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自诞生那天起,就为两件事奋斗着:自由和爱情。它既是生命的本能,也是亘古不变的性格遗传(科学认为人类的基因100万年才可能改变一次)。只要你的生命还在,只要你一息尚存,只要你的热血在流,自由和爱情就像火药库,要么爆发要么毁灭。没有任何的力量可以消灭人对自由和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即使是动物,即使是蝼蚁。 自由暂且不论,那是个大概念。与民族、信仰和社会形态有关;个体的生命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常常会被社会族群的共同利益和追求覆盖。但爱情彰显的却是生命本体极具个性的万千色彩。爱有千面,每一面都是一部书;爱有千条,每一条都有起始和归途。然而,在爱的千人千面的后面,有一个千古不变、人人都拷问自己和他人的问题:真。我“真”的爱他(她)吗?她(他)“真”的爱我吗?我们的爱是“真”的吗?...
第一节这一年的夏天,在下野地,先是有两个男人想娶白豆当老婆,后来又有一个男人也想娶白豆当老婆。这并不是说,白豆是个漂亮女人。尽管从1951年开始不断有内地的女人以参军和支边的名义来到下野地,但在下野地仍然是男人多女人少。也就是说,只要是个不算太丑的女人,身后总有一个或几个追逐者。说白豆不漂亮,也不是说在下野地,还有比白豆长得漂亮的女人。准确点说,在下野地没有可用漂亮来形容的女人。漂亮的女人到不了下野地。和白豆坐一趟火车来的女人有上万。从乌鲁木齐到下野地要经过司令部师部团部场部,每经过一个地方就会有好多穿军装的人来看她们,听说这些人全是为革命立过大功的首长。每回有人来看过她们后,她们中就会有几个人从白豆身边离开。离开的女人看上去总是比白豆好看些。...
人性的逆转 有位西方的发展学者说:贫穷是一种生活方式。言下之意是说,有些人受穷,是因为他不想富裕。这句话是作为一种惊世骇俗的观点提出的,但我狭隘的人生经历却证明此话大有道理。对于这句话还可以充分地推广:贫困是一种生活方式,富裕是另一种生活方式;追求聪明是一种人生的态度,追求愚蠢则是另一种生活态度。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人在追求快乐,另一些人在追求痛苦;有些人在追求聪明,另一些人在追求愚蠢。这种情形常常能把人彻底搞糊涂。 洛克先生以为,人人都追求快乐,这是不言自明的。以此为基础,他建立了自己的哲学大厦。斯宾诺莎也说,人类行为的原动力是自我保存。作为一个非专业的读者,我认为这是同一类的东西,认为人趋利而避害,趋乐而避苦,这是伦理学的根基。以此为基础,一切都很明白。相比之下,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大不相同,认为礼高于利,义又高于生,这样就创造了一种比较复杂的伦理学。...
您所在的位置:登陆网站>007前传·银鳍>正文回目录第60节:一只小猪崽作者: [英]查理·汉格森 怎么啦? 詹姆斯转过头去。 海烈波勋爵就在眼前,举起猎枪对准了两个男孩。 詹姆斯跳了起来,海烈波吼道:"我有两发子弹,给你们一人一发,然后,就拿你们的尸体去喂鳗鱼。" "爸爸,看在上帝的份上,"乔治恳求道,"一切都过去了。" 海烈波冷笑一声:"不,事情远远没有完,"他说,"你们拦不住我。" "你疯了,"詹姆斯干脆地说,"所以你从来没有成功,也永远不会成功,狂人永远不会得逞!" "这算不了什么,"海烈波啐了一口,"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挫折。我会继续进行下去。我要去德国、去俄国,到能够发挥我才能的地方去。有人发现你尸骨的时候,上面的肉已经被吃完了,我早就离开此地。"...
时代的潮汐与历史的回声 还有一种说法,是这些作品缺乏内在的审美力度,仅仅是反映生活的“镜子”而已。关于“文学是镜子”的说法历来就有争议。早在一百多年前,法国作家雨果就提出过诘难。他说:“倘使这面镜子是平常的镜子,有个光滑而平顺的表面,它把各种物件只能照出一种无光泽与凹凸、忠实而失了色彩的影子;大家知道颜色与光线在单纯的反映中是会如何地失真。所以艺术必须是一面浓缩的镜子,它不会把有色的光线显淡,它把它们收缩凝结起来,使一种微光化作光明,一种光明化成火焰。”(雨果:《〈克林威尔〉序言》)雨果对“镜子说”提出的修正和补充是十分精辟的见解。他不反对说文学艺术是镜子,而说这不是普通平滑的镜子,而必须是能够把有色彩的光线收缩凝结起来的一种“聚光镜”。我们不敢说,这些被花山文艺出版社选入“丛书”系列的作品,在艺术上都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艺术的探索是无止境的。从后人的艺术眼...
