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的梦想家马可瓦多,智多星马可瓦多。作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意大利北部一个乏味的工业城市的低级工人,马可瓦多善于发现自然美,并热切的渴望更靠近他想象中未受到破坏的世界。他追寻他的梦想,为了减轻身上的负担,他用他的直率,而不是世故的方法,来压制他的幻想和尝试,他的举动另他的妻子,孩子,老板和邻居都大惑不解。他带来的结果永远是任何人都想不到的。在20 个有着迷人魅力和非凡创意的故事中,伊塔罗。卡尔维诺创造了一幅令人难忘的肖像,叙述了智勇兼备的马可瓦多的经历:他策划在自家屋顶上诱捕鸟雀,他为了找到木柴砍下高速公路上广告牌,他为了照顾一株办公室里的植物(他背运时的伙伴)不惜走极端。无论是对“合成食品”进行一个人的战争,还是带着他的一家在一个他一件东西也买不起的超级市场里的梦幻旅行,马可瓦多都显示了独一无二的本性。Einaudi出版社1963年第一版,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出版社1983年...
第一部分:养 心前言 近年来,有关曾国藩的图书的出版成为文化界的一个热点。大到全集、全书,小到传记、逸闻,林林总总,不一而足。社会上也掀起了“曾国藩热”,由学界,而军界,而政界,而商界,彼此呼应,波澜壮阔;上至政坛领袖、各级干部,下至普通读者、平民百姓,对“曾国藩”或读之,或研之,或习之,或用之,竞相求证,蔚为大观。 曾国藩生活的晚清社会,旧秩序行将崩溃,而社会前进的方向茫无头绪。国内,太平天国义旗一举,应者云集,烽火燃遍十余省,清王朝顿失半壁江山。国外,列强环伺,极尽威迫讹诈之能事,处处侵夺中国主权和领土。可谓内忧外患,百弊丛生。而曾国藩以一介儒生,无权的在籍侍郎,崛起于湘楚之间,纵横捭阖,以残酷的手段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成为清朝“中兴第一名臣”。不仅如此,他的崛起还极大地改变了近代中国的权力格局,并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思想等方面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走向。...
无论在哪一个领域,也无论从事哪一种行业,我们总是会经常地听到有关小人的话题。一提到小人,人们便不约而同皱起眉头,长吁短叹了一番之后,共同得出的结论是:小人真是太坏了!小人真难对付!小人太可怕了…… 凡是步入社会的成年人,几乎都有着被小人侵扰或伤害的经历,只是程度不同罢了。特别是那些主持正义直道而行的正人君子们,更是小人类群重点打击的天敌,其是冤家路窄,狭路相逢,不把这些正人君子伤害得体无完肤,一败涂地,小人类群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因为谋人害人是小人们终生履行的“使命”,不构陷他人,小人们是吃不香也睡不着的。 小人们狼狠贪毒,心如蛇蝎,无事生非,睚眦必报。自古及今,天下的正人君子遍受小人的荼毒,横遭小人们的祸水,真也是个血泪横飞,叫苦不迭。...
《散文》余志刚 我姐姐长得漂亮,这是许多人所熟知的。小时候与姐姐出去逛街或者串门,常会遇上一些惊羡和游离的目光,多半是男性的,女人的目光则附加了许多忿忿与妒意。 姐姐也分明感觉到这一点了,就显出几分矜持,随着身体的适度摆动,脖子也跟着不胜负荷似的微微颤动。我上了大学以后才慢慢悟出藏在这种作派后面的美气和傲气,以后又读鲁迅的《藤野先生》,便举重若轻地解悟了“大清国留学生把脖子扭几扭”的意蕴。不过在当时,我只以为跟着姐姐会有糖葫芦吃,所有的聪明都用在姐姐左边裤袋里的皮夹子上,自然不会有太多的想像了。 姐姐二十三岁上,我去读大学了。出门时,姐姐正在梳妆。透过鹅卵形的梳妆镜,我发现姐姐的秀发像瀑布一般抖动,无瑕的面孔像满月一样姣好,眼睛大而明亮,用它无声的语言鸣奏出一支淙淙流淌的春天赞歌。我从来没有那样郑重地审视过姐姐,所以当时留下的印象是难以磨灭的。那时候我已经...
内容简介:著名女作家严歌苓最新长篇力作。二战进入尾声,日本战败投降,大批当年被移民来中国东北企图对中国实施长期殖民统治的普通日本国民被抛弃。十六岁的少女多鹤即为其一,在死难多艰的逃亡中,她依靠机智和对生的本能的渴望逃过了死亡,被装进麻袋论斤卖给了东北某小火车站站长的二儿子张俭作为传宗接代的“工具”。张俭的哥哥据传因为抗日而被日本人杀害,张俭的老婆朱小环因日本鬼子的惊吓导致流产,从此不能生育。国仇家恨的大背景下,日本少女多鹤的介入,使得整个家庭的关系变得暧昧和怪异。 新中国成立后,日本女人多鹤的身份不仅在张家成为重大的情感和伦理问题,在整个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民间生活中也成了巨大的政治问题。因为多鹤是张俭欲拒还休、欲罢不能的另一个女人,是生活在朱小环身边的情敌,也是张家三个孩子的生身之母,她的身份和地位成了纠缠张家几十年的头疼事。同时,如何掩盖多鹤的日本人身份也成了...
作者:徐訏一妻是个沉默寡言瘦削清秀的女性,我们结婚四年后,她患心脏病死去,那时正是抗战的前夕。我把她葬在普渡山庄。普渡山庄在上海浦东,当时还刚刚建立,在报纸上登广告。我去看了一次,觉得周围风景很好,地区也不错;四周有很坚固朴实的围墙,正门砌得像中国城楼似的,上面有“普渡山庄”四个颜体的金字。那时里面正在修葺,管事的人正在计划如何保持原有的一些树木与种植新树,我同管事的谈了一回,看了看地图,就为妻定了一穴。那是在一株大树后面,我认为是顶好的。妻的坟墓也是我自己设计的,因为墓地的价格是论尺寸,高空是不计较的空间,所以我特别为她立了一个棱型的柱子,有九尺高。在妻葬到那个墓穴时候,四周还是很空,一切布置刚在慢慢就绪,每逢假期,我总是常常带着鲜花去看看。抗战以后,我离开上海,我就一直没有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