。1921年在杭州兜率寺修佛学。1923年任厦门大学讲师。1924年-1928年客居杭州西湖,潜心著述。1929年东赴日本,研究哲学。 1932年回国。1932年-1951年,历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主任、历史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文学研究院院长。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64年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研究员。...
北极星书库-w12禽兽为邻有时我有一个钓鱼的伴侣,他从城那一头,穿过了村子到我的屋里来。我们一同捕鱼,好比请客吃饭,同样是一种社交活动。隐士,我不知道这世界现在怎么啦。三个小时来,我甚至没听到一声羊齿植物上的蝉鸣。鸽子都睡在鸽房里,——它们的翅膀都不扑动。此刻,是否哪个农夫的正午的号角声在林子外面吹响了?雇工们要回来吃那煮好的腌牛肉和玉米粉面包,喝苹果酒了。人们为什么要这样自寻烦恼?人若不吃不喝,可就用不到工作了。我不知道他们收获了多少。谁愿意住在那种地方,狗吠得使一个人不能够思想?啊,还有家务!还得活见鬼,把铜把手擦亮,这样好的天气里还要擦亮他的浴盆!还是没有家的好。还不如住在空心的树洞里;也就不会再有早上的拜访和夜间的宴会!只有啄木鸟的啄木声。啊,那里人们蜂拥着;那里太阳太热;对我来说,他们这些人世故太深了。我从泉水中汲水,架上有一块棕色的面包。听!我听到树叶的...
序 卡夫卡,这位"二十世纪上半叶无名的骑士爱情歌手",他的歌正是来自地狱的天使的歌,是骨子里温柔的歌。关于这个问题,有两个特别重要的层面需要指出:其一,要把卡夫卡那令人不寒而栗的地狱之歌感受为温柔的天使之歌,显然需要一种特别的"接受美学"。关于这一层面,我不打算多作讨论,因为它太复杂;或者,毋宁说,它是一个"美学"问题,无法通过讨论来解决;我只是认定卡夫卡之歌是彻骨地温柔,并名而正之。 其二,当我们感受和领悟卡夫卡天使般的温柔之歌时,不要忘记了它来自地狱的最深处。关于这第二点请允许我略作表达。 就卡夫卡而言,"地狱"及其"最深处"的含义十分复杂。那或许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阴森可怖的地下室;或许是令他恐惧和颤栗的父亲(包括他几乎感觉不到任何温暖的家庭);或许是他(以及我们)身外这个充满欲望和缺憾的物质时代;或许是他自己那空虚得宛如子虚乌有、却又充足和复杂得随时可能爆炸的...
乾隆下江南作者:佚名第01回 北京城贤臣监国 瑞龙镇周郎遇主 第02回 杏花楼奸党遭诛 海边关良臣保驾第03回 退妖魔周郎配偶 换假银张妇完贞 第04回 区家庄智退庄客 金平城怒斩奸官第05回 雷老虎擂台丧命 李巴山比武欺人 第06回 梅花桩僧俗比武 西禅寺师徒相逢第07回 林胜捉奸遭反捏 黄坤抱屈遇高僧 第08回 下潮州师徒报仇 游金山白蛇讨封第09回 英武院探赌遇名妹 诸仙镇赎衫收勇士 第10回 杨遇春卖武逢主 僧燕月行凶遭戮第11回 遇诗翁蔡芳夺舟 访主子伯达巡江 第12回 夺鲈鱼踢伤伦公子 投村庄收罗众豪杰第13回 妖道人围困海波庄 玉面虎阵斩高发仕 第14回 少林寺门徒私下山 锦纶堂行家公入禀...
啼笑因缘——唐玄宗“贞顺皇后”武氏与贵妃杨玉环 唐玄宗李隆基,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武则天的孙子。他漫长的帝王生涯经历“开元盛世”与“安史之乱”,鼎盛的大唐王朝在他身上盛极而衰。 李隆基一生风流,后妃众多,而最著名的莫过于武惠妃与杨贵妃。武惠妃陪伴(甚至可以说终结)了他的整个“开元盛世”,而杨贵妃则陪伴了他的整个天宝年间,并最后间接促成“安史之乱”并成为这个乱世的陪葬品。 武惠妃和杨贵妃共同的特点,当然是她们先后担当了玄宗最钟爱的女人的职务——而且从惹出的事来看,这个男人多少是对她们有些痴迷了。不过把她们联系在一起的最大理由,不是这个男人,而是这两个女人彼此间的私人关系:她们原本是一对婆媳。...
前言杨雁捷对于以上这类举动均属人类的正常心理反应,无所谓文明与否,再文明的人也需要一个倾述压抑郁闷情绪的渠道,当然君子动口不动手,这年头动手的成本可是很高的,少则治安拘留15天,多则服刑N年,这又何苦呢?真正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严重的“选择”失误啊!本书的目的就是要试图让大家了解一种“选择”的思考方式,一种以理性为基础的选择的思考方式。众所周知,我们每一个人每天都会遇到不计其数需要选择的十字路口。比如,对于MM 而言,这个嫁人要嫁帅哥呢,还是嫁有Money 的,或者是江南风流才子呢?需要认真选择吧;再比如,为高薪求高学历,还是为适应学历而去获取相应的薪水呢?这可是一个需要非常慎重选择的问题哦!...
小说排行榜:/top.aspx老子《道德经》相关作品全集:/zt/daodejingzhushuji/ 老子道德经憨山注 叙意 西域诸祖造论以破外道之执、须善自他宗。此方从古经论诸师、未有不善自他宗者。吾宗末学、安于孤陋、昧于同体、视为异物。不能融通教观、难于利俗。其有初信之士、不能深穷教典。苦于名相支离、难于理会。至于酷嗜老庄为文章渊薮、及其论指归、莫不望洋而叹也。迨观诸家注释、各徇所见、难以折衷。及见口义副墨、深引佛经、每一言有当、且谓一大藏经皆从此出。而惑者以为必当、深有慨焉。余居海上枯坐之余、因阅楞严法华次、有请益老庄之旨者、遂蔓衍及此以自决。非敢求知于真人、以为必当之论也。且慨从古原教破敌者、发药居多、而启膏肓之疾者少。非不妙投、第未诊其病源耳。是故余以唯心识观而印决之。如摩尼圆照、五色相鲜、空谷传声、众响斯应。苟唯心识而观诸法、则彼自不出影响间也。故以名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