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传》作者:金舟第01章流放与艳福她先是忸忸怩怩,再是半推半就,将赵匡胤搀到了自己房内……流放中的赵匡胤,居然因祸得福,与少年时代的情人过起了如鱼得水的快活日子。从乱到治,从治到乱,周而复始,延沿不息,这似乎是历史的规律。在历史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往往出现许多惊人相似的事件,但这些事件又不是简单的重复。周治八百载,到诸侯纷争,五霸七雄混战;汉统四百年。到三国、两晋、南北朝,厮杀了四百个春秋;唐朝贞观之治何等辉煌,而到了五代十国,简直乱成了一团麻,在短短的五十三个年头里,换了八姓、十三个皇帝。窃权篡位,征战杀戮。真是大好河山飘洒腥风血雨,肥原沃野到处饿殍狼藉。到了公元九六○年,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在汴京登上了帝位,削平藩镇,天下一统,才又给中国带来三百余年的稳定和繁荣。有句老话:得民心则得天下,失民心则失天下。换句话说:得民心则治,失民心则乱。古今中...
第一章林谋盛逃离新加坡 序幕上2010年圣诞前夕,我买好新加坡航空公司的机票,准备启程前往马来西亚去拜访抗战时期的国民党老兵梁元明先生。即将起飞时我发邮件问他,我得去马来西亚哪个城市找他,他回答说他根本不住在马来西亚,而是住在台湾台北市。我这人做事粗心大意,老是会摆乌龙,可这回的差错还是有原因的。我和梁元明老先生在网上认识已有两年,几乎每次的话题都是有关抗战时期特工人员在马来亚(今马来西亚独立之前西部的旧称)的渗透、潜伏和丛林游击战,以致我的脑子里会根深蒂固地认为他是住在怡保或者吉隆坡。梁元明1920年出生在上海,他的父亲是法国租界电车公司的工程师,因此他一直受到良好的教育。日本人占领上海之后,梁元明由于住在法租界还能正常上学,而这个时候他已决定要参加抗日报效祖国。国民政府退到陪都重庆后,曾号召沦陷区青年到后方参加抗战工作,并表明需要很多无线电通讯技术人员。梁元明因此进入...
时间像流水一样, 人生是浮在水面上的一根草, 从远方流向远方, 随着波浪荡漾, 有时碰到岸边擦上几下, 有时遇到急流冲上一段, 有时遇到漩涡旋上几圈, 有时沉进水底闷上一会, 但最终它还是随着流水, 流向它该去的地方……第二节 人对爱不能自作多情,也不能太抱幻想,如果她对你从没有过感觉,而你却深深的爱着她,还自认为她也是爱你的,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这样不但伤了自己,也影响了她。所以爱也不能太随便。更多的时候爱也是个错误! 良志与燕子真正进行交往时,是在高中二年级,在这以前初中的时候,他们就曾在过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里上过学,只是彼此没有去注意过对方,没有相互交往过,所以也就显的很陌生,在加上时间的距离,彼此的印象更是隐约了……...
作者:风一样的ANDY小序 常常会想自己的前世会是怎样一个情形,做过多少或对或错的事情,亏欠或者帮助了多少人,于是才会有今生的因果轮回、恩怨报应。 我们这一辈子,屈指算来至多不过百岁,如果你不服老硬要较个真,好好,百多十岁好了吧。想来想去不过是图个物质和精神的满足,于是一生忙忙碌碌,于是一生奔波不息,可最后在你临闭眼的那一刻,在你灵魂出窍的那一瞬,你真的就没有遗憾了吗?都说“人生一苦海”,又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想来现世没有完美,回头看看张望一下终究要有那么一声喟叹。 人这一辈子会遇见很多人,也会为很多人心动过,更会和一个人厮守终生,但是在这所有的形形色色的人里,哪一个才是你许多个夜晚临睡前,许多的晨曦睁眼时第一个就会想到的呢?谁又是你的最爱呢?...