孩子问他母亲,假如他们来拆房子,房子会不会哭?小凤说不会,她说房子不是人,所以不会哭。孩子又说,狗不是人,牛也不是人,那它们为什么会哭?小凤有点不耐烦,她说,狗和牛是动物,不是告诉你了吗,房子就是房子,它不会哭!汉明刷牙的时候妻子已经带着孩子出门了,他听见了他们的说话声。房子会不会哭?房子怎么不会哭?汉明想不过是你听不见罢了。牙膏沫落在水池里,落在两根菠菜叶子上。汉明把菠菜叶子捞出来,扔在垃圾桶里,然后他决定把水池刷一遍。他找到了钢丝球,看见里面埋伏着一只幼小的蟑螂,汉明骂了句脏话,与此同时他非常麻利地弄死了那只小蟑螂。这几天来谁也不愿意打扫卫生了。汉明厌恶地环顾着污迹斑斑的水池。墙壁和浴缸,他决定放弃,就让它脏吧,爱怎么脏就怎么脏,反正要拆迁了,脏也好,干净也好,反正住不了几天了。...
(历史在这里哭泣系列十三) (一)一个民族在关键时刻的集体表现是国民素质的一面镜子。敦刻尔克大撤退和下关争渡是盎格鲁撒克逊人(英国人)和中国人在半个世纪以前国民精神的集中展现。通过两大历史事件提供的最鲜明对比,我们就会明白应该从英国人身上学些什么? 一个民族的集体主义和全局观念是这个民族的灵魂! 十七世纪中期至十八世纪中期的一百年间,世界的东西两端出现了两个殖民大帝国:一个是日不落帝国大不列颠联合王国;一个是万年不倒翁的中国。 一六四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时,只是一个面积十五点一二平方公里的落后岛国(英格兰和威尔士,苏格兰于1707年才并入英国)。一六四九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打碎了英国的封建笳锁,长期被压抑的国民创造力和主动性得到了空前的释放,并转化为巨大的国民动力。此后的一百年间,英国相继合并苏格兰(七点八八万平方公里),征服爱尔兰(七点一六万平方公里...
李公佐 东平淳于棼,吴楚游侠之士。嗜酒使气,不守细行。累巨产,养豪客。曾以武艺补淮南军裨将,因使酒忤帅,斥逐落魄,纵诞饮酒为事。家住广陵郡东十里,所居宅南有大古槐一株,枝干修密,清阴数亩。淳于生日与群豪,大饮其下。贞元七年九月,因沉醉致疾。时二友人于座扶生归家,卧于堂东庑之下。二友谓生曰:“子其寝矣!余将秣马濯足,俟子小愈而去。”生解中就枕,昏然忽忽,仿佛若梦。见二紫衣使者,跪拜生曰:“槐安国王遣小臣致命奉邀。”生不觉下榻整衣,随二使至门。见青油小车,驾以四牡,左右从者七八,扶生上车,出大户,指古槐穴而去。使者即驱入穴中。生意颇甚异之,不敢致问。忽见山川风候草木道路,与人世甚殊。前行数十里,有郛郭城堞。车舆人物,不绝于路。生左右传车者传呼甚严,行者亦争辟于左右。又入大城,朱门重楼,楼上有金书,题曰“大槐安国”。执门者趋拜奔走。旋有一骑传呼曰:“王以驸马远降...
卷第七 音辞 杂艺 终制 音辞第十八〔一〕 夫九州之人,言语不同,生民已来,固常然矣.自春秋标齐言之传〔二〕,离骚目楚词之经〔三〕,此盖其较明之初也.后有扬雄着方言,其言大备〔四〕.然皆考名物之同异,不显声读之是非也〔五〕.逮郑玄注六经〔六〕,高诱解吕览.淮南〔七〕,许慎造说文,刘熹制释名〔八〕,始有譬况假借以证音字耳〔九〕.而古语与今殊别,其间轻重清浊,犹未可晓;加以内言外言〔一0〕.急言徐言.读若之类〔一一〕,益使人疑.孙叔言创尔雅音义〔一二〕,是汉末人独知反语〔一三〕.至于魏世,此事大行.高贵乡公不解反语,以为怪异〔一四〕.自兹厥后〔一五〕,音韵锋出〔一六〕,各有土风,递相非笑,指马之谕〔一七〕,未知孰是.共以帝王都邑,参校方俗,考核古今〔一八〕,为之折衷.搉而量之〔一九〕,独金陵与洛下耳〔二0〕.南方水土和柔,其音清举而切诣〔二一〕,失在浮浅,其辞多鄙俗.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沈浊而■钝〔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