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那些没有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青年,也许已很难想像文化大革命时的情景。往往有人提出:周恩来为什么不公开反对文化大革命?为什么周恩来要执行一些明明是错误的东西?甚至认为如果当时周恩来不赞成,文化大革命就发动不起来,等等。 列宁说过,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一定要历史地来考察斗争形式的问题,而不能脱离历史的具体环境来研究问题,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起码常识。众所周知,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实践中自然形成的,他在党内外享有极高的权威,受到全党全国人民的衷心爱戴。毛泽东对自己以为正确的重大决断,决不会让步和妥协,而是要排除一切阻力去实现它。因此,对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文化大革命,周恩来也好,其他领导人也好,即使觉察出了不妥和错误,在当时情况下也都难以反对。这种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不正常现象,是酿成文化大革命...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0一卷) 2003/4/12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001 诸位同学,请看「引例请问」,前面十句「标彼说意」,这个经文我们介绍过了,清凉大师在《疏钞》里面有很精采的开示,我们接著往下看。 前面我们讲到「云何救护,演说诸法」,讲到这个地方,现在我们接著「云何永断,净诸杂染,永断烦恼,种现双亡,除诸杂染,谓唯现惑」。我们来看看这三句。怎么样永断烦恼?这一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没有那么简单。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晓得,他说法的对象是法身菩萨,不是凡夫。对法身菩萨来说,这是没有问题的。永断杂染,染是染污,染污就不清净;杂就不真实,也就不平等。所以这两个字是烦恼的代名词,总括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法身菩萨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也断了,无明烦恼至少也破了几品,所以此地这个话对他们来讲是没有问题的。...
王棵1 胡安是颗定时炸弹,他引爆自己的方式是找小姐。小姐的身体都是湖,湖里面镇定剂的含量超过百分之九十九,胡安不定期地往里面跳一跳涮一涮,再上来后他就能够虚头巴脑地向人们颔首微笑了。这一次充当镇定剂的小姐叫小齐,她一进来就犹犹豫豫地去抓胡安的引信。胡安把屁股一扭,让开了小齐的手。猪肉涨价了。他阴阳怪气地说,你知道猪肉涨价了吗?这几天新闻联播老讲这个事。 叫小齐的新镇定剂吊着眼睛看胡安。这种眼神大有内容,通常情况下,男人看到的是撩拨,如果这个男人心机很重,会立刻想到阴谋,在个别小心眼的男人看来,它所昭示的,是职业的风骚背后隐匿着的鄙夷和不屑。胡安才懒得在一个小姐身上浪费脑细胞,她们只不过是他的降压秘方。他跟小齐聊起最近的猪肉行情,无非是享用她的一种方式。他喜欢跟小姐们说话。无所顾忌地说话,对胡安来说是不折不扣的享受。你不吭声表明你比较有文化吗?胡安拍了拍自己的腿...
近年来,我接触到政治人物的自传或回忆录不在少数,但绝大部分都是以口述方式由他人代笔,读起来总觉得像隔了一层什麽,缺少了些感受上的“真实”和“亲切”。 孝严兄於二○○○年进入“立法院”,除了认真问政外,还能在休会期间,公馀之暇,花了近叁年的时间,亲自一字一句地将他饶富传奇的大半生,以流畅的笔触、细腻的情感,作完整、平实的铺陈,一共写了十四万字,的确令人钦佩。我知道,他一直是个很用功的人,但要在那麽忙碌的工作行程和紧张的生活节奏中,静下心来写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其实我很早就听闻过他不寻常的身世,以及围绕在它周边的故事;但是孝严兄从未主动向我道及,我也不曾以此相询,我能体会出这种特殊境遇在他内心形成的难处,我也更尊重他个人的私隐。...
,第一期、生孩子的奥秘《易海方舟》中登过一个郝先生断过的命,其命为:乾:戊 己 乙 丁戌 未 巳 亥大运壬戌,流年戊辰。郝先生在戊辰年春为他断的,原话为:“你去年的孩子今年生,今年你孩子生不成,今年你又逢怀胎年。”命主问,“你看我今年养车怎么样?”郝先生答:“你千万别养车,否则你除钱赚不下,到今年底你要打两场官司生一肚了气。”所有的断语丝毫不差,全部应验。大约来了近20封信寻找答案,没有一个完全答对的,接近答案的不多,可见当今命学界的水平。看此命生孩子的奥秘,要点就是抓住丁火神为子女,而不要按命书中讲的以七杀作孩子。因为食神为子女,又临子女宫。丁卯年怀孕,子女星丁火逢合,妻星戌土逢合,表示妻怀胎,但合丁火之壬水太衰,到戊辰年戊克壬,壬不能合丁,主流产。而戊辰年又怀孕是辰戌冲之故,妻星戌为丁火之墓,逢流年冲开墓,表示妻怀孕。...