幽妍小字胜儿,生母刘,行一,在南院负艳声,早岁落籍去[1]。嗣陈氏,陈之姨董四娘挈往金阊[2],习吴语,遂善吴歈[3]。董笑曰:“是儿甫八岁,如小燕新莺,不知谁家郎有福,死此雏手。”陈殁,抚于杨媪,媪奇严,课书课乡,课弹棋,妙有夙解[4],不督而能。女兄弟多方狡狯[5],嘲弄诒侮[6],终不能勾其一粲也[7]。庚申[8],杨媪避难吴越,载幽妍与俱,年已破瓜矣[9]。薄幸难嫁[10],有心未逢,俯首叩膺[11],形与咏叹。 一日,遇张圣清于秀林山之屯云馆[12],群碎满前[13],席纠无主[14],独幽妍兀坐匡床[15],旁无转瞩,掠鬓舐袖,笑而不言。私祷云:“侬得耦此生[16],死可矣。”张圣清者,才高笔隽,骨采神恬;造次将迎[17],绸缪熨帖[18];人莫觉其为廉察使子也[19]。舟中载图史弦索[20],悉会小青衣排当[21]。小青衣能射主人意中事[22],兼工竹肉[23]。圣清曰:“此西方迦陵鸟[24],”以迦陵呼之。每携入竹屿花溪,...
①②福克纳语,见《福克纳评论集》第274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 但福克纳绝不仅仅是一个描绘地方色彩的乡土作家。他更关心的是祖先的罪恶给后代留下的历史负担问题,机械、金钱文明对人性的摧残问题,现代西方社会中人的异化问题,现代西方人与人之间的疏远与难以沟通的问题,精神上的得救与净化问题。他的作品象手术刀似的狠狠刺向南方的痼疾——不是政治、经济上的而是精神、心理状态上的痼疾。在触及最敏感、最忌讳的问题上他可以说是敢于“刺刀见红”。他书中所发出的痛苦的呐喊引起人们灵魂的震颤,拨动了人们最不想触动的心弦。福克纳所接触的都是西方现代社会中每一个敏感的知识分子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不解决这些问题人们便不能心安理得地生活下去。有人认为,他的作品在深刻性与精神气质上,有与《圣经·旧约》、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悲剧相通之处。作者本人处在资本主义没落时期,他书中写的是南方种植...
寻访“画儿韩”作者:邓友梅 掐指一算,这一带足有三十年没来过。第一监狱门前那“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街泥”的“自新之路”已铺了柏油,“梨园先贤祠”所在地“松柏庵”盖起了大楼,杨小楼的墓地附近办起了学校。往南走有“鹦鹉家”和“香冢”。年轻时甘子千常在那附近写生,至今背得出墓碑上开头几句话:“茫茫愁,浩浩劫;短歌终,明月缺……”现在,他望着这历尽沧桑后的陶然亭湖水,当真有点“茫茫愁”。上哪儿去找“画儿韩”呢?画儿韩是搞四化用得着的人,被挤出文物业几十年了。自己已蜡头不高,生前不把他找回来,死后闭上不眼。 甘子千跟画儿韩的过节儿,是从三十多年前一场恶作剧开的头。甘子千年轻时画工笔人物,有时也临摹一两张古画。有一次看到名画家张大师作的古画仿制品,他一时兴起,用自己存的一张未纸半块古墨,竟仿了一张张择端的画,题作《寒食图》。原是画来好玩的,被一位小报记者看见了。此人名叫那...
钢琴教师 作者:[奥地利] 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简介: 200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地利著名女作家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曾被改编成电影,并在第54届戛纳电影节中获奖。年届四十的女钢琴教师艾丽卡在维也纳音乐学校任教,她与专横的母亲生活在一起。在这个封闭保守、几乎与世隔绝的残缺家庭中,没有男人的位置。艾丽卡感到压抑苦闷,这种畸形的环境导致了她不得不依靠偷窥和自我虐待来发泄性欲望。她的人生因为一个学生的引诱而改变了……钢琴教师 1(1) 女钢琴教师埃里卡·科胡特像一阵旋风似的蹿进自己和母亲共住的住所。这孩子动作有时特别敏捷,母亲喜欢把埃里卡称为自己生龙活虎的小家伙。她竭力逃避母亲。埃里卡是快奔四十的人了。从年龄上来讲,母亲都可以当祖母了。在经历多年艰辛的婚姻生活之后,埃里卡才来到这个世上。父亲很快便把指挥棒传给了自己的女儿,埃里卡登场,父亲下场。今天,埃里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