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 爱尔兰诗人)◆ 叶芝诗选爱尔兰诗人:叶芝 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于1864年6月13日出生在都柏林。他的曾祖父和祖父都担任过爱尔兰教堂的教区长,但他的父亲却叛离宗教,靠画画谋生。 叶芝的童年大部分时间是在爱尔兰西部的港口城镇斯莱戈度过的。那里住着他的母亲的许多亲戚。叶芝非常喜欢那里的景色,这后来成了他许多诗歌的背景。叶芝也喜欢与那里的渔民谈天,爱听淦民讲故事,这后来成了他创作民间故事的源泉。 1874年,叶芝全家移居伦敦,可是他们一直思念着爱尔兰,于是在1880年,他们又回到都柏林。...
第一章 1 江河象往常一样在上午十点半钟醒来的时候,妻子萧唯已经上班去了。 拥着散发着他和她混合的体息的被子,他微微地瞌了眼,享受着残余的一夜好睡。 屋外面的天气似乎又不太好,窗帘的缝隙间泄露出一片昏黄无力的阳光,风很猛地刮着,把门窗撞得一阵阵乱响,鼻腔中似乎弥漫沙尘的气息,干涩涩地呛。萧唯这两天总是在流鼻血,每每慌乱地捂了通红的鼻子,跑到卫生间去冲洗,让他紧张地追到门口,不安地替她怀念起上海晦涩、潮湿的冬。 人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话真的是一点都没错。江河在上海工作的时候,每到秋冬之交,当黄浦江灰沉沉的雾气笼罩了城市的上空,他便开始痛苦起来,那永远湿嗒嗒的太阳再也无法带走他身上满溢的水分,皮肤上层出不穷的湿疹折磨得他直想把自己扒下一层皮来。他试过了所有治疗湿疹或者是相关皮肤病的药物,跑遍了上海所有著名和不著名的医院,终于得出了一个无奈的结论,那就是...
看着海莲抽泣得颤抖的身体心好疼,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虽然我很讨厌女生在我面前哭泣,可此时海莲的哭泣让我看到了她的另一面,善良,温柔,体贴,赋有同情心。我不好说什么,只能默默的走到她面前,双手握住她的肩膀,本来我是想把她拥进我的怀抱,可是她躲开了,把头扭了过去,或许她是不想让我见到她哭泣时候不美丽的样子,又或许我们之间还不至于走成如此亲近的距离。想想我过来是要通知雅蓝事情还没办成的,却万万没想到把海莲给弄哭了。虽然从表面上来看,海莲的哭完全跟我没有关系,可我是这个屋子里唯一的男人,兰姐说男人就应该有宽容的胸襟,就应该照顾自己喜欢的女人,海莲是我喜欢的女生,我把她当作自己的妹妹,她的可爱,她的善良,她身上我还没有观察到的优点都是我所喜欢的东西,我是想好好安慰她体贴她,可现在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做,不知道怎么才能让她停止哭泣。...
这是八九年前的事了。我寄了些考据《红楼梦》的大纲给宋淇看,有些内容看上去很奇特。宋淇戏称为NightmareintheRedChamber(红楼梦魇),有时候隔些时就在信上问起“你的红楼梦魇做得怎样了?”我觉得这题目非常好,而且也确是这情形——一种疯狂。 那几年我刚巧有机会在哈佛燕京图书馆与柏光莱的加大图书馆借书,看到脂本《红楼梦》。近人的考据都是站着看——来不及坐下。至于自己做,我唯一的资格是实在熟读《红楼梦》,不同的本子不用留神看,稍微眼生点的字自会蹦出来。 但是没写过理论文字,当然笑话一五一十。我大概是中了古文的毒,培根的散文最记得这句:“简短是隽语的灵魂”,不过认为不限隽语,所以一个字看得有笆斗大,能省一个也是好的。因为怕唠叨,说理已经不够清楚,又把全抄本——即所谓《红楼梦稿》——简称抄本。其实这些本子都是抄本。难怪《初详红楼梦》刊出后,有个朋友...
1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上)〔法〕凡尔纳 著2格兰特船长的儿女1目 录第一章1。酒瓶中的秘密……………………………………1…2。哥利纳帆夫人……………………………………1…8第二章3。不速之客…………………………………………3…24。雅克. 巴加内尔…………………………………4…75。小罗伯尔…………………………………………6…26。行动前的争论……………………………………7…3第三章7。阿罗加尼亚国……………………………………8…38。安达斯山脉………………………………………9…19。印地安人的“王宫”…………………………1…00第四章10。失踪的孩子……………………………………1…101。学错了西班牙语………………………………1…1812。线索……………………………………………1…2713。...
我叫做陈玉,我今年26岁。我来到巴黎,原来是一件很偶然的事情(生命充满偶然的事情)。我六年前在一间酒店里当接待员,就这样遇到了法兰丝推。法兰丝雅不过是一个法国男子,在CreditCyonais当出纳员。两个星期内,我与法兰丝雅结了婚。现在也不大记起结婚时的心情,反正我做了一件事就是了。接着我到了巴黎;住在十九区。一年后我与法兰丝雅离了婚,我现在也不大记起离婚时的心情。只记得刚离婚时,到处找房子的狼狈,找到房子,在十二区,我又在十九区一间餐馆找到了工作,接着就是日子 在巴黎,日子很慢,天天差不多、不觉老。我今年26岁。我叫做陈玉。我来到巴黎……不过是一件偶然的事情,正如我遇到叶细细,也是一件很偶然的事情(生命充满偶然的事情)。...
《中庸章句》 中庸章句序 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其见于经,则"允执厥中"者,尧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舜之所以授禹也.尧之一言,至矣,尽矣!而舜复益之以三言者,则所以明夫尧之一言,必如是而后可庶几也. 盖尝论之:心之虚灵知觉,一而已矣,而以为有人心.道心之异者,则以其或生于形气之私,或原于性命之正,而所以为知觉者不同,是以或危殆而不安,或微妙而难见耳.然人莫不有是形,故虽上智不能无人心,亦莫不有是性,故虽下愚不能无道心.二者杂于方寸之间,而不知所以治之,则危者愈危,微者愈微,而天理之公卒无以胜夫人欲之私矣.精则察夫二者之间而不杂也,一则守其本心之正而不离也.从事于斯,无少闲断,必使道心常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听命焉,则危者安.微者着,而动静云为自无过不及之差矣....
央视国际 2004年12月17日 14:09内容简介:《红楼梦》是一部残缺不全的著作,人们没有看到曹雪芹笔下宝黛钗的爱情故事。后来一个名叫高鹗的清朝文人续写了《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他笔下营造了这样一个结尾,王熙凤巧使掉包计,薛宝钗成了贾府的宝二奶奶,林黛玉为此含恨而死,贾宝玉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红楼梦》真正的结局是这样吗?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专门创立了探讨《红楼梦》遗失原稿的探佚学,努力接近曹雪芹的创作思想。辽宁师范大学梁归智先生在此基础上,通过探佚《红楼梦》丢失的原稿内容理出了这样一个结局:林黛玉并非含恨而死,而是受赵姨娘和邢夫人诬蔑诽谤死去,后来由元春赐婚,贾宝玉与薛宝钗结为夫妇,而后贾宝玉抛弃了薛宝钗,遁入了空门,但他在空门里也没有找到出路,后来偶遇史湘云,与她结合。《红楼梦》的故事到此结束。这个结尾得出的根据是什么?宝黛钗的爱情悲剧到底是什么样子?...