李碧华的诡异言情作者:刘登翰 她的写作有着引人深思的“边缘性”,既不在纯文学的中心苦思,又不在消费文化阵营盘桓过久,尝试走一条“中庸之道”──其作品既不严肃到无人问津,又不俗到“走火入魔”,而是烙二者于一炉。不走极端,好处是兼容并蓄,探众家之长,雅俗共赏,但往往不容易把握,难以界定。 解读她的《胭脂扣》,可以看到李碧华在这方面的努力。表面搅来,这是一个很艳情的故事:一个三十年代已谢世的“圹西红阿姑”,飘然从阴间来到八十年代的香港,寻找她的情人。他们曾相爱甚笃,却因不被家庭接受而生计无着,决定双双服毒自杀,谁知在黄泉路上没能重逢,她便拼了一条心向閰王求情,宁愿下世投胎减去十年寿命,也要到阳世来走一遭,以详究竟……最后自然是大失所望,断然消失,宁愿回到阴间,也不要再看到这个不可思议的世界。...
——关于妇女、家庭、婚姻诸问题 主办者:记者 对谈者:苏青张爱玲 时间:三十四年二月甘七日下午 地点:张爱玲女士寓 前言:当前上海文坛上最负盛誉的女作家,无疑地是张爱玲和苏青。她们都以自己周围的题材从事写作,也就是说,她们所写的都是她们自己的事。由女人来写女人,自然最适当,尤其可贵的,似乎在她们两位的文章里,都代表当前中国知识妇女的一种看法,一种人生观,就是在她们个人的谈话中,记者也常可以听到她们关于妇女问题的许多的独特的见解,因此记者特约苏张两女士举行对谈,以当前中国的妇女、家庭、婚姻诸问题为对谈题材。对谈的结果非常好,更难得的是她们两位对于记者所问的,都提供了坦白的答案。记者愿意在这里向读者们郑重介绍以下的对谈记录,井向参加对谈的苏张两君表示谢意。...
◎魏可风 (2002.10.11) 一九四四年十二月中,某个上海寒冷的冬日,张爱玲第一次穿上皮袄,《苦竹》月刊第二期出刊后,胡兰成早已西飞武汉去了。她独自坐在火盆边,这种不太发烟的上好煤球,现在是越来越贵了。她注视着盆里闷燃着被灰掩着的一点红,冷得瘪瘪缩缩的,偶尔碰到鼻尖,冰凉凉的,像只无辜的小流浪狗。 不论电器如何好用,习惯於煤球的人仍然很多,暖气锅炉、一般家庭小炉灶、饭馆大炉灶,以至冬天取暖用的小火盆,由於用途很广,一九三○年中华煤球公司的煤球已经改善到固定炭素有百分之六十左右,灰分只有百分之十一,宣传上是「质地坚脆、绝无碎屑、生火甚易、火力极强、燃烧性长」,烟和灰也较少。一吨是洋二十四元。...
(乙问甲几个国际时事问题,甲都不知道。)乙 (笑)老张,我看不是你的脑子不好,你呀,根本没看报!甲 什么?乙 你根本没看报?甲 谁说我没看报!看来着。乙 看来着?你怎么连这么点儿普通的时事常识都不知道哪?甲 真看来着,不信你问我哪天哪个电影院演什么电影儿,我都知道!乙 啊!合算你净看电影广告来着!甲 哎,我就对电影广告有兴趣!乙 老张,看报净看电影广告可不行啊,对当前国际、国内许多事情不知道的话,用你的 话来说,那真是非落后不可。看来,你对学习可不怎么努力啊!甲 是。你的批评我完全接受。生活在这个时代里,批评和自我批评象阳光、空气和水一样的重要,要没有批评自我批评,我们就要从政治上腐化了,就不能进步了。老王,(落泪)我完全接受你的意见,你对我的批评真是一针见血,诚恳、尖锐、坦白、直率。我听了你的批评不但没引起我的反感,反而感觉到同志间的友爱,感觉到你这是在政治上对我的关心,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